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易维护式潜水轴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9046发布日期:2018-09-25 18:5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轴承易维护式潜水轴流泵。



背景技术:

对于作业时处于水下的潜水轴流泵来说,支撑泵轴的轴承很容易受潮而损坏,常需要进行维修更换。现有的上轴承安装结构中,上轴承外圈与上轴承座内孔配合,而上轴承内圈则与泵轴配合,这种传统的安装结构,对于泵轴加工精度以及轴承安装要求都较高,损坏后轴承的维修拆卸均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维修更换轴承、能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的潜水轴流泵上轴承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易维护式潜水轴流泵,包括固定在潜水轴流泵导流帽与电机壳体之间的上轴承座,泵轴上端部上穿过上轴承座,所述的泵轴上端具有锥体段,所述的锥体段上安装有轴承内套,轴承内套外圈过盈配合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上轴承座的轴承孔过盈配合;

所述上轴承座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别对应固定有轴承闷盖、轴承透盖,轴承闷盖、轴承透盖分别压紧于轴承外圈的上、下端面;

所述泵轴锥体段的下部为直体段,所述的轴承内套除具有与所述锥体段相配的锥体孔、还具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直体段上的直体孔,所述的轴承透盖具有伸进轴承内套直体孔内的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的外径小于直体孔的内径、导向环的内径大于泵轴所述直体段的外径;当然导向环与直体孔部和导向环与泵轴所述直体段的配合只需是间隙配合即可,在不影响泵轴与轴承内套旋转的情况下,间隙是越小越好;

所述泵轴顶端安装有轴向压紧轴承内套的螺母。

为了使轴承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所述的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轴承的内圈安装在轴承内套上,利用轴承内套的锥体孔与泵轴锥体段之间的配合,将轴承和轴承内套整体安装到泵轴上,在轴承出现损坏的情况下,只会导致轴承内套被磨损损坏,不会导致泵轴的磨损,损坏时只要更换轴承和轴承内套而不需要更换整个泵轴,并且使轴承透盖伸出有导向环与轴承内套直体孔部形成迷宫结构,防止了轴承润滑油的溢出和防止杂质进入轴承,所以说这种结构,降低了泵轴的加工精度和安装要求,轴承的润滑更好,使用寿命长,也便于检修与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轴承座 2.泵轴 21.锥体段 3.轴承内套 31.锥体孔 32.直体孔 4.轴承 5.轴承闷盖 6.轴承透盖 61.导向环 7.螺母 8.导流帽 9.电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轴承易维护式潜水轴流泵,包括固定在潜水轴流泵导流帽8与电机壳体9之间的上轴承座1,泵轴2上端部上穿过上轴承座1,泵轴2上端具有锥体段21,锥体段21上安装有轴承内套3,轴承内套3外圈过盈配合安装有轴承4,轴承4的外圈与上轴承座1的轴承孔过盈配合;

上轴承座1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别对应固定有轴承闷盖5、轴承透盖6,轴承闷盖5、轴承透盖6分别压紧于轴承4外圈的上、下端面;

泵轴2锥体段21的下部为直体段,轴承内套3除具有与所述锥体段21相配的锥体孔31、还具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直体段上的直体孔32,轴承透盖6具有伸进轴承内套3直体孔32内的导向环61,导向环61的外径小于直体孔32的内径、导向环61的内径大于泵轴2所述直体段的外径;

所述泵轴2顶端安装有轴向压紧轴承内套3的螺母7。

轴承4为圆柱滚子轴承。

在轴承内套3上还可以设置对轴承4内圈轴向定位凸台。

本实用新型将轴承4的内圈安装在轴承内套3上,利用轴承内套3的锥体孔31与泵轴2锥体段21之间的配合,将轴承4和轴承内套3整体安装到泵轴2上,这种结构,降低了泵轴2的加工精度和安装要求,轴承4的润滑更好,使用寿命长,也便于检修与更换。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