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及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5696发布日期:2018-09-25 18:0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关于一种温度传感器及风扇,尤其是一种架设在风扇中的温度传感器及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其是一种现有的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8,该现有的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8具有一个扇框81,该扇框81设有一个入风口811及一个出风口812,该入风口811及该出风口812之间设有一个扇轮82;其中,该扇框81的入风口811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83,该温度传感器83借助一组导线84悬吊固定于该入风口811。借此,该现有的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8可应用于车辆空调系统等,由该温度传感器83感测车辆内部的温度,并将感测结果传送至车用计算机,以由该车用计算机依据感测结果对应调整车辆空调系统,进而有效调节车辆内部的温度。

然而,该现有的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8的温度传感器83仅依靠该导线84悬吊固定于该扇框81的入风口811而难以稳固定位,若车辆于行驶过程中产生震动时,该温度传感器83可能会产生位移;当该温度传感器83位移后过度接近该扇轮82时,容易因该扇轮82不当碰撞该温度传感器83而造成温度传感器83损坏,影响其温度感测功能,并影响该风扇8的正常运作。

另外地,请参照图2,其是另一种现有的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9,该现有的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9同样包括具有入风口911及出风口912的一个扇框91,该扇框91内部设有一个扇轮92,该扇框91的入风口911处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93。其中,该扇框91另于邻近于该入风口911的内侧周壁延伸出多个第一承载部913,且该多个第一承载部913末端结合有一个圆形的第二承载部914;因此,该温度传感器93可由该第二承载部914所承载,而连接该温度传感器93的一组导线94则由该多个第一承载部913承载,借以避免该温度传感器93因车辆震动而产生位移。

然而,该现有的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9的温度传感器93由一侧表面贴合于该扇框91的第二承载部914上,而由于该第二承载部914过度遮蔽该温度传感器93的情况,导致该温度传感器93的感测灵敏度及精确度均受到影响而降低。另一方面,该扇框91在入风口911处设置该多个第一承载部913及该第二承载部914,也会影响进风并形成扰流;以及,该导线94直接接触该扇框91的第一承载部913,使得该第一承载部913的温度变化,这样也会对该导线94的传递速度及反应速度等造成影响,故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类似于上述两种现有的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8、9的实施例均已公开于中国台湾公告第i413462号“具有感测组件承载结构之风扇”专利申请当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传感器及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可提升温度传感器本身的结构强度,使风扇的扇框不需额外设置支撑结构来承载该温度传感器,即可确保该温度传感器不易碰撞扇轮,也不会被支撑结构遮蔽而降低感测灵敏度及精确度,同时也可降低对气流流动顺畅度的影响。

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包括一个感测部、一个电传输部及一个绝缘硬化层,该电传输部连接该感测部,该绝缘硬化层至少包覆该电传输部。

此外,本发明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包括上述的温度传感器、一个扇框及一个扇轮,该扇框设有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该扇轮可旋转地设于该入风口与该出风口之间;其中,该温度传感器的感测部由该绝缘硬化层悬吊固定于该扇框的入风口或出风口。

因此,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及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可提升温度传感器本身的结构强度,使风扇的扇框不需额外设置支撑结构来承载该温度传感器,即可确保该温度传感器不易碰撞扇轮,也不会被支撑结构遮蔽而降低感测灵敏度及精确度,同时还可简化该风扇的扇框结构,达到提升该风扇的制造便利性、组装便利性及气流进出风扇的流动顺畅度等功效。

其中,该电传输部的自由端呈裸露而未被该绝缘硬化层包覆,以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其中,该感测部的外表面设有一个玻璃保护层,用以保护该感测部中用以感测温度的部位不易受损。

其中,该绝缘硬化层未包覆该感测部;该结构具有使该感测部维持良好感测灵敏度及精确度等功效。

其中,该绝缘硬化层外较佳包覆有一个套管,以由该套管提供保护效果,避免该温度传感器在使用中受到碰撞或摩擦时造成该绝缘硬化层的损伤,具有提升该温度传感器的耐久使用度等功效。

其中,该绝缘硬化层包覆该感测部及该电传输部;该结构具有同时提升该感测部及该电传输部处结构强度等功效。

其中,该绝缘硬化层完整包覆该感测部;该结构具有提升对该感测部的保护效果等功效。

其中,该绝缘硬化层包覆该感测部的部位的厚度比该绝缘硬化层包覆该电传输部的部位的厚度薄;该结构可强化该电传输部处的结构强度,同时也避免过厚的绝缘硬化层影响该感测部的感测灵敏度及精确度。

其中,该感测部的外表面设有一个玻璃保护层,该绝缘硬化层包覆该玻璃保护层;该结构可避免形成该绝缘硬化层时伤害到该感测部中用以感测温度的部位。

其中,该绝缘硬化层的材质可以是高分子聚合物或是如环氧树脂等热固性塑料;或者,该绝缘硬化层也可以是将凡立水至少涂覆于该电传输部表面干燥后所形成,或以含浸方式形成;具有降低制造成本及提升制造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该扇框在设有该温度传感器的入风口或出风口处设有一个挡止部,该挡止部位于该温度传感器与该扇轮之间,且该温度传感器不接触该挡止部;该结构可以在该风扇受到较大震动时,确保该温度传感器不会撞击到该扇轮,具有更进一步地降低该温度传感器损坏机率等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一种现有的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另一种现有的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温度传感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温度传感器由绝缘硬化层包覆电传输部及感测部时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温度传感器由绝缘硬化层未包覆感测部时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温度传感器外包覆套管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感测部11玻璃保护层

