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吸油烟机风机系统的辅助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267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风机系统的辅助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油烟机的风机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吸油烟机风机系统的辅助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吸油烟机的风机系统的性能,较为常见的一种改进结构是在风机的叶轮内部设置分流器。如申请号为201610102431.8(申请公布号为cn10554661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用于吸油烟机的分流装置及应用有该分流装置的串联风机》,该分流装置包括分流器,分流器包括多个分流圈,分流圈在分流器的径向上由内向外间隔布置,每个分流圈的侧面从分流器轴向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而形成导流面。虽然,该串联风机通过设置有多个在径向上间隔布置的分流圈构成的分流器,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层层分流后被相对平均地分配折引导出,可以增加气流通过的流量,减小流体通过的噪音,进而提高整个风机系统的性能,但是,该分流器是仅仅通过对气流进行分流导向来降低噪音,并没有考虑如何来降低风机电机所产生的低频噪音,并且,进风气体在分流器的导流面的导流下改变进气方向后,在导流面撞击、摩擦而产生机械噪音,而由于分流器的导流面为光滑曲面,因此,这种分流器无法减小气体撞击所产生的气动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的用于吸油烟机风机系统的辅助降噪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吸油烟机风机系统的辅助降噪装置,包括风机,在所述风机的叶轮内部安装有分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圈为固定分流圈,所述的分流圈包括有内壁和外壁,在所述分流圈的内部形成有降噪腔,在所述的内壁和/或外壁上开有与所述降噪腔相连通的降噪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壁与外壁之间的空腔形成所述的降噪腔,在所述的内壁或外壁上开有所述的降噪孔。

为了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所述降噪腔的内部被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消音腔,每个独立的消音腔对应有至少一个所述的降噪孔。

分流圈可以有不同的数量,优选地,所述的分流圈至少有两个,所述分流圈沿着叶轮的轴向设置,相邻的分流圈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

为了有效吸收风机的电机噪音,所述的分流圈包括内分流圈和外分流圈,所述内分流圈的降噪孔开在内分流圈的内壁上,所述外分流圈的降噪孔开在外分流圈的内壁上。

为了有效降低风噪,所述的分流圈包括内分流圈和外分流圈,所述内分流圈的降噪孔开在内分流圈的外壁上,外分流圈的降噪孔开在外分流圈的外壁上。

为了使降噪装置既能吸收电机噪音,又能降低风噪,所述的分流圈包括内分流圈和外分流圈,所述内分流圈的降噪孔开在内分流圈的内壁上,外分流圈的降噪孔开在外分流圈的外壁上。

分流圈可以有多种固定结构,优选地,在风机的进风口安装有集流圈,相邻的分流圈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相互连接固定,最外侧的分流圈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所述的集流圈上。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流圈的内部设有中间壁,所述中间壁与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降噪腔,所述中间壁与外壁之间形成第二降噪腔,在所述内壁上开有与所述第一降噪腔相连通的降噪孔,在所述外壁上开有与所述第二降噪腔相连通的降噪孔。

为了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均被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消音腔,每个消音腔对应有至少一个所述的降噪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用于吸油烟机风机系统的辅助降噪装置通过在分流圈的内部形成降噪腔,在内壁和/或外壁上开有与降噪腔相连通的降噪孔,当降噪孔指向电机时,能吸收电机发出的低频噪音,并吸收部分气动噪音,此外,由于进风气体在分流器的导流下改变进气方向,气体在分流器的导流面撞击、摩擦而产生机械噪音,因此,当降噪孔指向风机的进风面时,能大幅减小气体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分流圈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分流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分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分流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分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分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分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吸油烟机风机系统的辅助降噪装置包括风机1,风机1的进风口安装有集流圈5,风机叶轮2内部安装分流圈3。本实施例中的分流圈3为双层分流圈,即该分流圈3包括内分流圈3a和外分流圈3b共两个分流圈,内分流圈3a和外分流圈3b沿着叶轮2的轴向设置,且内分流圈3a与外分流圈3b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4。内分流圈3a和外分流圈3b均为固定分流圈,内分流圈3a与外分流圈3b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61相互连接固定,外分流圈3b通过第二连接杆62固定在集流圈5上。

其中,内分流圈3a和外分流圈3b均包括有内壁31和外壁32,内分流圈3a的内壁31与外壁32之间以及外分流圈3b的内壁31与外壁32之间均形成降噪腔33,在内分流圈3a的内壁31和外分流圈3b的内壁31均开有与各自降噪腔33相连通的降噪孔34,由此,使得内分流圈3a和外分流圈3b的降噪腔33均形成亥姆霍兹共振腔。本实施例中,内分流圈3a的降噪孔34朝向风机电机7,可以用来吸收电机7发出的低频噪音,并吸收部分气动噪音。另外,内分流圈3a将气流导向后,内分流圈3a与外分流圈3b之间的气流相对比较集中、气流速度快,而外分流圈3b的降噪孔34相当于朝向这股集中的气流,因此,外分流圈3b对这股气流的降噪会更明显一些。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分流圈3也包括内分流圈3a和外分流圈3b,内分流圈3a上的降噪孔34开在内壁31上,外分流圈3b的降噪孔34开在外壁32上,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内分流圈3a的降噪孔34朝向风机电机,可以吸收电机噪音,外分流圈3b的降噪孔34朝向风机进风方向,可以大幅减少进风气体因撞击分流圈表面而产生的噪音。

实施例三: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分流圈3也包括内分流圈3a和外分流圈3b,内分流圈3a上的降噪孔34开在内壁31上,外分流圈3b的降噪孔34也开在内壁31上,这样,内分流圈3a的内壁31与外壁32之间以及外分流圈3b的内壁31与外壁32之间均形成降噪腔33。另外,本实施例的降噪腔33内部还被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消音腔35,每个独立的消音腔35对应有一个降噪孔34,通过采用多个独立的消音腔35后,降噪效果更好。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个独立的消音腔对应一个以上的降噪孔的结构。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分流圈3只有一个,该分流圈3的降噪孔34开在内壁31上,这样,降噪孔34朝向风机电机,可以吸收电机噪音。

实施例五: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分流圈3只有一个,分流圈3的降噪孔34开在外壁32上,这样,分流圈3的降噪孔朝向风机进风方向,可以大幅减少进风气体因撞击分流器表面而产生的噪音。

实施例六: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分流圈3只有一个,该分流圈3包括内壁31、外壁32和中间壁36,中间壁36与内壁31之间形成第一降噪腔37,中间壁36与外壁32之间形成第二降噪腔38,中间壁36上不开孔,在内壁31上开有与第一降噪腔37相连通的降噪孔34,在外壁32上开有与第二降噪腔38相连通的降噪孔34。由此,其中,第一降噪腔37主要用来吸收电机噪音,第二降噪腔38主要用来减少进风气体因撞击分流圈表面而产生的噪音。

另外,在本实施例六的基础上,还可以将第一降噪腔37和第二降噪腔38均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消音腔,每个消音腔对应有一个降噪孔34,由此可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比如,对于具有内分流圈和外分流圈的辅助降噪装置,也可以将内分流圈的降噪孔开在内分流圈的外壁上,且外分流圈的降噪孔也开在外分流圈的外壁上,或者,将内分流圈的降噪孔开在内分流圈的外壁上,且外分流圈的降噪孔开在外分流圈的内壁上,另外,分流圈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以上,这些均被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