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52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由无叶风扇的动力系统产生的高压气流为直接进入机头的风道内进行分流,这样需要在风道内单独设计用于气流分流的部件结构,从而导致风道的注塑加工难度较大,不利于无叶风扇的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无叶风扇。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包括基座、机头及分流部,所述基座内收容有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用于产生高压气流,所述机头包括两个出风部,每个所述出风部开设有风道,每个所述出风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所述动力系统通过所述分流部连接所述两个出风部,所述分流部用于将所述高压气流导向所述两个出风部,所述分流部包括分流部本体,所述分流部本体包括入口、两个出口及三通结构,所述三通结构连通所述入口及所述两个出口,所述两个出口分别连通所述两个出风部的对应的所述风道,所述高压气流由所述入口进入所述三通结构内,所述三通结构用于将进入所述三通结构内的所述高压气流分流成两股气流,并使得所述两股气流分别由所述两个出口进入所述两个出风部的对应的所述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中,由于动力系统通过分流部连接两个出风部,且分流部形成有用于分流高压气流的三通结构,这样由动力系统产生的高压气流为经由分流部的三通结构分流后再进入两个出风部的对应的风道,如此,不需要在两个出风部的风道内单独设置用于气流分流的部件结构,从而简化了两个出风部的风道的结构,降低了风道的加工难度,同时,三通结构加工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在三通结构的导向及分流作用下,可将气流充分导向对应的风道内,从而减小了气流损失,保证了气流的分流效果,并且气流先分开再进入风道的方式可降低风道内的气动噪音,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部包括弧形导流件,所述弧形导流件形成有向下凸出的弧形导流面,所述弧形导流面构成所述三通结构的内壁的表面,所述弧形导流面朝向所述高压气流的流动方向,并用于将所述两股气流分别导向所述两个出风部的对应的所述风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部本体的上端形成有向下凸出的弧形导流件,所述弧形导流件包括构成所述三通结构的内表面的弧形导流面,所述弧形导流面朝向所述高压气流的流动方向,并用于将所述两股气流分别导向所述两个出风部的对应的所述风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部包括进气管道及两个出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连通所述入口及所述两个出气管道,并与所述两个出气管道形成所述三通结构,所述两个出气管道连通所述进气管道及所述两个出口,所述高压气流由所述入口进入所述进气管道,所述两个出气管道用于将所述两股气流分别经由所述两个出口导入所述两个出风部的对应的所述风道,所述弧形导流件连接所述两个出气管道,所述弧形导流面构成所述两个出气管道的内壁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形成有支架,所述分流部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分流部的另一端以悬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基座的内壁隔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部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包括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架形成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设所述第一通孔以将所述安装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罩体及扩压器,所述罩体包括内圈体及外圈体,所述内圈体与所述外圈体连接并收容在所述外圈体内,所述动力系统通过所述外圈体安装在所述分流部的另一端,所述内圈体的内壁与所述扩压器连接并形成有第一腔室及腔室出口,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腔室出口连通所述入口,所述高压气流由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三通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叶风扇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腔室出口及所述入口之间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叶风扇包括环形连接件,所述环形连接件卡设在所述外圈体的外周面上,所述动力系统通过所述环形连接件与所述分流部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叶风扇包括紧固件、弹簧及环形固定片,所述环形固定片卡设在所述外圈体的外周面上并位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下侧,所述环形固定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环形连接件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分流部本体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弹簧、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螺纹孔而将所述动力系统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叶风扇包括环形弹性件,所述环形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端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叶风扇包括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用于将所述机头的一端卡设在所述分流部的上端以密封所述风道与所述出口的连接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头包括两个进风部,所述两个进风部相对,所述风道开设在每个所述出风部内及每个所述进风部内,每个所述进风部的一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出风部的一端,每个所述进风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分流部对应的一端,每个所述进风部均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出口及所述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叶风扇包括两个第二密封件,所述两个第二密封件分别用于密封所述两个出口与所述两个进风部对应的所述进风口之间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头包括第一风道件及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连接所述第二风道件以形成所述两个出风部及所述两个进风部,所述第一风道件的侧部开设有所述出风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头呈倒U型,所述第一风道件为内侧件,所述第二风道件为外侧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无叶风扇Ⅰ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无叶风扇的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无叶风扇Ⅲ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的无叶风扇Ⅳ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基座的分流部与动力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基座的分流部与动力系统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无叶风扇的基座的分流部与动力系统Ⅴ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基座的分流部与动力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无叶风扇的基座的分流部与动力系统Ⅵ部分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基座的动力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的机头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100包括基座10、机头20及分流部30。

