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车用的消防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9037发布日期:2018-08-31 21:2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消防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车用的消防泵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按消防车的功能用途分类有灭火消防车、机场消防车、专勤消防车、举高消防车和后援消防车,等等。灭火消防车有泵浦消防车、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和干粉消防车等等;机场消防车专用于处理飞机火灾事故,可在行驶中喷射灭火剂,包括机场救援先导消防车和抢险救灾消防车等等;专勤消防车有通讯指挥消防车、照明消防车、抢险救灾消防车、勘察消防车、宣传消防车和排烟消防车等等;举高消防车有登高平台消防车、举高喷射消防车和云梯消防车等等;后援消防车有供水消防车、泡沫消防车和救护消防车等等。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消防车的技术信息,如cn101274127b(一种微型消防车)、cn101766875b(多用高压细水雾消防车)、cn101757753b(具有喷枪组合喷的轻型高压细水雾消防车)、cn103623528b(一种城市涡喷消防车)、cn103958004b(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消防车)、cn103599609a(超吸深灭火泵浦消防车)、cn103751931b(消防水带自动铺设消防车)和cn103935285b(一种双向行驶路轨两用多功能抢险救援消防车),等等。

进而如业界所知,涉及灭火介质为水或类似液体的消防车典型的如泵浦消防车通常配备有消防泵,该消防泵也称增压泵(以下同)。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同样不乏见诸消防泵的技术信息,如cn205401147u(一种可控制出口压力消防泵)、cn205446089u(一种流量可调节消防泵)、cn202876181u(消防水泵吸水管路系统及消防车)和cn101216045a(能自动卸压的消防车用水泵),等等。通过对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文献的阅读可知:消防泵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分别位于泵体的两侧,或者进水口在泵体的一侧,而出水口在泵体的上部。这种结构的消防泵由于进水口与出水口是不能互换的,因而对不同的应用需求产生影响。

更而如业界所知,当消防车配有消防炮(即“水炮”)时,位于上部(一般设在车顶)的消防炮的进水口与消防泵的出水口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度差;当具有自动引水功能的消防车时,引水泵(通常使用浮艇泵从河内取水)的出水口与消防泵的进水口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度差并且消防泵的出水口与水枪用水管路之间同样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前者例子如cn201578783u(越野水炮消防车)、cn202459913u(带有两个臂顶消防水炮的举高喷射消防车)、cn106492382a(水炮的安装结构及举高类消防车)和cn106730523a(消防水炮运动控制系统及消防车),等等;后者的例子如cn107050707a(自动引水消防车)、cn106693247a(具有起重臂回转功能的自动引水消防车)、cn106593892a(自动引水消防车用的半潜式浮艇泵结构)、cn106730540a(取水装置)和cn106730529a(具有取水功能的水带铺设消防车),等等。

