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215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组件。特别地但不排他地,本实用新型涉及落地式风扇组件或者桌面式风扇组件,比如台扇、塔扇或者落地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家用风扇典型地包括一组叶片或者翼,安装用于绕轴线 旋转;和驱动设备,用于使该组叶片旋转以产生气流。气流的运动和循环产生‘风冷力’或者微风,結果,由于热通过对流和蒸发被耗散,使用者体验到制冷效应。叶片通常布置在保持笼(cage)内,这允许气流流过壳体同时防止使用者在使用风扇时接触到旋转的叶片。W02009/030879描述了ー种风扇组件,其并不使用置于保持笼内的叶片以从风扇组件射出空气。替代地,风扇组件包括筒状基部,容纳电机驱动的叶轮用于将主气流抽吸到基部内;和环状喷嘴(nozzle),连接到基部并且包括环状嘴部,主气流通过所述嘴部从风扇射出。喷嘴限定ー开ロ,风扇组件的局部环境中的空气通过从嘴部射出的主气流经该开ロ抽吸,放大了主气流。柯恩达表面(Coanda surface)绕开ロ的中心轴线对称地延伸,使得风扇组件产生的气流是具有圆筒状或者截头锥轮廓的环状射流的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ー种风扇组件,包括喷嘴和用于产生通过喷嘴的气流的装置,所述喷嘴包括内部通道、用于从内部通道接收气流的嘴部、和柯恩达表面,所述柯恩达表面与嘴部相邻并且嘴部布置成引导气流越过柯恩达表面,其中嘴部和柯恩达表面绕轴线延伸;其特征在干,柯恩达表面包括扩散部,在轴线与扩散部之间的夹角绕轴线变化。风扇组件产生的气流的轮廓尤其依赖于轴线与柯恩达表面的扩散部之间的夹角。通过使在轴线与所述表面的扩散部之间的夹角绕轴线变化,风扇组件产生的气流可以具有非圆筒状或者非截头锥状的轮廓,而没有对改变风扇组件的喷嘴的外表面的尺寸或形状的显著改变。优选地,柯恩达表面绕轴线连续。优选地,该角度沿柯恩达表面(即,绕轴线)在至少ー个最大值和至少ー个最小值之间变化。优选地,该角度沿柯恩达表面在多个最大值与多个最小值之间变化。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角度沿柯恩达表面在两个最大值与两个最小值之间变化,但该数目可以大于ニ。最大值和最小值优选地绕轴线规则地分离。最小值可以在从-15°至15°的范围内,而最大值可以在20°至35°的范围内。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最大值是最小值的至少两倍。优选地,在柯恩达表面的上极点(extremity )和下极点中的至少ー个处或附近,该角度为最小值。将最小值布置在这些极点中的一个或者两者处能够使风扇组件产生的气流的轮廓的上极点和下极点“变平”,从而气流具有椭圆而非圆形的轮廓。气流的该轮廓优选地还通过将最大值布置在柯恩达表面的每个侧极点处或者附近而被加宽。优选地,在轴线与柯恩达表面的扩散部之间的夹角绕轴线连续地变化。优选地,如沿轴线测量的,喷嘴的深度绕轴线变化。这ー特征可以以与柯恩达表面的变化的形状无关地设置,从而修改从风扇组件射出的气流的轮廓。在第二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包括喷嘴和用于产生通过喷嘴的气流的装置,所述喷嘴包括内部通道、用于从内部通道接收气流的嘴部、和柯恩达表面,所述柯恩达表面与嘴部相邻并且嘴部布置成引导气流越过柯恩达表面;其特征在于嘴部和柯恩达表面绕轴线延イ申,并且其中如沿轴线测量的,喷嘴的深度绕轴线变化。喷嘴优选地是绕轴线延伸的环(loop)的形式。优选地,喷嘴的深度绕 轴线在至少ー个最大值和至少ー个最小值之间变化。优选地,喷嘴的深度绕轴线在多个最大值与多个最小值之间变化。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深度在两个最大值与两个最小值之间变化,但该数目可以大于ニ。最大值优选地是最小值的至少