基座10内收容有动力系统12。动力系统12用于产生高压气流。机头20包括两个出风部21。每个出风部21开设有风道211。每个出风部21开设有出风口212。出风口212连通风道211。动力系统12通过分流部30连接两个出风部21。分流部30用于将高压气流导向两个出风部21。分流部30包括分流部本体31。分流部本体31包括入口311、两个出口312及三通结构313。三通结构313连通入口311及两个出口312。两个出口312分别连通两个出风部21的对应的风道211。高压气流由入口311进入三通结构313内。三通结构313用于将进入三通结构313内的高压气流分流成两股气流,并使得两股气流分别由两个出口21进入两个出风部21的对应的风道2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100中,由于动力系统12通过分流部30连接两个出风部21,且分流部30形成有用于分流高压气流的三通结构313,这样由动力系统12产生的高压气流为经由分流部30的三通结构313分流后再进入两个出风部21的对应的风道211,如此,不需要在两个出风部21的风道211内单独设置用于气流分流的部件结构,从而简化了两个出风部21的风道211的结构,降低了风道211的加工难度,同时,三通结构313加工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在三通结构313的导向及分流作用下,可将气流充分导向对应的风道211内,从而减小了气流损失,保证了气流的分流效果,并且气流先分开再进入风道211的方式可降低风道211内的气动噪音,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三通结构313基本呈T形状。如此,三通结构313的结构较为简单,且T形状的外形不影响无叶风扇100的使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三通结构313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无叶风扇100包括进气部40。进气部40开设有多个空气入口41。动力系统12用于通过进气部40将空气吸入,再将吸入的空气压缩成高压气流。高压气流在三通结构313的导向作用下分流成两股气流,并分别进入两个出风部21。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中,基座10包括底座11。底座11位于无叶风扇100的底部,具有支撑及保护无叶风扇100的作用,同时进气部40靠近无叶风扇100的底部设置,利于气流的导入,而动力系统12收容在基座10内,便于无叶风扇100的连接线及其他功能部件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两个出口312开设在分流部本体31的两端部,入口311开设在分流部本体31的下端。两个出风部21相对,两个出风部21位于分流部30的两侧。高压气流由下而上地进入入口311后,在三通结构313内被分流成两股气流,然后由两个出口312分别进入两个出风部21的对应的风道211内。这样只需要出风口212方向一致,就能够使气流沿同一方向吹出,且出风较为均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分流部本体31的上端形成有向下凸出的弧形导流件32。弧形导流件32包括构成三通结构313的内表面的弧形导流面321。弧形导流面321朝向高压气流的流动方向,并用于将两股气流分别导向两个出风部21的对应的风道211。

如此,在弧形导流件32的导向作用下,高速气流能够顺着弧形导流面321较顺畅地由三通结构313流出,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气流在三通结构313内的流动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三通结构313内气流流动的噪声,从而保证出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中,两个出口312开设在分流部本体31的两端部,弧形导流件32连接两个出口312并位于两个出口312之间,弧形导流面321构成三通结构313的内壁的上表面。如此,可使得两股气流相对较为均匀,从而保证两个出风部21出风的均一性。

