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1225发布日期:2018-07-24 22:29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控制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收割机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收割机械。收割机在工作时,需要根据地势高低、农作物生长状况(如直立或倒伏)来调整割台高度,以保证割刀能将所有农作物收割干净。

目前现有收割机中的拨禾、卸粮、割台转向系统一般均采用串联系统,该串联系统内泄量大,无法快速实现割台和拨禾轮同步联动,不能将农作物完全喂入割刀,这样就使得生长在低洼处的农作物或者处于倒伏状的农作物不能被收割到,即浪费了粮食,也降低了农作物收割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液压泵、卸粮部、拨禾轮部和割台转向部,上述卸粮部、拨禾轮部和割台转向部依次相连,其中油箱又分别与卸粮部、拨禾轮部和割台转向部相连,液压泵和卸粮部相连。

卸粮部包括第一活塞油缸和第一换向阀,第一换向阀上连有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其中第一油管和上述油箱相连,且第一油管上设有上述液压泵,第二油管和第一活塞油缸的无杆腔相连,且第二油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三油管和第一活塞油缸的有杆腔相连,且第三油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其中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控制油路分别与第三油管、第四油管相连。

拨禾轮部包括第一柱塞油缸、第二换向阀和第三换向阀,第一柱塞油缸和第二换向阀通过第五油管相连,第五油管上设有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控制油路又和第二换向阀相连,第二换向阀上还连有第六油管,第六油管和上述油箱相连,第二换向阀和第一换向阀还通过上述第四油管相连,第四油管上又连有第七油管,第七油管和第三换向阀相连,第三换向阀上还连有第八油管和第九油管。

割台转向部包括第二柱塞油缸、第三柱塞油缸、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二活塞油缸和第三活塞油缸,第四换向阀上连有第十油管、第十一油管、第十二油管和第十三油管,其中第十油管和上述油箱相连,第十一油管和第八油管、第九油管相连,第十二油管和第五换向阀相连,第十三油管和第三柱塞油缸相连,且第十三油管上还连有第十四油管,第十四油管和第二柱塞油缸相连,此外第十三油管、第十四油管上还分别设有第四单向阀和第五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和第五单向阀的控制油路均与第四换向阀相连,第五换向阀上还连有第十五油管、第十六油管、第十七油管和第十八油管,第十五油管和第十一油管相连,且第十五油管上设有第一溢流阀,第十六油管和第十七油管分别与第二活塞油缸、第三活塞油缸的无杆腔相连,第十八油管和第三活塞油缸的无杆腔相连,其中第二活塞油缸有杆腔和第三活塞油缸有杆腔相连,此外第十五油管和第十二油管还通过第十九油管相连,且第十九油管上设有第二溢流阀。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为三位四通双线圈电磁换向阀,第四换向阀为机械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五换向阀为机械五位五通换向阀。

第一换向阀上设有A、B、P、T口,其中A口上连有第三油管, B口上连有第四油管,P口上连有第二油管,T口上连有第一油管。

第二换向阀上设有A、B、P、T口,其中A口上连有第五油管, B口上连有第三单向阀的控制油路,P口上连有第一油管,T口上连有第六油管。

第四换向阀上设有A、B、P、T、R口,其中A口上连有第四单向阀和第五单向阀的控制油路,B口上连有第十三油管,P口上连有第十二油管,T口上连有第十一油管,R口上连有第十油管。

第五换向阀上设有A、B、P、T、R口,其中A口上连有第十六油管,B口上连有第十七油管,P口上连有第十八油管,T口上连有第十二油管,R口上连有第十五油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换向阀为两位四通单线圈电磁换向阀,且第三换向阀上设有A、B、P、T口,其中 A口上连有第九油管,B口上连有第八油管,第八油管和第九油管通过梭阀相连,梭阀又和第十一油管相连,且第八油管上设有节流阀, P口上连有第七油管,T口上连有第二十油管,第二十油管另一端和第一油管相连,且第二十油管上设有第三溢流阀。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换向阀为两位三通单线圈电磁换向阀,且第三换向阀上设有A、B、P口,其中A口上连有第九油管,B口上连有第八油管,第九油管和第八油管相连后又与第十一油管相连,且第九油管上设有节流阀,P口上连有第七油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的溢流压力分别为13MPa和8MPa。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为13MPa。

