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721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基座与支柱可以分离的支架的电风扇。
以往的具有基座与支柱分离的支架的电风扇,在例如日本实公昭57-58478号公报(F16M11/20)等已经公开。这种电风扇,其基座上面凹设有支柱支撑部,支柱下端的支撑部插入该支柱支撑部,通过在基座里面所形成的孔,将螺钉从基座里面一侧拧入支柱的螺纹孔中,使支柱与基座连成一体。
支撑在支柱上部的是比较重的物体电机及护罩,为了将支柱稳定地安装到基座上,支柱支撑部的直径做得比较大。因此,螺纹连接到支撑部大致中央位置的螺钉与支撑部周缘壁的距离变长,使螺钉螺纹连接部分的强度变弱,支柱不稳定,有可能引起基座的内盖及与支柱的底面变形。
此外,由于仅将支柱下部的支撑部插入基座的支柱支撑部,并且只有支柱的下部与基座的上面接触,因此,基座的支柱支撑部与支柱的支撑部强度变弱,在踩基座及支柱的场合等,容易引起支柱及基座的变形。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提高基座的支柱支撑部与支柱的支撑部的支撑强度的电风扇。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提供一种电风扇,它包括在其中央部设有支柱支撑部的基座、下端部设置有支撑部并且该支撑部被插入到前述基座支柱支撑部中的支柱、安装在从前述基座下面伸出而形成的支柱支撑部上并用于将支柱与基座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件、支撑在前述支柱上部并带有电机的风扇头部、由前述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叶片、及罩住该风扇叶片的护罩,其改进是,前述固定部件与基座接触的部分面对基座的支柱支撑部的周缘壁而设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提供一种电风扇,它包括在其中央部设有支柱支撑部的基座、下端部设置有支撑部并且该支撑部被插入到前述基座支柱支撑部中的支柱、安装在从前述基座下面伸出而形成的支柱支撑部上并用于将支柱与基座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件、支撑在前述支柱上部并带有电机的风扇头部、由前述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叶片、及罩住该风扇叶片的护罩,其改进是,在前述支柱的下部形成止挡部,并且,在前述基座的支柱支撑部周缘,形成与该止挡部配合的配合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提供一种电风扇,它包括在其中央部设有支柱支撑部的基座、下端部设置有支撑部并且该支撑部被插入到前述基座支柱支撑部中的支柱、安装在从前述基座下面伸出而形成的支柱支撑部上并用于将支柱与基座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件、支撑在前述支柱上部并带有电机的风扇头部、由前述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叶片、及罩住该风扇叶片的护罩,其改进是,在前述基座的支柱支撑部周缘的上部及下部形成配合部,在前述支柱上形成与前述两配合部配合的止挡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提供一种电风扇,它包括在其中央部设有支柱支撑部的基座、下端部设置有支撑部并且该支撑部被插入到前述基座支柱支撑部中的支柱、安装在从前述基座下面伸出而形成的支柱支撑部上并用于将支柱与基座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件、支撑在前述支柱上部并带有电机的风扇头部、由前述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叶片、及罩住该风扇叶片的护罩,其改进是,前述基座由下面有开口的基台和用于封闭该基台下面的盖体所组成,在形成前述盖体基座支柱支撑部的开口的边缘上,形成与基台的支柱支撑部周缘上制成的配合部相配合的配合部。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组装状态下的支架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3是其底面图。
图4是表示在支架分解状态下的其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拆除固定部件后的状态的底面图。
图6是支柱的底面图。
图7是基座的基台底面图。
图8是支柱螺纹连接体的底面图。
图9是支柱螺纹连接体的侧面图。
图10是在组装状态下从另一方向看到的支架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11是在表示拆除固定部件后的状态下从另一方向看到的主要部分放大断面图。
图12是从基座的基台另一方向看到的主要部分放大断面图。
图13是基座的顶视图。
图14是电风扇的外观立体图。
下文详细叙述图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风扇1。
