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压缩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2291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卤水蒸发罐的捕沫器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压缩风机。



背景技术:

蒸馏是制盐的基本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将海水或者井矿卤水中的水分蒸发就能得到盐产品,其中主要是氯化钠。蒸馏需要加热,一般情况下使用电能,将海水或井矿卤水加热到其沸点以上温度,产生蒸汽,使海水或井矿卤水不断浓缩,直到形成固体的盐产品。加热产生的蒸汽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显然是不经济的,为此,需要将蒸汽重新压缩升温送到蒸馏的前道工序,对海水或井矿卤水进行预热,以实现蒸汽的循环使用,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蒸汽循环使用的关键设备是热压缩风机,主要作用是对蒸馏产生的蒸汽进行压缩升温,主要部件包括机壳(机罩)、叶轮、电机、联轴器。工作过程: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驱动叶轮旋转,旋转的叶轮从进汽口吸入蒸汽,从出汽口排除蒸汽。

无噪音、无振动显然是对热压缩风机的理想要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尽量降低噪音及振动,为此,叶轮在安装之前作了动平衡检测与调整。整机运行之初,能够满足运行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噪音及振动加大,局部有蒸汽泄露,运行半年后不得不退运。检修时发现,轴承损坏、机壳开裂,

分析表明,轴承损坏是由轴承内外圈相互串动引起的,机壳开裂是由振动产生的交变应力造成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轴承内外圈的串动及机壳的振动与壁面负压效应有关。所谓壁面负压效应就是高速气流经过时在壁面产生真空,形成一定的负压。例如喷砂装置,当压缩空气高速经过喷气嘴时,形成真空,吸入砂子,夹带有砂子的高速射流射到工件表面即可完成对工件的喷砂处理。再例如,在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靠近,这也是一种壁面负压效应。两张纸之间的空气由于动能的增大,压力能降低,因此也形成真空。同样道理,叶轮背向进风口的一面与机壳背向进风管的一面之间留有一缝隙,当风机工作时,叶轮转速高达3000r/min,在摩擦力的推动下,此缝隙内的蒸汽高速流动,产生壁面负压效应,叶轮与机壳相互靠近,受蒸汽流参数不断变化的影响,真空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叶轮与机壳靠近程度不断变化,从而产生振动。与叶轮连接的传动轴的轴向串动最终造成了轴承的损坏,振动所产生的交变载荷导致了机壳的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压缩风机,通过焊接扰流板之后,蒸汽不再沿壁面一个方向流动,还存在垂直壁面方向的流动,从而避免了壁面负压效应的产生,进而能够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很好地避免了轴承损坏、机壳开裂等过早失效的产生;将扰流板固定于叶轮,便于扰流板的加工;将扰流板固定于风机壳体上,扰流板在使用中保持静止,扰流板的固定效果牢靠。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压缩风机,包括风机壳体,所述风机壳体内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的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风机壳体背向电机的一侧端面中心连通设有进风管,所述风机壳体的弧形侧壁上连通设有出风管,所述叶轮面向电机的一端与风机壳体面向电机的一侧端面之间的边沿处分布有多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以叶轮的轴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叶轮由两个平行端板构成,所述平行端板之间通过多个隔板固定连接,相邻隔板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位于叶轮的边沿处形成出风口,所述叶轮背向电机的端板中部设有与各风道分别连通的入风口。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入风口位于进风管与风机壳体连接处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扰流板的所在直线经过叶轮的轴心。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扰流板垂直于叶轮的端板或者向着叶轮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扰流板与风机壳体面向电机一侧端面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扰流板固定于叶轮面向电机的一端,或者扰流板固定于风机壳体面向电机的一侧端面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叶轮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压缩风机,通过焊接扰流板之后,蒸汽不再沿壁面一个方向流动,还存在垂直壁面方向的流动,从而避免了壁面负压效应的产生,进而能够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很好地避免了轴承损坏、机壳开裂等过早失效的产生。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压缩风机,将扰流板固定于叶轮,便于扰流板的加工。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压缩风机,将扰流板固定于风机壳体上,扰流板在使用中保持静止,扰流板的固定效果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风机壳体1,所述风机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叶轮3,所述叶轮3的一端与电机2传动连接,所述风机壳体1背向电机2的一侧端面中心连通设有进风管4,所述风机壳体1的弧形侧壁上连通设有出风管5,所述叶轮3面向电机2的一端与风机壳体1面向电机2的一侧端面之间的边沿处分布有多个扰流板8,所述扰流板8以叶轮3的轴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叶轮3由两个平行端板构成,所述平行端板之间通过多个隔板固定连接,相邻隔板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位于叶轮3的边沿处形成出风口7,所述叶轮3背向电机2的端板中部设有与各风道分别连通的入风口6;所述入风口6位于进风管4与风机壳体1连接处的范围内;所述扰流板8的所在直线经过叶轮3的轴心;所述扰流板8垂直于叶轮3的端板或者向着叶轮3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扰流板8与风机壳体1面向电机2一侧端面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扰流板8固定于叶轮3面向电机2的一端,或者扰流板8固定于风机壳体1面向电机2的一侧端面的内壁上(本实施案例中,所述扰流板8固定于叶轮3面向电机2的一端);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9与叶轮3传动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