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235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设有能够将润滑油向压缩机的各个驱动部输送的机械结构(mechanism)旋转式压缩机(ROTARY COMPRESSOR)。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压缩机是这样一种机械装置,即它能够在得到由电动机(motor)或涡轮(turbine)等动力发生装置传导的动力之后,将空气、制冷剂等驱动流体予以压缩,从而使驱动流体的压力升高。这样的压缩机广泛应用在从空气调节器、冰箱等一般家电产品到工厂设备等众多产品中。
上述压缩机根据压缩形式可以分为容积式压缩机(positive displacementcompressor)和涡轮式压缩机(dynamic compressor or turbo compressor)。其中容积式压缩机多应用在工厂中,它采用的是通过减小体积来增加压力的压缩方式。上述容积式压缩机又可以分为往复运动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compressor)和旋转式压缩机(rotary compressor)。
上述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可以利用在气缸内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活塞(piston)来压缩驱动流体,它的优点是机械结构相对简单,但压缩效率很高。但是,上述往复运动式压缩机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由于活塞的惯性作用,会使旋转速度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振动。而上述旋转式压缩机则是利用在气缸内部以偏心方式公转的滚动子来压缩驱动流体,因此与上述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相比,它更能持续保持很高的压缩效率。此外,上述旋转式压缩机还具有振动小、噪音低的优点,因此与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相比,最近的家电产品更多采用的是这种旋转式压缩机。
在上述旋转式压缩机中,由于电动机和驱动轴等驱动部件进行的是高速运动,因此可以说它们处在一种严酷的作业环境中。因此,对这些驱动部件予以适当的润滑是非常重要的,随之也就要求设有相应的能够实施润滑作用的机械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具备更有效的润滑机械结构,达到在旋转式压缩机相应驱动部运转过程中,对驱动部件进行适当润滑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成部分驱动轴,它具备具有一定大小的偏心部;气缸,它的内部形成具有一定体积的空间;滚动子,它安装在偏心部外表面上并可以旋转,其能够在与气缸内表面相接触的同时,沿着气缸内表面做滚动运动;叶片,它保持一定弹性地安装在气缸内,可以保持总是与滚动子相接触的状态;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它们分别安装在气缸的上部、下部,支撑着可以旋转的驱动轴,同时它们可以将气缸内部空间封闭;润滑油流路,它包括第1流路和至少一个第2流路,第1流路在驱动轴的内部延长并能够抽吸(pumping)润滑油,第2流路则在某一个轴承上形成,能够使被抽吸过来的润滑油均匀地在轴承与驱动轴之间流动。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由至少一个直线形的槽构成,无论驱动轴朝哪个方向旋转,该直线形的槽都能够使润滑油流动。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由至少一个螺旋形的槽构成,使润滑油(能够)从驱动轴的旋转方向流入到其内部。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朝与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长。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在驱动轴出现偏心的程度较小的位置上形成。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在不十分接近驱动轴的位置上形成。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在轴承与叶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隔一定角度的位置上形成。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与叶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隔210°~270°。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与叶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隔240°。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的宽度为3.8mm。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的深度为1.67mm。