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079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压气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将液体压力转化为高压气体的气泵。
背景技术
对液压缸进行压力检测是一项常规和重要的实验,液压缸在进行打压试验后需要 将缸杆送回缸筒内,当前一般采用液压油作为动力源,液压油能满足压力要求,但有大量残 留在缸筒里,造成液压油大量消耗,从而导致打压试验成本增加。高压气体是一种清洁能 源,不会产生污染缸筒的问题,目前车间使用的管道压缩空气,压力约0. 5^0. 6MPa,而要推 动缸筒直径大于IOOmm的液压缸缸杆则需要广1. 2MPa的压力。因此,提高空气的压力需要 配置高压空压机,这样占用大面积的实验场地,增加实验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 装方便且能利用现有实验平台的高压气泵。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气泵,包括前端盖、中端盖和后端盖,在前端盖和中端盖之间设置前缸 筒,所述前缸筒内壁与前、中端盖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在中端盖和后端盖之间设置后缸筒, 所述后缸筒内壁与中、后端盖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前端盖、中端盖和后端盖同轴固定连接, 在前缸筒和后缸筒内分别设置一活塞,两活塞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在后端盖上与后缸筒相 对应一侧设置有储油腔,该储油腔与设置在后端盖上的过油孔连通;在中端盖上沿轴向设 置有所述连杆穿过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与连杆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在中端盖上设置有连通 后缸筒内部和外界的过油孔,在中端盖上还设有连通外界和前缸筒内部的过气孔;在前端 盖上设置有高压气体排出机构和空气流入机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前端盖、中端盖和后端盖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端盖与缸筒之间的密封结构均为0型密封圈;所述活塞与缸筒内壁之间密封 结构包括位于活塞两侧的0型密封圈和活塞中部的Y型密封圈;所述连杆与通孔内壁之间 密封结构为Y型密封圈。所述设置在后端盖上的储油腔是与后端盖同轴的圆柱腔,所述的过油孔设置在圆 柱腔径向垂直面上。所述中端盖上设置的连杆穿过的通孔为阶梯孔,其中远离后缸筒一端的孔径尺寸 与连杆的外径相适应,另一端的尺寸大于连杆外径,所述中端盖上设置的过油孔与阶梯孔 的大端连通。所述的高压气体排出机构包括设置在前端盖上的阶梯通孔,阶梯孔之间角过渡连 接,其中与前缸筒相邻一端的尺寸小于另一端尺寸,在阶梯孔内由里向外依次设置有钢珠、 压簧和管接头,通过在前端盖上拧紧管接头将钢珠压紧在阶梯孔的过渡面上。
3[0012]所述前端盖上设置的空气流入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上的阶梯孔,阶梯孔之间角过渡 连接,其中与前缸筒相邻一端的尺寸大于另一端尺寸,在阶梯孔内设置钢珠,钢珠通过前缸 筒内的高压空气压紧在阶梯孔之间的过渡面上,另外在前端盖上设置防止钢珠进入前缸筒 内的阀。在所述前端盖空气流入的阶梯孔与外界接触端设置消声器。在所述中端盖上设置的过气孔与外界接触端设置消声器。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前、中、后三个端盖及前、后两个缸 筒的配合,形成一个储油空间和一个储气空间,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在两个缸筒内设 置活塞连杆机构,通过中、后端盖上设置的过油孔与实验平台上的油管相连,就可以方便的 实现液压能转化为高压气体,安全可靠,成本低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端盖;2-后活塞;3-连杆;4-后缸筒;5-中端盖;6_过气孔;7_消声器; 8-前活塞;9-前缸筒;10-前端盖;11-阶梯孔;12-阀;13-螺杆;14-钢珠;15-消声器; 16-阶梯孔;17-钢珠;18-压簧;19-管接头;20-阶梯孔;21-过流孔;22-储油腔;23-过 流孔;24 (A、B、C、D)-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如下参阅图1,一种高压气泵,包括前端盖10、中端盖5和后端盖1,在前端盖10和中 端盖5之间设置前缸筒9,前端盖10的凸起和中端盖5 —端的凸起尺寸相等,且与前缸筒9 内壁尺寸相匹配,两凸起分别嵌入到前缸筒9的两端,实现前缸筒9在前端盖10和中端盖5 之间轴向和径向定位。