一种增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1780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增压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液体输送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增压泵。
背景技术
泵是现有技术中的常用设备,在各行各业、不同的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在现有技术中,泵主要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其中,单级泵最为常用,多级泵仅在一些特殊场合下应用。单级泵主要由电动机、泵体及叶轮等组成,电动机与叶轮之间多采用联轴器联接,也有直联式。由于单级泵的电动机只带动一个叶轮,这样,电动机的动力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造成一部分能量损失,并导致泵的运行效率下降,出口水压也较低。另外,泵通常处于长期工作状态,电动机运行时内部温度较高,这也会使电动机的内部元件及线圈过早老化,降低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多级泵在结构上与单级泵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就是多级泵有多个叶轮和多个与之相配的泵体,叶轮依次安装在电动机轴的一端,每个泵体与一个叶轮相对应,且各泵体的内腔相互连通,液体在泵内经过多个叶轮依次加压后排出,因此,多级泵的出口压力较高。但多级泵的结构比较复杂,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都很高,价格也很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级泵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多级泵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善泵的运行条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出口压力高、使用寿命长的增压泵。
本实用新型有一台电动机,在电动机的外壳上装有由泵壳和端盖构成的泵体,在泵体内、电动机轴的轴端上装有叶轮,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叶轮和泵体共有两套,分别安装在电动机的两端,分为一级泵和二级泵,一级泵的出口通过连接管与二级泵的入口相连接。
在电动机外壳、一级泵及二级泵的泵壳上有若干个相通的冷却降温液体通道,对电动机的定子冷却降温。
所述的安装叶轮的电动机轴为空心轴,对电动机的转子冷却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一台电动机上安装两台泵,使电动机的动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利用现有普通泵的结构实现了两级增压,提高了泵的出口压力;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生产成本较低;此外,在电动机外壳、一级泵及二级泵的泵壳上设置若干个相通的冷却降温液体通道,并将安装叶轮的电动机轴改为空心轴,降低了电动机运行时的温度,改善了电动机的运行条件,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台电动机,所述的电动机由外壳6、定子7、转子8及电动机轴12组成,定子7安装在外壳6内,转子8位于定子7内,并安装在电动机轴12上;在电动机的外壳6上装有泵体,所述的泵体由泵壳5、10和端盖4、11组成,泵壳5、10固定在电动机的外壳6上,端盖4、11固定在泵壳5、10上,在泵体内、电动机轴12的轴端上装有叶轮3、13;所述的叶轮和泵体共有两套,分别安装在电动机的两端,分为一级泵和二级泵,一级泵由叶轮13、泵壳10和端盖11构成,二级泵由叶轮3、泵壳5和端盖4构成;一级泵的出口通过连接管9和连接管1与二级泵的入口相连接;二级泵对一级泵输出的液体进一步加压,提高出口压力;在电动机外壳6、一级泵的泵壳5、及二级泵的泵壳10上有若干个相通的冷却降温液体通道14,液体通道14在电动机外壳6、泵壳5、泵壳10上均匀分布,可以设置四个,也可以设置八个,在电动机运行时,由于二级泵内的压力高于一级泵内的压力,故二级泵中的液体会有一小部分通过液体通道14回流到一级泵中,对电动机的定子7起到冷却降温作用;所述的安装叶轮3、叶轮13的电动机轴12为空心轴,电动机轴12的中心有一个通孔2,二级泵中的液体通过通孔2流入到一级泵中,对电动机转子8起到冷却降温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增压泵,它有一台电动机,在电动机的外壳上装有由泵壳和端盖构成的泵体,在泵体内、电动机轴的轴端上装有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轮和泵体共有两套,分别安装在电动机的两端,分为一级泵和二级泵,一级泵的出口通过连接管与二级泵的入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在电动机外壳、一级泵及二级泵的泵壳上有若干个相通的冷却降温液体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安装叶轮的电动机轴为空心轴。
专利摘要一种增压泵,解决了现有多级泵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它有一台电动机,在电动机的外壳上装有由泵壳和端盖构成的泵体,在泵体内、电动机轴的轴端上装有叶轮,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叶轮和泵体共有两套,分别安装在电动机的两端,分为一级泵和二级泵,一级泵的出口通过连接管与二级泵的入口相连接;优点在于,在一台电动机上安装两台泵,利用普通泵的结构实现了两级增压,提高了泵的出口压力;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生产成本较低;此外,在电动机外壳、一级泵及二级泵的泵壳上设置若干个相通的冷却降温液体通道,并将安装叶轮的电动机轴改为空心轴,降低了电动机运行时的温度,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4D13/12GK2651474SQ03284788
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0日
发明者张歌今 申请人:张歌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