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机电磁感应加热温度自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39093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出机电磁感应加热温度自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磁加热温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挤出机电磁感应加热温度自控装置,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单螺杆挤出机的电磁加热温控。
【背景技术】
[0002]塑料、塑胶产品从日用品、家电到建材、汽车配件几乎涵盖了现代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塑料、塑胶产品需要将原料通过挤出机加温、加工后成型,从而得到制成品,因此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0003]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和世界制造业的大国,能源的需求和消耗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节能减排已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0004]传统的挤出机加热采用电阻方式,即将电阻丝直接或制成电阻板敷在料筒外壁上以加热金属料筒,通过金属料筒将热传导至料筒内的原料。这种热转换方式的热效率很低,再加上散失的热能,一般得到的热效率只有30% -50%。
[0005]提高热效率,减少能源损失是行业的需求,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已逐步兴起。
[0006]电磁感应加热较电阻加热节能效果十分显著,但由于电磁感应加热作为新兴技术应用到挤出机加热和塑料、塑胶制造工艺的一些特性使得电磁感应加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将制约电磁感应加热在塑料、塑胶制造行业的推广。
[0007]塑料、塑胶制造工艺对于温度的控制要求较高,一般温度要求控制在±2°C之内,因此生产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加热和冷却来控制温度。由于现在采用的电磁感应加热工艺是在金属料筒外壁直接包裹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上缠绕感应线圈的方式。这样虽然解决了加热,但是超温时却没有办法及时冷却,从而造成废品。由于这种工艺的缺陷,制约了电磁感应加热在塑料、塑胶制造业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0008](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挤出机电磁感应加热温度自控装置,实现无动力自然风冷,自动控制调节温度,节省能源。
[0010](二)技术方案
[0011 ]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出机电磁感应加热温度自控装置,其包括套设在挤出机料筒I外部的保温筒2,由挤出机的进料端至出料端,挤出机料筒I和保温筒2之间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环形支撑6、第二环形支撑7、第三环形支撑8、第四环形支撑9、第五环形支撑10和第六环形支撑11,将挤出机料筒I和保温筒2之间的温度调控室依次分为加料区、第一压缩区、熔融均化区、第二压缩区和搅拌混合区;保温筒2外部包覆一层第一绝热布3,第一绝热布3外部缠绕电磁导线4,由电磁导线4对挤出机料筒I进行加热,电磁导线4外部进一步包覆第二绝热布5,第二绝热布5外还设置有一层耐热树脂板;加料区、第一压缩区、第二压缩区和搅拌混合区内分别设置有进出风道,以对各调控区进行降温。
[0012]其中,所述挤出机料筒I和保温筒2不同轴设置,保温筒2相对挤出机料筒I中心偏下,即在挤出机料筒I固定不动的情况下,保温筒2中心相对其下移3-5_。
[0013]其中,所述加料区上设置有两个进出风道;第一进出风道靠近第一环形支撑6设置,其包括设置在保温筒2底部的第一进风口 12和与第一进风口 12同轴且位于保温筒2顶部的第一出风口 18 ;第二进出风道靠近第二环形支撑7设置,其包括设置在保温筒2底部的第二进风口 13和与第二进风口 13同轴且位于保温筒2顶部的第二出风口 19 ;第一进出风道和第二进出风道的设置位置满足其各自中心轴线距离所靠近的环形支撑和该调控区中间二分之一分界位置的距离相等;