需要指出的是,“上表面”是无叶风扇100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分流部30的位置状态,例如图1所示无叶风扇100的位置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分流部30包括进气管道33及两个出气管道34。进气管道33连通入口311及两个出气管道34,并与两个出气管道34形成三通结构313。两个出气管道34连通进气管道33及两个出口312。高压气流由入口311进入进气管道33。两个出气管道34用于将两股气流分别经由两个出口312导入两个出风部21的对应的风道211。弧形导流件32连接两个出气管道34。弧形导流面321构成两个出气管道34的内壁的表面。

如此,三通结构313结构较为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同时两个出气管道34在弧形导流面321的作用下能够较为顺畅地将两股气流分别经由两个出口312导入两个出风部21的对应的风道211,并且由于弧形导流面321构成两个出气管道34的内壁的表面,这样弧形导流面321能够促进两股气流进入对应风道211的流动速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座10形成有支架14。分流部30的一端安装在支架14上。动力系统12安装在分流部30的另一端以悬置在支架14上,动力系统12与基座10的内壁隔开。

如此,支架14对动力系统12具有支撑的作用,同时由于动力系统12通过分流部30悬置在支架14上并与基座10的内壁隔开,这样可降低由动力系统12引起的震动噪音,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分流部本体31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有安装台35。安装台35包括安装面351。安装面351开设有第一通孔352。支架14形成有固定件141。固定件141穿设第一通孔352以将安装台35安装在支架14上。

如此,分流部30为通过安装台35安装在支架14上,由于安装台35的安装面积较大,这样使得分流部30能够较为稳定地固定在安装台35上,同时固定件141与通孔的配合方式较为简单,且结构稳性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中,固定件141为螺钉柱。如此,加工简单,且结构稳定性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动力系统12包括罩体121及扩压器122。罩体121包括内圈体1211及外圈体1212。内圈体1211与外圈体1212连接并收容在外圈体1212内。动力系统12通过外圈体1212安装在分流部30的另一端。内圈体1211的内壁与扩压器122连接并形成有第一腔室123及腔室出口1231。第一腔室123通过腔室出口1231连通入口311。高压气流由第一腔室123通过入口311进入三通结构313。

如此,外圈体1212对动力系统12具有支撑及保护的作用,同时由动力系统12产生的高压气流可直接进入扩压器122内进行减速加压,然后再在扩压器122的引导下可较为顺畅地由第一腔室123进入三通结构3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圈体1211与外圈体1212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叶风扇100包括第一密封件50。第一密封件50用于密封腔室出口1231及入口311之间的间隙。

如此,可腔室出口1231及入口311之间的密封效果,这样可避免高压气流的损失,同时可防止由于漏气而产生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中,第一密封件50为环形密封件,第一密封件50由硅胶材料构成。这样加工简单,易于制造,同时由硅胶材料构成的第一密封件50对动力系统12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叶风扇100包括环形连接件60。环形连接件60卡设在外圈体1212的外周面上,动力系统12通过环形连接件60与分流部30的一端螺纹连接。

如此,环形连接件60可缓冲动力系统12与分流部3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同时螺纹连接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动力系统12固定时的稳定性,且连接方式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叶风扇100包括紧固件61、弹簧62及环形固定片63。环形固定片63卡设在外圈体1212的外周面上并位于环形连接件60的下侧。环形固定片63开设有第二通孔631。环形连接件60开设有第三通孔611。分流部本体3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包括连接端36。连接端36开设有螺纹孔(图未示出)。紧固件61依次穿设第二通孔631、弹簧63、第三通孔611及螺纹孔而将动力系统12的一端安装在连接端36。

如此,动力系统12为通过紧固件61、弹簧62、环形固定片63及环形连接件60悬挂固定在分流部30的连接端36上,其中弹簧62的设置能够有效缓冲动力系统12的震动,从而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弹簧62的数目为多个。如此,由于在环形固定片63与环形连接件60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62,这样减震降噪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中,紧固件61为螺钉。如此,来源广泛,使用方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叶风扇100包括环形弹性件64。环形弹性件64设置在环形连接件60与连接端36之间。

