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050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特别是煤化工装置中使用的离心泵。
背景技术
在煤化工领域中,离心式渣浆泵可以用于输送磨蚀性比较强、含坚固固体颗粒的固体混合物,如矿浆、灰渣、水泥浆、砂浆、沙砾等。现有的离心式渣浆泵通常允许杂质含量在3 5%之间,而煤化工工艺中常常涉及煤浆的输送,特别是煤液化工艺中所输送的煤浆其固体含量高达40% wt,固体颗粒直径< 20微米。在输送过程中,如果输送量很大或入口压力较高时,会导致离心泵中的叶轮承受很大的载荷,并且难以有效地对流体进行控制以使叶轮承受均勻的载荷,导致泵无法正常工作,而且所输送的煤浆固体含量高,对高速旋转的叶轮冲刷非常厉害,当叶轮发生磨损后,通常结构的离心泵难以更换维修,同时,高温煤浆中还溶解了部分易燃气体(如氢气、轻组分油气),煤浆中所含的这部分气体若泄漏到大气中将成为可燃气体,发生自燃,因此,还需要保证离心泵具有良好的密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泵,其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针对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心泵,其包括中心轴, 连接于驱动电机;转子部件,套设在中心轴上;内壳体,套设在中心轴上,包括沿中心轴对称布置在转子部件两侧的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外壳体,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中并与外壳体固定连接;其中,外壳体的进料侧设置有分叉进料流道且出料侧设置有出料流道,进料侧与出料侧分别设置在中心轴的两侧,分叉进料流道具有分别与第一内壳体内的第一输送流道和第二内壳体内的第二输送流道连通的分叉进料端,第一输送流道和第二输送流道汇合于出料流道。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离心泵,其中,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固定导向键,并且外壳体沿中心轴的两端安装有泵盖,泵盖与外壳体一起将内壳体包围在内部。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离心泵,其中,泵盖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热补
偿器ο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离心泵,其中,中心轴的两个纵向端均设置有集装式密封,集装式密封包括由密封件和轴承构成的多级机械密封。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离心泵,其中,外壳体包括圆筒状主体,内壳体设置在圆筒状主体中;进料部和出料部,分别设置在进料侧和出料侧并与圆筒状主体连接,分叉进料流道形成于进料部内,出料流道形成于出料部内。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离心泵,其中,进料部和出料部与圆筒状主体一体地或独立地形成。[0010]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离心泵,其中,外壳体还包括法兰弯管和法兰直管,均设置于圆筒状主体的进料侧且连接于圆筒状主体,法兰弯管具有与圆筒状主体内的导热介质输入通道连通的导热介质输入通道,法兰直管具有与圆筒状主体内的导热介质输出通道连通的导热介质输出通道,且法兰弯管设置在法兰直管外侧。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离心泵,其中,外壳体还包括法兰三通管,设置在外壳体的出料侧且连接于圆筒状主体,法兰三通管与出料流道连通。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离心泵,其中,进料部中央形成有凸台,凸台中央形成有凹槽。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离心泵,其中,转子部件和内壳体由镍哈特合金NCA-I制成。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采用双吸双壳体的结构,从而适用于大流量或者具有极大进口压力的工况,并且适用于输送具有磨蚀性能的渣浆或者高温介质,同时还使泵体的维修更换更加简便。更多技术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应该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这些附图图解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附图中图I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离心泵总体装配纵剖面图;图Ib示出了图Ia中的离心泵的侧视图;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离心泵的泵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离心泵以及泵体部分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Ia和图lb,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离心泵的总装配图。如图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离心泵为双吸双壳体式离心泵,其主要零件包括 防尘盖1、中心轴2、集装式机封3、泵盖4、法兰弯管5、密封环6、9、热补偿器7、法兰直管8、 叶轮(转子部件)10、内壳体11、外壳体12、浮动套13、浮动环14、弹簧15、浮环压盖16、冷却室盖17 (图Ib中示出)、挡套18、哈夫挡块19、泵体20、法兰三通管21。