I.25倍,更优选地是最小值的至少I. 5倍。优选地,最小值在从50mm至150mm的范围中。深度优选地在所述表面的上极点和下极点中的至少ー个处或者附近为最大值,而深度优选地在所述表面的侧极点处或附近为最小值。优选地,该深度绕轴线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连续地变化。优选地,喷嘴具有η重旋转对称(n-fold rotational symmetry),而η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柯恩达表面具有η重旋转对称。将η的值增大到3或更大能够使得喷嘴在与轴线垂直的平面中具有波形或者正弦轮廓。替代地,喷嘴或者柯恩达表面可以是不对称的。优选地,内部通道绕轴线延伸,其中内部通道在经过轴线且平行于轴线的平面中的横截面面积绕轴线基本恒定。结果,气流能够沿嘴部的长度且由此绕轴线大体均一地射出。考虑到喷嘴的深度和柯恩达表面的扩散部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中的ー个或者两者绕轴线的变化,内部通道在所述平面中的横截面轮廓可以绕轴线变化,以保持内部通道的横截面面积的均匀性。内部通道在所述平面中的横截面轮廓绕轴线连续地变化。内部通道的横截面轮廓优选地成形为朝向喷嘴的前部成锥形。喷嘴的径向厚度可以因此朝向喷嘴的前部减小,使得在经过轴线且平行于轴线的任意给定的平面中,喷嘴的径向厚度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变化。喷嘴的径向厚度的最大值还可以绕轴线变化。在喷嘴的前端与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还可以绕轴线变化。在喷嘴的前端与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可以绕轴线而作为喷嘴的深度的函数变化,和/或作为轴线与柯恩达表面的扩散部之间的夹角的函数而变化。嘴部优选地绕轴线连续,并且可以是大体上圆形形状。优选地,嘴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出口,在喷嘴的在嘴部的出ロ处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隔优选在从0. 5mm至5mm之间的范围中。优选地,喷嘴限定开ロ,风扇组件外部的空气被从嘴部射出的气流抽吸通过该开ロ。开ロ优选地位干与所述轴线基本正交的平面中。内部通道优选地绕开ロ连续地延伸,使得开ロ是由内部通道围绕的封闭开ロ。所述嘴部和表面优选地绕开ロ延伸,更优选地绕开ロ连续地延伸。喷嘴优选地安装于基部上,所述基部容纳用于产生气流的所述装置。在优选的风扇组件中,用于产生通过喷嘴的气流的装置包括由电极驱动的叶轮。[0018]如上所述,嘴部被布置引导气流越过的表面是柯恩达表面。柯恩达表面是已知类型的表面,越过该表面从靠近该表面的出口孔排出的流体流表现出柯恩达效应。流体趋于紧密地在表面上方流动,几乎“紧贴”或者“抱住”该表面。柯恩达效应已经是被证实的、有很多文献记载的卷吸(entrainment)方法,其中主气流被弓I导越过柯恩达表面。柯恩达表面的特征、和越过柯恩达表面的流体流的效应的描述能够在文献中找到,例如Reba, Scientific American,第214卷,1966年6月,第84至92页。通过使用柯恩达表面,来自风扇组件外部的增大量的空气被从嘴部射出的空气抽吸通过开ロ。在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风扇组件的喷嘴产生气流。在下面的说明中,该气流将被称为主气流,主气流从喷嘴的嘴部射出并且优选地经过柯恩达表面。主气流卷吸围绕喷嘴的空气,其充当空气放大器用以将主气流和被卷吸的空气两者供给到使用者。被卷吸的空气在这里将被称为副气流。从室内空间、区域或者围绕喷嘴的嘴部的外部环境抽吸副气流,以及通过转移而从风扇组件周围的其它区域抽吸副气流,并且副气流主要穿过由喷嘴限定的开ロ。被引导越过柯恩达表面的与被卷吸的副气流组合的主气流等于从喷嘴限定的开ロ射出或者发射的总气流。-在第三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包括喷嘴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装置,喷嘴包括内部通道、用于从内部通道接收气流的嘴部、和柯恩达表面,所述柯恩达表面与嘴部相邻并且嘴部布置成引导气流越过柯恩达表面,其中内部通道和嘴部绕轴线延伸,并且其中喷嘴具有径向厚度,该径向厚度在经过轴线并且与轴线平行的平面中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变化,并且其中喷嘴的径向厚度的最大值绕轴线变化。在第四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包括喷嘴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装置,喷嘴包括内部通道、用于从内部通道接收气流的嘴部、和柯恩达表面,所述柯恩达表面与嘴部相邻并且嘴部布置成引导气流越过柯恩达表面,其中内部通道和嘴部绕轴线延伸,并且其中内部通道的在经过轴线并且与轴线平行的平面中的横截面面积绕轴线基本恒定,并且内部通道在所述平面中的横截面轮廓绕轴线变化。