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至少在安装在气缸上部的上部轴承上形成。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在轴承的内表面上形成。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从轴承下端延伸到上端。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具有能够将从第1流路流过来的润滑油引入的结构。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2流路与第1流路相连通。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1流路包括至少一个在驱动轴上形成而(能够)将第1流路和第2流路连接起来的孔。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1流路具有能够使润滑油向压缩机的驱动部飞散的结构。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1流路从驱动轴下端延伸到上端。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第1流路沿驱动轴长度方向上下贯通。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润滑油流路还包括在驱动轴的轴颈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辅助流路。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辅助流路在轴颈外表面上形成。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辅助流路由至少一个直线形槽构成。
前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辅助流路由至少一个螺旋形槽构成。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有益效果是,其包括以下组成部分驱动轴,是设置具有一定大小的偏心部;气缸,其内部形成具有一定体积的空间;滚动子,是安装在偏心部外表面上并可以旋转,其能够在与气缸的内表面相接触的同时,沿着气缸内表面做滚动运动;叶片,它保持一定弹性地安装在气缸内,因此可以保持总是与滚动子相接触的状态;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它们分别安装在气缸的上、下部,支撑着可以旋转的驱动轴,同时它们可以将气缸的内部空间封闭起来;润滑油流路,它包括第1流路和至少一个第2流路,其中,第1流路在驱动轴的内部延长并能够抽吸(pumping)润滑油,而第2流路则在某一个轴承上形成,能够使被抽吸过来的润滑油均匀地在轴承与驱动轴之间流动。
第2流路由至少一个直线形的槽构成,无论驱动轴朝哪个方向旋转,这种直线形的槽都能够使润滑油流动;或者为了使润滑油能够从驱动轴的旋转方向流入到其内部,第2流路由至少一个螺旋形的槽构成,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第2流路朝与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长。
第2流路最好在驱动轴出现偏心程度较小的位置上形成,基本上它在轴承与叶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隔一定角度的位置上形成。较为理想的是,第2流路与叶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隔210°~270°,更为理想的是与叶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隔240°。该第2流路的宽度为3.8mm,深度为1.67mm时较为适宜。
第2流路至少要在上部轴承上形成。另外,第2流路在轴承的内表面上形成,并从轴承下端开始一直延伸到上端。此外,第2流路具有能够将从第1流路流过来的润滑油引入的结构,具体讲,就是与上述第1流路相连通。为此,第1流路包括至少一个在驱动轴上形成且能够将第1流路和第2流路连接起来的孔。
第1流路需要具有能够使润滑油向压缩机的驱动部飞散的结构。最好是第1流路从驱动轴的下端开始一直延伸到上端,即沿驱动轴的长度方向上下贯通。
润滑油流路最好还包括在驱动轴的轴颈(journal)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辅助流路。辅助流路在轴颈的外表面上形成,具体讲,该辅助流路由至少一个直线形槽或螺旋形槽构成。
如果采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就可以达到在旋转式压缩机的相应驱动部运转过程中,对这些驱动部件进行适当润滑的有益技术效果。


图1为本发明的润滑油流路的旋转式压缩机的部分结构纵向截面图。
图2为沿图1所示的I-I线切开的显示气缸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旋转式压缩机的润滑油流路的正面图。
图4为沿图3所示的II-II线切开的截面图,显示第2流路的结构。
图5A和图5B分别为包括第2流路的实施例在内的轴承内表面结构部分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第2流路的最佳形成(setting)角度的图表。