接着参照图1,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离心泵泵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双吸双壳体式泵体主要由以下组成外壳体12、 内壳体11、固定导向键22、螺钉23、热补偿器7、泵盖4、叶轮(转子部件)10。下面,将继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以及其泵体的具体构造方式进行详细描述。[0026]参照图2,其中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心泵的泵体部分,其包括中心轴2, 其连接于驱动电机(未示出)以将动力传递给离心泵内的运动部件(例如叶轮10);叶轮 (转子部件)10,其套设在中心轴2上并随中心轴2 —起转动;内壳体11,其同样套设在中心轴2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壳体11包括沿中心轴2对称布置在叶轮10两侧的第一内壳体Ila和第二内壳体lib ;外壳体12,内壳体11设置在该外壳体12中。更具体地,外壳体 12具有分别位于中心轴2两侧的一分叉进料流道1 和一出料流道12b,其中,分叉进料流道1 位于外壳体12的进料侧,出料流道12b位于外壳体的出料侧。进而,分叉进料流道 12a具有分别与第一内壳体Ila内的第一输送流道Ilc和第二内壳体lib内的第二输送流道Ild连通的分叉进料端12c、12d,第一输送流道Ilc和第二输送流道Ild则汇合于出料流道1北。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泵体结构,流体介质从分叉进料流道12a的进口被吸入后,沿着分叉流道的路径分为两路,分别从叶轮10左右两侧的第一输送流道Ilc和第二输送流道Ild通过。介质进入泵腔体后分为两路,使得叶轮10做功时受力均勻,延长叶轮10的使用寿命,因而非常适用于介质流量很大或者具有极大进口压力的工况。接着,在叶轮10的转动运动的作用下,物料被升压随后汇合为一路从外壳体12的出料流道12b输出,由此达到输送高压大流量输出的目的。此外,内壳体11分为左右对称两的两个部件,这使得内壳体U在磨损后维修时,左右部分可互不干涉,分别维修和更换,且不影响泵外部的管路系统。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其中,外壳体12与内壳体11之间设置有固定导向键22 (如图1中所示),该固定导向键22用于在将内壳体11安装到外壳体12中时固定内壳体11的安装位置以及确定其安装方向,且安装后可防止内壳体11跟随叶轮10转动。同时,可以用螺钉23将固定导向键22固定至内壳体11。此外,外壳体12沿中心轴2 的两端安装有泵盖1,泵盖1与外壳体12 —起将内壳体11包围在内部,通过泵盖4实现内壳体11的轴向固定。优选地,在泵盖1与内壳体11之间设置有热补偿器7。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泵体内部与外界存在较大的温差,内壳体11与外壳体12之间也存在温差,从而二者的热变形量也就不同,内壳体11内部的热变形量大于外壳体12的热变形量,则热补偿器7的存在可对这一热变形量的差异进行补偿,从而减小热应力。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泵中,还包括设置在中心轴2两端的集装式密封3, 该集装式密封包括由密封件和轴承构成的多级机械密封,如图1中所示,其中采用的集装式密封3包括多个密封块和轴承、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密封圈。采用这种集装式密封3 能够有效地提高离心泵的整体密封性能。接下来,参照图2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离心泵泵体结构进行描述。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泵体结构的外壳体12包括圆筒状主体12e,内壳体11设置在圆筒状主体12e中;进料部12f和出料部12g,分别位于中心轴2两侧(即分别设置在外壳体的进料侧和出料侧)并与圆筒状主体1 连接,其中分叉进料流道1 形成于进料部12f 内,出料流道12b形成于出料部12g内。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进料部12f和出料部 12g与圆筒状主体1 一体地形成,从图2中可见,进料部12f和出料部12g从圆筒状主体 12e延伸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料部12f和出料部12g与圆筒状主体1 独立
5地形成,例如,图1中所示的泵体结构就采用了分离地出料部(构造为一个法兰三通管2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外壳体12包括法兰弯管5和法兰直管8,其均设置在外壳体12的进料侧(即与进料部12f设置在同侧)且连接于圆筒状主体12e。法兰弯管5具有与圆筒状主体12e内的导热介质输入通道连通的导热介质输入通道,以便将导热介质输入至泵体内,法兰直管8具有与圆筒状主体12e内的导热介质输出通道连通的导热介质输出通道,以便将导热介质从泵体内输出。并且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法兰弯管5以及三个法兰直管8 (图中未示出),且法兰弯管5设置在法兰直管8外侧。这里,导热介质的作用是用于对由于传输高温物料而变热的泵体进行冷却,从而保持泵(尤其是泵体内的密封件)在较低温度下运行,从而延长泵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采用空气和水冷相结合的方式,以便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进而,如上所述的,图1实施方式中的离心泵的外壳体12上还设置有法兰三通管 21,其设置在外壳体12的出料侧且连接于圆筒状主体12e,该法兰三通管21与出料流道 12b连通。在该实施方式中,法兰三通管21即作为外壳体12的出料部12g来使用。由此, 可以将从泵体输出的物料分别送至两个不同的下游设备中。