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液压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328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液压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缸装置。
背景技术
油压系统如果要求为出力大、速度快。那么油缸要大,压力要大,流量也要大,这样整个油压系统庞大,成本也大,用户无法忍受;常规解决方案1负压灌油式,利用滑块自重,负压吸油。可使油泵流量减小,降低成本。
缺点A,必须垂直安装,否则需加装辅助装置;B,滑块需要一定重量;C,建压慢。
常规解决方案2曲肘扩张式,利用曲肘扩张,机械死点发力。可使油缸直径减小,油泵流量减小,降低成本。
缺点A,机构复杂;B,公称力在机械死点附近,必须有调整机构;C,公称力行程短;D,曲肘间隙无法补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液压缸装置。该复合液压缸装置造价低廉,能产生大而稳的推力。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液压缸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二油缸,第一油缸的缸径小于第二油缸的缸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端面相固接,第一、二油缸中分别设有第一、二活塞,第一、三活塞杆一端分别设于第一、二油缸中,第二活塞杆动密封穿设过第一、二油缸端面且其两端分别处于第一、二油缸中,第二、三活塞杆的直径相等,第一活塞杆一端连于第一活塞的左侧,第二活塞杆两端分别连于第一活塞右侧和第二活塞左侧,第三活塞杆一端连于第二活塞右侧,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两侧空间通过管道连通,管道上设有液控单向阀,液控单向阀的流向为从右向左(为自由流向),第二油缸中的第二活塞左侧空间通过第一液控阀与液压泵相接,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右侧空间通过第二液控阀与液压油槽相通,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右侧空间的油压传递给液控单向阀,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左侧空间油压传递给第一液控阀,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左侧空间油压传递给第二液控阀;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左侧空间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出油口相通,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右侧空间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二出油口相通,电磁换向阀的压力油进油口与液压泵相接,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和液压油槽相通;又设有第一、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设于第三活塞杆另一端初始工作位置,第二行程开关设于第三活塞杆另一端的末端工作位置(第二行程开关随工件工作的位置任意调整)。
第一、二油缸的缸程相等。
第一、二、三活塞杆的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例仅设第一、二油缸及相关部件,这样本例结构紧凑,体积小,制造工艺简单,造价低廉,又第一油缸为小径缸快速给进,第二油缸为大径缸重载工进。因此本实用新型能产生大且稳的推力,特别适合台式液压冲床。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
图1,一种复合液压缸装置,包括第一、二油缸11、12,第一油缸的缸径小于第二油缸的缸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相固接,第一、二油缸中分别设有第一、二活塞21、22,第一、二油缸的缸程相等,第一、二、三活塞杆31、32、33的直径相等,第一、三活塞杆一端分别设于第一、二油缸中,第二活塞杆动密封穿设过第一、二油缸端面且其两端分别处于第一、二油缸中,第一活塞杆一端连于第一活塞的左侧,第二活塞杆两端分别连于第一活塞右侧和第二活塞左侧,第三活塞杆一端连于第二活塞右侧,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两侧空间通过管道连通,管道上设有液控单向阀DV4,液控单向阀DV4的流向为从右向左(为自由流向),第二油缸中的第二活塞左侧空间通过第一液控阀PV2与液压泵41相接,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右侧空间通过第二液控阀PV3与液压油槽42相通,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右侧空间的油压传递给液控单向阀DV4,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左侧空间油压传递给第一液控阀PV2,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左侧空间油压传递给第二液控阀PV3;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左侧空间与电磁换向阀YV1的第一出油口A相通,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右侧空间与电磁换向阀YV1的第二出油口B相通,电磁换向阀YV1的压力油进油口P与液压泵相接,电磁换向阀YV1的回油口T和液压油槽相通;又设有第一、二行程开关LS1、LS2,第一行程开关LS1设于第三活塞杆另一端(即
图1中示出的右端)初始工作位置,第二行程开关LS2设于第三活塞杆另一端的末端工作位置(第二行程开关LS2随工件工作的位置任意调整);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相固接方式可直接端面对接,也可第一、二油缸端面相向间隔固定设于任一固定装置上(如铁条)。
