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相色谱系统用高压输液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124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相色谱系统用高压输液泵。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仪中的输液泵是色谱仪的核心部件,高压泵的性能直接影响分析的稳定性、重复性和精度。随着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普及和分析要求的提高,对高压液相色谱泵的输液精度、脉动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往复柱塞泵,通过电机带动偏心轮,使柱塞做往复运动,从而将液相输送到色谱仪中,但柱塞泵会产生脉冲,需要阻尼装置来消除脉冲,会损失压力,且输出液相的流量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种液相色谱系统用高压输液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液相色谱系统用高压输液泵,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柱塞泵、右柱塞泵、电机和设置在左柱塞泵与右柱塞泵之间的凸轮,凸轮的中心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柱塞泵包括左泵体和左柱塞杆,左泵体内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单向阀A和下单向阀A,左柱塞杆一端滑动设置在左泵体内,左柱塞杆另一端抵接在凸轮的外缘;所述右柱塞泵包括右泵体和右柱塞杆,右柱塞泵与左柱塞泵的结构一致,且相对凸轮的中心对称设置,右柱塞杆另一端抵接在凸轮的外缘;所述左柱塞泵和右柱塞泵的一端均通过管道与进口端相通,左柱塞泵和右柱塞泵的另一端均通过管道与出口端相通。

优选地,所述右柱塞泵与左柱塞泵的大小一致。

优选地,所述左柱塞杆与左泵体之间设置有左密封圈,右柱塞杆与右泵体之间设置有右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进口端连接有过滤装置。

优选地,所述出口端连接有混合器。

优选地,所述出口端与混合器之间设置有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左柱塞泵与右柱塞泵并联设置,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凸轮短半径对应的柱塞杆向外伸,使该柱塞杆的下单向阀打开吸入流动相,与此同时,凸轮的长半径端所对应的另一柱塞杆被推入,使其上单向阀打开,并将流动相送至出口端,因此,两柱塞杆交替伸缩,往复运动,具有稳定的输出流量,避免产生脉冲,不必实用消除脉冲的阻尼器,避免了阻尼器的压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柱塞泵,2-右柱塞泵,3-进口端,4-出口端,5-凸轮,6-电机,7-左泵体,8-上单向阀A,9-下单向阀A,10-左柱塞杆,11-左密封圈,12-右泵体,13-上单向阀B,14-下单向阀B,15-右柱塞杆,16-右密封圈,17-过滤装置,18-混合器,19-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液相色谱系统用高压输液泵,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柱塞泵1、右柱塞泵2、电机6和设置在左柱塞泵1与右柱塞泵2之间的凸轮,凸轮5的中心与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柱塞泵1包括左泵体7和左柱塞杆10,左泵体7内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单向阀A8和下单向阀A9,左柱塞杆10一端滑动设置在左泵体7内,左柱塞杆10另一端抵接在凸轮5的外缘,左柱塞泵1的进口端与出口端连通形成流道,与左柱塞杆10匹配的通孔与流道相互垂直;所述右柱塞泵2包括右泵体12和右柱塞杆15,右柱塞泵2与左柱塞泵1的结构一致,且相对凸轮5的中心对称设置,右柱塞杆15另一端抵接在凸轮5的外缘;所述左柱塞泵1和右柱塞泵2的一端均通过管道与进口端相通,左柱塞泵1和右柱塞泵2的另一端均通过管道与出口端相通。

优选地,所述右柱塞泵2与左柱塞泵1的大小一致。

优选地,所述左柱塞杆10与左泵体7之间设置有左密封圈11,右柱塞杆15与右泵体12之间设置有右密封圈16。

优选地,所述进口端3连接有过滤装置17;出口端4连接有混合器18;出口端4与混合器18之间设置有压力表19。

进口端3与液相槽相通,出口端4与色谱分析仪连接,工作时,电机6带动凸轮5旋转,当凸轮5的短半径端与左柱塞杆10对应,使得左柱塞杆10向外伸,下单向阀A9打开,左柱塞泵1从液相槽中吸入液相,与此同时,凸轮5的长半径端与右柱塞杆15对应,使得右柱塞杆15向内缩回,上单向阀B13打开,使得右柱塞泵2内的液相流出至出口端4,并最终进入色谱仪中;当凸轮5的长半径端与左柱塞杆10对应,使得左柱塞杆10内缩回,上单向阀A8打开,使得左柱塞泵1内的液相流出至出口端4,并最终进入色谱仪中,与此同时,凸轮5的短半径端与右柱塞杆15对应,使得右柱塞杆15向外伸出,下单向阀B14打开,右柱塞泵2从液相槽中吸入液相;电机6持续转动,使得左柱塞泵1与右柱塞泵2间隙向出口端4泵入连续的液相,不会产生脉冲,通过压力表19检测压力,并通过调整电机6的转速来调整输出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内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