如此,环形弹性件64一方面对动力系统12与分流部30的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可有效缓冲动力系统12的震动,从而降低动力系统12震动时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中,环形弹性件64由硅胶材料构成。如此,加工简单,易于制造,并且减震效果较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叶风扇100包括固定卡扣70。固定卡扣70用于将机头20的一端卡设在分流部30的上端以密封风道211与出口312的连接处。

如此,固定卡扣70卡设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同时可保证密封风道211及出口312的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动力系统12包括扩压器122、电机124、风轮125、电机外壳126及风轮外壳127。扩散器122安装在电机外壳126上。电机124收容在电机外壳126内,电机外壳126对电机124具有支撑及保护的作用。风轮125收容在风轮外壳127内,风轮外壳127对风轮125具有支撑及保护的作用。罩体121、电机外壳126及风轮外壳127之间螺钉固定。罩体121对整个动力系统12具有支撑及保护的作用。

如此,电机124驱动风轮125旋转,以将外界空气吸入基座10内,并在风轮125的高速旋转下,产生高速的气流。然后,产生的高速气流由扩压器122减速增压后进入分流部30内,同时电机外壳126、风轮外壳127及罩体121具有减震降噪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机头20包括两个进风部22。两个进风部22相对。风道211开设在每个出风部21内及每个进风部22内。每个进风部22的一端连接对应的出风部21的一端,每个进风部22的另一端连接分流部30对应的一端。每个进风部22均开设有进风口221。进风口221连通出口312及风道211。风道211连通进风口221及出风口212。

如此,风道211贯通出风部21及进风部22,使得气流可充分由进风口221进入风道211内,而进风部22设置在出风部21的一端,既可以用于进风,又可通过进风部22连接分流部30,以增加无叶风扇100的其它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中,进风部22位于用于机头20的下端,机头20包括相对的两个进风口221,两个进风口221对称设置在机头20的内侧,气流由进风口221进入风道211,并沿风道211由下而上流动,然后再由出风口212喷射出。

需要指出的是,“下端”、“内侧”是无叶风扇100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位置状态,例如图1所示无叶风扇100的位置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无叶风扇100包括两个固定卡扣70。每个固定卡扣70用于将对应的进风部22卡设在分流部30的上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叶风扇100包括两个第二密封件51。两个第二密封件51分别用于密封两个出口312与两个进风部22对应的进风口221之间的间隙。

如此,可保证两个出口312与两个进风口221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防止气流的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中,第二密封件51为环形密封件,第二密封件51由硅胶材料构成。这样加工简单,易于制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机头20包括第一风道件23及第二风道件24。第一风道件23连接第二风道件24以形成两个出风部21及两个进风部22。第一风道件23的侧部开设有出风口212。

如此,通过第一风道件23连接第二风道件24的方式以形成进风部22及两个出风部21,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同时出风口212单独开设在第一风道件23上,而非由两个风道件连接而成,使得两个风道件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可保证两个风道件连接而形成进风部22及两个出风部21的气密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机头20呈倒U型,第一风道件23为内侧件,第二风道件24为外侧件。

如此,出风口212位于用于机头20的内侧件上,可避免外侧件对出风口212喷射出的气流产生干扰,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灰层由出风口212进入风道211内,同时倒U型的机头20结构较为简单,美观,并使得由出风口212喷射出的气流覆盖面积较大,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风道件可以为外侧件,而第二风道件可以为内侧件。即并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设置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外侧件”、“内侧件”是用于无叶风扇100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两个风道件的位置状态,例如图1所示用于无叶风扇100的位置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中,出风口212为贯穿第一风道件23的壁的喷嘴。喷嘴呈缝隙状,以保证出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