在第五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包括喷嘴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装置,喷嘴包括内部通道以及用于从内部通道接收气流和用于将气流从喷嘴射出的至少ー个空气出口,其中内部通道绕轴线延伸以限定开ロ,风扇组件外部的空气被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射出的气流抽吸穿过该开ロ,其中如沿轴线测量的,喷嘴的深度绕轴线变化。在第六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包括喷嘴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装置,喷嘴包括内部通道以及用于从内部通道接收气流并用于将气流从喷嘴射出的至少ー个空气出ロ,其中内部通道绕轴线延伸以限定开ロ,风扇组件外部的空气被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射出的气流抽吸穿过该开ロ,其中喷嘴具有径向厚度,该径向厚度在经过轴线且与轴线平行的平面中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变化,并且其中喷嘴的径向厚度的最大值绕轴线变化。在第七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包括喷嘴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装置,喷嘴包括内部通道以及用于从内部通道接收气流并用于将气流从喷嘴射出的至少ー个空气出口,其中内部通道绕轴线延伸以限定开ロ,风扇组件外部的空气被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ロ射出的气流抽吸穿过该开ロ,并且其中内部通道在经过轴线且与轴线平行的平面中的横截面面积绕轴线基本恒定,并且内部通道的在所述平面中的横截面轮廓绕轴线变化。上述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特征能够等同地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ニ至第七方面中 的每ー个,反之亦然。

现在将參考附图仅作为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特征,在附图中图I是风扇的从上方观察的正面透视图;图2是风扇的左侧视图;图3是风扇的俯视图;图4是风扇的正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A-A截取的、风扇的侧向截面图;图6是沿图4中的线B-B截取的、风扇的空气出口的截面图;图7是与图6相同的截面图,但标示了喷嘴的各种參数。
具体实施方式
图I至图4是风扇组件10的外部视图。风扇组件10包括包括空气入口 14的主体12,主气流通过空气入口 14进入风扇组件10 ;和喷嘴16,其是安装在主体12上的环状壳体的形式,并且该喷嘴16包括用于从风扇组件10射出主气流的嘴部18。主体12包括在大体筒状下主体部22上安装的大体筒状的主体部20。主体部20和下主体部22优选地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外径,使得上主体部20的外表面大体上与下主体部22的外表面平齐。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12具有在从IOOmm至300mm范围内的高度,和从IOOmm至200mm范围内的直径。主体部20包括空气入口 14,主气流通过该空气入口 14进入风扇组件10。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入口 14包括在主体部20中形成的孔阵列。替代地,空气入口 14可以包括安装于在主体部20中形成的窗内的网格(grill)或网孔(mesh)。主体部20在其上端敞开(如所示的)以提供空气出ロ 23,主气流通过空气出ロ 23从主体12排出。主体部20可以相对于下主体部22倾斜以调节主气流从风扇组件10射出的方向。例如,下主体部22的上表面和主体部20的下表面可以设有互连特征,所述互连特征允许主体部20相对于下主体部22移动同时防止主体部20从下主体部22提升。例如,下主体部22和主体部20可以包括互锁的L形构件。下主体部22包括风扇组件10的用户接ロ。