电风扇1的支架用2来表示,并且,该支架2由基座3、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基座3上的支柱4,可自由滑动地由支柱4支撑的滑管5、可以自由俯仰地支撑在滑管5上端的颈部构架(图中未示)组成。在前述颈部构架上,可左右自由摇头地支撑有风扇等部件,该风扇带有电动风扇。6是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电动风扇上的叶片,7是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前述风扇头部的护罩,用于罩住叶片6。
前述的基座3,由下面有开口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基台8和封住该基台8下面的开口的金属制成的盖体9构成。10是在前述基座3大致的中央部位形成的支柱支撑部,在基座3上面的支柱支撑部10的周缘上,形成作为配合部的环状凹槽11,同时,在支柱支撑部10的下部周缘上,形成作为配合部的略为环状的凹槽12。13是从前述支柱支撑部10周缘壁朝着支柱支撑部10内侧方向并沿上下方向鼓出而形成的定位凸部,该凸部13嵌入设置在前述支柱4支撑部25(下文将详述)上的定位凹部33中,以阻止支柱4相对于基座3的转动。14是在前述基台8的支柱支撑部10周缘壁下端形成的环状配合槽,盖体9的向上翘起的环状片24嵌合在该配合槽14中。
15是从前述基台8里面垂直向下而形成的用于将基台8的周缘壁和其中一个定位凸部13连接在一起的肋,该肋15划分形成了用于容纳电源软线16的存放室17,并通过绝缘套管18支撑电源软线16。肋15从定位凸部13上形成,由此,对定位凸部13起加强作用。19是固定在前述基台8里面的基板,具有由设置在基台8上的操作扭20操作的开关等。21是设置在另一定位凸部13上的安全开关,并固定在从前述基台8里面向下延伸形成的凸台(图中未示)上,其操作部22从盖体9的里面突出。固定部件5螺纹连接到下文要叙述的支柱4的支撑部25上时,通过固定部件35的操作,可使基板19通电。23是设置在支柱支撑部10下部的端子,由基板19供电。
在前述盖体9的对应于形成支柱支撑部10的开口的位置周缘上,通过冲压而形成略为环状的朝上方的翘起片24。该翘起片24与设置在基台8的支柱支撑部10周缘壁下端的配合槽14配合。
25是在前述支柱4下部形成的支撑部,由与支柱4形成一体的基部26、固定在基部26上螺纹连接体28所组成,螺纹连接体28具有与下文要叙述的固定部件35螺纹连接在一起的螺纹连接部27。在前述支撑部25的基部26上,形成环状凸缘30,在支撑部25的上部形成边缘29,环状凸缘30从边缘29朝下方延伸,并与基台部8上面的凹槽11配合。并且,在支撑部25的基部26下端形成配合部31,该配合部31作为止挡部并与支柱支撑部10下部周缘的凹槽12配合。32是设置在前述支撑部25下面的端子,与设置在支柱支撑部10下端的端子23可自由装卸地连接着,这样,将电流供给电机。33是在支柱4的基部26侧面形成的定位凹部,位于面对支柱支撑部10的定位凸部13的位置。该定位凹部33,在支撑部25朝支柱支撑部10插入时,通过定位凸部13与该定位凹部33的配合,对支撑部25在支柱支撑部10的位置进行定位,同时,限制支撑部25的转动。34是在前述螺纹连接体28上形成的配合爪。该定位凹部33,在支撑部25完全插入到支柱支撑部10的状态下,使配合爪34与支柱支撑部10的下面配合,将支柱4定位在基座3上。
35是将前述支柱4固定在基座3上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环状的固定部件,具有外周壁、内周壁及底壁,并且其横断面做成略为U形,其内周面上形成的螺纹连接部36通过与支柱4的螺纹连接部27螺纹连接在一起,将支柱4固定在基座3上。前述固定部件35,在支柱4的螺纹连接部27螺纹连接的状态下,面对基座3的支柱支撑部10的周缘壁下端,同时,挤压安全开关21的操作部22。此外,在前述固定部件35上,形成数个将其内外周壁连接在一起的加强肋,并且,其中一个加强肋比其它加强肋高,在支柱4的螺纹连接部27螺纹连接的状态下,高的加强肋与从支柱支撑部10下端朝下方延伸设置的延伸凸缘接触,防止固定部件35的过紧配合。
下文叙述支柱4朝基座3的安装方法。支柱4的支撑部25插入基座3的支柱支撑部10时,定位凸部13与定位凹部33配合。在这种插入操作过程中,由于定位凸部13嵌入定位凹部33中,这样,支撑部25转动时不会对端子23、32施加力而损坏端子。
一旦支柱4的支撑部25完全装入基座3的支柱支撑部10,支撑部25基部26上形成的配合爪34便与支柱支撑部10的下面配合,暂时对基座3与支柱4安装定位。为了与固定部件35螺纹连接在一起,必须将支柱4与基座3一起同时反向旋转,由于支柱4与基座3已被暂时安装定位,因此,只需要握住支柱4就可以进行这种反向旋转操作,同时,在反向旋转途中及在反向旋转的状态下,可以防止基座3的脱落,从而提高了组装作业性。
在支柱4与基座3定位的状态下反向旋转,便可以将固定部件35螺纹连接到支撑部25的螺纹连接部27上,使支柱4与基座3固定。通过固定部件35的螺纹连接,由固定部件35挤压安全开关21的操作部22,由此,通过端子21、32变为能向电机供电的状态,这样,支柱4与基座3的组装完毕。
固定部件35由于是螺纹连接到面对支柱支撑部10周缘壁及支撑部25壁面的位置,因此,可以将支柱支撑部10与支撑部25牢固地紧固在一起,支柱4不会摇晃,可以在稳定的状态下安装到基座3上。
此外,由于支撑部25上部的环状凸缘30与支柱支撑部10上部周缘的凹槽11配合,同时,支撑部25下部的配合部31与支柱支撑部10下部周缘的凹槽12配合,因此,即使在固定部件35还没有螺纹连接、尚未完全紧固的状态下有横向外力作用在支柱4的场合,通过环状凸缘30与凹槽11的配合及配合部31与凹槽12的配合,可以将支柱4在稳定的状态下支撑着。
