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油膜供油阀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202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压力油膜供油阀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阀腔内设有阀芯,阀芯将阀腔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第一腔室装第一弹簧,第五腔室装第二弹簧;阀体上有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一油口,与第三腔室连通的第二油口,与第四腔室连通的第三油口及与第五腔室连通的第四油口;阀体内有安装第一阀套的控制腔,第一阀套将控制腔分隔为第六腔室和第七腔室,第六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七腔室与第五腔室连通;第一阀套靠近第六腔室的一端为开放端,开放端设置有阻尼孔,第一阀套与第三腔室连通。上述方案,通过改变阀芯及第一阀套的位置,以使密封用油可以在待密封处形成密封油膜,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专利说明】压力油膜供油阀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压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油膜供油阀块。
【背景技术】
[0002]液压伺服系统由于功率密度大、调速范围宽和力矩惯量比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高精度控制领域中,如国防、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液压执行机构为液压伺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液压伺服系统任务的环节。从运动形式上,液压执行机构可分为直线式和摆动式,前者输出直线位移,后者输出旋转角度。液压执行机构的密封性能对整个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的密封性能指标主要为泄漏量、摩擦力、摩擦力矩和可靠性等。泄漏量和摩擦力、摩擦力矩的增加会导致液压伺服系统动态特性下降、刚度降低、阻尼比增大,在低速运行情况下增大爬行现象;密封的可靠性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人员安全,如飞机上的液压执行机构中的密封失效会导致造成飞机坠毁等。
[0003]目前,国内外的液压执行机构,如液压摆叶马达一般采用接触式的密封形式,其中采用接触式的密封由密封造成的泄漏量小,但摩擦力、摩擦力矩大,密封件可靠性低,导致液压摆叶马达的可靠性低。这就亟待需要一种实现形式,来降低液压摆叶马达的摩擦力、摩擦力矩小,并提高液压摆叶马达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4]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油膜供油阀块,用以使液压摆叶马达摆脱接触式密封,实现非接触式密封,通过调节密封用油的压力,以使密封用油可以在待密封处形成密封油膜,实现液压摆叶马达良好的密封效果,并降低了液压摆叶马达的摩擦力、摩擦力矩,提高了液压摆叶马达的可靠性。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所述阀腔内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将所述阀腔分隔为五个独立的腔室,五个独立的所述腔室依次为第一腔室、第
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
[0007]所述第一腔室内压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五腔室内压装有第二弹簧;
[0008]所述阀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四腔室连通的第三油口及与所述第五腔室连通的第四油口 ;
[0009]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阀套,所述第一阀套将所述控制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六腔室和第七腔室,所述第六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七腔室与所述第五腔室连通;
[0010]所述第一阀套靠近所述第六腔室的一端为开放端,靠近所述第七腔室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开放端设置有阻尼孔,所述第一阀套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
[0011]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用以使液压摆叶马达摆脱接触式密封,实现非接触式密封,通过改变阀芯及第一阀套的位置,来调节密封用油的压力,以使密封用油可以在待密封处形成密封油膜,实现液压摆叶马达良好的密封效果,并降低了液压摆叶马达的摩擦力、摩擦力矩,提高了液压摆叶马达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00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油膜供油阀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油膜供油阀块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3,阀腔内设置有阀芯22,阀芯22将阀腔分隔为五个独立的腔室,五个独立的腔室依次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19、第三腔室17、第四腔室14和第五腔室;第一腔室内压装有第一弹簧23,第五腔室内压装有第二弹簧12 ;阀体3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二腔室19连通的第一油口 20,与第三腔室17连通的第二油口 18,与第四腔室14连通的第三油口 15及与第五腔室连通的第四油口 13;阀体3内设置有控制腔,控制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阀套7,第一阀套7将控制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六腔室2和第七腔室8,第六腔室6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七腔室8与第五腔室连通;第一阀套7靠近第六腔室6的一端为开放端,靠近第七腔室8的一端为封闭端,开放端设置有阻尼孔4,第一阀套7与第三腔室17连通。