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的水炮的进水口需通过冗长的管路与消防泵的出水口之间进行连接,同样并不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的引水泵的出水口需采用冗长的管路与消防泵的进水口之间进行连接并且需增加水枪用水管路的长度实现与消防泵的出水口连接。不论是与消防泵的出水口连接的管路还是与消防泵的进水口连接的管路愈长均会产生以下欠缺:一是管路专用空间大,不利于体现紧凑效果;二是管路存在与消防车上的其它部件相互干涉之虞;三是消防泵的功率损耗大。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装备试验中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消有助于减少管路专用空间并且体现良好的紧凑化效果、有利于避免管路与消防车上的其它部件之间产生干涉影响、有益于减少消防泵的功率损耗和有便于显著缩小消防泵在车体内的横向专用空间的消防车用的消防泵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消防车用的消防泵结构,包括一泵体、一泵体进水接口和一泵体出水接口,泵体进水接口和泵体出水接口在泵体上延伸构成,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进水接口和泵体出水接口延伸构成于所述泵体的纵轴线上,并且当所述消防泵的进出水方式为下进水上出水时,所述的泵体进水接口朝向下,而所述的泵体出水接口朝向上,当所述消防泵的进出水方式为上进水下出水时,所述的泵体进水接口朝向上,而所述的泵体出水接口朝向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泵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叶轮轴、叶轮、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壳体前连接封盖和壳体后连接封盖,在上壳体的前侧延伸有一上壳体前轴承腔,而在上壳体的后侧延伸有一上壳体后轴承腔,上壳体的中部构成有一上壳体叶轮腔,下壳体对应于上壳体的下方,在下壳体的前侧延伸有一下壳体前轴承腔,该下壳体前轴承腔与所述的上壳体前轴承腔相对应,而在下壳体的后侧延伸有一下壳体后轴承腔,该下壳体后轴承腔与所述的上壳体后轴承腔相对应,下壳体的中部构成有一下壳体叶轮腔,该下壳体叶轮腔与所述的上壳体叶轮腔相对应,叶轮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上,而该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设置在由所述的上壳体前轴承腔与下壳体前轴承腔相配合而共同形成的前支承轴承腔腔体内,叶轮轴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上,而该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设置在由所述的上壳体后轴承腔与下壳体后轴承腔相配合而共同形成的后支承轴承腔腔体内,叶轮构成于叶轮轮毂上并且位于由所述的上壳体叶轮腔与下壳体叶轮腔共同构成的叶轮腔腔体内,叶轮轮毂与叶轮轴的中部固定,壳体前连接封盖在对应于所述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的前侧的位置同时与所述上壳体的前侧面以及所述下壳体的前侧面固定,壳体后连接封盖在对应于所述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的后侧的位置同时与上壳体的后侧面以及下壳体的后侧面固定,其中,所述叶轮轴的前端伸展到所述壳体前连接封盖外。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伸展到所述壳体前连接封盖外的所述叶轮轴的前端套固有一叶轮轴动力连接法兰盘。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壳体的前侧和后侧各固定有一上壳体安装固定脚,在所述下壳体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上壳体安装固定脚的位置各固定有一下壳体安装固定脚,上、下壳体安装固定脚之间由固定脚连接板连接,固定脚连接板同时与上壳体以及下壳体固定。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叶轮轴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的后侧的位置套置有一叶轮轴前隔套,该叶轮轴前隔套的内壁与设置在叶轮轴上的叶轮轴前密封圈密封配合,并且在叶轮轴前隔套外套设有一前隔套密封圈,该前隔套密封圈与所述上壳体以及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密封接触,在叶轮轴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的前侧的位置套置有一叶轮轴后隔套,该叶轮轴后隔套的内壁与设置在叶轮轴上的叶轮轴后密封圈密封配合,并且在叶轮轴后隔套外套设有一后隔套密封圈,该后隔套密封圈与所述上壳体以及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密封接触。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叶轮轴的中部开设有轮毂键槽,在所述叶轮轮毂上构成有轮毂键,该轮毂键与轮毂键槽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叶轮轴前隔套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与所述前隔套密封圈之间的位置套置有前隔套密封圈盖板,该前隔套密封圈盖板通过前隔套密封圈盖板固定螺钉同时与所述的上壳体以及下壳体固定;在所述的叶轮轴后隔套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与所述后隔套密封圈之间的位置套置有一后隔套密封圈盖板,该后隔套密封圈盖板通过后隔套密封圈盖板固定螺钉同时与所述的上壳体以及下壳体固定。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叶轮轴的前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体前连接封盖的位置套置有一连接封盖密封圈,该连接封盖密封圈与壳体前连接封盖密封配合;在叶轮轴伸展到所述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的后侧的端部旋配有一锁定螺母。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泵体进水接口上构成有一泵体进水接口法兰盘,在所述的泵体出水接口上构成有一泵体出水接口法兰盘。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壳体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叶轮的位置形成有一向上拱起的上拱起部,藉由该上拱起部构成为上泵壳,在所述下壳体的中部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所述叶轮的位置形成有一向下拱起的下拱起部,藉由该下拱起部构成为下泵壳,叶轮位于由上、下泵壳共同形成的泵壳腔内。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技术偏见而将泵体进水接口以及泵体出水接口设计在了泵体的纵轴线上,因而变已有技术中对消防泵的横向卧置安装设计为纵向竖直设置的设计,在进出水口之间存在高度差的场合不仅可以减少与泵体进、出水接口连接的管路,节约管路对空间的占用,而且还能体现良好的紧凑效果;之二,由于泵体进、出水接口位于同一纵轴线上,因而可避免与泵体进、出水接口连接的管路对消防车上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影响;之三,由于泵体进、出水接口的方向可依需变换,因而能满足下进水上出水或上进水下出水的要求;之四,由于能缩短与泵体进、出水接口配接的管路,因而可减少用于驱使消防泵工作的动力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泵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泵体进水接口以及泵体出水接口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泵体进水接口以及泵体出水接口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泵体1、一泵体进水接口2和一泵体出水接口3,泵体进水接口2和泵体出水接口3在泵体1上延伸构成,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泵体进水接口2和泵体出水接口3延伸构成于前述泵体1的纵轴线上,并且当前述消防泵的进出水方式为下进水上出水时,前述的泵体进水接口2朝向下,而前述的泵体出水接口3朝向上,当前述消防泵的进出水方式为上进水下出水时,前述的泵体进水接口2朝向上,而前述的泵体出水接口3朝向下。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将上、下壳体11、12彼此固定的壳体固定螺钉19。