2电传输部21自由端

3绝缘硬化层

4套管

5扇框51入风口

52出风口53挡止部

6扇轮

b电路板

﹝现有技术﹞

8风扇81扇框

811入风口812出风口

82扇轮83温度传感器

84导线

9风扇91扇框

911入风口912出风口

913第一承载部914第二承载部

92扇轮93温度传感器

94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3、4,其是本发明温度传感器的一个实施例,该温度传感器例如但不限于是热敏电阻;该温度传感器大致上包括一个感测部1、一个电传输部2及一个绝缘硬化层3,该电传输部2连接该感测部1,该绝缘硬化层3至少包覆该电传输部2。

该感测部1为该温度传感器上用以检测环境温度的部位,该电传输部2则可例如是导线或接脚,该电传输部2连接该感测部1,且该电传输部2可电性连接至一个电路板b。

该绝缘硬化层3可以使其所包覆部位的结构强度提升且具有绝缘效果,该绝缘硬化层3至少包覆该电传输部2。换言之,该绝缘硬化层3可以如图4所示同时包覆该感测部1及该电传输部2,以同时提升该感测部1及该电传输部2处结构强度;特别是使该绝缘硬化层3完整包覆该感测部1时,还可提升对该感测部1的保护效果。或者,也可以使该绝缘硬化层3包覆该感测部1的局部及该电传输部2,令该感测部1在邻近自由端的部位裸露出来,或是如图5所示仅包覆该电传输部2而未包覆该感测部1,都能使该感测部1维持良好感测灵敏度及精确度。

请再参照图3、4,例如但不限制地,该绝缘硬化层3的材质可以是高分子聚合物或是如环氧树脂(epoxy)等热固性塑料;或者,该绝缘硬化层3也可以是将凡立水(varnish,或称〝清漆〞)至少涂覆于该电传输部2表面干燥后所形成,或以含浸(dipping)方式形成。

其中,该电传输部2的自由端21可以呈裸露而未被该绝缘硬化层3包覆,以便与该电路板b电性连接。此外,较佳选择使该绝缘硬化层3包覆该感测部1的部位的厚度比该绝缘硬化层3包覆该电传输部2的部位的厚度还要薄,以强化该温度传感器在对应于该电传输部2部位的结构强度,同时也避免过厚的绝缘硬化层3影响该感测部1的感测灵敏度及精确度。

另外地,该感测部1的外表面可以设有一个玻璃保护层11,该感测部1也受该绝缘硬化层3包覆时,该绝缘硬化层3包覆在该玻璃保护层11外,以避免形成该绝缘硬化层3时伤害到该感测部1中用以感测温度的部位。

此外,请参照图6,该温度传感器还可更进一步地在该绝缘硬化层3外再包覆一个套管4,例如热缩套管,且该套管4较佳不包覆到该绝缘硬化层3上对应于该感测部1主要用来感测温度的部位,以避免影响该温度传感器的感测灵敏度,同时还可由该套管4提供保护效果,避免该温度传感器在使用中受到碰撞或摩擦时造成该绝缘硬化层3的损伤,使该温度传感器更能耐久使用。

请参照图7,根据前述结构,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风扇中,使该风扇具有温度感测功能。详言之,该风扇具有一个扇框5及一个扇轮6,该扇框5设有一个入风口51及一个出风口52,该扇轮6可旋转地设于该入风口51与该出风口52之间。

其中,请参照图3、7,该温度传感器的感测部1可以由该绝缘硬化层3悬吊固定于该扇框5的入风口51或出风口52。例如但不限制地,本实施例选择将该温度传感器的电传输部2电性连接至一块电路板b,并将该电路板b安装于该扇框5,及通过该绝缘硬化层3将该电传输部2维持固定形态;因此,该扇框5即使未在该温度传感器的电传输部2及感测部1下方设置支撑结构,该温度传感器仍可稳固地悬吊在该扇框5的入风口51处。如此一来,不但能简化该风扇的扇框5结构,以提升该风扇的制造及组装便利性,还能避免该温度传感器的感测部1受到扇框5遮蔽而降低感测灵敏度及精确度,及避免该温度传感器的电传输部2接触扇框5而受扇框5温度影响其传递速度及反应速度,同时也确保该温度传感器的感测部1不易在风扇受到震动时撞击扇轮6而发生损坏;以及,减少遮蔽在扇框5的入风口51或出风口52处的结构,可提升气流进出风扇的流动顺畅度,避免形成扰流或产生风切噪音等现象。

请参照图8,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扇框5还可以在设有该温度传感器的入风口51或出风口52处设置一个挡止部53,该挡止部53位于该温度传感器与该扇轮6之间,且该温度传感器原则上不接触该挡止部53。因此,即使该风扇受到较大的震动,该温度传感器至多也只会撞击到该扇框5的挡止部53,而不会撞击到该扇轮6,可更进一步地降低该温度传感器损坏的机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及具温度感测功能的风扇,可提升温度传感器本身的结构强度,使风扇的扇框不需额外设置支撑结构来承载该温度传感器,即可确保该温度传感器不易碰撞扇轮,也不会被支撑结构遮蔽而降低感测灵敏度及精确度,同时还可简化该风扇的扇框结构,达到提升该风扇的制造便利性、组装便利性及气流进出风扇的流动顺畅度等功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