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泵泵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176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泵泵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泵,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泵泵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磁泵如图5、图6所示,主要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电磁线圈,电磁泵在工作时,电磁线圈可产生120℃左右的高温,由于泵体内无冷却机构,从而使泵体发烫,容易损害泵体内零件,因此降低电磁泵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泵泵体,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泵泵体会发烫的技术问题,提高电磁泵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泵泵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内衬套,内衬套与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夹层空腔,壳体上端面中心设有进油口,壳体上端面侧部对应空腔位置设有通孔,进油口通过连接管与通孔相连通,壳体下端面侧部对应空腔位置设有若干个出油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壳体设有内衬套,内衬套与壳体之间形成密封夹层空腔,油泵吸入的燃油经过夹层空腔后排出泵体,这一过程不仅完成了油泵的工作过程,同时还利用油流形成了冷却回路,将线圈产生的热量带走,排出壳体外,从而实现了对电磁泵泵体冷却的功能,提高电磁泵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泵泵体一种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中电磁泵泵体的仰视图。
图3是
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磁泵泵体的工作原理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电磁泵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电磁泵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磁泵泵体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设有内衬套6,内衬套6与壳体4之间设有密封夹层空腔5,壳体4上端面中心设有进油口2,壳体4上端面侧部对应空腔位置设有通孔3,进油口2与通孔3之间设有U形管1,U形管1的一端开口与进油口2相连,U形管1的另一端开口与通孔3相连,壳体4下端面侧部对应空腔位置设有五个长条形出油口7,五个长条形出油口7沿壳体4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其工作原理是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磁泵泵体的内衬套6内设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中心设有进油空腔8,进油空腔8的上端与壳体4的进油口2相连通,进油空腔8内设有铁芯,在铁芯的上下运动过程中,油泵从进油空腔8的下端吸入燃油,从进油空腔8的上端排出燃油,燃油再经过U型管1进入壳体4的夹层空腔5后从出油口7排出,这一过程不仅完成了油泵的工作过程,同时还利用油流形成了冷却回路,燃油最先将电磁线圈中心部位的一部份热量带入壳体夹层空腔,再将电磁线圈外表的一部份热量带走,排出泵体外,实现了对泵体内部降温、外表面冷却的效果,从而提高电磁泵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泵泵体,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设有内衬套(6),内衬套(6)与壳体(4)之间设有密封夹层空腔(5),壳体(4)上端面中心设有进油口(2),壳体(4)上端面侧部对应空腔位置设有通孔(3),进油口(2)通过连接管(1)与通孔(3)相连通,壳体(4)下端面侧部对应空腔位置设有若干个出油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为U形管,U形管的一端开口与进油口(2)相连,U形管的另一端开口与通孔(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下端面侧部对应空腔位置设有五个长条形出油口(7),五个长条形出油口(7)沿壳体(4)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泵泵体,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内衬套,内衬套与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夹层空腔,壳体上端面中心设有进油口,壳体上端面侧部对应空腔位置设有通孔,进油口通过连接管与通孔相连通,壳体下端面侧部对应空腔位置设有若干个出油口。它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泵泵体会发烫的技术问题,提高电磁泵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4B17/03GK2753901SQ20042011462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6日
发明者陈镇华, 龙胜年 申请人:陈镇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