该用户接ロ包括多个用户操作按钮24、26,用于使使用者能够控制风扇组件10的各种功能的拨盘(dial) 28,以及连接到按钮24,26和拨盘28的用户接ロ控制电路30。下主体部22安装在基部32上,其中基部32用于接合上面布置有风扇组件10的表面。图5示出了穿过主体风扇组件的截面图。下主体部22容纳主控制电路(其总体以34标出),其中主控制电路34连接到用户接ロ控制电路30。响应于按钮24、26和拨盘28的操作,用户接ロ控制电路30布置成传输适当的信号到主控制电路34以控制风扇组件10的各种操作。下主体部22另外容纳用于使下主体部22相对于基部32摆动的机构(其总体以36标出)。摆动机构36的操作由主控制电路34响应于按钮26的用户操作来控制。下主体部22相对于基部32的每个摆动周期的范围优选地在60°至120°之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约为80°。在该实施方式中,摆动机构36被布置成执行约3至5个周期/分钟。用于向风扇组件10供给电カ的市电电缆(mains power cable) 38延伸穿过在基部32中形成的孔。电缆38连接到插座(未示出)以连接到市电电源。主体部20容纳叶轮40,其中叶轮40用于抽吸主气流通过空气入口 14并进入主体12。优选地,叶轮40采用混合流叶轮的形式。叶轮40连接到从电机44向外伸出的转轴42。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44是DC无刷电机,该电机的速度能够通过主控制电路34响应于拨盘28的用户操作而变化。电机44的最大速度优选地在从5000rpm到IOOOOrpm范围 内。电机44被容纳在电机桶内,所述电机桶包括连接到下部分48的上部分46。电机桶的上部分46包括具有螺旋叶片的静止盘的形式的扩散器50。电机桶位于大体截头锥状的叶轮壳体52内,并且安装于其上。叶轮壳体52进而安装于多个成角度间隔开的支撑件54 (在本示例中为三个支撑件)上,其中该支撑件54位于主体12的主体部20内并连接到主体12的主体部20。叶轮40和叶轮壳体52成形使得叶轮40紧密接近但不接触叶轮壳体52的内表面。大体环状的入口构件56连接到叶轮壳体52的底部,用于引导主气流进入叶轮壳体52。电缆58从主控制电路34经过在主体12的主体部20和下主体部22中以及在叶轮壳体52和电机桶中形成的孔到达电机44。优选地,主体12包括用于降低来自主体12的噪声发射的消音泡沫。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12的主体部20包括位于空气入口 14下面的第一泡沫构件60、和位于电机桶内的第二环形泡沫构件62。返回图I至图4,喷嘴16具有绕中心轴线X延伸以限定开ロ 70的环形形状。嘴部18在喷嘴16后部并且布置成朝向风扇组件10的前方发射主气流穿过开ロ 70。嘴部18围绕开ロ 70。在本示例中,喷嘴16限定大体圆形的开ロ 70,其中开ロ 70位于大体与中心轴线X正交的平面中。喷嘴16的内环状周缘包括与嘴部18相邻的柯恩达表面72,其中嘴部18布置成引导从风扇组件10射出的空气越过柯恩达表面72。柯恩达表面72包括远离中心轴线X成锥形的扩散部74。喷嘴16包括连接到环形后壳部78到并绕环形后壳部78延伸的环形前売部76。喷嘴16的环形部分76、78绕中心轴线X延伸。这些部分中的每ー个可以由多个连接的部件形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前売部76和环形后壳部78中的每ー个由各自的单个模制的部件形成。环形后壳部78包括基部80,其中基部80连接到主体12的主体部20的敞开上端,并且具有用于从主体12接收主气流的敞开下端。环形部分76、78中的每ー个包括外部部分和连接到外部部分的内部部分。同样參考图5至图7,在装配时,后壳部78的外部部分的前端82插入位于前壳部76的外部部分的后部的槽84内。前端82和槽84的每ー个是大体圆筒状。壳部76、78可以用引入到槽84中的粘结剂连接在一起。前壳部76的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在喷嘴16的前端86处结合。如图4中所示,喷嘴16的前端86绕轴线X具有大体上恒定的厚度。前売部76和后壳部78 —起限定了用于将主气流传送到嘴部18的环形内部通道88。内部通道88绕轴线X延伸,并且由前壳部76的内表面90和后壳部78的内表面92限定。前壳部76的基部80成形为将主气流传送到喷嘴16的内部通道88内。嘴部18通过分别使后壳部78的内部部分的内表面92和前壳部76的内部部分的外表面94的部分重叠或者面对而限定。嘴部18优选地包括环形槽形式的空气出口。该槽优选地为大体上圆形的形状,并且优选地具有在O. 5mm至5mm范围内的相对恒定的宽度。在本示例中,空气出ロ具有约1_的宽度。