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智控床垫的气泵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940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软硬智控床垫的气泵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软硬智控床垫的气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床垫上所使用的气泵一般为单气泵形式,其体积较大,而且噪声大;另外因为无合理的气道设计造成出风与进风之间容易产生干涉,影响出风进风效率,而且使得气泵的震动大,影响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进出气稳定、噪声小的软硬智控床垫的气泵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软硬智控床垫的气泵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盒及设置在控制盒内部的气泵、控制阀、控制芯片,其中控制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下端为开口结构,下壳体的上端为开口结构,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后形成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在下壳体的底面上间隔的设置有至少四个连接柱,在上壳体的顶面对应位置设置相配合的连接柱,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相配合的连接柱及螺栓固定连接;在下壳体一端的底面上阵列有四个连接基体,连接基体中空且向上凸起,每个连接基体的顶部为水平面,在连接基体顶面中心设置安装孔;连接基体上用于安装气泵;在下壳体另一端的底面上阵列有四个螺柱,四个螺柱用于安装电磁阀;在螺柱与连接基体之间设置有两根安装柱,在安装柱上设置有一条竖向凹槽,两根安装柱上的竖向凹槽相对设置;在下壳体的侧壁上间隔的设置有若干条凹槽,凹槽的侧壁与下壳体内部之间连通;所述的气泵包括壳体、底座及设置在壳体内部两端的泵体,在两个泵体之间设置有往复件,在往复件上固定两块永磁体,在两个泵体之间的往复件两侧分别设置有电磁铁;两个泵体的出气口朝向底座;在壳体内部的四个角上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中心设置有螺孔,在壳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一层隔膜;所述的底座的侧面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底座内部设置有进气气道和出气气道,进气气道与进气管连接,出气气道与出气管连接,所述的泵体的出气口与出气气道连通,在隔膜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的进气气道通过进气孔与壳体内部连通;在底座上设置有与螺孔对应的安装孔。

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端的泵体及往复件的设计,实现两个泵体交错出气,而且出气气道与进气气道的独立设计,实现进气过程与出气过程相互分隔,两者之间不会存在干涉,从而运行更加平稳,能减少壳体的震动及降低噪声。控制盒通过连接基体内部的中空结构设计,在安装气泵的时候可以采用橡胶拉扣卡接,能有效的提升气泵的安装效率,而且连接基体的设计及橡胶拉扣的配合,可极大的对气泵产生减震功能,减少震动;另外气泵与控制阀分别设置在两端,整体的平衡性等更好;控制器的线路板可竖直插接在安装柱上,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体积更小。

所述的底座包括底壳和盖体,底壳和盖体配合形成中空腔体结构;在底壳的一个侧面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在底壳内部设置有一条挡板,所述的挡板将底壳分为两个独立的腔体,其中一条沿着底壳的侧壁形成细长的通道,该通道为出气气道,另外一个大面积腔体为进气气道;所述的泵体的出气口均位于出气气道的两端,出气气道两端与泵体的出气口连接处的腔体为缓冲腔,缓冲腔大于出气气道的其余区域。该结构的设计,利用缓冲腔的设计,将由泵体输出的高速气流进行缓冲,迅速扩散,从而实现气流输出平稳,能有效的减少噪声、震动等,提升运行的稳定性;而输送过程中的细长出气气道,能使得气流输送稳定,避免过多窜气而造成气流波动,产生震动等情况。而大面积的进气气道,能有效的确保进气的供应,使进气气流更为稳定。

所述的出气管位于其中一个泵体的出气口所对应的侧面上,出气管位于缓冲腔的侧边,且在缓冲腔与出气管之间设置有隔板,缓冲腔与隔板之间的出口与出气气道连通,缓冲腔与隔板之间的出口小于出气气道。该隔板的设计,能有效的避免缓冲腔的气流直接进入出气管,缓冲腔的气流先经过隔板与缓冲腔的出口形成气流加速,从而该气流与出气气道内流过的气流的速度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两者气流混合过程中更加平稳,不会产生涡流等情况,提升平稳性,降低噪声等。

在缓冲腔内设置有缓冲片,缓冲片以泵体出气口对应处为中心沿着半径方向向外延伸至缓冲腔的侧壁;缓冲片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小于底壳的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该结构的设计,能快速将由泵体的出气口输出的高速气流进行快速分散,分散效果更加,从而避免气流产生过大的波动。

在底壳中心的进气气道内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板,缓冲板以进气气道的大面积腔体的中心为中心沿着半径方向向外延伸,且缓冲板与进气气道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缓冲板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小于底壳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该结构的设计,能有效的避免进气气道内部的气流发生过多的涡流等,提升进气的稳定性。

在底座下表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橡胶连接件,所述的橡胶连接件包括橡胶柱,在橡胶柱靠近底座一端设置有环形支撑体,在环形支撑体下端的橡胶柱上设置环形固定体,所述的环形固定体与环形支撑体之间存在间隙,且两者相对面均为水平面;环形固定体以下部分的橡胶柱为牵引部。该结构的设计,能极大的提升了气泵在使用是的安装,只需将牵引部插入通孔内,并拉伸后将安装板卡入环形支撑体与环形固定体之间,即可牢固安装,而且底座与安装板之间有环形支撑体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避免减震块等使用,整体性强。