图7A和图7B分别为本发明驱动轴部分结构正面图,显示辅助流路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能够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予以说明。在以下对本实施例所做的说明中,对于那些结构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名称和符号,并且省略对这些部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润滑油流路的双容量旋转式压缩机的部分结构纵向截面图,图2为沿图1所示的I-I线切开的显示气缸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首先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由机壳(casing)1、位于机壳1内部的动力发生部10和压缩部20构成。在图1中,动力发生部10位于压缩机的上部,压缩部20位于压缩机的下部,但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它们的位置互换。机壳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上盖(cap)3和底盖(cap)5,由此,机壳1的内部形成密闭空间。用来吸入驱动流体的吸入管7安装在机壳1的一侧,并且吸入管7上还连接着能够将润滑油从制冷剂中分离出来的气液分离器(accumulator)8。另外,上盖3的中心装有排气管9,被压缩的流体可以通过这个排气管9排出。底盖5内装有一定数量的润滑油O,这些润滑油O可以对进行摩擦运动的部件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在这里,驱动轴13的末端浸泡在润滑油O中。
动力发生部10包括以下部件,即固定在机壳1内的定子(stator)11、安装在定子11内部并可以旋转的转子(rotor)12、压入在转子12内的驱动轴13。转子12可以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旋转,驱动轴13可以把转子12的旋转力传导给压缩部20。为了将外部电源输入给定子11,上盖3上装有接线端子(terminal)4。
压缩部20大体由以下部分组成,即固定在机壳1内的气缸21、位于气缸21内部的滚动子(roller)22(参照图2)、分别安装在气缸21的上部和下部的上部和下部轴承24、25。
气缸21的内部形成具有一定体积的内部空间,并且气缸21需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便能够承受被压缩的流体的压力。如图2所示,气缸21的内部空间内装有在驱动轴13上形成的偏心部13a。偏心部13a是一种偏心的凸轮(cam),它的中心距驱动轴13的旋转中心具有一定的距离。另外,气缸21上还形成有从其内表面开始凹陷一定深度的槽21a。该槽21a内装有后述的叶片23,并且为了使叶片23能够完全装入到槽21a内,槽21a需具有足够的长度。
滚动子22是一个环(ring)状的部件,它的外径比气缸21的内径小。如图2所示,上述滚动子22组装在偏心部13a上并可以旋转,同时它还紧贴气缸21的内表面。因此当驱动轴13旋转时,滚动子22可以一边贴着偏心部13a的外表面自转,一边沿着气缸21内表面滚动。另外,滚动子22在做滚动运动期间,会在偏心部13a的作用下距旋转中心一定的距离进行公转。由于做上述运动的滚动子22的外表面在偏心部13a的作用下总是与气缸的内表面相接触,因此通过滚动子22的外表面和气缸的内表面可以在气缸的内部空间中形成另外的流体腔(chamber)29,在旋转式压缩机中,该流体腔29用来吸入和压缩流体。
叶片23如上所述,安装在气缸21的槽21a内。另外,槽21a内还装有弹性部件23a,这个弹性部件23a能够对叶片23予以弹性支撑,因此可以使叶片23总是保持与滚动子22相接触的状态。也就是,弹性部件23a的一端固定在气缸21上,另一端组装在叶片23上,它可以将叶片23推向滚动子22。叶片23如图2所示,可以将流体腔29分隔成相互独立的2个空间29a、29b。当上述驱动轴13旋转,即滚动子22公转时,空间29a、29b的大小是可变或互补(complementary)的。例如,当滚动子22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其中的一个空间29b会逐渐缩小,相反另一个空间29a则相对逐渐增大。但是,各个空间29a、29b的体积之和总是固定的,大致与流体腔29的大小相同。在驱动轴13旋转的过程中,如上所述的各个空间29a、29b可以分别起到能够吸入流体的吸入室和能够压缩流体的压缩室的作用。这样的话就可以像上面所说的那样,随着滚动子22的旋转,空间29a、29b中的压缩室就会逐渐缩小,从而对之前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而吸入室则会逐渐增大,从而吸入新的流体。
上部轴承24和下部轴承25如图1所示,分别安装在气缸21的上部和下部,它们支撑着驱动轴13并使其可以旋转。气缸21通过螺栓和螺母等连接部件与上、下部轴承24、25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因此可以将气缸的内部空间,特别是流体腔29封闭起来。
另外,虽然图中未示,但事实上压缩部20上形成了一个吸入口和排出口。如图1所示,吸入口在上述气缸21或轴承中的某一个上形成,它上面连接着吸入管7,因此驱动流体可以通过吸入口流入到流体腔29内。另外,排出口一般在轴承中的某一个上形成,当阀门开启从而使其开放的情况下,驱动流体可以通过它排出。因此一旦驱动流体通过吸入口流入,那么滚动子22就会沿着气缸的内表面从吸入口处滚动到排出口处,从而压缩驱动流体。之后,随着阀门的启动,被压缩的驱动流体会通过排出口排出。这样的一系列过程在驱动轴13旋转的过程中会反复进行,从而不断地产生被压缩的驱动流体。