间隔件可以绕嘴部18隔开以迫使前売部76与后壳部78的重叠部分分开以控制嘴部18的空气出口的宽度。这些间隔件可以与前売部76或后壳部78—体。嘴部18成形为引导主气流越过前壳部76的外表面94。如上所述,前壳部76的外表面94包括柯恩达表面72,其中嘴部18布置成引导从风扇组件10射出的空气越过柯恩达表面72。柯恩达表面72是环形的,由此绕中心轴线X连续。柯恩达表面72可以被认为具有绕轴线X延伸的长度、沿轴线X延伸的深度、和在与轴线X垂直的方向上的径向厚度。 柯恩达表面72包括扩散部74,其中扩散部74喷嘴16的前端86远离轴线X成锥形。特别地參考图6和图7,柯恩达表面72的扩散部74与轴线X之间的夹角Θ绕轴线X变化。在本示例中,角度Θ绕轴线X在最大值ΘΜΧ与最小值θ ΜΙΝ之间变化并且由此沿着柯恩达表面72的长度变化。在本示例中,角度Θ包括两个最大值Gmax与两个最小值ΘΜΙΝ。最大值θ ΜΧ绕轴线X分开约180°的角度,并且最小值θ ΜΙΝ类似地绕轴线X分开约180°的角度,其中最小值ΘΜΙΝ位于最大值θΜχ之间的中间位置。轴线X与柯恩达表面72的扩散部74之间的夹角Θ绕轴线X连续变化,因此柯恩达表面72具有2重旋转对称(2-foldrotational symmetry)0最小值ΘΜΙΝ优选地在从-15°到15°的范围内,而最大值0mx优选在从20°到35°的范围内。在本示例中,最小值ΘΜΙΝ约为10°,而最大值θΜχ约为28°。在本示例中,角度Θ在柯恩达表面72的上极点和下极点处或者附近为最小值ΘΜΙΝ。由于最大值的θ MA)(与最小值ΘΜΙΝ分开约90°的角度,角度θ在柯恩达表面72的侧极点处或者附近为最
大值ΘΜΑΧ。 内部通道88的在经过轴线X并与轴线X平行的平面中的横截面面积绕轴线X大体恒定,使得主气流以大体上恒定的速率绕轴线X射出。图6和图7示出了内部通道88在两个这样的平面Pl和Ρ2中的横截面轮廓,其中Pl和Ρ2在图4中示出。平面Pl和Ρ2大体上是垂直的。在平面Pl中,角度Θ为最小值ΘΜΙΝ,而在平面Ρ2中,角度Θ为最大值β祖。考虑到角度Θ绕轴线X的变化以及从喷嘴16射出的主气流所穿过的槽的圆形形状,内部通道88的横截面轮廓绕轴线X变化以保持内部通道88绕轴线X的恒定的横截面面积。喷嘴16的ー个或多个參数可以绕轴线X变化以保持内部通道88绕轴线X的恒定的横截面面积。如图3和图7中所示,喷嘴16沿轴线X的深度可以作为角度Θ的函数变化。在平面Pl中,其中角度Θ为最小值ΘΜΙΝ,喷嘴16沿轴线X的深度为最大值Dmax,而在平面Ρ2中,其中角度Θ为最大值θΜχ,喷嘴16的深度为最小值Dmin。因此,喷嘴16的深度也绕轴线X在两个最大值Dmax与两个最小值Dmin之间变化。同样,最大值Dmax绕轴线X分开约180°的角度,并且最小值Dmin类似地绕轴线X分开约180°的角度,其中最小值Dmin位于最大值Dmax之间的中间位置。喷嘴16的深度也绕轴线X连续变化。在本示例中,Dmax是Dmin的至少I. 25倍大,并且更优选地是Dmin的至少I. 5倍大。在本示例中,Dmin约为85mm,并且Dmax约为130mm。在喷嘴16的前端86与轴线X之间的径向距离R可以绕轴线X变化。在本示例中,径向距离R作为角度θ的函数在角度θ为最小值时的最小值Rmin与角度θ为最大值时的最大值Rmax之间变化。如在经过轴线X并且与轴线X平行的平面中所测量的,喷嘴16的径向厚度的最大值可以绕轴线X变化。在本示例中,最大径向厚度作为角度Θ的函数在角度Θ为最小值时的最小值Tmin与角度Θ为最大值时的最大值Tmax之间变化。为操作风扇组件10,使用者按压用户接ロ的按钮24。用户接ロ控制电路30将该 动作通信至主控制电路34,主控制电路34响应于此而激活电机44以使叶轮40旋转。叶轮40的旋转致使主气流通过空气入ロ 14被抽吸到主体12内。通过操作用户接ロ的拨盘28,使用者可以控制电机44的速度,因此控制空气通过空气入口 14被抽吸到主体12内的速率。依赖于电机44的速度,叶轮40产生的主气流可以在10升/秒至30升/秒之间。主气流相继通过叶轮壳体52和在主体部20的敞开上端处的空气出ロ 23,以进入喷嘴16的内部通道88。主气流在主体12的空气出ロ 23处的压カ可以至少为150Pa,并且优选地在250Pa至I. 5kPa的范围内。在喷嘴16的内部通道88内,主气流被分为绕喷嘴16的开ロ 70在相反方向上传送的两股空气流。随着空气流经过内部通道88,空气通过嘴部18射出。从嘴部18射出的主气流被引导越过喷嘴16的柯恩达表面72,导致通过卷吸外部环境的空气而产生副气流。该副气流流过喷嘴16的中央开ロ 70,在该处副气流与主气流组合以产生从喷嘴16向前射出的总的气流或者空气流。通过前述的角度Θ绕轴线X的变化,风扇组件10产生的气流的轮廓是非圆形的。该轮廓是大体椭圆,其中轮廓的高度小于轮廓的宽度。气流的轮廓的展平或者变宽能够使得风扇组件10特别地适于用作室内、办公室内或者其它环境中的台扇,以同时向风扇组件10附近的若干使用者给送冷气流。替代地,通过将Θ的最大值(0mx)定位在柯恩达表面72的上极点和下极点处或附近,气流的轮廓的高度可以大于轮廓的宽度。气流的轮廓的在竖向方向上的拉伸能够使得风扇组件特别适于用作立式塔扇或者落地扇。
