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51349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具有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液压缸缸头、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圆环形液压缸活塞、液压缸缸底,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的内壁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筒内腔,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伸入圆筒内腔的一端与圆环形液压缸活塞连接,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伸出圆筒内腔的一端通过抽油杆固定夹与抽油杆连接。本实用新型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受力更平衡,减少了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重量和体积,降低了设备成本;可有效利用其自身油腔结构,有利于配合液压动力源装置蓄能和平衡节能。
【专利说明】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各国通常采用传统的游梁式抽油机开采石油。传统的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效果差,传动效率低,无法更好的实现节能;由于体积大,重量大,导致不方便运输,安装,维修和调参;设备整体投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重量和体积较小且受力更平衡。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具有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液压缸缸头、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圆环形液压缸活塞、液压缸缸底,所述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的内壁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筒内腔,所述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伸入圆筒内腔的一端与圆环形液压缸活塞连接,所述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伸出圆筒内腔的一端通过抽油杆固定夹与抽油杆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的圆环形液压缸活塞将圆筒内腔分隔成无杆油腔与有杆油腔,圆环形液压缸活塞与液压缸缸底之间形成无杆油腔,圆环形液压缸活塞与液压缸缸头之间形成有杆油腔,液压动力源装置的液压油接口与无杆油腔相接通,抽油杆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中穿过。
[0006]进一步地,所述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的外壁之间形成液压油驱动油腔,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与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的内壁之间形成蓄能油腔,液压动力源装置的液压油接口与液压油驱动油腔相接通,液压蓄能装置的液压油接口与蓄能油腔相接通。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液压油缸由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组成,形成空心结构,设计成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圆环形液压缸活塞,使得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受力更平衡,减少了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重量和体积,降低了设备成本;可有效利用其自身油腔结构,有利于配合液压动力源装置蓄能和平衡节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1、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2、液压缸缸头,1.3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4、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5、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6液压缸缸底,2、抽油用支架,3、油井树,4、抽油杆,5、抽油杆固定夹,6.1、液压动力源装置,6.2、液压蓄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4]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不,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具有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液压缸缸头1.2、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4、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液压缸缸底1.6,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4的内壁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筒内腔,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伸入圆筒内腔的一端与圆环形液压缸活塞
1.5连接,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伸出圆筒内腔的一端通过抽油杆固定夹5与抽油杆连接。
[0015]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将圆筒内腔分隔成无杆油腔与有杆油腔,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与液压缸缸底1.6之间形成无杆油腔,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与液压缸缸头1.2之间形成有杆油腔。
[0016]液压动力源装置6.1的液压油接口与无杆油腔相接通。
[0017]抽油杆4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中穿过。
[0018]本实施例一安装使用时,液压缸缸底1.6与抽油用支架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抽油用支架2安装在油井树3等抽油用固定装置上,抽油杆4由抽油杆固定夹5固定在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上。上升过程为:液压动力源装置6.1驱动液压油进入无杆油腔,液压油推动圆环形液压活塞1.5和圆管形液压活塞杆1.1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抽油杆4向上运动上升,抽油杆4与井下抽油泵连接,进而带动井下抽油泵抽油。下降过程为:抽油杆4带动圆管形液压活塞杆1.1和圆环形液压活塞1.5向下运动,推动液压油回到液压动力源装置
6.1中,为下一个上升过程所利用。抽油杆4上下运动带动井下抽油泵不断上下运动抽油。
[0019]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液压油缸由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4组成,形成空心结构,抽油杆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中穿过,方便安装抽油杆;节约了设备安装空间。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受力更平衡,减少了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重量和体积,降低了设备成本;可有效利用其自身油腔结构,有利于配合液压动力源装置蓄能和平衡节能。
[0020]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具有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液压缸缸头1.2、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4、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液压缸缸底1.6,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4的内壁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筒内腔,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伸入圆筒内腔的一端与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连接,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伸出圆筒内腔的一端通过抽油杆固定夹5与抽油杆连接。
[0021]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将圆筒内腔分隔成无杆油腔与有杆油腔,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与液压缸缸底1.6之间形成无杆油腔,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与液压缸缸头1.2之间形成有杆油腔。
[0022]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的外壁之间形成液压油驱动油腔,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与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4的内壁之间形成蓄能油腔。[0023]液压动力源装置6.1的液压油接口与液压油驱动油腔相接通。液压蓄能装置6.2的液压油接口与蓄能油腔相接通。
[0024]本实施例二安装使用时,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液压缸缸头1.2与抽油用支架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抽油用支架2安装在油井树3等抽油用固定装置上,抽油杆4由抽油杆固定夹5固定在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上。
[0025]上升过程为:液压动力源装置6.1驱动液压油进入液压油驱动油腔,液压蓄能装置6.2驱动液压油进入蓄能油腔,液压油驱动油腔与蓄能油腔的液压油共同推动圆环形液压活塞1.5和圆管形液压活塞杆1.1向上运动,带动抽油杆4上升。下降过程为:抽油杆4带动圆管形液压活塞杆1.1和圆环形液压活塞1.5向下运动,推动液压油回到液压动力源装置6.1和液压蓄能装置6.2中蓄能和平衡重力,液压蓄能装置6.2中所蓄能量可以在下一个上升过程中释放出来驱动圆环形液压活塞1.5和圆管形液压活塞杆1.1上升和平衡重力。抽油杆4上下运动带动井下抽油泵不断上下运动抽油。
[0026]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液压油缸由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4组成,形成空心结构,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受力更平衡,减少了液压抽油驱动装置的重量和体积,降低了设备成本;可有效利用其自身油腔结构,有利于配合液压动力源装置蓄能和平衡节能。
[0027]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液压缸缸头(1.2)、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4)、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液压缸缸底(1.6),所述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4)的内壁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筒内腔,所述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伸入圆筒内腔的一端与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连接,所述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伸出圆筒内腔的一端通过抽油杆固定夹(5)与抽油杆(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将圆筒内腔分隔成无杆油腔与有杆油腔,所述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与液压缸缸底(1.6)之间形成无杆油腔,所述圆环形液压缸活塞(1.5)与液压缸缸头(1.2)之间形成有杆油腔,液压动力源装置(6.1)的液压油接口与无杆油腔相接通,抽油杆(4)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中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抽油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与圆管形液压缸内缸筒(1.3)的外壁之间形成液压油驱动油腔,圆管形液压缸活塞杆(1.1)与圆管形液压缸外缸筒(1.4)的内壁之间形成蓄能油腔,液压动力源装置(6.1)的液压油接口与液压油驱动油腔相接通,液压蓄能装置(6.2)的液压油接口与蓄能油腔相接通。
【文档编号】F15B15/14GK203655248SQ201320850687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钰 申请人:王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