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机送油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3288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实验机送油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液压驱动机构,尤其是指一种送油阀。
背景技术
送油阀也称调速阀,主要用于液压式建筑实验机、金属万能实验机及其它液压式实验机的调速与调压。
送油阀通常有阀体、阀套、阀芯及调节杆等组成,使用时,转动调节杆可以调节进油腔F进入调节腔G内的油量,从而调节从调节腔G进入工作腔H内油量。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阀套与阀体间的密封常采用钢垫等强制性密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引起阀套变形,使阀套的几何精度降低,导致阀芯的灵敏度随之降低,影响到送油阀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实验机送油阀,由于在阀套与阀体间设置了阀座,在阀座与阀体间及阀套与阀体间设置了柔性的密封圈,从而有效地改善了送油阀的密封性能,提高了送油阀的工作效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在阀体的左端安装调节座,在调节座内以螺纹配合连接调节杆,在阀体内有阀套,在阀套内有内可以滑动的阀芯,在阀体的右端有连接套,在连接套内有弹簧,该弹簧的左端与阀芯的右端接触,在阀套的左端与阀体之间有进油腔,在阀体内有进油通道与进油腔连通,在阀体内的进油腔与调节座间设置调节腔,在调节腔与进油腔间的阀体上形成阀瓣,在阀瓣上有孔,调节杆右端的锥形段可以进入该孔内,并且,锥形段的右端直径小于该孔的孔径,锥形段的左端直径大于该孔的孔径,其特征是在阀套左端的阀体上安装阀座,在阀座与阀体间设置O型密封圈,在紧靠O型密封圈的右侧、阀套与阀体间设置非金属增强圈。
在连接套内有反压腔,在阀体内有溢流管连通调节腔与反压腔,在阀体上设置出油口,在阀体内设置连通出油口与调节腔的通道。在调节座的右端与阀体间设置密封环,在密封环的两侧分别设置垫片,调节杆的中部可移动地位于密封环及垫片内的孔中。在阀芯的右端位于连接套内的一段上设置向外突出的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阀套与阀体间设置了阀座,在阀座与阀体间及阀套与阀体间设置了柔性的密封圈,从而有效地改善了送油阀的密封性能,提高了送油阀的工作效率。


图1为送油阀结构图。
图2为图1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在阀体5的左端安装调节座3,在调节座3内以螺纹配合连接调节杆2,在阀体5内有阀套9,在阀套9内有内可以滑动的阀芯7,在阀体5的右端有连接套12,在连接套12内有弹簧24,该弹簧24的左端通过台阶11与阀芯7的右端接触,在阀套9的左端与阀体5之间有进油腔F,在阀体5内有进油通道I与进油腔F连通,在阀体5内的进油腔F与调节座3间设置调节腔G,在调节腔G与进油腔F间的阀体5上形成阀瓣26,在阀瓣26上有孔,调节杆2右端的锥形段可以进入该孔内,并且,锥形段的右端直径小于该孔的孔径,锥形段的左端直径大于该孔的孔径,在阀套9左端的阀体5上安装阀座19,在阀座19与阀体5间设置O型密封圈18,在紧靠O型密封圈18的右侧、阀套9与阀体5间设置非金属增强圈6。在连接套12内有反压腔D,在阀体5内有溢流管8连通调节腔G与反压腔D,在阀体5上设置出油口H,在阀体5内设置连通出油口H与调节腔G的通道。在调节座3的右端与阀体5间设置密封环15,在密封环15的两侧分别设置垫片14、16,调节杆2的中部可移动地位于密封环15及垫片14、16内的孔中,以提高调节杆2与阀体5间的密封性能。在阀芯7的右端位于连接套12内的一段上设置向外突出的台阶11,形成弹簧座,以便于安装弹簧24及控制阀芯7的行程。
