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1931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属于通风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风管道指的是用于换气通风的管道,布置于建筑物中各层的顶面,针对室内空气实现空气交换,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具体实施中,基于分布于建筑物中的管道,结合设置于管道中的风机,在管道中产生巨大的气流,实现各个封闭区域的空气对流,但是随着现有建筑物规模的不断扩大,通风管道的规模也是与日俱增,对于规模庞大的管道,自然需要配置更高功率的风机,方可产生连通各个区域管道中的空气对流,因此,现有通风管道多在风机的功率上不断升级,这样不论是能耗,还是噪音都是与功率成正比式的增长,因此,现有的通风管道结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基于双效加速送风机构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通风效率的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用于设置在通风管道中,驱动通风管道中空气的流动,实现通风作用;包括轴承、电动风扇、从动轮、主动轮、皮带和转动电机;其中,轴承的外径与通风管道的内径相适应,轴承位于通风管道内,轴承的外圈一周固定设置于通风管道的内壁一周上,且轴承所在面与通风管道的中心线相垂直;电动风扇包括风扇外框架,以及位于风扇外框架内的电机扇叶,电机扇叶的电机与风扇外框架固定连接,风扇外框架的外径与轴承的内径相适应,风扇外框架的外周与轴承的内圈一周相固定连接,电机扇叶所对应的转动轴线与通风管道的中心线相共线;从动轮的其中一端与风扇外框架其中一侧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过从动轮两端的中心线与通风管道的中心线相共线,转动电机通过支架固定设置于通风管道内壁上,主动轮的其中一端与转动电机上驱动杆顶端相固定连接,且过主动轮两端的中心线与转动电机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相联动,从动轮在转动电机针对主动轮的转动控制下、经皮带传动而转动,电动风扇的风扇外框架随着从动轮的转动、而在轴承内转动;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转动方向与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的转动方向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电机为无刷转动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的电机为无刷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的扇叶为铝制扇叶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为金属轴承。

本发明所述一种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基于现有通风管道结构,引入双效加速送风机构的设计,基于通风管道内壁上所设计设置的轴承,加入电动风扇,同时配合电动风扇中风扇外框架上所固定连接的从动轮,以及经皮带所连接的主动轮,在转动电机的驱动下,实现电动风扇在轴承内圈中的转动,如此,配合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的转动,在空间上实现了电机扇叶更加高速的转动,能够针对通风管道中的空气实现更加高效的空气驱动作用,能够有效提高通风效率;

(2)本发明设计的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中,针对转动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以及针对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的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本发明设计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具有高效的通风效率,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3)本发明设计的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中,针对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的扇叶,进一步设计采用铝制扇叶片,以及针对轴承,进一步设计采用金属轴承,能够有效保证电动风扇在通风管道中运行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进一步产生更加强劲的空气驱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通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设计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的侧面示意图。

其中,1.通风管道,2.轴承,3.从动轮,4.主动轮,5.转动电机,6.风扇外框架,7.电机扇叶,8.支架,9.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用于设置在通风管道1中,驱动通风管道1中空气的流动,实现通风作用;包括轴承2、电动风扇、从动轮3、主动轮4、皮带9和转动电机5;其中,轴承2的外径与通风管道1的内径相适应,轴承2位于通风管道1内,轴承2的外圈一周固定设置于通风管道1的内壁一周上,且轴承2所在面与通风管道1的中心线相垂直;电动风扇包括风扇外框架6,以及位于风扇外框架6内的电机扇叶7,电机扇叶7的电机与风扇外框架6固定连接,风扇外框架6的外径与轴承2的内径相适应,风扇外框架6的外周与轴承2的内圈一周相固定连接,电机扇叶7所对应的转动轴线与通风管道1的中心线相共线;从动轮3的其中一端与风扇外框架6其中一侧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过从动轮3两端的中心线与通风管道1的中心线相共线,转动电机5通过支架8固定设置于通风管道1内壁上,主动轮4的其中一端与转动电机5上驱动杆顶端相固定连接,且过主动轮4两端的中心线与转动电机5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主动轮4与从动轮3之间通过皮带9相联动,从动轮3在转动电机5针对主动轮4的转动控制下、经皮带9传动而转动,电动风扇的风扇外框架6随着从动轮3的转动、而在轴承2内转动;转动电机5上驱动杆的转动方向与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7的转动方向一致。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基于现有通风管道1结构,引入双效加速送风机构的设计,基于通风管道1内壁上所设计设置的轴承2,加入电动风扇,同时配合电动风扇中风扇外框架6上所固定连接的从动轮3,以及经皮带9所连接的主动轮4,在转动电机5的驱动下,实现电动风扇在轴承2内圈中的转动,如此,配合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7的转动,在空间上实现了电机扇叶7更加高速的转动,能够针对通风管道1中的空气实现更加高效的空气驱动作用,能够有效提高通风效率。

基于上述设计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转动电机5,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以及针对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7的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本发明设计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具有高效的通风效率,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针对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7的扇叶,进一步设计采用铝制扇叶片,以及针对轴承2,进一步设计采用金属轴承,能够有效保证电动风扇在通风管道1中运行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进一步产生更加强劲的空气驱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通风效率。

本发明设计的双模高速管道式通风风扇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用于设置在通风管道1中,驱动通风管道1中空气的流动,实现通风作用;包括轴承2、电动风扇、从动轮3、主动轮4、皮带9和无刷转动电机;其中,轴承2为金属轴承,轴承2的外径与通风管道1的内径相适应,轴承2位于通风管道1内,轴承2的外圈一周固定设置于通风管道1的内壁一周上,且轴承2所在面与通风管道1的中心线相垂直;电动风扇包括风扇外框架6,以及位于风扇外框架6内的电机扇叶7,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7的电机为无刷电机,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7的扇叶为铝制扇叶片,电机扇叶7的电机与风扇外框架6固定连接,风扇外框架6的外径与轴承2的内径相适应,风扇外框架6的外周与轴承2的内圈一周相固定连接,电机扇叶7所对应的转动轴线与通风管道1的中心线相共线;从动轮3的其中一端与风扇外框架6其中一侧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过从动轮3两端的中心线与通风管道1的中心线相共线,无刷转动电机通过支架8固定设置于通风管道1内壁上,主动轮4的其中一端与无刷转动电机上驱动杆顶端相固定连接,且过主动轮4两端的中心线与无刷转动电机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主动轮4与从动轮3之间通过皮带9相联动,从动轮3在无刷转动电机针对主动轮4的转动控制下、经皮带9传动而转动,电动风扇的风扇外框架6随着从动轮3的转动、而在轴承2内转动;无刷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转动方向与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7的转动方向一致。实际应用中,控制无刷转动电机工作,驱动主动轮4转动,并经皮带9带动从动轮3进行转动,由于从动轮3的其中一端与风扇外框架6其中一侧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则风扇外框架6随从动轮3的转动,在轴承2内进行转动,由于电机扇叶7的电机与风扇外框架6固定连接,则对于电动风扇来说,其起步的转速即为无刷转动电机所驱动带来的转速,由于无刷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转动方向与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7的转动方向一致,则进一步控制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7工作转动,则电机扇叶7最终所产生的转速,即为风扇外框架6在无刷转动电机驱动下所带来的转速加上电机扇叶7自身的转速,则在空间上,通风管道1中的空气则在电机扇叶7最终所产生的转速下被驱动,从而在通风管道1中产生更加强劲的空气驱动作用,如此,在不提高电动风扇自身功率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加强劲驱动的产生,有效提高了通风管道1中空气的对流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