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排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210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泵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空调上的直流排水泵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空调上的直流排水泵,包括上泵体、下泵体、叶轮和电机,叶轮安装于上泵体和下泵体内部形成的泵腔,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连接,启动电机带动叶轮旋转,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直流无刷电机安装于上泵体上部,直流无刷电机上方盖装有端盖,端盖与上泵体固定连接。然而现有的直流无刷电机伸出转子磁钢体的转轴两端缺乏支撑件支撑,转子在运转时不稳定,造成叶轮旋转时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同心度好、运转稳定的直流排水泵。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排水泵,包括上泵体、叶轮和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直流排水泵还包括后托架,后托架的底部形成开口,后托架的底部开口与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的定子外部的上段部分配合并将定子外部的上段部分包裹,直流无刷电机的转轴上端位于后托架的底部开口中,后托架的开口内腔顶壁中心设有与转轴配合的支撑孔,转轴的上端通过该支撑孔支撑于后托架上,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的定子设有中心孔,该中心孔分为三段,分别为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段孔、中段孔和下段孔,上段孔和下段孔的直径均大于中段孔的直径,所述的后托架的开口内腔顶壁中心设有向下悬伸并与所述的上段孔配合的支撑环,支撑环的中心设有向下悬伸并与所述的中段孔配合的第二支撑环,所述的后托架通过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分别与定子上的上段孔和中段孔嵌装固定;

所述的上泵体的顶部形成开口,上泵体的顶部开口与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的定子外部的下段部分配合并将定子外部的下段部分包裹,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的转轴上的磁钢体容置于所述的定子的下段孔中,下段孔的深度大于磁钢体的高度,所述的上泵体的开口底面的外缘设有环形支撑架,环形支撑架的顶部设置转轴支撑架,转轴支撑架上开设有与转轴配合支撑孔,转轴下端经支撑孔支撑后穿出上泵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的叶轮连接,所述的转轴支撑架的顶部中心设有向上悬伸并与所述的下段孔配合的第三支撑环,所述的上泵体通过第三支撑环与定子的下段孔嵌装固定,后托架与所述的上泵体固定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环形支撑架由多个以所述的下段孔中心为圆心圆周均匀排列的支撑住组成,环形支撑架与所述的转轴支撑架和上泵体一体成形。

所述的后托架与所述的上泵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或者通过焊接固定。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后托架和上泵体上的支撑孔支撑直流无刷电机的转轴,从而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通过后托架和上泵体上的支撑环与直流无刷电机上的定子的中心孔配合嵌装固定,从而可以保证转轴在旋转时与叶轮的同心度,保证叶轮在旋转时稳定,且不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泵体1、后托架2、叶轮和直流无刷电机,后托架2的底部形成开口,后托架2的底部开口与直流无刷电机的定子4的外部的上段部分配合并将定子外部的上段部分包裹,直流无刷电机的转轴3上端位于后托架2的底部开口中,后托架2的开口内腔顶壁中心设有与转轴配合的支撑孔,转轴3的上端通过该支撑孔支撑于后托架2上,直流无刷电机的定子4设有中心孔,该中心孔分为三段,分别为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段孔、中段孔和下段孔,上段孔和下段孔的直径均大于中段孔的直径,后托架2的开口内腔顶壁中心设有向下悬伸并与上段孔配合的支撑环6,支撑环6的中心设有向下悬伸并与中段孔配合的第二支撑环7,后托架2通过支撑环6和第二支撑环7分别与定子4上的上段孔和中段孔嵌装固定;上泵体1的顶部形成开口,上泵体1的顶部开口与直流无刷电机的定子外部的下段部分配合并将定子外部的下段部分包裹,直流无刷电机的转轴3上的磁钢体5容置于定子4的下段孔中,下段孔的深度大于磁钢体5的高度,上泵体1的开口底面的外缘设有环形支撑架8,环形支撑架8的顶部设置转轴支撑架9,转轴支撑架9上开设有与转轴3配合支撑孔,转轴3下端经支撑孔支撑后穿出上泵体1的底部并与叶轮连接,转轴支撑架9的顶部中心设有向上悬伸并与下段孔配合的第三支撑环10,上泵体1通过第三支撑环10与定子4的下段孔嵌装固定,后托架2与上泵体1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环形支撑架8由多个以下段孔中心为圆心圆周均匀排列的支撑住组成,环形支撑架8与转轴支撑架9和上泵体1一体成形。

进一步优选地,后托架2与上泵体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或者通过焊接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