另外,在压缩机驱动的过程中,电动机11、12、驱动轴13以及滚动子22这类机械部件(elements)是处于高速运动中的,可以说它们处在非常严酷的作业环境中。因此要想使压缩机顺利运转,给这些部件加以适当润滑以及设计适当的润滑机械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本发明就提供了一种作为上述的润滑机械结构的润滑油流路,这种润滑油流路能够向上述各个驱动部件输送oil,即润滑油O。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润滑油流路予以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旋转式压缩机的润滑油流路的正面图,图4至图5B为显示本发明上述润滑油流路中的第2流路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2流路的最佳形成(setting)角度的图表。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润滑油机械结构即润滑油流路100在驱动轴13和轴承24、25上形成。驱动轴13的各个轴颈(journal)13b、13c分别由上部和下部轴承24、25所包裹,它们实际上形成支撑着垂直于中心轴方向上的载荷的径向(radial)轴承。此外,各个轴环(collar)形成了支撑着在轴承24、25驱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轴向上的载荷的推力(thrust)轴承。该润滑油流路100主要由在如上所述的驱动轴13内部形成的轴流路110(以下称为第1流路)构成。
具体讲,上述第1流路110从驱动轴13的下端开始一直延伸到上端,事实上等于沿着驱动轴13的长度方向上下贯通。第1流路110的下端装有油泵(oilpump)111。油泵111是一种离心泵,它包括润滑油提取器(pick up)111a和插在提取器111a内的推进器(propeller)111b。油泵111浸泡在存储在压缩机底部的润滑油O内(参照图1),依照这种结构,润滑油可以经由油泵111流入到第1流路110内。润滑油沿着第1流路110被抽吸(pumping)上来之后,会在驱动轴13的上端飞散出去,从而流向各个驱动部件。此外,第1流路110还包括在偏心部13a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并与第1流路110相连通的孔112a、112b。润滑油会首先通过各个孔112a、112b流入到气缸21的内部,从而润滑滚动子22和偏心部13a。另外,通过各个孔112a、112b还可以将润滑油输送至上部轴承24、25与驱动轴,准确地讲是与各个轴颈13b、13c之间。
但是,如图所示,由于上述各个轴颈13b、13c以及轴承24、25都有相当大的摩擦面,因此单纯通过上述各个孔112a、112b来输送润滑油是无法使润滑油到达上述摩擦面的末端的。也就是说,润滑油无法在各个摩擦面上均匀分布(spread),同时也就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用来防止摩擦的油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3、图4-5B所示,在本发明中,上述润滑油流路100中还包括了至少在上述轴承24、25中的某一个上形成的轴承流路120(以下称为第2流路)。该第2流路事实上是在某一个轴承的内表面上形成的槽,第2流路120与邻近的孔112a、112b中的某一个相连通,这样就可以使润滑油从驱动轴13,准确地讲是从上述第1流路110流入。另外,第2流路120最好从轴承内表面的上端一直延长至下端。这样,润滑油就可以通过各个孔112a、112b中的某一个流入第2流路120,然后沿着第2流路120在轴承内表面的两端之间流动。也就是,由于形成了第2流路120,因此通过润滑油流路100可以使润滑油在各个轴承24、25与驱动轴13之间均匀地流动。由于润滑油可以通过第2流路流入并均匀分布在各个摩擦面上,因此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油膜,从而有效地防止摩擦。如上所述的第2流路最好至少在上部轴承24上形成。这是因为在下部轴承25中,润滑油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孔112b向下流动一段距离。但是,为了起到更有效的润滑作用,最为理想的是上部和下部轴承24、25上都形成第2流路120。
上述第2流路120如图5B所示,可以是螺旋形的槽,这种螺旋形槽可以扩大流动范围,从而输送更多的润滑油。但是,螺旋形槽从几何学特性上来讲,只能在驱动轴13朝某一个方向旋转时输送润滑油。也就是,螺旋形槽只有朝与驱动轴1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长,才能使润滑油在其内部流动并上升。基于上述理由,第2流路120最好如图5A所示,是单一直线形的槽。与上述螺旋形的槽不同,该直线形的槽不会受几何学特性的影响,无论驱动轴13朝哪个方向旋转,它都能够使润滑油在驱动轴13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流动。