所述的环形固定体的下表面与橡胶柱的牵引部之间通过弧面过渡。该结构的设计,便于环形固定体穿过安装板上的通孔,方便安装连接。

在下壳体的侧壁上间隔的设置有若干条凹槽,凹槽的侧壁与下壳体内部之间连通。该结构的设计,利用凹槽的侧壁作为进气孔,能有效的提升进气性能;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控制盒壳体外部覆盖海绵等,在挤压过程中,部分海绵会直接将凹槽堵住,凹槽的设计避免海绵过渡进入而造成进气性能降低等,提升进气性能。

在下壳体的两端的底面向外延伸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设置螺孔。安装板用于将控制盒在软硬智控床垫内部的安装,简单方便,提升安装效率。

在设置有螺柱一端的上壳体及下壳体的端部开口,且在开口处设置插槽,在插槽内设置有用于封闭开口的插板,插板上设置有气管及电线穿过的通孔。该结构的设计,能有效的提升壳体内部的气泵、控制器、控制阀等安装连接的便利性,提升安装效率。

本发明所得到的一种软硬智控床垫的气泵控制装置,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有效的提升了气泵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噪声等极小,气泵运行的震动也较小;提升了气泵、控制阀、控制器的安装紧凑性,使用过程的稳定性提升,而且进气性能等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盒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盒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盒的下壳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气泵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气泵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气泵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软硬智控床垫的气泵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盒1及设置在控制盒1内部的气泵2、控制阀、控制芯片,其中控制盒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的下端为开口结构,下壳体12的上端为开口结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配合后形成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在下壳体12的底面上间隔的设置有至少四个连接柱13,在上壳体11的顶面对应位置设置相配合的连接柱13,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相配合的连接柱13及螺栓固定连接;在下壳体12一端的底面上阵列有四个连接基体14,连接基体14中空且向上凸起,每个连接基体14的顶部为水平面,在连接基体14顶面中心设置安装孔15;连接基体14上用于安装气泵;在下壳体12另一端的底面上阵列有四个螺柱17,四个螺柱17用于安装电磁阀;在螺柱17与连接基体14之间设置有两根安装柱16,在安装柱16上设置有一条竖向凹槽110,两根安装柱16上的竖向凹槽110相对设置。

在下壳体12的侧壁上间隔的设置有若干条凹槽110,凹槽110的侧壁与下壳体12内部之间连通。

在下壳体12的两端的底面向外延伸有安装板18,在安装板18上设置螺孔19。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的气泵2包括壳体21、底座及设置在壳体21内部两端的泵体22,在两个泵体22之间设置有往复件23,在往复件23上固定两块永磁体24,在两个泵体22之间的往复件23两侧分别设置有电磁铁221;两个泵体22的出气口26朝向底座;在壳体21内部的四个角上设置有连接柱222,连接柱222中心设置有螺孔,在壳体21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一层隔膜25;所述的底座的侧面设置有进气管212和出气管213,底座内部设置有进气气道210和出气气道29,进气气道210与进气管212连接,出气气道29与出气管213连接,所述的泵体22的出气口26与出气气道29连通,在隔膜25上设置有进气孔219,所述的进气气道210通过进气孔219与壳体21内部连通;在底座上设置有与螺孔对应的安装孔223。

所述的底座包括底壳27和盖体28,底壳27和盖体28配合形成中空腔体结构;在底壳27的一个侧面设置有进气管212和出气管213,在底壳27内部设置有一条挡板211,所述的挡板211将底壳27分为两个独立的腔体,其中一条沿着底壳27的侧壁形成细长的通道,该通道为出气气道29,另外一个大面积腔体为进气气道210;所述的泵体22的出气口26均位于出气气道29的两端,出气气道29两端与泵体22的出气口26连接处的腔体为缓冲腔220,缓冲腔220大于出气气道29的其余区域。

所述的出气管213位于其中一个泵体22的出气口26所对应的侧面上,出气管213位于缓冲腔220的侧边,且在缓冲腔220与出气管213之间设置有隔板226,缓冲腔220与隔板226之间的出口与出气气道29连通,缓冲腔220与隔板226之间的出口小于出气气道29。

在缓冲腔220内设置有缓冲片224,缓冲片224以泵体22出气口26对应处为中心沿着半径方向向外延伸至缓冲腔220的侧壁;缓冲片224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小于底壳27的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在底壳27中心的进气气道210内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板225,缓冲板225以进气气道210的大面积腔体的中心为中心沿着半径方向向外延伸,且缓冲板225与进气气道210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缓冲板225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小于底壳27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在底座下表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橡胶连接件214,所述的橡胶连接件214包括橡胶柱215,在橡胶柱215靠近底座一端设置有环形支撑体216,在环形支撑体216下端的橡胶柱215上设置环形固定体217,所述的环形固定体217与环形支撑体216之间存在间隙,且两者相对面均为水平面;环形固定体217以下部分的橡胶柱215为牵引部218;所述的环形固定体217的下表面与橡胶柱215的牵引部218之间通过弧面过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