[0016]实际使用中,阀块3可以是长方体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其它的形状。阀芯22可以在阀腔内滑动,通过调整第一弹簧23及第二弹簧12的压缩量,开控制阀芯22在阀腔内的位置,以控制密封用油的压力。通过在控制腔内设置可以滑动的第一阀套7,用以使阀腔中各阀室内压力的稳定。其中,阀芯22可以包括一个阀轴,该阀轴上顺次固定连接有四个阀盘,通过该四个阀盘将阀腔分隔为五个独立的腔室。也即,五个独立的腔室沿所述阀芯的轴向并排分布。其中,阻尼孔4是一个直径较小的孔,其孔径小于开放端的直径。
[0017]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用以使液压摆叶马达摆脱接触式密封,实现非接触式密封,通过改变阀芯22及第一阀套7的位置,来调节密封用油的压力,以使密封用油可以在待密封处形成密封油膜,实现液压摆叶马达良好的密封效果,并降低了液压摆叶马达的摩擦力、摩擦力矩,提高了液压摆叶马达的可靠性。
[0018]进一步地,为了比较便于调节第一弹簧23及第二弹簧12的伸缩量,进而控制该压力油膜供油阀块输出的密封用油的压力,则阀腔采用通孔形式,即为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两端均轴向可调连接有阀芯堵头10,本文所指的轴向相应的为第一阀套7、阀芯22的轴向,两个阀芯堵头10均与第一通孔密封连接,第一弹簧23压装于其一阀芯堵头与阀芯22之间,第二弹簧压12装于另一阀芯堵头与阀芯22之间。通过调节阀芯堵头10进入到第一通孔内的长度来相应的控制第一弹簧23、第二弹簧12的压缩量。
[0019]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进行加工、维修及降低使用成本,第一通孔内吻合插装有第二阀套21,在第二阀套21的内孔出现磨损不能正常使用是,只需更换一个第二阀套21即可,不需要将整个阀体3进行报废。两阀芯堵头10分别螺接于第二阀套21的两端,第二阀套21的中部设置有环槽16,环槽16的宽度等于第二腔室19至第四腔室14之间的距离,本文所指的第二腔室19至第四腔室14之间的距离是第二腔室19与第四腔室14相对端面之间的距离。通过该环槽16,在阀芯22进行移动后,第二阀室19或第四阀室14与第一阀套7连通,相应地使第二阀室19或第四阀室14与第六阀室2连通,以相应的调节油压,使该压力油膜供油阀块输出的密封用油的压力稳定。
[0020]进一步地,控制腔同样为通孔结构,即为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两端均轴向可调连接有阀套堵头1,两个阀套堵头I均与第二通孔密封连接,采用此方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0021]进一步地,为了降低维护及使用成本,第二通孔内吻合插装有第三阀套9,两阀套堵头I分别螺接于第三阀套9的两端。在第三阀套9出现磨损不能正常使用时,仅需更换一个即可,而不需要将整个阀体3报废。
[0022]进一步地,第一阀套7的两端均设置有环形凸台5,两环形凸台5之间形成油槽6,油槽6的底部设置有贯通第一阀套7侧壁的孔,第一阀套7通过孔及油槽6与第三腔室17连通。通过设置油槽16,在第一阀套7发生移动后,第一阀套7仍能与第三阀室17连通,来控制该压力油膜供油阀块输出的密封用油的压力稳定。
[00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所述阀腔内设置有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将所述阀腔分隔为五个独立的腔室,五个独立的所述腔室依次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内压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五腔室内压装有第二弹簧; 所述阀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四腔室连通的第三油口及与所述第五腔室连通的第四油口; 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阀套,所述第一阀套将所述控制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六腔室和第七腔室,所述第六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七腔室与所述第五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阀套靠近所述第六腔室的一端为开放端,靠近所述第七腔室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开放端设置有阻尼孔,所述第一阀套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为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两端均轴向可调连接有阀芯堵头,两个所述阀芯堵头均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压装于其一所述阀芯堵头与所述阀芯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压装于另一所述阀芯堵头与所述阀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吻合插装有第二阀套,两个所述阀芯堵头分别螺接于所述第二阀套的两端,所述第二阀套的中部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宽度等于第二腔室至第四腔室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均轴向可调连接有一阀套堵头,两个所述阀套堵头均与所述第二通孔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吻合插装有第三阀套,两个所述阀套堵头分别螺接于所述第三阀套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套的两端均设置有环形凸台,两环形凸台之间形成油槽,所述油槽的底部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阀套侧壁的孔,所述第一阀套通过所述孔及所述油槽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其特征在于,阀芯包括一个阀轴,所述阀轴上顺次固定连接有四个阀盘,通过该四个阀盘将阀腔分隔为五个独立的所述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油膜供油阀块,其特征在于,五个独立的所述腔室沿所述阀芯的轴向并排分布。
【文档编号】F15B13/02GK103671331SQ20131074569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焦宗夏, 王增, 尚耀星, 吴帅, 汪成文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