有益效果:该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相对于并联系统内泄量较小,能实现拨禾轮、割台以及卸粮的联动作业,尤其是能在收割机转向时,实现割台上升、下降以及拨禾轮上升、下降等操作,能将谷物完全喂入割刀中,对于生长在地势不平或处于倒伏状的农作物的收割效果良好,极大的提高了农作物收割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5(a)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换向阀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b)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换向阀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2-油箱;3-液压泵;4-卸粮部;40-第一活塞油缸;41-第一换向阀;42-第一油管; 43-第二油管;44-第三油管;45-第四油管;46-第一单向阀;47-第二单向阀;5-拨禾轮部;50-第一柱塞油缸;51-第二换向阀;52-第三换向阀;53-第五油管;54-第三单向阀;55-第六油管;56-第七油管;57-第八油管;58-第九油管;6-割台转向部;60-第二柱塞油缸; 61-第三柱塞油缸62-第四换向阀;63-第五换向阀;64-第二活塞油缸; 65-第三活塞油缸;66-第十油管;67-第十一油管;68-第十二油管; 69-第十三油管;70-第十四油管;71-第四单向阀;72-第五单向阀; 73-第十五油管;74-第十六油管;75-第十七油管;76-第十八油管; 77-第一溢流阀;78-第十九油管;79-第二溢流阀;80-梭阀;81-节流阀;82-第二十油管;83-第三溢流阀;9-控制油路;S1、S2、 S3、S4、S5-电磁线圈;A1、A2-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1,包括油箱 2、液压泵3、卸粮部4、拨禾轮部5和割台转向部6,上述卸粮部 4、拨禾轮部5和割台转向部6依次通过油管相连,其中油箱2又分别通过油管与卸粮部4、拨禾轮部5和割台转向部6相连,液压泵 3和卸粮部4通过油管相连。

卸粮部4包括第一活塞油缸40和第一换向阀41,第一换向阀 41上连有第一油管42、第二油管43、第三油管44和第四油管45。其中第一油管42和油箱2相连,且第一油管42上设有上述液压泵 3。第二油管43和第一活塞油缸40的无杆腔相连,且第二油管4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46。第三油管44和第一活塞油缸40的有杆腔相连,且第三油管44上设有第二单向阀47。上述第一单向阀46、第二单向阀47的控制油路9分别与第三油管44、第四油管45相连。

拨禾轮部5包括第一柱塞油缸50、第二换向阀51和第三换向阀52。第一柱塞油缸50和第二换向阀51通过第五油管53相连,且第五油管53上设有第三单向阀54,上述第三单向阀54的控制油路9又和第二换向阀51相连。第二换向阀51上还连有第六油管 55,第六油管55和油箱2相连。上述第二换向阀51和第一换向阀 41通过第四油管45相连,第四油管45上又连有第七油管56,第七油管56和第三换向阀52相连,第三换向阀52上还连有第八油管 57和第九油管58。

割台转向部6包括第二柱塞油缸60、第三柱塞油缸61、第四换向阀62、第五换向阀63、第二活塞油缸64和第三活塞油缸65。第四换向阀62上连有第十油管66、第十一油管67、第十二油管68和第十三油管69。其中第十油管66和油箱2相连,第十一油管67和第八油管57、第九油管58相连,第十二油管68和第五换向阀 63相连,第十三油管69和第三柱塞油缸61相连,且第十三油管 69上还连有第十四油管70,第十四油管70和第二柱塞油缸60相连。此外第十三油管69、第十四油管70上还分别设有第四单向阀71和第五单向阀72。第四单向阀71、第五单向阀72的控制油路9均与第四换向阀62相连。第五换向阀63上还连有第十五油管73、第十六油管74、第十七油管75和第十八油管76。第十五油管73和第十一油管67相连,且第十五油管73上设有第一溢流阀77。第十六油管74、第十七油管75分别与第二活塞油缸64、第三活塞油缸65的无杆腔相连。第十八油管76和第三活塞油缸65的无杆腔相连。上述第二活塞油缸64有杆腔和第三活塞油缸65有杆腔相连。此外第十五油管73和第十二油管68还通过第十九油管78相连,且第十九油管78上设有第二溢流阀79。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换向阀41、第二换向阀51为三位四通双线圈电磁换向阀,第三换向阀52为两位四通单线圈电磁换向阀,第四换向阀62为机械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五换向阀63为机械五位五通换向阀。

