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吸力多翼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2674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吸力多翼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到离心风机,具体指一种强吸力多翼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使用的风机大多是多翼式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叶轮进口处的气流流场会产生紊流、旋流等紊乱气场,会使风机的风量、风压、全压效率降低。

cn201020287875.1公开了一种《具有整流作用的吸油烟机风机组》,其是在风机蜗壳的进风口处固定覆盖安装有整流网。这样,气流经过进风口时,通过整流网的整流作用,避免烟气进到进风口时形成紊流;但是由于该项专利整流网部位距离叶片进口处有一定距离,这种改善的效果还是不明显。

再如cn201110432232.0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功能导流装置的多翼式离心风机》,其在叶轮内腔中安装有导向叶片和导流器,对吸油烟机的风压、风量等性能有所改善,但是因该专利的导向叶片、导流器只覆盖叶轮内腔的极少空间,并未将叶轮内腔的油烟气体全部有效地导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显著增大吸力、改善叶轮进口处流场且降噪效果好的强吸力多翼离心风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强吸力多翼离心风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叶轮容置在所述蜗壳内,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叶轮,所述电机支撑限位在轮毂上,所述轮毂连接在所述蜗壳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内在所述叶轮的内侧还间隔设有至少两片导流叶片,各所述导流叶片相对于所述叶轮的中心螺旋布置,螺旋布置的旋向与所述叶轮的旋向相同;所述电机还驱动连接各所述导流叶片。

较好的,各所述导流叶片为螺旋面或弧面结构,并且所述导流叶片的外端缘为锯齿状或波浪状。该方案能够改变导流叶片外端缘尾迹涡脱落位置,增大了涡心之间的距离,抑制了脱落的位置,进而减少了叶片表面的非定常压力脉动和尾迹涡引起的气动噪音。

较好的,各所述导流叶片的入口角α为80~100°,各所述导流叶片的出口角β为140~175°。

优选各所述导流叶片的外径与所述进风口的大小相适配,并且所述导流叶片与所述叶轮之间的最小间隙为3~10mm。

导流叶片可以有多种定位和安装方式,较好的,各所述叶片连接在支架上,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优选所述支架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支撑外圈和第一支撑内圈、第二支撑外圈和第二支撑内圈,所述第一支撑内圈连接在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支架与电机的驱动连接方式还可以是所述第二支撑外圈连接在第二定位板上,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在所述叶轮的支撑架上;

各所述导流叶片的边缘分别限位在所述第一支撑外圈、第一支撑内圈、第二支撑外圈和第二支撑内圈上。该结构方便装配,并且对进口流场不造成影响。

上述各方案中,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外圈的直径为所述第一支撑内圈直径的3~8倍。

所述支架还可以是转轴,各所述导流叶片均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转轴。该支架结构更加简单。

所述第二支撑外圈的直径可以为所述第二支撑内圈直径的3~8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强吸力多翼离心风机,电机同时驱动叶轮和导流叶片,导流叶片在叶轮内运转,气流通过蜗壳进风口后先被导流轮带动旋转加速,旋转加速后的离心力将气流甩到叶轮的叶片中,再次将气流旋转加速,导流叶片与叶轮双级加速,吸力强,大大提高了离心风机的吸排效果;同时,气流在通过导流叶片时,必须绕过旋流叶片而进入到叶轮叶片中,在这个过程中,气流会和旋流叶片接触而过滤掉一部分油脂,获得较好的过滤效果。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各种吸油烟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装配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装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分解结构的立体;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导流叶片与支架的装配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导流叶片与支架的装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导流叶片和支架装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装配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强吸力多翼离心风机包括:

蜗壳1,其上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叶轮2的各叶片固定在支撑架21上,叶轮2容置在蜗壳1内,电机4驱动连接叶轮2;电机4支撑限位在轮毂6上,轮毂6连接在蜗壳1上;

导流叶片3,容置在蜗壳1内并位于叶轮2的内侧,有多片,本实施例有六片,为弧形,各所述导流叶片相对于叶轮2的中心螺旋布置,螺旋布置的旋向与叶轮2的旋向相同。各导流叶片的外侧边缘与叶轮2之间的间隙为7mm,导流叶片3的入口角α为90°,出口角β为150°。各导流叶片固定在支架5上。

支架5,用于支撑并限位各导流叶片3,为各个导流叶片的安装基座,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支撑外圈51和第一支撑内圈52、第二支撑外圈53和第二支撑内圈54,第一支撑外圈51平行于第二支撑外圈53;第一支撑外圈51和第二支撑外圈53的直径为240mm,第一支撑内圈52和第二支撑内圈53的直径为60mm。

第一支撑内圈52固定在第一定位板56上;电机4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第一定位板56,从而驱动连接支架5和导流叶片3。

各导流叶片3的两侧边缘和外侧边缘分别限位在第一支撑内圈52、第二支撑内圈54和第二支撑外圈53上,导流叶片3的内侧边缘外凸于第一支撑内圈52和第一支撑外圈51;第二支撑外圈53连接在定位圈56上,定位圈56通过螺钉连接在进风口11的周缘上。本实施例在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55,各导流叶片3的壁面分别抵靠在对应的连接杆55上,以进一步稳固各导流叶片3的定位。

离心风机工作时,电机转动,同时驱动导流叶片和叶轮转动;导流叶片在叶轮内运转,起到轴流风机的作用,将外界气流强力抽吸进蜗壳,并且气流进入蜗壳内先被导流叶片带动旋转加速,加速后的离心力将气流甩到叶轮的叶片中,再次加速气流的旋转,有效提高了抽吸效果。

如果将该离心风机用于吸油烟机中,油烟经由导流叶片和叶轮,能使油烟小颗粒旋转碰撞后聚合成大颗粒,然后被离心风机叶轮所产生的离心力甩到蜗壳的内环壁上,有效提高油烟分离效果。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架不设有实施例1中的第一定位板56,而是将第二支撑外圈53连接在第二定位板57上,第二定位板57通过卡扣58固定在叶轮2的支撑架21上。

各导流叶片3的外端缘为锯齿形。也可以是波形结构。

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与叶轮的连接更方便,并且,导流叶片尾部的锯齿状结构,改变了叶片缘尾迹涡脱落的位置,增大了涡心之间的距离,抑制了脱落的位置,进而减少了叶片表面的非定常压力脉动和尾迹涡引起的气动噪音,降噪效果显著。

实施例3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流叶片3为螺旋桨结构,即螺旋面叶片,其螺旋面的根部宽度为5mm,其端部的最大宽度为30mm。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5为转轴,各导流叶片3固定在转轴上,电机4的输出轴驱动连接上述转轴。

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

多个螺旋面结构的导流叶片能够使蜗壳进风口处负压形成360°的旋转域,产生形成龙卷风效应;同时,油烟在通过导叶时,必须绕过旋流叶片而进入到叶轮叶片中,在这个过程中,油烟会和旋流叶片接触而过滤掉一部分油脂,进一步提高油烟分离效果。

相对于实施例1中的导流叶片,螺旋面的导流叶片对气流的实际冲角减少得更多,使流体的实际相对液流角趋向于导流叶片的相对液流角,进一步减少对叶轮的冲击,提高了流量在周向的分布均匀性,从而使风机的风量、效率等性能得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