[0014]所述第三环形支撑8上设置有一个通风口,宽度为30mm ;第一压缩区上设置有一个进出风道,该进出风道包括设置在保温筒2底部的第三进风口 14和与第一进风口 12不同轴位于保温筒2顶部的第三出风口 20 ;第三进风口 14靠近第二环形支撑7设置,其设置位置满足其距离第二环形支撑7和该调控区中间二分之一分界位置的距离相等;第三出风口 20靠近第三环形支撑8设置,其设置位置满足其距离第三环形支撑8和该调控区中间二分之一分界位置的距离相等;
[0015]所述第四环形支撑9上设置有三个通风口 28,宽度为20mm ;
[0016]所述第二压缩区上设置有一个进出风道,该进出风道包括设置在保温筒2底部的第四进风口 15和与第四进风口 15不同轴位于保温筒2顶部的第四出风口 21 ;第四进风口15靠近第四进风口 15设置,其设置位置满足其距离第四进风口 15和该调控区中间二分之一分界位置的距离相等;第四出风口 21靠近第四环形支撑9设置,其设置位置满足其距离第四环形支撑9和该调控区中间二分之一分界位置的距离相等;
[0017]所述搅拌混合区上设置有两个进出风道;第一进出风道靠近第五环形支撑10设置,其包括设置在保温筒2底部的第五进风口 16和与第五进风口 16同轴且位于保温筒2顶部的第五出风口 22 ;第二进出风道靠近第六环形支撑11设置,其包括设置在保温筒2底部的第六进风口 17和与第六进风口 17同轴且位于保温筒2顶部的第六出风口 23 ;第一进出风道和第二进出风道的设置位置满足其各自中心轴线距离所靠近的环形支撑和该调控区中间二分之一分界位置的距离相等。
[0018]其中,上述各个调控区内,每个进风口和出风口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位于保温筒2内壁上的导向环,该导向环的横截面为三角形,顶角为60°,高为8mm;每个进风口的风道长度为180mm,进风口的边缘设置环形外沿,外沿的长度为15_20mm,倾斜角为60° ;各个调控区中间位置还分别设置有热电偶,用于测量各个区的温度。
[0019]其中,所述加料区、第一压缩区、熔融均化区、第二压缩区和搅拌混合区中,每个进出风道的进风口的出风端和出风口的进风端对接时,所形成的风道的剖面为锥形,锥形侧壁的倾角为5° ;上述加料区、第一压缩区、熔融均化区和第二压缩区中,每个进出风道对应的出风口均为单出风口;进风口的进风端为圆形,出风端为椭圆形,单出风口的进风端为椭圆形,出风端为圆形,单出风口的出风端的直径为50mm。
[0020]其中,所述加料区的风道的横截面中,单出风口的内壁与对应的进风口的内壁的连线与挤压机料筒I的横截面相交,且该连线距离挤压机料筒I外壁为6-10mm;单出风口的中部设置一个位于挤出机料筒I顶部的挡风板32,将单出风口一分为二,挡风板32的宽度为 25_30mm ;
[0021]所述搅拌混合区中,两个进出风道的出风口为双出风口,两个出风口之间通过隔板31分界,双出风口中每个出风端的直径为40mm。
[0022]其中,所述进料区和搅拌混合区中,对应每个进出风道,保温筒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高压喷水口 29,两个相对的高压喷水口 29的连线与其所在进出风道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高压喷水口 29的喷水孔直径为0.1-0.4mm,每个高压喷水口 29正对的挤出机料筒I外壁上设置有雾化器30。
[0023]其中,所述第三环形支撑8和第四环形支撑9上的通风口均设置在其顶部,在第三环形支撑8和第四环形支撑9的底部各开设一个通孔,直径在4-6_之间,以在挤出机工作时实现气流微循环。
[0024]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 12、第三进风口 14、第四进风口 15和第六进风口 17上分别对应设置第一风机24、第三风机25、第四风机26和第六风机27。
[0025]其中,每个所述进出风道的出风口,风筒通过不导磁金属钉固定到保温筒3上,避免磁泄漏。
[0026](三)有益效果
[0027]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挤出机电磁感应加热温度自控装置,利用电磁加热,提高热效率的同时,依靠空气换热,实现快速降温,保证安全生产并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挤出机电磁感应加热温度自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加料区进出风道的剖面图;
[0030]图3为图1中搅拌混合区进出风道的剖面图;
[0031]图4至图6分别为图1中各个环形支撑的剖面图。
[0032]图中,1-挤出机料筒;2_保温筒;3_第一绝热布;4_电磁导线;5_第二绝缘布;6-第一环形支撑;7_第二环形支撑;8_第三环形支撑;9_第四环形支撑;10_第五环形支撑;11-第六环形支撑;12-第一进风口 ;13_第二进风口 ;14_第三进风口 ;15_第四进风口 ;16_第五进风口 ;17_第六进风口 ;18_第一出风口 ;19_第二出风口 ;20_第三出风口 ;21-第四出风口 ;22_第五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