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604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散热风扇,尤其是一种出风口具有导流部设计的轴流式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揭示一种现有轴流式散热风扇7,该散热风扇7包含一扇框71、 一扇轮72及一马达73。该扇框71在轴向上形成相对的一入风口 711及一出风口 712,且该扇框71内部设有一基座713 ;该扇轮72可旋转地结合于该扇框71内部;该马达73结合于该扇框71的基座713,用以驱动该扇轮72旋转工作,以提供一散热效果。然而,该散热风扇7的出风口 712并无可增加出风面积及提供导流功能的结构设计,容易形成不稳定的流场及产生不当噪音,而造成散热效果降低;因此,在现今电子产品的效能不断提升的同时,该散热风扇7无法完全满足该电子产品的实际散热需求。为此,请参照图2所示,为中国台湾申请第200942148号《风扇及其扇框》发明专利案,该现有散热风扇8所使用的扇框81具有一通道811,该通道811两端分别形成一入风口 812及一出风口 813 ;又,该扇框81邻近该出风口 813处形成径向向外延伸扩张的一导流部814 ;借此,当设置于该扇框81内部的一扇轮82旋转工作时,该出风口 813即可借助该导流部814增加气流的出风面积,以提升该现有散热风扇8的散热效果。请再参照图2所示,该现有散热风扇8的通道811与该导流部814相互接邻的部位为一转折部C,该转折部C邻近于该出风口 813的开口周缘,换言之,现有散热风扇8的结构设计,将容易造成该通道811在轴向上的深度dl远大于该导流部814在轴向上的深度 d2 ;因此,容易导致该扇轮82在引入气流经由该入风口 812依序通过该通道811及该导流部814的过程中,该导流部814可用以导引气流效果相当有限,并无法有效达到提升出风面积的功效;再者,该气流更容易集中于该通道811与该扇轮82之间,使得扇轮82在导引气流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风切噪音,故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乃改良上述现有散热风扇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更进一步提升出风口的导流效果的散热风扇。本发明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兼可有效降低风切噪音的散热风扇。根据本发明散热风扇,包含一扇框,具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该入风口及该出风口之间形成一通道及一导流部,该通道及该导流部于该扇框的内侧周壁相互接邻的部位形成一转折部;一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扇框内部;及一线圈组,设置于该扇框内部用以驱动该扇轮旋转;其中该扇轮定义一条中心轴线,该扇框的导流部以该中心轴线为基准径向向外扩张,该扇轮另定义有一第一基准面及一第二基准面,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扇轮的顶缘且垂直于该中心轴线,该第二基准面通过该扇轮的底缘且垂直于该中心轴线,该转折部位于该第一基准面及该第二基准面之间。


图1第一种现有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图O
图2第二种现有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图O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图。
图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图。
图6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la、lb、Ic散热风扇11扇框111入风口112出风口
113基座114连接件115轴接部116通道
117导流部12扇轮121轮毂122叶片
13线圈组7散热风扇71扇框711入风口
712出风口713基座72扇轮73马达
8散热风扇81扇框811通道812入风口
813出风口814导流部82扇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a至少包含一扇框11、一扇轮12 及一线圈组13。该扇框11可为一轴流式风扇的框体;该扇轮12可旋转地结合于该扇框11 内部;该线圈组13设置于该扇框11的内部,用以驱动该扇轮12旋转工作。该扇框11在轴向上形成相对的一入风口 111及一出风口 112,且该扇框11内部设有一基座113,该基座113可借助数个连接件114(如肋条或静叶等)连接该扇框11的内侧周壁,且该基座113设有一轴接部115 ;又,该扇框11的入风口 111及出风口 112之间形成有一通道116及一导流部117,其中该通道116邻近该入风口 111,该导流部117邻近该出风口 112,该通道116及该导流部117于该扇框11的内侧周壁相互接邻的部位形成一转折部C。该扇轮12具有一轮毂121,该轮毂121的外周面设有数个叶片122 ;其中该扇轮12 的轮毂121可旋转地结合该基座113的轴接部115。该线圈组13设置于该扇框11的基座113内部,以便驱动该扇轮12旋转工作。请参照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a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该扇轮 12定义一中心轴线L,该扇框11的导流部117以该中心轴线L为基准径向向外扩张;其中该扇轮12定义有一第一基准面Sl及一第二基准面S2,该第一基准面Sl通过该扇轮12的顶缘且垂直于该中心轴线L,该第二基准面S2通过朝该扇轮12的底缘且垂直于该中心轴线 L ;又,该通道116及该导流部117相互接邻的转折部C位于该第一基准面Sl及该第二基准面S2之间。借助上述技术特征,可确保该转折部C不会过度接近该出风口 112,换言之,该导流部117在轴向上的高度,将可确保该扇轮12在引入气流经由该入风口 111通过该通道 116后且进入该导流部117的过程中,该导流部117可更有效地达到导引气流的效果,并兼可提升出风面积;再者,本发明散热风扇Ia更可防止气流过度集中于该通道116与该扇轮 12之间,使得扇轮12在导引气流的过程中,不至于产生较大的风切噪音。