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直杆式多功能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5034阅读:8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直杆式多功能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机械轴流泵类。
目前我国在运输、工交企业、商店、饮食业、仓库、个人家庭抽倒油料等各种液体都是采取嘴吸、手抽、手摇或用软管式潜水泵等,在工作时受到水位的高低限制,从低处往高处抽油就无法工作,特别是运输业、机动车、船舶等,抽油、倒油用嘴吸,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造成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使用便利,结构简单新颖的直流电动机带动轴和叶轮,外型直杆筒式,电机与液体分开工作,安全可靠,耗电少,携带方便,可长时间使用的多功能抽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直流电机转速达3000转/分以上,带动直径为φ2-3毫米的金属轴与叶轮相连,配上叶轮套。外面用大于电机的金属或塑料管,分别将电机、轴、叶轮装入管筒内,使电机不得与液体接触。其特征是轴的一端通过连接头与电机相连,另一端与叶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携带方便,不受场地、电源限制(电源采用电瓶、电池),起着节时、节能,且对操作者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抽吸液体油料。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工作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电动直杆式多功能抽油(水)泵,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螺旋杆式叶轮结构示意图。
主动力由电机(7),通过连接头(6)连接轴(4)。将进水管(3)与三通电机座(5)用塑料胶粘接。进水管(3)位于泵体下端,出水管(10)位于泵体上端。叶轮(2)上端与进水管(3)的进水口间隔为7-10mm,叶轮(2)下端与护罩(1)进水口间隔为2-4mm。接通电机(7)与开关(8)的电源线,套上出水管(10)进行实际试验检测,试验完毕后将电源线装入开关管内而后旋转上后盖(9)。
叶轮材料为A·B·S工程塑料,直径为18至20毫米,高度为10至20毫米,形状为圆形,此叶轮在圆周上分为3至4等份的圆弧叶片,叶片厚度为1至2.5毫米,叶片半径为6至8毫米,叶轮叶心有一个直径为2至4毫米,深度为5至8毫米的圆孔。
实际工作时利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轴和叶轮快速旋转,使泵头内的液体在速度与叶轮螺旋力的作用下,产生离心力,将液体反射到叶轮套内的导向角,再在导向角与泵体管内真空吸力的作用下,将液体抽出。
叶轮也可为螺旋杆式叶轮,螺旋杆式叶轮(11)材料为塑料,直径为15mm,长度为40mm至60mm,在这段圆棒上,在上螺旋槽,深度为4mm至6mm,螺旋槽宽为3mm至5mm,叶轮头是圆锥形,有两个进水槽,尖端为90°,叶轮尾有导向角,尖端到叶轮尾导向角的工作。
实际工作时利用电机的旋转,通过轴传递到螺旋杆式叶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在叶轮槽尖端部通过旋转到叶轮槽根部,在槽根部的导向角与泵体管内液体推压力的作用下,将液体向外抽出,这样负荷小,出水易大,其特点在一定条件下电机功率大,螺旋槽口宽,构程就大,流量就大,适用于小口径容积抽倒油料升液体用,槽长为30mm至50mm。
权利要求1.一种由电机、叶轮、进水管、出水管、电源开关组成的电动直杆式多功能抽油泵,其特征是轴的一端通过连接头与电机相连,另一端与叶轮相连,叶轮上端与进水管的进水口间隔为7-10mm,叶轮下端与护罩进水口间隔为2-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直杆式多功能抽油泵,其特征是叶轮也可为螺旋杆式。
专利摘要电动直杆式多功能抽油泵是利用直流电机的高速旋转,带动轴与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反射到叶轮套内的导向角,再由导向角与泵体管内真空吸力的作用下,将液体抽出,该抽油泵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液体油料的抽吸。
文档编号F04D13/06GK2038161SQ8821940
公开日1989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12日
发明者张永东, 张永荣, 栾福友 申请人:张永东, 张永荣, 栾福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