在中端盖5和后端盖1之间设置后缸筒4,后缸筒4的定位和前述前 缸筒9的定位方式相同。前端盖10、中端盖5和后端盖1沿轴向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 采用几个长螺杆13将三者固定连接起来,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比如中端盖5和 前端盖10、后端盖1分别连接等。通过上述固定连接,在前端盖10、前缸筒9和中端盖5之 间形成封闭空间A,在中端盖5、后缸筒4和后端盖1之间形成封闭空间B。在上述前后缸筒 内分别设置一个活塞(前活塞8和后活塞2),两活塞通过连杆3固定连接,在中端盖5上还 设置所述连杆3穿过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通孔采用阶梯孔20的形式,阶梯孔20的小孔 端接邻前缸筒9,并且小孔的尺寸同连杆3的外径尺寸相匹配,大孔端接邻后缸筒4。在中 端盖5上设置了连通大孔端和外界的过油孔21,除采用阶梯孔的形式外,也可以采用其他 的方式,例如,通孔做成和连杆3外径匹配的直孔,过油孔21做成倒L型,直接连通后缸筒 4内部和外界。此外,在中端盖5上还设置了连通外界和前缸筒9的倒L型的过气孔6。在 后端盖1接邻后缸筒4的部位设置储油腔22,在本实施例中储油腔22是与后端盖1同轴的 圆柱腔,在圆柱腔的径向垂直面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过油孔23,该过油孔23也可以设置在 与圆柱腔连通的任意角度的面上。在前端盖10上设置有高压空气排出机构和外界空气流 入机构,在本实施例中,高压空气排出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上的阶梯孔16,阶梯孔之间角过渡连接,其中与前缸筒相邻一端的尺寸小于另一端尺寸,在阶梯孔内由里向外依次设置有钢 珠17、压簧18和管接头19,其中钢珠17的直径尺寸介于大孔和小孔之间,通过在前端盖上 拧紧管接头19将钢珠17压紧在阶梯孔的过渡面上;前端盖10上设置的外界空气流入机构 包括设置在其上的阶梯孔11,阶梯孔11之间角过渡连接,其中与前缸筒9相邻一端的尺寸 大于另一端尺寸,在阶梯孔11内设置钢珠14,钢珠14通过前缸筒9内的高压空气压紧在阶 梯孔之间的过渡面上,另外在前端盖10上设置防止钢珠进入前缸筒内的阀12,本实施例采 用针阀,在前端盖10上设置有与阶梯孔轴向垂直的阀孔,针阀插入该阀孔,就可以防止进 气孔中的钢球14进入前缸筒9内。在上述的前端盖10、中端盖5、后端盖1和缸筒内壁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本实施例 采用0型密封圈;在连杆3和中端盖5的配合部分设置密封结构,本实施例采用Y型密封 圈;在缸筒内壁与活塞之间也设置密封结构,本实施例采用多重密封,在活塞的两侧设置0 型密封圈,在活塞中部设置Y型密封圈。上述的实施例能产生符合要求的高压气体,但由于前端盖10设有进气孔11,中端 盖5设有进气孔6,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噪音,同时空气通过进气孔直接进入 缸筒内部,带有的杂质损害活塞和缸筒内壁,长时间工作后活塞和缸筒的内壁的密封性降 低,因此,在进气孔11接触外界处设置消声器15,在进气孔6接触外界处设置消声器7,采 用上述结构,既能降低噪音同时过滤空气,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当后活塞2接触后端盖1时,空间A中的气体处于低压状 态,此时将液压试验台的出油管与后端盖1上的过油孔23接通,回油管同中端盖5上的过 油孔21接通,液压油通过后端盖1上的过油孔23进入储油腔22内,推动活塞连杆机构朝 前端盖10方向运动,空间A中气体的压力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前端盖10的空气流 入机构中的钢珠14被压紧在阶梯孔的过渡面上,阻断外界空气的流入,当前缸筒9中的活 塞运动到接近前端盖10的时候,空气的压力超过了高压气体排出机构中弹簧18对钢珠17 的压力,钢珠离开阶梯孔的配合面,高压气体从钢珠17和过渡面的间隙处流出,随着高压 气体的流出,空间A中气体的压力逐渐降低,当该压力小于弹簧18的压力时,排出机构中的 钢球17复位,进气机构中的钢球14离开阶梯孔的过渡面,接通外界空气,此时实验台上控 制油路的换向阀动作,将连接到中端盖5的油管转化为进油管,后端盖1上的进油管转化为 回油管。液压油通过中端盖5上的阶梯孔20流入空间B中,推动活塞连杆机构朝后端盖1 方向运动,空间A中的气体不断流入,当后活塞2接触到后端盖1时,一个工作循环完成。 通过活塞连杆机构在缸筒内的往复运动就可以为负载不断的提供所需的高压气体。