本例的工作原理是启动工作按钮(图中无示出),第一电磁线圈YV1a得电,液压油流向第一油缸左侧,第一活塞快速向右给进,第一油缸左侧油压传递给第一液控阀PV2,第二油缸左侧油压传递给第二液控阀PV3,第一、二液控阀PV2、PV3因不到开启油压,不动作,所控制的油路关闭,第二油缸右侧的液压油通过液控单向阀DV4流向第二油缸的左侧空间;当第三活塞杆另一端碰触工件时,系统油压(第一油缸左侧油压)迅速提高,第一液控阀PV2到开启油压,第一液控阀PV2动作,开启所控制的油路,液压油通过第一液控阀PV2流向第二油缸的左侧,同时第二液控阀PV3也到开启油压,第二液控阀PV3开启所控制的油路,第二油缸右侧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液控阀PV3流回液压油槽,第一、二油缸内左侧油压一致,使第三活塞杆产生大且稳的推力;当第三活塞杆另一端碰触到第二行程开关LS2时,第二电磁线圈PV1b得电,电磁换向阀YV1的第一出油口A不供油,电磁换向阀YV1的第二出油口B供油,液压油进入第一油缸右侧,第一油缸右侧产生油压,油压信号传递给液控单向阀DV4,液控单向阀DV4反向(即从左向右)打开油道,第二油缸左侧的液压油通过液控单向阀DV4流向第二油缸的右侧。第一、二油缸快速向左回程;此时第一、二液控阀PV2、PV3因第一油缸左侧油压不足(即不到第一、二液控阀PV2、PV3的开启油压),第一、二液控阀PV2、PV3不动作,所控制的油路关闭;当第三活塞杆碰触到第一行程开关LS1时,整个动作完成。再按启动按钮又重复上述过程。
本例特别适合液压冲床液压冲床吨位25T到63T滑块行程70mm到120mm滑块空行程次数130次/分到65次/分快进行程可达全程工进行程总行程-快进行程63T冲床的公称力行程8mm左右,25T冲床的公称力行程<5mm,而冲床的抗过载能力差是公认的。而液压冲床的公称力行程可达全程,即可以胜任普通冲床所做的所有工作,又可以胜任普通冲床无法完成的工作。如压印;整形,12mm以上的拉伸。本例结构紧凑,体积小,是用于台式液压冲床的充分条件。
本例还可作为压铸机类设备的合模保压之用,压铸铜、锌、铝的压铸机,目前95%以上是曲肘扩张合模机构,其结构复杂,公称合模力必须在机械死点上,调整困难。而且抗衰老能力更差,联杆间无法补偿,合模力不匀。对于使用半年到一年的压铸机,平行度有要求的薄板类压铸件根本无法胜任。又由于曲肘结构原因,在合模方向,工件尺寸大于200毫米,则无法压铸;压铸机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则无上诉缺陷。随处到位,随处建压,间隙自动补偿。理论上讲,在合模方向,工件尺寸小于合模总行程的一半,则可压铸。
制造方面,机加工难度系数趋向于0,除液控单向阀DV4流量有要求,其他配件皆为常规配件,但在制造大于250吨的压铸机时,由于流量原因,将加至两只液控单向阀,这将增加制造难度和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液压缸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二油缸,第一油缸的缸径小于第二油缸的缸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端面相固接,第一、二油缸中分别设有第一、二活塞,第一、三活塞杆一端分别设于第一、二油缸中,第二活塞杆动密封穿设过第一、二油缸端面且其两端分别处于第一、二油缸中,第二、三活塞杆的直径相等,第一活塞杆一端连于第一活塞的左侧,第二活塞杆两端分别连于第一活塞右侧和第二活塞左侧,第三活塞杆一端连于第二活塞右侧,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两侧空间通过管道连通,管道上设有液控单向阀(DV4),液控单向阀(DV4)的流向为从右向左,第二油缸中的第二活塞左侧空间通过第一液控阀(PV2)与液压泵相接,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右侧空间通过第二液控阀(PV3)与液压油槽相通,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右侧空间的油压传递给液控单向阀(DV4),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左侧空间油压传递给第一液控阀(PV2),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左侧空间油压传递给第二液控阀(PV3);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左侧空间与电磁换向阀(YV1)的第一出油口(A)相通,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右侧空间与电磁换向阀(YV1)的第二出油口(B)相通,电磁换向阀(YV1)的压力油进油口(P)与液压泵相接,电磁换向阀(YV1)的回油口(T)和液压油槽相通;又设有第一、二行程开关(LS1、LS2),第一行程开关(LS1)设于第三活塞杆另一端初始工作位置,第二行程开关(LS2)设于第三活塞杆另一端的末端工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液压缸装置,其特征是第一、二油缸的缸程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液压缸装置,其特征是第一、二、三活塞杆的直径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液压缸装置,第一油缸小于第二油缸缸径,第一、三活塞杆一端分别设于第一、二油缸中,第二活塞杆动密封穿设过第一、二油缸端面且其两端分别处于第一、二油缸中,第一活塞杆一端连于第一活塞的左侧,第二活塞杆两端分别连于第一活塞右侧和第二活塞左侧,第三活塞杆一端连于第二活塞右侧,液控单向阀DV4连通于第二油缸两侧,第二油缸的左侧通过液控阀PV2与液压泵相接,第二油缸的右侧通过液控阀PV3与油槽相通;第一油缸与电磁换向阀出油路相连,电磁换向阀进油路分别和液压泵、油槽相通,行程开关LS1设于第三活塞杆另一端初始位置,行程开关LS2设于第三活塞杆另一端的末端位置。造价低廉,能产生大而稳的推力。
文档编号F15B15/14GK2846837SQ200520074569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2日
发明者张锐韬 申请人:张锐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