工作时,油由油泵经过进油通道I进入进油腔F内,调节杆2右端的锥形段位于阀瓣26上的孔内,并与孔紧密接触,将阀瓣26上的孔堵住,使进油腔F内的油无法进入调节腔G内,阀座19与阀体5间由O型密封圈18及增强圈6密封,因此,阀芯7被封闭于阀座19与阀套9内,当油进入进油腔F内时,使进油腔F内产生压力,由于阀芯7与阀套9为滑动配合,灵敏度较高的阀芯右端有弹簧24,当进油腔F内的油压高于一定值时,即达到弹簧24的设定值时,阀芯7压迫弹簧24,形成一定量的常数初始压力。当需要调速时,转动调节杆2,在调节杆2与调节座3间的螺纹作用下,调节杆2向左移动,这时调节杆2上的锥形段逐渐左移,由于锥形段的直径从左至右逐渐变小,在调节杆2向左移动的过程中,阀瓣26上的孔逐渐被打开,油从进油腔F流入调节腔G内,并在调节腔G与进油腔F间形成压差。调节腔G内的油直接流入出油口H内的同时,油通过溢流管8经E腔进入反压腔D内,对阀芯7产生反压作用,使阀芯7在反压腔D内与调节腔G间达到压力平衡,保证进油腔F与调节腔G间的压差,确保油定量地从进油腔F流入调节腔G内,从而保证了匀速送油。当出油口H的需油量增加或减少时,只要转动调节杆2,使调节杆2的锥形段位于阀瓣26上的孔内的不同部位,便可实现。
由于调节腔G要求油压平衡,阀芯7的动作要求灵敏,因此,阀芯7与阀套9间的间隙很小,油只允许有微小的溢流,在阀套9的左端与阀体5的端面间不允许有微流现象,需要采取严格的密封措施。在以往,这种密封都采用钢垫等强制性密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阀套9产生变形,降低阀套9的几何精度及阀芯7的灵敏度,为保证阀套9的几何精度及阀芯7的灵敏度,本实用新型在阀套7的左端与阀体5的端面间设置O型密封圈18及非金属增强圈6,形成自压性密封,以减少对阀套9的压力,保证阀芯7的灵敏度和阀套9与阀体5间的密封性能。
图中的1为调节杆2上的连接头,4为限位杆,10为溢流管18上的封头,在封头18的内端有调节杆27,当需要调节溢流管18内油的流速时,可通过转动封头10,带动调节杆27左右移动,即可调节流速。13为连接头1上的安装孔,17、20、21、23是密封圈,22、25是螺栓。
权利要求1.实验机送油阀,在阀体(5)的左端安装调节座(3),在调节座(3)内以螺纹配合连接调节杆(2),在阀体(5)内有阀套(9),在阀套(9)内有内可以滑动的阀芯(7),在阀体(5)的右端有连接套(12),在连接套(12)内有弹簧(24),该弹簧(24)的左端与阀芯(7)的右端接触,在阀套(9)的左端与阀体(5)之间有进油腔(F),在阀体(5)内有进油通道(I)与进油腔(F)连通,在阀体(5)内的进油腔(F)与调节座(3)间设置调节腔(G),在调节腔(G)与进油腔(F)间的阀体(5)上形成阀瓣(26),在阀瓣(26)上有孔,调节杆(2)右端的锥形段可以进入该孔内,并且,锥形段的右端直径小于该孔的孔径,锥形段的左端直径大于该孔的孔径,其特征是在阀套(9)左端的阀体(5)上安装阀座(19),在阀座(19)与阀体(5)间设置O型密封圈(18),在紧靠O型密封圈(18)的右侧、阀套(9)与阀体(5)间设置非金属增强圈(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机送油阀,其特征是在连接套(12)内有反压腔(D),在阀体(5)内有溢流管(8)连通调节腔(G)与反压腔(D),在阀体(5)上设置出油口(H),在阀体(5)内设置连通出油口(H)与调节腔(G)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机送油阀,其特征是在调节座(3)的右端与阀体(5)间设置密封环(15),在密封环(15)的两侧分别设置垫片(14)、(16),调节杆(2)的中部可移动地位于密封环(15)及垫片(14)、(16)内的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机送油阀,其特征是在阀芯(7)的右端位于连接套(12)内的一段上设置向外突出的台阶(11)。
专利摘要实验机送油阀,属于一种液压驱动机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在阀体的左端安装调节座,在调节座内以螺纹配合连接调节杆,在阀体内有阀套,在阀套内有内可以滑动的阀芯,在阀体的右端有连接套,在连接套内有弹簧,在阀套的左端与阀体之间有进油腔,在阀体内的进油腔与调节座间设置调节腔,在调节腔与进油腔间的阀体上形成阀瓣,在阀瓣上有孔,调节杆右端的锥形段可以进入该孔内,其特征是在阀套左端的阀体上安装阀座,在阀座与阀体间设置O型密封圈,在紧靠O型密封圈的右侧、阀套与阀体间设置非金属增强圈。本实用新型可改善送油阀的密封性能,提高送油阀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15B13/02GK2846833SQ20052007545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7日
发明者任浩荣 申请人:任浩荣, 无锡市华晟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