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混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4364发布日期:2018-06-12 23:0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混流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流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混流泵。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其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等液体。

随着泵的使用,泵内会逐渐残留积压部分腐蚀性物质及一些杂质,既影响泵的运行工作,又影响泵的使用寿命,所以定期对泵内进行冲洗就显得很有必要。然而现有方法是需要对泵进行拆解才能冲洗,很不方便;为此也有一些改进,比如在泵体上设有冲洗口和排污口;但是这种设计,冲洗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混流泵,以实现对混流泵泵体内部全面高效的冲洗,从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混流泵,包括泵体、叶轮、支架、底座;上述泵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泵体内部连通的冲洗口;上述冲洗口的外部设有用于调节冲洗水压的压力控制阀;冲洗口的内部设有与冲洗口内腔滑动配合的、且一端可伸入到泵体内部的冲洗管,还设有套装在冲洗管上的、起复位冲洗管作用的压缩弹簧;上述冲洗管的伸出端设有与其可转动连接的旋转喷头;上述泵体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冲洗水的排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设计在泵体上设有冲洗口和排污口,因此便于对泵体内壁和叶轮进行冲洗;同时在冲洗口内还设有可伸入到泵体内部的冲洗管,且冲洗管上设有可转动的旋转喷头,因此冲洗的针对性更强,冲洗面更广;从而进一步提高冲洗效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上述两个冲洗口与叶轮的中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减少混流泵内部水流流动时的阻力,同时减少水流对旋转喷头的冲击力;上述泵体内部设有用于与旋转喷头相配合的凹槽;当冲洗口不使用时,上述凹槽与旋转喷头相配合,且旋转喷头外侧端面与泵体内壁平滑过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旋转喷头上设有位于其圆心处的、且正对叶轮的、用于喷出冲洗水流的冲洗孔,还设有用于喷出水流使旋转喷头旋转的及冲洗泵体内壁的旋转喷孔。这种设计可以更全面高效的冲洗泵体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泵体,1a凹槽,2叶轮,3底座,4支架,5冲洗口,51压力控制阀,52压缩弹簧,53冲洗管,54旋转喷头,54a旋转喷孔,54b冲洗喷孔,6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1、一种卧式混流泵,包括泵体1、叶轮2、支架4、底座3;上述泵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泵体1内部连通的冲洗口5;上述冲洗口5的外部设有用于调节冲洗水压的压力控制阀51;冲洗口5的内部设有与冲洗口5内腔滑动配合的、且一端可伸入到泵体1内部的冲洗管53,还设有套装在冲洗管53上的、起复位冲洗管53作用的压缩弹簧52;其中冲洗管53的伸出端设有与其可转动连接的旋转喷头54;上述泵体1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冲洗水的排污口6。

上述两个冲洗口5与叶轮2的中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上述泵体1内部设有用于与旋转喷头54相配合的凹槽1a;当冲洗口5不使用时,上述凹槽1a与旋转喷头54相配合,且旋转喷头54外侧端面与泵体1内壁平滑过度。

上述旋转喷头54上设有位于其圆心处的、且正对叶轮2的、用于喷出冲洗水流的冲洗喷孔54b,还设有用于喷出水流使旋转喷头54旋转的及冲洗泵体1内壁的旋转喷孔54a。

冲洗时,先将外部冲洗水源接通到冲洗口5上;再调整压力控制阀51,进而调节冲洗管53内的水压,从而控制冲洗管53的伸出长度,及旋转喷头54的旋转速度;然后打开排污口6;此时打开水源,即可对泵体1内壁及叶轮2进行冲洗。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