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预制泵站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4362发布日期:2018-06-12 23:0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预制泵站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泵站是提升污水、雨水、饮用水、废水处理能力的提升装备,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工业或其他一切不能依靠重力作用直接把废水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筑。其中,市政排水适用于污水泵站、排水泵站、合流泵站等中途泵站。然而,传统泵站从开挖到设备投入使用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一体化预制泵站能够节约2/3的时间。

目前,市场上的一体化预制泵站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普通型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备提篮格栅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和配备粉碎型格栅的一体化预制泵站。而对于像雨水、污水等含有垃圾的情况,容易造成水泵的堵塞;配备提篮格栅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和配备粉碎型格栅的一体化预制泵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泵的堵塞,但均需将污物输送到总泵站或污水厂集中打捞,使用并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其能够方便、快捷处理污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筒体、出水管、潜水泵以及至少一个进水管。进水管、筒体、出水管依次连通。潜水泵用于将由进水管进入筒体内的溶液泵送至出水管。进水管的进水口位于筒体上。筒体上滑动设置有过滤装置。进水管通过筒体与过滤装置相连。溶液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流入进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滤网、第二滤网以及第三滤网。第一滤网位于第二滤网远离筒体的一侧。第一滤网的目数小于第二滤网的目数,第二滤网的目数小于第三滤网的目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筒体设置供过滤装置滑动的滑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筒体滑动设置有多个过滤装置。多个进水管分别与每个过滤装置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每个进水管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口的管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筒体顶部还安装有控制柜,控制柜能控制管盖的开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筒体还安装有液位检测仪。液位检测仪与控制柜电连接。控制柜与潜水泵电连接。液位检测仪检测筒体内溶液液位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柜,控制柜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到达预设值,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潜水泵开启或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每个进水管均设置用于测量进水口流量的流量计。流量计的测试结果反馈至控制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筒体底部设置有基座。基座远离筒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支架。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筒体、出水管、潜水泵以及至少一个进水管。进水管、筒体、出水管依次连通,潜水泵用于将由进水管进入筒体内的溶液泵送至出水管。筒体上滑动设置有过滤装置,进水管通过筒体与过滤装置相连,溶液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流入进水管的进水口。在污水进入进水管之前将污水进行过滤,避免污水中的污物堵塞进水口、甚至堵塞筒体和出水管。需要清理过滤装置上的污物时,将过滤装置沿筒体向上滑动即可拉起,达到对污物的及时处理,使污物的处理更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一体化预制泵站。由于节省了污物的清理时间,使得污水处理效果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预制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与筒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一体化预制泵站;110-筒体;112-通孔;114-过滤装置;116-第一滑轨;118-第二滑轨;120-第一滤网;122-第二滤网;124-第三滤网;126-基座;128-支架;130-控制柜;132-液位检测仪;134-通风管;136-人孔;138-爬梯;140-服务平台;160-出水管;170-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一体化预制泵站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100,其主要包括筒体110、出水管160、潜水泵170以及进水管(图中未示出)。进水管将污水导入至筒体110内,再由出水管160将筒体110内的污水导出至指定管道。进水管、筒体110、出水管160依次连通,潜水泵170用于将由进水管进入筒体110内的溶液泵送至出水管160。潜水泵170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

筒体110上设有通孔112,通孔112与进水管的进水口重叠,即通孔112也是进水管的进水口。请参照图2,图2所示为过滤装置114与筒体11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为避免进水口因流入过多的污物而堵塞,在筒体110上连接过滤装置114,使污水经过过滤装置114的过滤后再进入进水口。为便于对过滤装置114进行及时的清理,筒体110上设置有第一滑轨116和第二滑轨118,过滤装置114安装于第一滑轨116和第二滑轨118上,并可以沿第一滑轨116和第二滑轨118进行移动。第一滑轨116和第二滑轨118均沿筒体110的长度方向设置,方便过滤装置114的上下移动。过滤装置114滑动至筒体110的底端时,能够将通孔112进行遮挡,使污水经过过滤装置114过滤后再流入通孔112。第一滑轨116和第二滑轨118的尾端(即位于筒体110底部的一端)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挡板,用以防止过滤装置114脱落。图2所示为过滤装置114在两个滑轨上滑动漏出了通孔112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过滤装置114与筒体110的滑动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设置,例如滑杆与套筒的配合。

由于过滤装置114的尺寸只需与通孔112的尺寸匹配即可,因此过滤装置114质量较轻,操作人员通过手提即可将过滤装置114进行提升。为方便操作人员手提,可在过滤装置114上连接提拉杆(图中未示出),提拉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筒体110的长度。本实施例中为了减轻工人的工作量,采用电机为过滤装置114提供滑动动力。

请参照图3,图3所示为过滤装置114的结构示意图。为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过滤装置114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滤网120、第二滤网122以及第三滤网124。第一滤网120位于第二滤网122远离筒体110的一侧。第一滤网120的目数小于第二滤网122的目数,第二滤网122的目数小于第三滤网124的目数。例如,第一滤网120为80目,第二滤网122为400目,第三滤网124为900目。

