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减震器的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217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减震器的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膜片泵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带减震器的膜片泵。



背景技术:

净水器在运行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当净水器位于室内时,需要对净水器进行降噪处理。申请人通过对净水器进行研究发现,净水器噪音较大的原因是由于净水器中设置的增压泵。也就是说,增压泵会成为净水器的主要声源和震源。具体而言,增压泵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工作噪音以及振动,该振动带动整机振动,从而使净水器出现振动噪音,两种噪音的共同作用导致净水器的噪音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对增压泵进行改进,以尽可能的减少其引起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减震器的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减震器的泵,包括泵体、连接泵体的管路,在所述管路上连接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内管,所述壳体两端设置与管路连接的开口,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内管的两端和壳体的开口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的开口形成在壳体两端设置的快插接口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快插接口的外部配合设置防护挡圈。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防护挡圈上设置有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配合处为台阶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内管的配合处设置有沉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内管与壳体之间的空腔形成膨胀室,当流体进入壳体时,流体首先进入内管,而后通过内管的通孔进入由内管和外壳形成的膨胀室,使得1)流体在通过通孔时因震动而产生摩擦,转换成热能消散;2)水流因小孔被分流到膨胀室各部位,将水流产生的冲击方向打散,避免了产生共震从而产生噪音,使得声能显著衰减,进而起到了降低噪声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减振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减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4,一种带减震器的泵,包括泵体1、连接泵体1的管路2,在所述管路2上连接有减震器3,所述减震器3包括壳体3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30内部的内管31,所述壳体30两端设置与管路2连接的开口30a,所述内管31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31a,内管31的两端和壳体30的开口30a连通。

所述内管与壳体之间的空腔形成膨胀室,当流体进入壳体时,流体首先进入内管,而后通过内管的通孔进入由内管和外壳形成的膨胀室,使得1)流体在通过通孔时因震动而产生摩擦,转换成热能消散;2)水流因小孔被分流到膨胀室各部位,将水流产生的冲击方向打散,避免了产生共震从而产生噪音,使得声能显著衰减,进而起到了降低噪声的作用。

优选的,壳体30的开口30a形成在壳体30两端设置的快插接口4上。所述快插接口4的外部配合设置防护挡圈5。管路2的管件与减震器3插接配合时,管件2被限位在防护挡圈5内圈和快插接口4外圈之间。通过上述防护挡圈5将快插接口4保护起来,从而将快插接口4从运输、装配等环节中产生的损坏隔离开,也不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装配。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防护挡圈5上设置有缺口50,此时可以通过缺口50处将管件从快插接口4中拆卸。

所述壳体30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部分30b和第二部分30c,在第一部分30b和第二部分30c配合处为台阶面30d,台阶面30d用于第一部分30b和第二部分30c在配合时的定位。所述壳体30与所述内管31的配合处设置有沉孔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