如图3所示,第一换向阀41上设有A、B、P、T口,其中 A口上连有第三油管44,B口上连有第四油管45,P口上连有第二油管43,T口上连有第一油管42。

如图4所示,第二换向阀51上设有A、B、P、T口,其中 A口上连有第五油管53,B口上连有第三单向阀54的控制油路9, P口上连有第一油管42,T口上连有第六油管55。

如图5(a)所示,第三换向阀52为两位四通单线圈电磁换向阀。第三换向阀52上设有A、B、P、T口,其中A口上连有第八油管 57,B口上连有第九油管58,且第八油管57和第九油管58通过梭阀80相连,梭阀80又和第十一油管67相连,第九油管58上还设有节流阀81,P口上连有第七油管56,T口上连有第二十油管82,第二十油管82另一端和第一油管42相连,且第二十油管82上设有第三溢流阀83。

具体的,上述梭阀80上设有两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其中两个进液口分别与第八油管57和第九油管58相连,而出液口与第十一油管67相连。

如图6所示,第四换向阀62上设有A、B、P、T、R口,其中 A口上连有第四单向阀71和第五单向阀72的控制油路9,B口上连有第十三油管69,P口上连有第十二油管68,T口上连有第十一油管67,R口上连有第十油管66。

如图7所示,第五换向阀63上设有A、B、P、T、R口,其中 A口上连有第十六油管74,B口上连有第十七油管75,P口上连有第十八油管76,T口上连有第十二油管68,R口上连有第十五油管 73。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溢流阀77、第二溢流阀79的溢流压力分别为13MPa和8MPa。

