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泵抽流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903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双泵抽流体泵,具体是,随着一电机的旋转,使设置在泵壳体上的一对第一、二隔膜相互反方向交替升、降,随之通过在泵壳体上面连接设置成一体的流体流道箱上具备的第一、二吸入止回阀和第一、二排泄止回阀将第一、二吸入孔和第一、二排泄孔开放或密封而使流体通过流体流入口流入的同时从流体排泄口排泄出去,从而通过因流体吸入压力和排泄压力同时作用而发生的压力抵消现象大幅衰减振动和噪声发生的双泵抽流体泵。



背景技术:

采用隔膜的流体泵是使电机旋转运动通过凸轮等机构变换成隔膜的直线往复运动而抽吸流体的装置,其排泄流量变动少,通常用以各种液态或气态流体的注入。

韩国专利注册编号第10-0291161号中介绍了采用隔膜的流体泵。

从文献上介绍的内容来看,图1、2是说明现有的采用隔膜的流体泵一例的概略图,泵头100的开口部有隔膜110被挤压设置在支撑环120上,进而形成泵室130,泵体102的下部和上部设有吸入孔105和排泄孔106。

吸入孔105和排泄孔106是分别被止回球140开放或封闭,泵头100的吸入孔105吸入端部和排泄侧连接器160端部上如图3所示设有十字槽状的开放侧阀座141,泵头100的排泄孔106排泄端部和吸入侧连接器150端部上设有锥形的封闭侧阀座142。

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现有普通隔膜泵的运行大致说明如下。

为了驱动泵,先驱动电机(未图示),然后电机的旋转运动通过偏心凸轮等机构转换成隔膜轴111的往复运动,进而隔膜10会前后退运行。

图1显示隔膜后退运行的状态即吸入行程,图2是显示隔膜前进运行的状态即排泄行程。

吸入行程时吸入侧和排泄侧止回球140由于泵室内部的负压全部向泵头100的中心方向移动,泵头100的吸入孔105吸入端部设有开放侧阀座141,使流体沿着十字槽吸进泵室130内,排泄孔106被止回球封闭。

然后在排泄行程上,止回球140全部向泵头100的外侧方向移动,进而吸入孔105被封闭,只有排泄孔106开放,使泵室内的流体沿着排泄侧连接器160上形成的十字槽排泄到外部。

但如上所述的现有隔膜泵是在长时间内平均排泄量基本是恒定的,但由于分为吸入行程和排泄行程而断断续续地起到泵作用,

因此存在如图4所示的排泄的流量上发生脉动现象的问题。

为了防止所述排泄流量的脉动,现有方式也是将两个以上泵并列连接,将其行程不同地设置,从而减少脉动(见图5),但如图6所示,在流体管路中间设置气室200,在排泄行程中气室200内的空气会被压缩,进而减少向排泄管210侧的排泄量,吸入行程中利用压缩空气的膨胀力使排泄行程中储存在气室200里的流体向排泄管210侧排泄。未说明符号220为安全阀,流体压力达到既定值以上时开放,使高压流体通过回液管230被回收,201是指压力表。

但是将两个以上泵并列连接的方式是,与其效果相比,所需安装费用投入得较多,在流体管路中间设置气室时设置作业不易,且泵的连接器和流体管路为管型则在设置上会存在困难。

泵运行中因气室的振动频繁发生其连接部破损的情况,因此没有彻底排除泵中排泄流量本身的脉动,导致振动和噪声依然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与现有流体泵不同,通过改进结构,随着一电机的旋转,使设置在泵壳体上的一对第一、二隔膜相互反方向交替升、降,随之通过在泵壳体上面连接设置成一体的流体流道箱上具备的第一、二吸入止回阀和第一、二排泄止回阀将第一、二吸入孔和第一、二排泄孔开放或密封而使流体通过流体流入口流入的同时从流体排泄口排泄出去,从而通过因流体吸入压力和排泄压力同时作用而发生的压力抵消现象最大限度地衰减振动和噪声的发生。

此外在具备流体吸入止回阀和流体排泄止回阀的流体流道箱上还增设一脉动防止装置,进而发生流体的排泄压力和吸入压力时,构成脉动防止装置的下部垫上、下弹性变形而抵消压力而更加有效地防止脉动,因此作为高档优质的双泵抽流体泵,在各种产品上装配使用时不会产生噪声,可以安心使用。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双泵抽流体泵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左、右两侧的偏心轴部被相互反方向定位的凸轮轴设在一电机的旋转轴上,