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各个轴承24、25与驱动轴13之间,准确地讲是与各个轴颈13b、13a之间形成了一定大小的间隙C,润滑油可以通过第2流路120流入并填满上述间隙C,从而形成油膜。在压缩机驱动的过程中,驱动轴13会受到来自于驱动流体的压力,从而偏离轴承24、25的中心O一定的距离,并以偏心(eccentric)的状态旋转。另外,由于第2流路120沿着长度方向给轴承24、25的内表面造成了连续的缺口,因此间隙C在第2流路120处会增大,并且由于存在这样的增大了的间隙C,因而会使得第2流路120的周边不能形成了充分的油膜。这样,如果第2流路120位于驱动轴13出现偏心程度较大的位置上,那么驱动轴13就有可能接触到轴承24、25的内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轴承24、25和驱动轴13会发生磨损,同时还会使压缩机在驱动的过程中产生噪音。除此之外,过度的摩擦还会给驱动轴13的动力带来损失。基于此,第2流路120最好在驱动轴13出现偏心的程度较小的位置上形成。具体讲,在轴承24、25的内表面形成的第2流路120的位置最好与驱动轴13出现偏心的程度较小的位置面对面。
在本发明中,第2流路120的最佳位置是通过实验确定的,图6显示了为确定第2流路120的最佳位置所做的实验的结果。
如图所示的偏心率随距离叶片的角度而变化的图表。首先,将位于轴承24、25下方(beneath)的叶片23处的上述角度设为0°,然后沿着旋转轴13的旋转方向,上述角度逐渐增加。在上述实验中,将压缩机的旋转方向设定成逆时针方向,因此角度就如图所示,沿着逆时针方向逐渐增加。另外,将偏心率(eccentricity ratio)定义为驱动轴的偏心距离(即从轴承的中心O至上述驱动轴的中心的距离)相对于上述间隙C的比率。上述偏心率事实上是表示旋转中的驱动轴13与各个轴承24、25的接近程度的数值。也就是说,由于间隙C的值是一定的,因此偏心率较大的话,就意味着驱动轴13偏心量较大,即驱动轴13非常接近轴承24、25的内表面。实验结果表明,偏心率不会因压缩机规格(specification)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其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首先,由于驱动流体在叶片23的附近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压缩,同时也会向驱动轴13施加很大的压力,因此偏心率在0°(360°)处,即在叶片23附近数值较高。如果第2流路120在叶片23的正上方处形成,那么在叶片23附近,由于驱动流体自身的压力很大,因而有可能泄漏到第2流路120内。考虑到这一点,第2流路120最好相对于中心O,与叶片23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距一定的间隔。
具体讲,如图所示,偏心率在210°~270°之间数值相对较小。因此第2流路最好沿逆时针方向与叶片23相隔处于210°~270°范围之间的一个角度A。另一方面,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压缩机设计成沿顺时针方向压缩驱动流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角度设定为沿着顺时针方向增加,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可以得到与图6相同的实验结果这一事实。据此,第2流路120可以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与叶片23相隔210°~270°。另外,偏心率在240°处的数值最小,也就是,在这个角度处,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旋转轴与轴承接触的可能性最小。因此,角度A最好为240°。此外,为了尽可能减小第2流路120给轴承的内表面造成的妨碍油膜形成的缺口,同时还保证有足量的润滑油流动,第2流路120需具有合适的宽度w和深度d。虽然上述宽度w和深度d随着压缩机规格的不同而稍有变化,但最好分别为3.8mm和1.67mm。
另外,为了使润滑油能够更充分地在轴承24、25与驱动轴13之间流动,该润滑油流路100可以如图4和图7A-7B所示,还包括辅助流路130。辅助流路130事实上由至少在轴颈13b、13c中的某一个上形成的槽构成,并且这样的槽最好沿着长度方向贯穿整个上述轴颈13b、13c。与第2流路120类似,辅助流路130可以如图7A所示,由单一直线形的槽构成,也可以如图7B所示,由螺旋形的槽构成。
虽然以上对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和范畴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结构,这一事实对于那些掌握了相应技术的基本常识的人士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不能把上述实施例视为限定性的,这些实施例只能作为本发明的例子,在后附的申请项目及其同等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畴之内。