本实施例提供的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1的工作原理为:当第一换向阀41、第二换向阀51和第三换向阀52不通电,第四换向阀62和第五换向阀63的手柄A1、A2无动作时,油箱2中液压油被液压泵3吸入到第一油管42后,经第一换向阀41的P、T口流入第四油管45,接着从第四油管45流入第七油管56,再由第三换向阀52的P、A口进入第九油管58,再通过梭阀80后进入第十一油管67,再经第四换向阀62的T、P口进入第十二油管 68,再经第五换向阀63的T、R口后由第十五油管73重新流回至油箱2中。当第一换向阀41不通电,第四换向阀62、第五换向阀 63的手柄A1、A2无动作,第二换向阀51和第三换向阀52通电时:当线圈S3通电时,油箱2中液压油被液压泵3吸入到第一油管 42后,经第一换向阀41的P、T口流入第四油管45,再通过第二换向阀51的P、A口打开第三单向阀54后进入第一柱塞油缸50中,从而使得第一柱塞油缸50的活塞杆伸长,实现拨禾轮升高功能;当线圈S4通电时,第四油管45中的液压油经第二换向阀51的P、 B口打开第三单向阀54后,第一柱塞油缸50中的液压油经第二换向阀51的A、T口流回至油箱2中,此时第一柱塞油缸50的活塞杆在其自重作用下逐渐收缩至油缸中,实现了拨禾轮的下降功能;在上述拨禾轮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液压油进入了第七油管56,由于S5通电,第七油管56中的液压油经第三换向阀52的 P、B口后进入第九油管58,再经节流阀81截流后通过梭阀80进入进入第十一油管67,再经第四换向阀62的T、P口进入第十二油管68,最后经第五换向阀63的T、R口后沿第十五油管73重新流回至油箱2中。当第一换向阀41不通电、第五换向阀63手柄 A2无动作,第二换向阀51通电、第三换向阀52通电,第四换向阀62手柄A1动作时:当线圈S3通电时,油箱2中液压油被液压泵 3吸入到第一油管42后,经第一换向阀41的P、T口流入第四油管 45,再通过第二换向阀51的P、A口打开第三单向阀54后进入第一柱塞油缸50中,从而使得第一柱塞油缸50的活塞杆伸长,实现拨禾轮升高功能;当线圈S4通电时,第四油管45中的液压油经第二换向阀51的P、B口经控制油路9打开第三单向阀54后,第一柱塞油缸50中的液压油经第二换向阀51的A、T口流回至油箱 2中,此时第一柱塞油缸50的活塞杆在其自重作用下逐渐收缩至油缸中,实现了拨禾轮的下降功能;在上述拨禾轮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液压油进入了第七油管56,由于S5通电,第七油管 56中的液压油经第三换向阀52的P、B口后进入第九油管58,再经节流阀81截流后通过梭阀80进入进入第十一油管67:当手柄 A1被外拉时,第十一油管67中的液压油经第四换向阀62的T、 B口进入第十三油管69中,并同时打开第十三油管69、第十四油管70上的第四单向阀71和第五单向阀72,从而使得第二柱塞油缸 60、第三柱塞油缸61的活塞杆伸长,实现割台升高功能;当手柄 A1被内推时,第十一油管67中的液压油经第四换向阀62的T、 A口经控制油路9同时打开第四单向阀71和第五单向阀72,使得第二柱塞油缸60和第三柱塞油缸61中的液压油经第四换向阀 62的B、R口流回至油箱2中,此时第二柱塞油缸60和第三柱塞油缸61中的活塞杆在其自重作用下逐渐收缩至油缸中,实现了割台降低功能。同理,当需要卸粮作业时,只要给第一换向阀41通电:当线圈S1通电时,第一油管42中的液压油经第一换向阀41的P、 A口进入第二油管43中后,打开第一单向阀46,液压油进入第一活塞油缸40的无杆腔中,而同时第二油管43中的液压油通过控制油路9打开第二单向阀47后,使得第一活塞油缸40中的液压油经第一换向阀41的B、T口流入第四油管45中,此时活塞杆伸长,实现卸粮部4上升功能;当S2通电时,第一油管42中的液压油经第一换向阀41的P、B口进入第三油管44中后,打开第二单向阀 47,液压油进入第一活塞油缸40的有杆腔中,而同时第三油管 44中的液压油通过控制油路9打开第一单向阀46后,使得第一活塞油缸40中的液压油经第一换向阀41的A、T口流入第四油管 45中,此时活塞杆收缩,实现卸粮部4下降功能。当需要割台转向时,第五换向阀63动作:当手柄A2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往外拉一个位置(即第五换向阀63的工作位从中间位变为从左至右数第二工作位上时),第十二油管68中的液压油经第五换向阀63的T、A口进入第十六油管74中,然后进入第二活塞油缸64的无杆腔中,推动其中的活塞杆伸长,而由于第二活塞油缸64和第三活塞油缸 65的有杆腔相通,此时第三活塞油缸65的活塞杆收缩,而第二活塞油缸64无杆腔中的液压油则经第三活塞油缸65流入第十八油管 76中,再经第五换向阀63的P、R口流回至油箱2中,实现了割台向一个方向的转向功能;当手柄A2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往内推至最终位置(即第五换向阀63的工作位从中间位变为最右边的工作位时),第十二油管68中的液压油经第五换向阀63的T、B口进入第十七油管75中,然后进入第三活塞油缸65的无杆腔中,推动其中的活塞杆伸长,而由于第二活塞油缸64和第三活塞油缸65的有杆腔相通,此时第二活塞油缸64的活塞杆收缩,实现了割台向另一个方向(与上个方向相反)的转向功能。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1,包括油箱 2、液压泵3、卸粮部4、拨禾轮部5和割台转向部6,上述卸粮部 4、拨禾轮部5和割台转向部6依次通过油管相连,其中油箱2又分别通过油管与卸粮部4、拨禾轮部5和割台转向部6相连,液压泵 3和卸粮部4通过油管相连。

卸粮部4包括第一活塞油缸40和第一换向阀41,第一换向阀 41上连有第一油管42、第二油管43、第三油管44和第四油管45。其中第一油管42和油箱2相连,且第一油管42上设有上述液压泵 3。第二油管43和第一活塞油缸40的无杆腔相连,且第二油管 4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46。第三油管44和第一活塞油缸40的有杆腔相连,且第三油管44上设有第二单向阀47。上述第一单向阀46、第二单向阀47的控制油路9分别与第三油管44、第四油管45相连。

拨禾轮部5包括第一柱塞油缸50、第二换向阀51和第三换向阀52。第一柱塞油缸50和第二换向阀51通过第五油管53相连,且第五油管53上设有第三单向阀54,上述第三单向阀54的控制油路9又和第二换向阀51相连。第二换向阀51上还连有第六油管 55,第六油管55和油箱2相连。上述第二换向阀51和第一换向阀 41通过第四油管45相连,第四油管45上又连有第七油管56,第七油管56和第三换向阀52相连,第三换向阀52上还连有第八油管 57和第九油管58。

