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3173发布日期:2018-06-22 23:5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水冷式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水冷式泵,尤指一种进水口与出水口位于同一高度的水冷式泵。



背景技术:

现有电脑主机水冷散热原理是利用液体吸收发热源的热能,再传递给散热器组件,如此循环达成散热效果。由于水冷液的性能优势、可取得缤纷多色的水冷液/水冷管,打造出个人专属风格的绚丽外观,加上可充分且灵活安装于机壳内部的剩余空间以及经济效益等多重考量,DIY(Do it yourself)市场逐渐兴起。

市场上有一种组合式水冷装置又称DIY水冷套件。组合式水冷装置是各别提供连接管、水冷头、泵浦及散热排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机壳布局放置水冷头、泵(pump)及散热排,再以连接管连接前述元件。然而,现有的泵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存在高低差,甚至彼此之间成90度夹角,造成消费者自行组装管路不便,且管路翘曲、不美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连接管路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以有效解决管路翘曲并增加美观的水冷式泵。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式泵,传输一工作流体,包括一盖体及一基座。盖体组装于基座。基座设置有一腔室、分别连通腔室的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设置于腔室内的一定子、对应定子设置的一转子、与转子一并转动的一叶轮以及固定于盖体与叶轮之间的一导流板,其中进水口与出水口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工作流体自进水口流入腔室形成一流体路径,流体路径流经导流板上方并沿叶轮转轴的轴向进入叶轮,从而由出水口排出。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进水口与出水口位于同一高度的意思是,进水口与出水口平行,且进水口与出水口彼此对应或位在同一轴线上。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进水口与出水口也可以不对应设置或不位在同一轴线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导流板还开设有至少一导引孔及一导流斜槽,该导引孔邻近该导流板中心且对应该叶轮的转轴设置,该导流斜槽对应该进水口设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流体路径流经该导流板上方并穿过该导引孔进入该叶轮,且该导流斜槽开设于该导流板的一侧表面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导流板边缘还具有多个卡勾,该基座对应各该卡勾还设置有多个卡孔,使该导流板固定于该基座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叶轮还具有一轮毂、凸设于该轮毂表面的多个弧状叶片及开设于该轮毂表面的多个通孔。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轮毂套设的定位于该转子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含穿接该转子的一枢轴,该枢轴二端分别枢接该定子与该导流板。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基座还包含一底壳及安装于该底壳的一壳体,该壳体具有对应该定子设置的一底板,该底板与该盖体共同定义出该腔室,且分隔该定子与该转子。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含设置于该盖体与该基座之间的一防水垫,该防水垫设有连通该腔室的一开孔及分别抵接该盖体与该基座的一防水凸环。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导流板分隔的导引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水流的方向,亦即流体路径流经导流板上方并穿过导引孔进入叶轮,避免工作流体从进水口直接冲击叶轮造成涡流而降低泵的效率。由于导流板对应进水口设有导流斜槽,使工作流体能够顺利导引至导流板上方,再往下流进可将工作流体增压的叶轮上,最后藉由叶轮的旋转将工作流体从出水口排出,因此导流板具有降低水阻并有效的帮助泵达到增压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泵的分解图。

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泵的组合立体图。

图3为绘示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泵的上视图。

图4为绘示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泵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工作流体

100 水冷式泵

110 盖体

112 凹槽

120 防水垫

122 开孔

124 防水凸环

130 基座

132 卡孔

134 底壳

136 电路板

138 线缆

139 连接器

140 壳体

142 底板

144 腔室

146 进水口

148 出水口

150 定子

152 转子

154 枢轴

158 管部

160 叶轮

162 轮毂

164 弧状叶片

166 通孔

170 导流板

172 导引孔

174 导流斜槽

176 卡勾

180 螺接元件

R 流体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式泵100,连接二连接管路 (图略)并传输一工作流体10。水冷式泵100包括一盖体110及一基座130。如图所示的盖体110通过多个螺接元件180螺固的组装于基座130上。盖体110 与基座130的外型轮廓包含但不限为矩形。

基座130设置有一腔室144、分别连通腔室144的一进水口146和一出水口148、设置于腔室144内的一定子150、对应定子150设置的一转子152、与转子152一并转动的一叶轮160以及固定于盖体110与叶轮160之间的一导流板170,其中进水口146与出水口148位于同一高度,工作流体10自进水口146流入腔室144形成一流体路径R,流体路径R流经导流板170上方并沿叶轮160转轴的轴向进入叶轮160,使各连接管路便于安装于进水口146与出水口148上,以有效解决管路翘曲并具有增加美观的效果。

如图所示的进水口146与出水口148较佳还分别凸设有与基座130一体成型的一管部158,以与所述连接管路(图略)套接。此外,在此所指的进水口146 与出水口148位于同一高度的意思是,进水口146的管部158与出水口148 的管部158平行,且进水口146与出水口148彼此对应或位在同一轴线上,如图1至图3所示。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进水口146的管部158与出水口148的管部158也可以不对应设置或不位在同一轴线上。

导流板170还设置有至少一导引孔172、一导流斜槽174及多个卡勾176。如图1所示的导流斜槽174对应进水口146设置,且开设于导流板170的一侧表面上。导引孔172则邻近地开设于导流板170的中心且对应叶轮160转轴(即枢轴154)设置。各卡勾176凸设于导流板170边缘,基座130对应各卡勾176 还设置有多个卡孔132,使导流板170固定于基座130上。

导流板170能够将水流从进水口146往上导引并穿过导引孔172后,再往下导入叶轮160,亦即流体路径R流经导流板170上方并穿过导引孔172进入叶轮160。具体而言,导流板170能够分隔的导引进水口146与出水口148之间水流的方向,避免工作流体10从进水口146直接冲击叶轮160造成涡流而降低泵的效率。由于导流板170对应进水口146设有导流斜槽174,使工作流体10能够顺利导引至导流板170上方,通过导引孔172再往下进入可将工作流体10增压的叶轮160上,最后藉由叶轮160的旋转将工作流体10从出水口 148排出,因此导流板170具有降低水阻并有效的帮助泵100达到增压的效果。

如图1及图4所示,盖体110内侧面还设有一凹槽112,基座130则包含一底壳134及安装于底壳134的一壳体140。底壳134包含安装有一电路板136、与电路板136电性连接的一线缆138及设置于电路板136上的定子150,其中线缆138一端具有一连接器139,用以耦接电脑主机(图略),进而提供泵100 电力。

壳体140具有对应定子150设置的一封闭状底板142,底板142与盖体110 共同定义出腔室144,且分隔定子150与转子152,使工作流体10不会从壳体 140渗入定子150内。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包含设置于盖体110与基座130(及壳体140) 之间的一防水垫120。橡胶或塑胶制成的防水垫140设有连通腔室144的一开孔142及分别抵接盖体110的凹槽112内与基座130的一防水凸环124,以避免工作流体10溢漏出泵100外。

此外,叶轮160还具有一轮毂162、凸设于轮毂162表面的多个弧状叶片 164及开设于轮毂162表面的多个通孔166,其中轮毂162套设的定位于转子 152上。在图1中,还包含穿接转子150的一枢轴154,枢轴154二端分别枢接定子150与导流板170。

当定子150驱动枢接于枢轴154的转子152旋转时,转子150带动叶轮 160旋转,使工作流体10从进水口146进入腔室144中。具体而言,当工作流体10从进水口146进入腔室144,导流板170将工作流体10导引至导流板170上方,通过导引孔172往下进入叶轮160上,最后藉由叶轮160的各弧形叶片164旋转将工作流体10增压并从出水口148排出。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