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027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送的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对污水提水的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多采用将潜水泵放入废水池中进行提水,以实现污水的排放、净化。但由于现有的技术中仅采用潜水泵独立工作,潜水泵在出现异常后不能够自动切换,影响了污水排放效率,使污水处理效果差;同时因潜水泵长期在水中运行,轴部磨损后进水,造成潜水泵故障,且现场中设有压缩空气对废水池进行吹气,该压缩空气由于没有被加以利用,造成了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气源、有效的提高污水排放功效的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包括从水池中提水的潜水泵,该系统还包括隔膜泵,所述的隔膜泵与潜水泵形成两路并联的提水管路,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择一启动工作。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流量开关及对隔膜泵、潜水泵分别控制的中间继电器,所述的流量开关设置在总管路上,通过对中间继电器和流量开关的操作,择一控制隔膜泵和潜水泵启动。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隔膜泵和潜水泵分别由两个中间继电器进行控制。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控制模块还包括报警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一隔膜泵提水管路,通过控制模块的控制,在潜水泵出现异常时,由隔膜泵进行工作,或是为了充分利用废水池内的压缩空气,由隔膜泵先进行工作,在隔膜泵出现异常时再由潜水泵工作,避免了排污过程中排污设备故障引起的无法排污或排污效率低下问题的发生,同时提高了对废水池内的压缩空气的利用,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连接关系示意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水池;2、潜水泵;3、隔膜泵、4、流量开关;5、出水总管路;6、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包括从水池1中提水的潜水泵2及隔膜泵3,隔膜泵3与潜水泵2形成两路并联的提水管路,并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择一启动工作。上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流量开关4及对隔膜泵3、潜水泵2分别控制的中间继电器,所述的流量开关4设置在出水总管路5上。此外,控制模块还包括报警器6。结合图2所示,隔膜泵3和潜水泵2分别通过两个中间继电器进行启动控制,即隔膜泵3通过中间继电器KA1、KA2控制,潜水泵2通过中间继电器KA3、KA4控制。在使用时, 通过按下启动按钮SB2,中间继电器KAl吸合,中间继电器KAl的常开触点闭合,中间继电器 KA2、KA3吸合,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闭合,此时,隔膜泵3的电磁阀吸合,隔膜泵3启动,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通过流量开关4的流量不小于4L/min,则中间继电器KA2、KA3继续吸合,电磁阀持续吸合,隔膜泵继续工作。当通过流量开关4的流量小于4L/min时,此时证明隔膜泵工作异常,流量开关断开,中间继电器KA2断开,中间继电器KA2的常闭点闭合,隔膜泵停止工作,中间继电器KA4吸合,接触器KM吸合,潜水泵开始工作,中间继电器KA4常闭点断开,以防止隔膜泵再次启动,同时开关KA4吸合,报警器6发出报警信号。当按下停止按钮SBl时,整个系统停止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包括从水池(1)中提水的潜水泵(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隔膜泵(3),所述的隔膜泵(3)与潜水泵(2)形成两路并联的提水管路,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择一启动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流量开关(4)及对隔膜泵(3)、潜水泵(2)分别控制的中间继电器,所述的流量开关(4)设置在出水总管路(5)上,通过对中间继电器和流量开关(4)的操作,择一启动隔膜泵(3)和潜水泵(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膜泵(3)和潜水泵(2)分别由两个中间继电器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还包括报警器(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送的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对污水提水的气、电自动切换提水系统。其包括从水池(1)中提水的潜水泵(2),该系统还包括隔膜泵(3),所述的隔膜泵(3)与潜水泵(2)形成两路并联的提水管路,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择一启动工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一隔膜泵提水管路,通过控制模块的控制,在潜水泵出现异常时,由隔膜泵进行工作,或是为了充分利用废水池内的压缩空气,由隔膜泵先进行工作,在隔膜泵出现异常时再由潜水泵工作,避免了排污过程中排污设备故障引起的无法排污或排污效率低下问题的发生,同时提高了对废水池内的压缩空气的利用,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
文档编号F04B49/06GK202228323SQ20112027402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31日
发明者刘威, 王建良, 白永坤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