权利要求1.ー种风扇组件,包括喷嘴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装置,所述喷嘴包括内部通道、用于从所述内部通道接收气流的嘴部、和柯恩达表面,所述柯恩达表面与所述嘴部相邻并且所述嘴部布置成引导气流越过所述柯恩达表面,其中所述嘴部和所述柯恩达表面绕轴线延伸; 其特征在于,所述柯恩达表面包括扩散部,在轴线与所述扩散部之间的夹角绕轴线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柯恩达表面绕轴线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沿所述表面在至少ー个最大值和至少ー个最小值之间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沿所述柯恩达表面在多个最大值和多个最小值之间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值是所述最小值的至少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值在从-15°至15°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值在从20°至35°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柯恩达表面的上极点和下极点中的至少ー个处或者附近,所述角度为最小值。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线与所述柯恩达表面的扩散部之间的夹角绕轴线连续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柯恩达表面具有η重旋转对称,其中η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通道绕轴线延伸,其中所述内部通道的在通过轴线并与轴线平行的平面中的横截面面积绕轴线基本恒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通道在所述平面中的横截面轮廓绕轴线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通道在所述平面中的横截面轮廓绕轴线连续地变化。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轴线与所述喷嘴的前端之间的径向距离绕轴线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嘴的前端与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作为在轴线与所述表面的扩散部之间的夹角的函数而绕轴线变化。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限定开ロ,所述风扇组件外部的空气被从所述嘴部射出的气流抽吸经过所述开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ロ位干与所述轴线基本垂直的平面中。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安装于基部上,所述基部容纳用于产生气流的所述装置。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嘴部绕所述轴线连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嘴部的形状是大体上的圆形。
专利摘要一种风扇组件,包括喷嘴和用于产生通过该喷嘴的气流的装置。喷嘴包括内部通道、用于从内部通道接收气流的嘴部、和柯恩达表面,所述柯恩达表面与嘴部相邻并且嘴部被布置成引导气流越过柯恩达表面。嘴部和柯恩达表面绕轴线延伸。柯恩达表面包括扩散部,在轴线与柯恩达表面的扩散部之间的夹角绕轴线变化。
文档编号F04F5/44GK202431623SQ20112038882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
发明者C.S.霍格森, J.J.布莱登, T.N.斯迪克尼 申请人: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