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泵气体导流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113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泵气体导流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泵改进,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改变气体导流路径而增加气体流量稳定度之微型泵改进结构。
现有技术领域的微型泵仅能单纯输出空气,或经由同一位置执行进气及出气任务,而且需加装一止回装置,才可以达到所要求之精度,而气体也因结构不妥有不顺畅情形发生。如市面上广泛使用的电动血压计,便是在微型泵的外侧加装一止回装置,使压缩空气在高压时不致回流于泵内,造成测量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型泵气体导流改进结构,利用位置不同的进气处及出气处,使气体流量更为通顺,且出风量亦相对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可利用不同位置的进气处和出气处,使气体流量更为顺畅,出风量较现有的微型泵相对稳定。
(2)在集气部件内所形成的气室,透过流道将气体导入后,可以均匀的将气体由气体顺畅孔喷出,且防止气体由气室回漏的薄膜止回垫片能有效地发挥功效,阻隔气体由流道反向流入。
(3)连动杆设置在横杆上,组装时只需插入转动轴之偏心斜孔中,在马达运转时使横杆做左右按压动作,可达到省电及降低噪音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马达组件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部件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气部件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其中1-马达组件 101-马达本体102-凸轴103-底座 104-转动轴 105-偏心斜孔
106-进气口 20-压缩部件 201-横杆202-连动杆 203-卡槽 204-固定座205-第一止回阀气孔 206-固定卡榫 207-气囊208-压缩室 209-止回挡片 210-防漏垫片211-壳体 30-集气部件 301-流道302-薄膜止回垫片 303-气体输出孔 304-导流槽40-螺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马达组件10、压缩部件20和集气部件30组成,结合后的微型泵利用螺栓40由外部予以结合固定。
其中马达组件10包括马达本体101、底座103以及转动轴104,由马达本体101延伸一凸轴102,并穿过底座103与转动轴104套合,转动轴104上设有一偏心斜孔105,在侧边设有一进气口106。
压缩部件20包括横杆201、固定座204以及压缩室208;由横杆201延伸出一连动杆202,而连动杆202以一偏心角度插入转动轴偏心斜孔105中,压缩室208由气囊207及止回挡片209、防漏垫片210所组成。以气囊207后方固定卡榫206穿过固定座204与横杆201上卡槽203互相卡合,位于固定座204上与止回挡片209相对应处设有第一止回阀气孔205。
集气部件30包括导流槽304,以凹陷方式设置在壳体211中,连接第一止回阀气孔205与气囊207使其保持畅通,与气囊207相对称处设流道301,流道301外侧覆盖有薄膜止回垫片302,作为第二止回阀之用,以连接第一止回阀气孔205与气囊207之导流槽304,外侧则有输出气体之气体输出孔303。
如图2所示,马达本体101与底座103结合,凸轴102穿过底座103与转动轴104套合,转动轴104设有一偏心斜孔105,在侧边设有一进气口106。马达在通电以后带动转动轴104快速转动,使插入偏心斜孔105的连动杆202能随之运转。
如图3所示,连动杆202插入图2之偏心斜孔105中,连动杆202受偏心转动压迫横杆201,且横杆201持续压迫气囊207,进而产生气体并送至集气部件30内。
如图3、图4所示,当气体送至集气部件30内并于横杆201压迫气囊207同时,第一止回阀气孔205受内部气压影响紧紧关闭,第二止回阀薄膜止回垫片302则受壳体211上流道301推出之气体推力而形成周边开启;待气囊207复归时,第一止回阀气孔205开启并将开启经导流槽304由底座103之进气口106吸入气囊207中,而第二止回阀薄膜止回垫片302则受内部气压影响紧密关闭。
集气部件30内部的气体因气囊207持续挤压之缘故,透过流道301将气体导入后,均匀的将气体由气体输出孔303喷出,且防止气体回漏的薄膜止回垫片302能有效发挥其功效,阻隔气体由流道301反向流入。
如图5所示,结合后的微型泵利用螺栓40由外部予以结合固定,并在压缩部件20与集气部件30间设有防漏垫片210,使内部空间保持一定压力值,并且使气体的出风量相对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泵气体导流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马达组件、压缩部件和集气部件组成,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马达组件包括马达本体、底座及转动轴,马达本体上延伸一凸轴,穿过底座与转动轴套合,转动轴上设有一偏心斜孔,侧边设有一进气口;所述的压缩部件包括横杆、固定座及压缩室,由横杆延伸出一连动杆,插入转动轴偏心斜孔中,压缩室由气囊及止回挡片组成,气囊后方固定卡榫穿过固定座与横杆上卡槽互相卡合,位于固定座上与止回挡片相对应处设有第一止回阀气孔;所述的集气部件包括导流槽,设置在壳体中,第一止回阀气孔与气囊连接,与气囊相对称处设流道,流道外侧覆盖有薄膜止回垫片,连接第一止回阀气孔与气囊之导流槽,外侧设气体输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泵气体导流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压缩部件和集气部件设防漏垫片。
专利摘要一种微型泵气体导流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马达组件、压缩部件和集气部件组成。通过压缩部件之连动杆插入马达转动轴偏心斜孔内,带动连动杆作圆周运动,使压缩部件上连动杆压迫气囊而向集气部件送出气体,并由集气部件内所设气体输出孔喷出。本实用新型压缩部件内设进气口,利用其上所设的止回阀使进气处和出气处分为两处,可增加气体导流时的顺畅感,使出风量更加稳定,同时马达运转时使横杆做左右按压动作可达到省电及降低噪音的目的。
文档编号F04D29/54GK2374683SQ99233550
公开日2000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8日
发明者张坤林 申请人:张坤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