割台转向部6包括第二柱塞油缸60、第三柱塞油缸61、第四换向阀62、第五换向阀63、第二活塞油缸64和第三活塞油缸65。第四换向阀62上连有第十油管66、第十一油管67、第十二油管68和第十三油管69。其中第十油管66和油箱2相连,第十一油管67和第八油管57、第九油管58相连,第十二油管68和第五换向阀 63相连,第十三油管69和第三柱塞油缸61相连,且第十三油管 69上还连有第十四油管70,第十四油管70和第二柱塞油缸60相连。此外第十三油管69、第十四油管70上还分别设有第四单向阀71和第五单向阀72。第四单向阀71、第五单向阀72的控制油路9均与第四换向阀62相连。第五换向阀63上还连有第十五油管73、第十六油管74、第十七油管75和第十八油管76。第十五油管73和第十一油管67相连,且第十五油管73上设有第一溢流阀77。第十六油管74、第十七油管75分别与第二活塞油缸64、第三活塞油缸65的无杆腔相连。第十八油管76和第三活塞油缸65的无杆腔相连。上述第二活塞油缸64有杆腔和第三活塞油缸65有杆腔相连。此外第十五油管73和第十二油管68还通过第十九油管78相连,且第十九油管78上设有第二溢流阀79。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换向阀41、第二换向阀51为三位四通双线圈电磁换向阀,第三换向阀52为两位三通单线圈电磁换向阀,第四换向阀62为机械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五换向阀63为机械五位五通换向阀。

如图3所示,第一换向阀41上设有A、B、P、T口,其中 A口上连有第三油管44,B口上连有第四油管45,P口上连有第二油管43,T口上连有第一油管42。

如图4所示,第二换向阀51上设有A、B、P、T口,其中 A口上连有第五油管53,B口上连有第三单向阀54的控制油路9, P口上连有第一油管42,T口上连有第六油管55。

如图5(b)所示,第三换向阀52为两位三通单线圈电磁换向阀。第三换向阀52上设有A、B、P口,其中A口上连有第八油管57, B口上连有第九油管58,第八油管57和第九油管58相连后又与第十一油管67相连,且第九油管58上设有节流阀81,P口上连有第七油管56。

如图6所示,第四换向阀62上设有A、B、P、T、R口,其中 A口上连有第四单向阀71和第五单向阀72的控制油路9,B口上连有第十三油管69,P口上连有第十二油管68,T口上连有第十一油管67,R口上连有第十油管66。

如图7所示,第五换向阀63上设有A、B、P、T、R口,其中A口上连有第十六油管74,B口上连有第十七油管75,P口上连有第十八油管76,T口上连有第十二油管68,R口上连有第十五油管 73。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溢流阀77、第二溢流阀79和第三溢流阀83的溢流压力分别为13MPa、8MPa和13MPa。