将泵壳体上分别设置的一对第一、二隔膜的下侧连接设置在所述凸轮的偏心轴部上,且凸轮旋转时可上、下升降地连接,

进而在所述电机运行时一对第一、二隔膜相互反方向交替升、降而通过泵壳体上面连接设置成一体的流体流道箱上具备的第一、二吸入止回阀和第一、二排泄止回阀使第一、二吸入孔和第一、二排泄孔开放或密封而使流体从流体流入口流入,同时从流体排泄口排泄出去,从而通过因流体吸入压力和排泄压力同时作用而产生压力抵消现象最大限度地衰减振动和噪声的发生。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电机之旋转轴上的凸轮旋转时,在所述凸轮左、右两侧上形成的偏心轴部上连接设置的一对第一、二隔膜相互反方向交替升、降,随之通过连接设置在泵壳体上的流体流道箱上具备的第一、二吸入止回阀和第一、二排泄止回阀将第一、二吸入孔和第一、二排泄孔开放或密封而使通过流体流入口流入的流体从流体排泄口排泄出去,从而通过因流体吸入压力和排泄压力同时作用而发生的压力抵消现象大幅衰减振动和噪声的发生;

此外本发明是在上部盖底面的与吸入止回阀设置室和排泄止回阀设置室对应的位置上还设有凹入空间,因此向吸入止回阀设置室和排泄止回阀设置室发生流体吸入压力和排泄压力时,下部垫上、下弹性变形,抵消压力而更加有效地防止脉动;

装配本发明的双泵抽流体泵的各种产品是使用时几乎不发生噪声和振动,因此长期使用也不会发生噪声和故障,可以安心方便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说明现有的利用隔膜的流体泵结构和运行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是十字状的开放侧阀座的平面图;

图4和图5是说明各排泄的流量上发生脉动现象的曲线图,以及显示脉动现象减少之后排泄的流量形态的曲线图;

图6是显示现有流体管道主干上设有气室和安全阀的例子的概略图;

图7至图10是本发明的双泵抽流体泵的示意图;

图7是整体分解透视图;

图8是显示隔膜连接状态的一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9是整体组装状态图;

图10是说明运行状态的组装状态侧剖视图。

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但说明本发明时,判断有关的公知功能或构件的具体描述使本发明的宗旨变得模糊时,省略该具体描述和具体图示。附图是为了有助于理解发明,并未按实际比例尺来图示,而是将一部分构件尺寸夸张图示。

本发明的双泵抽流体泵是如图7和图10所示,

泵壳体500的一侧面上结合有一电机300,所述泵壳体内部设有电机300的旋转轴310。

所述旋转轴310上有凸轮400通过螺栓401固定装置被设置在轴上,偏心轴部410、420相互反方向设在该凸轮400的左、右两侧上。

所述凸轮400的偏心轴部410、420上连接设置有分别设置在泵壳体500的一对第一、二隔膜510、520的下侧而凸轮400旋转时上下交替升、降。

设有第一、二隔膜510、520的泵壳体500的上面连接设置有具备分别开闭第一、二吸入孔641b、641c的第一、二吸入止回阀631、632及开闭第一、二排泄孔642b、642c的第一、二排泄止回阀633、634的流体流道箱600,所述一电机300运行时一对第一、二隔膜510、520相互反方向交替升、降同时抽吸,利用泵壳体500上面连接设置的流体流道箱600上具备的第一、二吸入止回阀631、632和第一、二排泄止回阀633、634,将第一、二吸入孔641b、641c和第二排泄孔642b、642c分别开放或密封同时使流体通过流体流入口641a流入同时从流体排泄口642b排泄出去,进而通过因流体吸入压力和排泄压力同时作用而发生的压力抵消现象最大限度地衰减振动和噪声的发生。

在此本发明是在所述凸轮400的偏心轴部410、420上连接在泵壳体500上设置的一对第一、二隔膜510、520时,利用轴承431、432将上、下运行臂430、440轴设在各个凸轮400的偏心轴部410、420上,然后

将所述各个上、下运行臂430、440上端用螺栓拧结连接在第一、二隔膜的下端。

另一方面,在所述泵壳体500上面连接设置的流体流道箱600包括:

下部主体610,其连接设置在所述泵壳体500上面,底面同时具备设有第一吸入流道611a和第一排泄流道611b的第一泵室611和设有第一吸入流道612a和第二排泄流道612b的第二泵室612;

上部主体640,其连接设置在所述下部主体610的上侧,并具备设有可开闭第一、二吸入孔641b、641c的第一、二吸入止回阀631、632的同时一侧具备流体吸入口641a的吸入止回阀设置室641,以及设有可开闭第一、二排泄孔642b、642c的第一、二排泄止回阀633、634的同时一侧具备流体排泄口642b的排泄止回阀设置室642;

上部盖660,其连接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640的上侧并密封上部;