产业应用的可能性。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润滑机械结构的作用,可以在驱动轴和轴承上形成均匀的油膜。因此即使在严酷的作业环境下,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驱动轴发生磨损。另外,不管驱动轴朝哪个方向旋转,润滑机械结构都可以使润滑油流动,并且润滑机械结构在驱动轴出现偏心的程度较小的位置上形成。因此说可以更加稳定并且有效地实施润滑,从而防止驱动轴发生磨损。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成部分驱动轴,它具备具有一定大小的偏心部;气缸,它的内部形成具有一定体积的空间;滚动子,它安装在偏心部外表面上并可以旋转,其能够在与气缸内表面相接触的同时,沿着气缸内表面做滚动运动;叶片,它保持一定弹性地安装在气缸内,可以保持总是与滚动子相接触的状态;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它们分别安装在气缸的上部、下部,支撑着可以旋转的驱动轴,同时它们可以将气缸内部空间封闭;润滑油流路,它包括第1流路和至少一个第2流路,第1流路在驱动轴的内部延长并能够抽吸(pumping)润滑油,第2流路则在某一个轴承上形成,能够使被抽吸过来的润滑油均匀地在轴承与驱动轴之间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由至少一个直线形的槽构成,无论驱动轴朝哪个方向旋转,该直线形的槽都能够使润滑油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由至少一个螺旋形的槽构成,使润滑油能够从驱动轴的旋转方向流入到其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朝与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在驱动轴出现偏心的程度较小的位置上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在不十分接近驱动轴的位置上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在轴承与叶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隔一定角度的位置上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与叶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隔210°~27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与叶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隔24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的宽度为3.8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的深度为1.67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至少在安装在气缸上部的上部轴承上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在轴承的内表面上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从轴承下端延伸到上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具有能够将从第1流路流过来的润滑油引入的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路与第1流路相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包括至少一个在驱动轴上形成而能够将第1流路和第2流路连接起来的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具有能够使润滑油向压缩机的驱动部飞散的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从驱动轴下端延伸到上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沿驱动轴长度方向上下贯通。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流路还包括在驱动轴的轴颈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辅助流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流路在轴颈外表面上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流路由至少一个直线形槽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流路由至少一个螺旋形槽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更有效的润滑机械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驱动轴,设有偏心部;气缸,其内部形成空间;滚动子,它安装在偏心部外表面上并可旋转,其能在与气缸内表面相接触的同时,沿着气缸内表面做滚动运动;叶片,它保持弹性地安装在气缸内,保持总是与滚动子相接触状态;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分别安装在气缸上部、下部,支撑着可旋转的驱动轴,它们可将气缸内部空间封闭;润滑油流路,包括第1流路和至少一个第2流路,第1流路在驱动轴内部延长并能抽吸(pumping)润滑油,第2流路在某一个轴承上形成,使被抽吸过来的润滑油均匀地在轴承与驱动轴之间流动;使旋转式压缩机相应驱动部运转过程中,对驱动部件进行适当润滑。
文档编号F04C18/356GK1904373SQ200510014689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30日
发明者金钟奉, 金镇国, 裵智荣, 高永桓, 朴垧俊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