即使基座3被误踩等,使支柱支撑部10的周壁朝内径方向变形,然而,由于支撑部25的配合部31与支柱支撑部10下部的凹槽12配合,同时,盖体9上的翘起片24与基座3的配合槽14配合,因此,也能提高支柱支撑部10的强度,避免了支柱支撑部10的周壁发生变形。
此外,在支柱4的边缘29被误踩等场合,引起支柱4的边缘29翻向上方的变形,但是,由于支撑部25的环状凸缘30与支柱支撑部10上部周缘的凹槽11配合,同时,支撑部25的配合部31与支柱支撑部10下部周缘的凹槽12配合,因此,可以提高支柱4下部的强度,防止其变形。
进一步,由于采用了借助于将支柱4固定在基座3的固定部件35来操作安全开关21的结构,因此,在支柱4从基座3上拆除的状态下,即使在电源软线16插入插孔误与端子23接触,也不会触电。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结构,由于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基座与支柱的支撑强度,达到防止支柱晃动等效果。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2的结构,由于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基座与支柱的支撑强度,防止支柱的晃动等,同时,达到了避免踩基座时等引起基座的变形等效果。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3的结构,由于结构简单,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基座与支柱的支撑强度,防止支柱的晃动等,同时,实现了防止踩基座时等引起基座的变形等目的。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4的结构,由于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基座与支柱的支撑强度,防止支柱的晃动,同时,实现了防止踩基座时等引起基座的变形等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风扇,包括在其中央部设有支柱支撑部的基座、下端部设置有支撑部并且该支撑部被插入到前述基座支柱支撑部中的支柱、安装在从前述基座下面伸出而形成的支柱支撑部上并用于将支柱与基座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件、支撑在前述支柱上部并带有电机的风扇头部、由前述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叶片、及罩住该风扇叶片的护罩,其特征是,前述固定部件与基座接触的部分面对基座的支柱支撑部的周缘壁而设置。
2.一种电风扇,包括在其中央部设有支柱支撑部的基座、下端部设置有支撑部并且该支撑部被插入到前述基座支柱支撑部中的支柱、安装在从前述基座下面伸出而形成的支柱支撑部上并用于将支柱与基座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件、支撑在前述支柱上部并带有电机的风扇头部、由前述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叶片、及罩住该风扇叶片的护罩,其特征是,在前述支柱的下部形成止挡部,并且,在前述基座的支柱支撑部周缘,形成与该止挡部配合的配合部。
3.一种电风扇,包括在其中央部设有支柱支撑部的基座、下端部设置有支撑部并且该支撑部被插入到前述基座支柱支撑部中的支柱、安装在从前述基座下面伸出而形成的支柱支撑部上并用于将支柱与基座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件、支撑在前述支柱上部并带有电机的风扇头部、由前述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叶片、及罩住该风扇叶片的护罩,其特征是,在前述基座的支柱支撑部周缘的上部及下部形成配合部,在前述支柱上形成与前述两配合部配合的止挡部。
4.一种电风扇,包括在其中央部设有支柱支撑部的基座、下端部设置有支撑部并且该支撑部被插入到前述基座支柱支撑部中的支柱、安装在从前述基座下面伸出而形成的支柱支撑部上并用于将支柱与基座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件、支撑在前述支柱上部并带有电机的风扇头部、由前述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叶片、及罩住该风扇叶片的护罩,其特征是,前述基座由下面有开口的基台和用于封闭该基台下面的盖体所组成,在形成前述盖体基座支柱支撑部的开口的边缘上,形成与基台的支柱支撑部周缘上制成的配合部相配合的配合部。
全文摘要
一种电风扇,支柱的下端部设置有支撑部,该支撑部被插入到基座的支柱支撑部中,通过将固定部件安装在从基座下面伸出而形成的支撑部上,将支柱与基座固定在一起,在固定部件朝支撑部的安装状态下,固定部件的与基座接触的部分,面对支柱支撑部周缘壁而设置。可以提高基座的支柱支撑部与支柱的支撑部的支撑强度。
文档编号F04D25/08GK1157387SQ9611246
公开日1997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24日
发明者稻积秀吉, 村田贤一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