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业风机的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48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业风机的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噪音治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业风机的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噪音治理是现有工业环保所必须实施的,工业用风机的噪声特别明显,而且噪声来源主要是:进风口、风机本体、电机和出风口;现有的治理方法是将风机和电机做吸隔声罩,在进、出风口设置通风消音器,但是,这种方法又带来了另一个负面的作用,导致电机散热不畅,引起电机故障甚至烧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在风机、电机的吸隔声室上再加上强制通风消音器用于散热(如图1所示)。这样一套设备下来,噪音治理的成本提高了很多,而且维修人员特别是在夏天进入隔音室内维修时,室内温度高达60度,导致维修人员无法长时间呆在里面,而且高温也影响设备使用寿命,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需要一种能降低环保治理成本,有效降噪,又能确保隔音室内温度,保证设备寿命的降噪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环保治理成本,有效降噪,又能确保隔音室内温度,保证设备寿命的用于工业风机的降噪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用于工业风机的降噪装置,在风机和电机外做吸隔声室,在吸隔声室对着电机非输出端位置设置进风口,在进风口上设置进风消音器,电机输出端连接风机,风机进风口设置在吸隔声室内,风机出风口通过出风管连接到吸隔声室外,并在出风管上设置出风消音器。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管安装在吸隔声室顶板上,并穿出吸隔声室,在吸隔声室外的出风管上设置出风消音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风机进风口位于风机下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吸隔声室设置有检修门或检修门和观察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将进风管设置在电机非输出端,这样就能利用电机和风机工作产生的动力形成负压,自然吸进外部空气,风机进风口设置在风机下部,让进入的冷风通过电机体后,形成气流,再通过风机进风口,直接将热量带走,整个装置没有了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强制进风散热电机,减少了多个进风管和出风管以及设置在进风管和出风管上的消音器,制造成本降低,且有效的保证了对电机、风机噪音的吸收隔离,室内温度在夏季也能保持在30度以内,极大的降低了吸隔声室内的温度,保证了设备寿命和维修人员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图1 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隔声室,2、进风管,3、进风消音器,4、电机,5、风机,6、风机进风口,7、出风口,8、出风管,9、出风消音器,10、散热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结构,吸隔声室1靠近风机5侧设置进风管2,进风管2连接风机进风口6,在进风管2上安装进风消音器3,在出风管8上安装出风消音器9,在电机侧安装散热进风管10,在散热进风管10上设置进风消音器,在吸隔声室1顶部设置强制排风管,安装散热风机进行强制排风,并在强制排风管上设置消音器。可见,现有技术中,结构辅助,设备投入大,需要强制风机,耗能高,而且吸隔声室内的温度在夏季一直保持在60度左右,不利于设备运行和维护,减少了设备寿命。

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工业风机的降噪装置,在风机5和电机4外做吸隔声室1,在吸隔声室1对着电机4非输出端位置设置进风口,在进风口上设置进风消音器3,电机4输出端连接风机5,风机进风口6设置在吸隔声室1内,出风口7通过出风管8连接到吸隔声室1外,并在出风管8上设置出风消音器9。

所述出风管8安装在吸隔声室1顶板上,并穿出吸隔声室1,在吸隔声室1外的出风管8上设置出风消音器9。

所述风机进风口6位于风机5下部。

所述吸隔声室1设置有检修门或检修门和观察窗。

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将进风管设置在电机非输出端,这样就能利用电机和风机工作产生的动力形成负压,自然吸进外部空气,风机进风口设置在风机下部,让进入的冷风通过电机体后,形成气流,再通过风机进风口,直接将热量带走,整个装置没有了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强制进风散热电机,减少了多个进风管和出风管以及设置在进风管和出风管上的消音器,制造成本降低,且有效的保证了对电机、风机噪音的吸收隔离,室内温度在夏季也能保证在30度以内,极大的降低了吸隔声室内的温度,保证了设备寿命和维修人员的工作环境。

实施例2

对于某些极端情况,比如采用循环风时,必须采用如图1的进风管进风,此时只需在风机进风侧再设置一个如图2的风机进风口,风机在工作时会从风机进风口和进风管两个位置进风,而采用图2设置的进风口和进风消音器结构,依然会通过风机进风口吸力产生负压,将电机热量带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