特别地,参考图2可以看到,进料部12f的中央形成有凸台12h。该凸台1 一方面用于支撑左右两侧的第一内壳体Iia和第二内壳体lib ;另一方面,凸台Ia1将进料部12f 的顶部平面分割成两部分,这样使得进料部12f的顶部表面加工难度降低。此外,第一内壳体Iia和第二内壳体lib的下角部均形成有与凸台1 配合的凹入结构,这种凸台1 与凹入部相配合的结构还使得能够获得更好的流体密封。进一步地,由于在叶轮10与进料部 12f的顶部平面之间需要形成必要的流动空间,因此,在凸台12h的中央(S卩,与叶轮10的外缘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凹槽12i。该凹槽12i的深度例如可以在IOmm 20mm之间,这根据需要的流量来确定。此外,上述法兰直管8、法兰弯管5和法兰三通管21可以焊接连接至圆筒状主体 12e。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其中各个主要零件的材料及数目优选如下表1 所示,尤其是叶轮10和内壳体12由镍哈特合金NCA-I制成,能够提高其耐磨损性能。表 权利要求1.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O),连接于驱动电机;转子部件(10),套设在所述中心轴( 上;内壳体(11),套设在所述中心轴( 上,包括沿所述中心轴( 对称布置在所述转子部件(10)两侧的第一内壳体(Ila)和第二内壳体(lib);外壳体(12),所述内壳体(11)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 中并与所述外壳体(1 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外壳体(1 的进料侧设置有分叉进料流道(12a)且出料侧设置有出料流道 (12b),所述进料侧与出料侧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轴O)的两侧,所述分叉进料流道(12a) 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壳体(Ila)内的第一输送流道(Ilc)和第二内壳体(lib)内的第二输送流道(Ild)连通的分叉进料端(12c、12d),所述第一输送流道(Ilc)和第二输送流道 (Ild)汇合于所述出料流道(12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 与所述内壳体(11)之间设置有固定导向键(22),并且所述外壳体 (12)沿所述中心轴(2)的两端安装有泵盖G),所述泵盖⑷与所述外壳体(12) —起将所述内壳体(11)包围在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4)与所述内壳体(11)之间设置有热补偿器(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2)的两个纵向端均设置有集装式密封(3),所述集装式密封C3)包括由密封件和轴承构成的多级机械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2)包括圆筒状主体(1 ),所述内壳体(11)设置在所述圆筒状主体(12e)中;进料部(12f)和出料部(12g),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料侧和出料侧并与所述圆筒状主体 (12e)连接,所述分叉进料流道(12a)形成于所述进料部(12f)内,所述出料流道(12b)形成于所述出料部(12g)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12f)和出料部(12g)与所述圆筒状主体(12e) —体地或独立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2)还包括法兰弯管( 和法兰直管(8),均设置于所述圆筒状主体(12e)的进料侧且连接于所述圆筒状主体(1 ),所述法兰弯管( 具有与所述圆筒状主体(12e)内的导热介质输入通道连通的导热介质输入通道,所述法兰直管(8)具有与所述圆筒状主体(1 )内的导热介质输出通道连通的导热介质输出通道,且所述法兰弯管( 设置在所述法兰直管(8)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2)还包括法兰三通管(21),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 的出料侧且连接于所述圆筒状主体(1 ), 所述法兰三通管与所述出料流道(12b)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12f)中央形成有凸台 (12h),所述凸台中央形成有凹槽(12i)。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部件(10)和所述内壳体 (11)由镍哈特合金NCA-I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泵,特别涉及煤化工装置中使用的离心泵,其包括连接于驱动电机的中心轴;套设在中心轴上的转子部件;套设在中心轴上的内壳体,包括沿中心轴对称布置在转子部件两侧的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外壳体,内壳体设置在其中并与之固定连接。外壳体的进料侧设置有分叉进料流道且出料侧设置有出料流道,分叉进料流道具有分别与第一内壳体内的第一输送流道和第二内壳体内的第二输送流道连通的分叉进料端,第一输送流道和第二输送流道汇合于出料流道。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适用于大流量或者具有极大进口压力的工况,并且适用于输送具有磨蚀性能的渣浆或者高温介质,同时使泵体的维修更换更加简便。
文档编号F04D29/22GK202203122SQ201120282339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兰建华, 刘峰, 杨葛灵, 王发有, 王国栋, 章序文 申请人: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