本实施例提供的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1的工作原理为:当第一换向阀41、第二换向阀51和第三换向阀52不通电,第四换向阀62和第五换向阀63的手柄A1、A2无动作时,油箱 2中液压油被液压泵3吸入到第一油管42后,经第一换向阀41的 P、T口流入第四油管45,接着从第四油管45流入第七油管56,再由第三换向阀52的P、A口进入第九油管58,然后进入第十一油管 67,再经第四换向阀62的T、P口进入第十二油管68,再经第五换向阀63的T、R口后由第十五油管73重新流回至油箱2中。当第一换向阀41不通电,第四换向阀62、第五换向阀63的手柄A1、 A2无动作,第二换向阀51和第三换向阀52通电时:当线圈S3通电时,油箱2中液压油被液压泵3吸入到第一油管42后,经第一换向阀41的P、T口流入第四油管45,再通过第二换向阀51的P、 A口打开第三单向阀54后进入第一柱塞油缸50中,从而使得第一柱塞油缸50的活塞杆伸长,实现拨禾轮升高功能;当线圈S4通电时,第四油管45中的液压油经第二换向阀51的P、B口打开第三单向阀54后,第一柱塞油缸50中的液压油经第二换向阀51的A、T口流回至油箱2中,此时第一柱塞油缸50的活塞杆在其自重作用下逐渐收缩至油缸中,实现了拨禾轮的下降功能;在上述拨禾轮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液压油进入了第七油管56,由于 S5通电,第七油管56中的液压油经第三换向阀52的P、B口后进入第九油管58,再经节流阀81截流后进入进入第十一油管67,再经第四换向阀62的T、P口进入第十二油管68,最后经第五换向阀 63的T、R口后沿第十五油管73重新流回至油箱2中。当第一换向阀41不通电、第五换向阀63手柄A2无动作,第二换向阀51通电、第三换向阀52通电,第四换向阀62手柄A1动作时:当线圈S3通电时,油箱2中液压油被液压泵3吸入到第一油管42后,经第一换向阀41的P、T口流入第四油管45,再通过第二换向阀51的P、 A口打开第三单向阀54后进入第一柱塞油缸50中,从而使得第一柱塞油缸50的活塞杆伸长,实现拨禾轮升高功能;当线圈S4通电时,第四油管45中的液压油经第二换向阀51的P、B口经控制油路9打开第三单向阀54后,第一柱塞油缸50中的液压油经第二换向阀51的A、T口流回至油箱2中,此时第一柱塞油缸50的活塞杆在其自重作用下逐渐收缩至油缸中,实现了拨禾轮的下降功能;在上述拨禾轮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液压油进入了第七油管56,由于S5通电,第七油管56中的液压油经第三换向阀52的 P、B口后进入第九油管58,再经节流阀81截流后进入进入第十一油管67:当手柄A1被外拉时,第十一油管67中的液压油经第四换向阀62的T、B口进入第十三油管69中,并同时打开第十三油管69、第十四油管70上的第四单向阀71和第五单向阀72,从而使得第二柱塞油缸60、第三柱塞油缸61的活塞杆伸长,实现割台升高功能;当手柄A1被内推时,第十一油管67中的液压油经第四换向阀62的T、A口经控制油路9同时打开第四单向阀71和第五单向阀72,使得第二柱塞油缸60和第三柱塞油缸61中的液压油经第四换向阀62的B、R口流回至油箱2中,此时第二柱塞油缸60和第三柱塞油缸61中的活塞杆在其自重作用下逐渐收缩至油缸中,实现了割台降低功能。同理,当需要卸粮作业时,只要给第一换向阀 41通电:当线圈S1通电时,第一油管42中的液压油经第一换向阀 41的P、A口进入第二油管43中后,打开第一单向阀46,液压油进入第一活塞油缸40的无杆腔中,而同时第二油管43中的液压油通过控制油路9打开第二单向阀47后,使得第一活塞油缸40中的液压油经第一换向阀41的B、T口流入第四油管45中,此时活塞杆伸长,实现卸粮部4上升功能;当S2通电时,第一油管42中的液压油经第一换向阀41的P、B口进入第三油管44中后,打开第二单向阀47,液压油进入第一活塞油缸40的有杆腔中,而同时第三油管44中的液压油通过控制油路9打开第一单向阀46后,使得第一活塞油缸40中的液压油经第一换向阀41的A、T口流入第四油管45中,此时活塞杆收缩,实现卸粮部4下降功能。当需要割台转向时,第五换向阀63动作:当手柄A2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往外拉一个位置(即第五换向阀63的工作位从中间位变为从左至右数第二工作位上时),第十二油管68中的液压油经第五换向阀63的T、A口进入第十六油管74中,然后进入第二活塞油缸64的无杆腔中,推动其中的活塞杆伸长,而由于第二活塞油缸64和第三活塞油缸 65的有杆腔相通,此时第三活塞油缸65的活塞杆收缩,而第二活塞油缸64无杆腔中的液压油则经第三活塞油缸65流入第十八油管 76中,再经第五换向阀63的P、R口流回至油箱2中,实现了割台向一个方向的转向功能;当手柄A2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往内推至最终位置(即第五换向阀63的工作位从中间位变为最右边的工作位时),第十二油管68中的液压油经第五换向阀63的T、B口进入第十七油管75中,然后进入第三活塞油缸65的无杆腔中,推动其中的活塞杆伸长,而由于第二活塞油缸64和第三活塞油缸65的有杆腔相通,此时第二活塞油缸64的活塞杆收缩,实现了割台向另一个方向(与上个方向相反)的转向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收割机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的有益效果为:该割台和拨禾轮液压控制系统相对于并联系统内泄量较小,能实现拨禾轮、割台以及卸粮的联动作业,尤其是能在收割机转向时,实现割台上升、下降以及拨禾轮上升、下降等操作,能将谷物完全喂入割刀中,对于生长在地势不平或处于倒伏状的农作物的收割效果良好,极大的提高了农作物收割率。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