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排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813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送排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进行局部换气或花的干燥、祛暑、空气循环等的送排风机。
背景技术
:作为用来进行局部换气或花的干燥、祛暑、空气循环等的送排风机,以往一般来说是如图IO所示的形状。即,在圆筒形外壳l的吸入口侧设置喇叭口2,并且,在外壳1内配置由轴毂3a以及设置在轴毂3a周围的多片叶片3b构成的叶轮3,利用同样配置在外壳1内的电动机(未图示)使叶轮3旋转,从吸入口的相反侧将空气排出。另外,有实现了消耗电力的降低和送风功能的提高的送风机,作为记载了这种送风机的专利文献,有特开2003-13892号公报和特开2007-92671号公报。专利文献1特开2003"3892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7-962"号公报图9a是表示现有技术例的送风机中的空气流动的图。如图中箭头(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所示,在叶片3b的外端部附近产生回旋流。该回旋流是导致喘振的原因。这里,所谓喘振(surging),是指包括涡轮型送风机/涡轮型压缩机和配管在内的系统产生一种自激振动,排出压力以及气体量以特有的固定周期变动的现像。如果发生这种喘振,则会产生压力的变动和振动,与叶片3b的扇风声共振的声音会导致噪音(声压等级)的产生,还会引起送风能力的下降。
发明内容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尽可能抑制这种喘振的起因即回旋流的产生的送排风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方案。本发明的送排风机包括由轴毂以及设置在该轴毂周围的多片叶片构成的叶轮、用于使叶轮旋转的电动机、和收纳上述叶轮及电动机的大致圆筒形的外壳,其中,外壳通过将直径大的扩管筒部和直径小的主管筒部经由直径逐渐缩小的缩径管筒部连接而形成,并且,将叶片轴向高度的中间位置设定成,从缩径管筒部与主管筒部间的分界线位置向前后方向离开叶片轴向高度的20%以内。另外,所谓轴向,是指与叶轮的旋转轴相同的方向,前后方向是指从吸入口到排出口的方向。而所谓通过连接形成是包括一体成形在内的广义概念。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送排风机的空气流动的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与表示现有技术例的图9a相比可知,即便在叶片12的外端部附近也不会产生回旋流,空气能顺畅地流动。由于这样不产生回旋流,所以不会产生喘振,进而能实现噪音的降低并抑制送风能力的下降。表1表示在本发明的外壳内改变叶轮的位置时,消耗电力、噪音值、最大风量以及最大静压的变化。下面对该数值进行解释。在各图中,IO表示叶轮,12表示叶片,21表示主管筒部,22表示扩管筒部,23表示缩径管筒部。另外,T线表示叶片12的轴向高度中间位置,A线表示缩径管筒部23与主管筒部21之间的分界线位置,H0表示叶片12的轴向高度。图6表示下述情况叶片12的轴向高度(HO)的中间位置(T线)距离缩径管筒部23与主管筒部21之间的分界线位置(A线)超过了HO的20。/。,并且位于扩管筒部22侧。这种情况下的消耗电力等的数值示于表l的(l)栏。图7表示下述情况叶片12的轴向高度(H0)的中间位置(T线)位于和缩径管筒部23与主管筒部21之间的分界线位置(A线)重合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的消耗电力等的数值示于表1的(2)栏。图8表示下述情况叶片12的轴向高度(H0)的中间位置(T线)距离缩径管筒部23与主管筒部21之间的分界线位置(A线)超过了H0的20%,并且位于主管筒部21侧。这种情况下的消耗电力等数值示于表l的(3)栏。如(1)栏所示,在T线距离A线超过HO的20%并且位于扩管筒部侧的情况下,静压变低,进而风量变小。而与之相对,如(3)栏所示,在T线距离A线超过HO的20%并且位于主管筒部侧的情况下,静压高从而风量也大,但是有噪音大的问题。与这些情况相对,如(2)栏所示,在T线与A线重合的情况下,静压高从而风量也大,不仅如此,噪音值也低。进而,消耗电力也更少。并且,如果将中间位置(T线)设定成,从缩径管筒部23与主管筒部21之间的边界线位置(A线)向前后方向离开HO的20%以内,则表现出与(2)栏所示数值基本相同的数值。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图l是本发明的送排风机的立体图。图2是该送排风机的主视图。图3是该送排风机的左側视图。图4是该送排风机的右侧视图。图5是该送排风机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6是表示叶轮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叶轮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叶轮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空气流的说明图。图IO是现有技术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图2是主视图,图3是左侧视图,图4是右侧视图,图5是为了能够观察内部结构而将外壳20剖开的主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送排风机的外壳20,从吸入口50侧朝向排出口51侧由直径大的扩管筒部22、直径逐渐缩小的缩径管筒部23、直径小的主管筒部21连续地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如图3等所示那样,在扩管筒部22上设置喇叭口2,并且,在吸入口50上设置有能够通风的网状安全罩43。另外,如图4所示,在位于主管筒部21的端部的排出口51上设置有安全罩44。在外壳20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进行搬运等的把手部40,在下部设置有用于稳定送排风机的腿部41。如图5所示,在外壳20内设置有借助固定翼30固定在外壳20上的电动机31。在由该电动机31驱动旋转的旋转轴32上安装着叶轮10,叶轮10能够旋转。叶轮10由轴毂11以及设置在轴毂11周围的多片叶片12构成。叶片12的轴向高度中间位置设定成,距离缩径管筒部22与主管筒部21之间的边界线位置向前后方向离开叶片12的轴向高度的20%以内。利用这样构成的叶轮10的旋转,从吸入口50吸入空气,从排出口51排出空气。权利要求1.一种送排风机,包括:由轴毂以及设置在该轴毂周围的多片叶片构成的叶轮、用于使叶轮旋转的电动机、和收纳上述叶轮及电动机的大致圆筒形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外壳通过将直径大的扩管筒部和直径小的主管筒部经由直径逐渐缩小的缩径管筒部连接而形成,并且,将叶片轴向高度的中间位置设定成,从缩径管筒部与主管筒部间的分界线位置向前后方向离开叶片轴向高度的20%以内。全文摘要在送排风机中,如果发生喘振,则会产生压力的变动和振动,与叶片的扇风声共振的声音会导致噪音(声压等级)的产生,还会引起送风能力的下降。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尽可能抑制这种喘振的起因即回旋流的产生的送排风机。该送排风机包括由轴毂以及设置在该轴毂周围的多片叶片构成的叶轮、用于使叶轮旋转的电动机、和收纳上述叶轮及电动机的大致圆筒形的外壳,其中,外壳通过将直径大的扩管筒部和直径小的主管筒部经由直径逐渐缩小的缩径管筒部连接而形成,并且,将叶片轴向高度的中间位置设定成,从缩径管筒部与主管筒部间的分界线位置向前后方向离开叶片轴向高度的20%以内。文档编号F04D29/52GK101382145SQ20071015360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申请日期2007年9月7日优先权日2007年9月7日发明者中谷文昭,堤盛葵,松本纯也,片田耕三申请人:株式会社瑞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