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 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 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10)、中端盖(5)和后端盖(1),在前端盖 (10)和中端盖(5)之间设置前缸筒(9),所述前缸筒(9)内壁与前、后端盖之间设置密封结 构(24A);在中端盖(5)和后端盖(1)之间设置后缸筒(4),所述后缸筒(4)内壁与中、后端 盖之间设置密封结构(MB);前端盖(10)、中端盖(5)和后端盖(1)同轴固定连接;在前缸 筒(9)内设置活塞(8),后缸筒(4)内设置活塞(2),活塞与缸筒的内壁之间设置密封结构 (24C),两活塞通过连杆(3)固定连接;在后端盖(1)上与后缸筒(4)相对应一侧设置有储油 腔(22),该储油腔(22)与设置在后端盖(1)上的过油孔(23)连通;在中端盖(5)上沿轴向 设置所述连杆(3)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与连杆(3)之间设置密封结构Q4D),在中端 盖(5)上设置有连通后缸筒(4)内部和外界的过油孔(21),在中端盖(5)上还设有连通外界 和前缸筒(9)内部的过气孔(6);在前端盖(10)上设置有高压气体排出机构和空气流入机 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10)、中端盖(5)和后端盖 (1)通过螺杆(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24A、24B)均为0型密封 圈;所述密封结构(24C)包括位于活塞两侧的0型密封圈和活塞中部的Y型密封圈;所述密 封结构(24D)为Y型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后端盖(1)上的储油腔 (22)是与后端盖(1)同轴的圆柱腔,所述的过油孔(23)设置在圆柱腔的径向垂直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端盖(5)上设置的连杆(3)穿过 的通孔为阶梯孔(20),其中远离后缸筒一端的孔径尺寸与连杆的外径相适应,另一端的尺 寸大于连杆外径,所述中端盖(5)上设置的过油孔(21)与阶梯孔的大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体排出机构包括设置在前 端盖(10)上的阶梯通孔(16),阶梯孔之间角过渡连接,其中与前缸筒(9)相邻一端的尺 寸小于另一端尺寸,在阶梯孔(16)内由里向外依次设置有钢珠(17)、压簧(18)和管接头 (19),通过在前端盖(10)上拧紧管接头(19)将钢珠压紧在阶梯孔的过渡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气泵,其特征在与所述前端盖(10)上设置的空气流入机 构包括设置在其上的阶梯孔(11),阶梯孔之间角过渡连接,其中与前缸筒相邻一端的尺寸 大于另一端尺寸,在阶梯孔内设置钢珠(14),钢珠(14)通过前缸筒(9)内的高压空气压紧 在阶梯孔之间的过渡面上,在前端盖上还设置防止钢珠进入前缸筒(10)内的阀(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高压气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阶梯孔(11)与外界接触端设置 消声器(15)。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高压气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端盖(5)上设置的过气 孔(6)与外界接触端设置消声器(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气泵,属于气泵领域,包括前、中和后端盖,在前、中端盖之间设置前缸筒,前缸筒与前、后端盖密封,在中、后端盖之间设置后缸筒,后缸筒与中、后端盖密封,前、中、后端盖固定连接,在前、后缸筒内分别设置一活塞,活塞与缸筒内壁密封,两活塞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在后端盖上与后缸筒相对应一侧设有储油腔,该储油腔与设在后端盖上的过油孔连通;在中端盖设有连杆穿过的通孔,通孔与连杆之间密封,在中端盖上设有连通后缸筒和外界的过油孔,在中端盖上设有连通外界和前缸筒的过气孔;在前端盖上设有高压气体排出机构和空气流入机构。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能产生所需的高压气体,且能与任一液压站配合使用。
文档编号F04B39/00GK201843745SQ20102057111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
发明者蔡忠明, 邓文军, 马权起 申请人: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