下部垫620,其被插入所述下部主体610和上部主体640之间设置,使吸入和排泄的流体被分离供应到吸入止回阀设置室641和排泄止回阀设置室642的同时发挥密封作用防止流出外部;

上部垫650,其被插入所述上部主体640和上部盖660之间设置,防止吸入和排泄的流体相互混入吸入止回阀设置室641和排泄止回阀设置室642之间,同时发挥密封作用防止流出外部。

本发明是在所述上部盖660底面的与吸入止回阀设置室641和排泄止回阀设置室642对应的位置上还设有凹入空间661、662,在吸入止回阀设置室641和排泄止回阀设置室642上发生流体的排泄压力和吸入压力时,上部垫650上、下有弹性地变形同时抵消压力,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脉动。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双泵抽流体泵的使用状态。

首先运行一电机300时旋转轴310旋转,轴设在所述旋转轴310上的凸轮400也会旋转。

而且所述凸轮400的左、右两侧上相互反方向设有偏心轴部410、420,该偏心轴部410、420上分别利用轴承431、432轴设有上、下运行臂430、440,该上、下运行臂430、440是分别连接在第一、二隔膜510、520下端,因此随着第一隔膜510的下降,在第一泵室611上发生吸入压时,设在吸入泵设置室641底面的第一吸入止回阀631开放,随后流入流体流入口641a的外部流体通过第一吸入孔641b和第一吸入流道611a被吸入第一泵室611,

同时所述第二隔膜520升降,进而在第二泵室612发生排泄压,然后通过第二排泄流道612b供应流体,使第二排泄止回阀634开放,然后第二泵室612的流体通过第二排泄孔642c被压送到排泄止回阀设置室642的同时,通过在此具备的流体排泄口642b排泄到外部。

然后凸轮400继续旋转,因此此次是与上述的相反地,所述下降的第一隔膜510升降时第一泵室611上发生排泄压,然后流体通过第一排泄流通道611b被供应,使第一排泄止回阀633开放,随后第一泵室611的流体通过第一排泄孔642b被压送到排泄止回阀设置室642的同时通过在此具备的流体排泄口642b排到外部,

同时所述升降的第二隔膜520下降而在第二泵室612上发生吸入压时,设在吸入止回阀设置室641底面的第二吸入止回阀632开放,然后流入流体流入口641a的外部流体通过第二吸入孔641c和第二吸入流道612a吸进第二泵室612。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双泵抽流体泵是轴设在所述一电机300之旋转轴310上的凸轮400旋转时,在所述凸轮400左、右两侧上形成的偏心轴部410、420上连接设置的一对第一、二隔膜510、520相互反方向交替升、降,随之通过在泵壳体500上面连接设置的流体流道箱600上具备的第一、二吸入止回阀631、632和第一、二排泄止回阀633、634将第一、二吸入孔641b、641c和第一、二排泄孔641b、642c开放或密封而使通过流体流入口641a流入的流体从流体排泄口642b排泄出去,从而通过因流体吸入压力和排泄压力同时作用而发生的压力抵消现象最大限度地衰减振动和噪声的发生。

此外本发明是在所述上部盖660底面的与吸入止回阀设置室641和排泄止回阀设置室642对应的位置上还设有凹入空间661、662,因此向吸入止回阀设置室641和排泄止回阀设置室642发生流体吸入压力和排泄压力时,下部垫620上、下弹性变形,抵消压力而更加有效地防止脉动。

因此装配本发明的双泵抽流体泵的各种产品是使用时几乎不发生噪声和振动,因此长期使用也不会发生噪声和故障,可以安心方便地使用。

以上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的范围。

工业应用

本发明的双泵抽流体泵是,设置在一电机之旋转轴上的凸轮旋转时,在所述凸轮左、右两侧上形成的偏心轴部上连接设置的一对第一、二隔膜相互反方向交替升、降,随之通过在泵壳体上连接设置成一体的流体流道箱上具备的第一、二吸入止回阀和第一、二排泄止回阀将第一、二吸入孔和第一、二排泄孔开放或密封而使流体通过流入口流入的同时从流体排泄口排泄出去,从而通过因流体吸入压力和排泄压力同时作用而发生的压力抵消现象大幅衰减振动和噪声的发生。

此外本发明是在上部盖底面的与吸入止回阀设置室和排泄止回阀设置室对应的位置上还设有凹入空间,因此向吸入止回阀设置室和排泄止回阀设置室发生流体吸入压力和排泄压力时,下部垫上、下弹性变形,抵消压力而更加有效地防止脉动。

因此本发明的装配双泵抽流体泵的各种产品是使用时几乎不发生噪声和振动,因此长期使用也不会发生噪声和故障,可以安心方便地使用,尤其可以应用于家用含氧水发生器或含氢水发生器等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