本实施例中,筒体110上环设6个通孔112(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其他数量),6个通孔112处均分别配置有一个过滤装置114。6个通孔112处均连通有进水管。污水可以由6个通孔112进入进水管,防止因某个通孔112堵塞,造成筒体110内供水不足。

进一步地,可以在筒体110上设置管盖(图中未示出)。管盖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口(即通孔112)。当某个通孔112处匹配的过滤装置114需要清理时,为避免污水直接流入进水管,可以先使管盖关闭通孔112,再将过滤装置114拉起并进行清理。由于筒体110上具有6个通孔112,因此,关闭一个通孔112对于筒体110的进水量影响较小。一体化预制泵站100无需停机清理污物,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过滤装置114内污物的及时清理也进一步降低了进水管堵塞的几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为了及时知道过滤装置114是否应该进行清理,可以在每个进水管的进水口处安装流量计(图中未示出)。流量计可以测量相应进水口的液体流量。如果测得某个进水口处的流量明显低于其他进水口的流量,则表明该进水口处的过滤装置114已经过滤了较多污物,应对该出的过滤装置114进行清理。

请再参照图1,筒体110底部还安装有基座126。基座126的承重量≥1.5倍泵站总重,能够防止泵站固定连接处产生震动及共振。请参照图4,图4所示为基座126的结构示意图。为进一步提高筒体110的稳定性,基座126远离筒体1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支架128。本实施例中共有3个支架128,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使三个支架128的三个支点呈三角形。其他实施例中,支架128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请再参照图1,为了提高一体化预制泵站100的自动化程度,筒体110顶部还安装有控制柜130。

控制柜130与管盖电连接,操作人员可以手动操作控制柜130对管盖进行打开或关闭,省去了工人进入筒体110内操作管盖的麻烦。

控制柜130与流量计电连接。流量计将测得的结果反馈至控制柜130,操作人员对比控制柜130上显示的各个流量数据,判断是否需要关闭相应管盖,对相应过滤装置114进行清洗。

筒体110上还安装有液位检测仪132。液位检测仪132与控制柜130电连接。控制柜130与潜水泵170电连接。液位检测仪132检测筒体110内溶液液位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柜130,控制柜130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到达预设值,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潜水泵170开启或关闭。控制柜130内预先设定一个预设值,液位检测仪132对筒体110内的液位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柜130。

当筒体110内液位低于预设值时,根据液位检测仪132反馈的检测结果,控制柜130将不会开启潜水泵170。

当筒体110内液位到达预设值后,控制柜130将分析得出检测结果与预设值相同,控制柜130将控制潜水泵170开启,潜水泵170将污水泵送至出水管160。直到筒体110内液位重新下降至预设值以下,控制柜130将自动关闭潜水泵170。

筒体110上还设置有通风管134、人孔136、爬梯138、服务平台140。通风管134用于排出筒体110内的恶臭气体,为工人进入筒体110内修检时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采用负压强制排除恶臭气体,例如使用真空泵,从筒体110内抽取气体,为其提供负压环境。人孔136用于供检修人员通过。服务平台140采用铝合金或玻璃钢材料制成,服务平台140承重不低于450KG。

一体化预制泵站100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100,主要包括筒体110、出水管160、潜水泵170以及进水管。污水经过过滤装置114的过滤后再进入进水口。过滤装置114沿两个滑轨滑动至筒体110的底端时,能够将通孔112进行遮挡,使污水经过过滤装置114过滤后再流入通孔112。需要清理过滤装置114时,沿滑轨提升过滤装置114至筒体110顶部即可。

筒体110上安装有液位检测仪132。液位检测仪132检测筒体110内溶液液位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柜130,控制柜130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到达预设值,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潜水泵170开启或关闭。控制柜130内预先设定一个预设值,液位检测仪132对筒体110内的液位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柜130。当筒体110内液位低于预设值时,根据液位检测仪132反馈的检测结果,控制柜130将不会开启潜水泵170。当筒体110内液位到达预设值后,控制柜130将分析得出检测结果与预设值相同,控制柜130将控制潜水泵170开启,潜水泵170将污水泵送至出水管160。直到筒体110内液位重新下降至预设值以下,控制柜130将自动关闭潜水泵170。该设置大大提高了一体化预制泵站100的自动化程度,也保证了潜水泵170的正常运行。

控制柜130与进水管的流量计电连接。流量计将测得的结果反馈至控制柜130,操作人员对比控制柜130上显示的各个流量数据,判断是否需要关闭相应管盖,对相应过滤装置114进行清洗。一体化预制泵站100无需停机清理污物,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过滤装置114内污物的及时清理也进一步降低了进水管堵塞的几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体化预制泵站100。其能够在不停工的状态下进行污物清理,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