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加热型鼓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2720发布日期:2018-08-28 22:3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应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的水处理生化系统中的温控加热型鼓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水处理生化曝气的鼓风机有多种类型以及多种型号,但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都是将气体送入生化池进行曝气,以满足好氧微生物的需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达到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消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目的。

在南方地区由于温度较为适宜,冬季温度很少低于0℃以下,对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影响较小;然而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极低,寒冷干燥,对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影响很大,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化系统处理效果,所以在以往的应对措施中主要是加装蒸汽管道,在生化池内另通入蒸汽以确保池内温度。

而目前,加热型的风机本不常见,而且多用于家庭用,规格较小,典型的就是吹头发的吹风机;应用水处理工艺的实例没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曝气结合加热一体化水处理用的高效温控加热型鼓风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温控加热型鼓风机,包括鼓风装置和温控加热装置,所述温控加热装置加装在所述鼓风装置的末尾管道处,所述温控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分别位于壳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鼓风装置的末尾管道连接,壳体上靠近所述出气口位置设有测温点,能够随时监测温度,控制器根据监测温度自动调节加热元件的加热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加热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自所述壳体内壁延伸出的依次交错的折流板,用于延长气体在所述温控加热装置内的滞留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为电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管内部填满氧化镁粉,在电加热管的内部设置有通电的高温电阻丝。

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内壁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测温点处设有防护罩。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装置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主机、为主机提供动力的电机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主机出风口与所述进气口的管道。

进一步地,从主机出风口至所述进气口的所述管道上依次设有安全阀、压力表、弹性接头、消音器、闸阀,所述闸阀设在靠近所述进气口的所述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装置还包括设在主机的进风口处的进口消音器。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加热型鼓风机用于水处理中,所述出气口连接曝气管道直通曝气池。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温控加热型鼓风机可通过电脑自动控制调节温度,操作简单;该设备结构简单,检修便利;省去了原先需要加装蒸汽管道等人力物力。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控电加热型鼓风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一种温控加热型鼓风机,包括鼓风装置和温控加热装置,所述温控加热装置加装在所述鼓风装置的末尾管道处,所述温控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分别位于壳体上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15以及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9,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鼓风装置的末尾管道连接,壳体上靠近所述出气口15位置设有测温点12,能够随时监测温度,控制器根据监测温度自动调节加热元件9的加热温度。

优选地,所述温控加热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自所述壳体内壁延伸出的依次交错的折流板10,气体通过加热装置内腔设有的多个折流板10形成曲折的前进线路,延长气体在内腔的滞留时间,从而使气体充分加热,使气体加热均匀,提高热交换效率。

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9为电加热管,更优选为不锈钢电加热管。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管内的空隙部分填满氧化镁粉后缩管而成。当电流通过电加热管内部的高温电阻丝的时候,产生的热通过结晶氧化镁粉向加热管表面扩散,再传递到被加热气体中去,以达到加热的目的。

优选地,在所述壳体内壁设有保温层11,以确保温度不被流失。

优选地,所述测温点12处设有防护罩13。

优选地,所述鼓风装置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主机2、为主机2提供动力的电机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主机2出风口与所述进气口的管道。

优选地,从主机2出风口至所述进气口的所述管道上依次设有安全阀4、压力表5、弹性接头6、消音器7、闸阀8,所述闸阀8设在靠近所述进气口的所述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鼓风装置还包括设在主机2的进风口处的进口消音器3。

优选地,所述温控加热型鼓风机用于水处理中,所述出气口15连接曝气管道直通曝气池。

优选地,弹性接头6安装在压力表5后面两个法兰之间。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13上设有接线孔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