请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b同样至少包含一扇框11、一扇轮12及一线圈组1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b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a的差异在于该扇轮12另定义有位于该第一基准面Sl及该第二基准面S2之间的一第三基准面 (S3),该第三基准面S3垂直于该中心轴线L,且该第三基准面S3至该第一基准面Sl的距离等于该第三基准面S3至该第二基准面S2的距离;本实施例中,该通道116及该导流部117 相互接邻的转折部C位于该第一基准面Sl及该第三基准面S3之间。借助上述技术特征,该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b的导流部117在轴向上的高度将大于该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a的导流部117在轴向上的高度,因此,可提供更佳的导引气流效果;然而,为确保当该扇轮12引入气流进入该通道116后,该通道116仍可提供预定的蓄压效果;因此,本实施例另定义该转折部C至该第三基准面S3具有一第一轴向距离 dl,该第三基准面S3至该第一基准面Sl具有一第二轴向距离d2,该第一轴向距离dl小于或等于该第二轴向距离d2的二分之一,以避免该转折部C过度接近该入风口 111,进而影响该通道116的蓄压效果。请参照图6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c同样至少包含一扇框11、一扇轮12及一线圈组13。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c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a的差异在于该扇轮12亦定义有一第三基准面S3,该第三基准面S3垂直于该中心轴线L,且该第三基准面S3至该第一基准面Sl的距离等于该第三基准面S3至该第二基准面S2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该通道116及该导流部117相互接邻的转折部C位于该第三基准面S3上。借助上述技术特征,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la,由于该第三实施例的散热风扇Ic的转折部C恰位于该第三基准面S3上;因此,当该扇轮12引入气流经由该入风口 111进入该通道116后,该通道116所提供的蓄压效果,以及该扇轮12导引气流进入该导流部117后,该导流部117所提供的导流效果,两者将较为均衡,以避免紊流的产生,而可提升该散热风扇Ic的散热效果。又,请参照图4、5、6所示,本发明散热风扇la、lb、lc的入风口 111具有一最大口径D1,该出风口 112亦具有一最大口径D2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转折部C位于该第一基准面 Sl及该第二基准面S2之间的技术概念下,该出风口 112的最大口径D2相对于该入风口 111 的最大口径Dl的比值可为1. 2 1. 9,较佳为1. 7,借此,可更有效地提升整体出风面积。由上得知,本发明散热风扇la、lb、lc确可达到提升出风口 112的导流效果,以及有效降低风切噪音等诸多功效,以提供整体功能更为完善的散热风扇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扇框,具有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该入风口及该出风口之间形成一个通道及一个导流部,该通道及该导流部于该扇框的内侧周壁相互接邻的部位形成一个转折部;一个扇轮,结合于该扇框内部;及一个线圈组,设置于该扇框内部;其中该扇轮定义一条中心轴线,该扇框的导流部以该中心轴线为基准径向向外扩张, 该扇轮另定义有第一基准面及第二基准面,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扇轮的顶缘且垂直于该中心轴线,该第二基准面通过该扇轮的底缘且垂直于该中心轴线,该转折部位于该第一基准面及该第二基准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轮另定义一第三基准面,该第三基准面位于该第一基准面及该第二基准面之间,该第三基准面垂直于该中心轴线,且该第三基准面至该第一基准面的距离等于该第三基准面至该第二基准面的距离,该转折部位于该第一基准面及该第三基准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转折部至该第三基准面具有一第一轴向距离,该第三基准面至该第一基准面具有一第二轴向距离,该第一轴向距离小于或等于该第二轴向距离的二分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轮另定义一第三基准面,该第三基准面位于该第一基准面及该第二基准面之间,该第三基准面垂直于该中心轴线,且该第三基准面至该第一基准面的距离等于该第三基准面至该第二基准面的距离,该转折部位于该第三基准面。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入风口及该出风口分别具有最大口径,该出风口的最大口径相对于该入风口的最大口径的比值为1.2 1.9。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口的最大口径相对于该入风口的最大口径的比值为1.7。
全文摘要
一种散热风扇,包含一扇框、一扇轮及一线圈组。该扇框具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该入风口及该出风口之间形成一通道及一导流部,且该通道及该导流部之间形成一转折部;该扇轮及该线圈组结合该扇框内部;其中该扇轮定义一中心轴线,该扇框的导流部以该中心轴线为基准径向向外扩张,且该扇轮另定义有一第一基准面及一第二基准面,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扇轮的顶缘且垂直于该中心轴线,该第二基准面通过该扇轮的底缘且垂直于该中心轴线,该转折部位于该第一基准面及该第二基准面之间;借此,以提升导流效果及降低噪音。
文档编号F04D29/66GK102374200SQ20101025529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
发明者方议乐, 洪银树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