通过申请人在上面的说明并且结合图1可知:本发明的泵体1是基于竖向(即纵向)安装设计的,相对于已有技术中的卧置安装设计而言,可以印证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相应的技术效果。

请参见图2,前述泵体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叶轮轴13、叶轮14、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15、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16、壳体前连接封盖17和壳体后连接封盖18,在上壳体11的前侧延伸有一上壳体前轴承腔111,也就是说在上壳体11的前侧延伸有一上壳体前轴承座115,该上壳体前轴承座115具有一前述的上壳体前轴承腔111,而在上壳体11的后侧延伸有一上壳体后轴承腔112,也就是说在上壳体11的后侧延伸有一上壳体后轴承座116,该上壳体后轴承座116具有一前述的上壳体后轴承腔112,上壳体11的中部构成有一上壳体叶轮腔113,下壳体12对应于上壳体11的下方,在下壳体12的前侧延伸有一下壳体前轴承腔121,也就是说在下壳体12的前侧延伸有一下壳体前轴承座125,该下壳体前轴承座125具有一前述的下壳体前轴承腔121,该下壳体前轴承腔121与前述的上壳体前轴承腔111相对应,而在下壳体12的后侧延伸有一下壳体后轴承腔122,也就是说在下壳体12的后侧延伸有一下壳体后轴承座126,该下壳体后轴承座126具有一前述的下壳体后轴承腔122,该下壳体后轴承腔122与前述的上壳体后轴承腔112相对应,下壳体12的中部构成有一下壳体叶轮腔123,该下壳体叶轮腔123与前述的上壳体叶轮腔113相对应,叶轮轴13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15上,而该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15设置在由前述的上壳体前轴承腔111与下壳体前轴承腔121相配合而共同形成的前支承轴承腔腔体内,叶轮轴13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16上,而该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16设置在由前述的上壳体后轴承腔112与下壳体后轴承腔122相配合而共同形成的后支承轴承腔腔体内,叶轮14为离心叶轮,该叶轮14构成于叶轮轮毂141上并且位于由前述的上壳体叶轮腔113与下壳体叶轮腔123共同构成的叶轮腔腔体内,叶轮轮毂141与叶轮轴13的中部固定,壳体前连接封盖17在对应于前述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15的前侧的位置通过壳体前连接封盖螺钉171同时与前述上壳体11的前侧面以及前述下壳体12的前侧面固定,壳体后连接封盖18在对应于前述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16的后侧的位置通过壳体后连接封盖螺钉181同时与上壳体11的后侧面以及下壳体12的后侧面固定,其中,前述叶轮轴13的前端伸展到前述壳体前连接封盖17外。

由图1和图2所示,在伸展到前述壳体前连接封盖17外的前述叶轮轴13的前端以平键固定方式套固有一叶轮轴动力连接法兰盘131,该叶轮轴动力连接法兰盘131在使用状态下与搭载在消防车上的柴油机动力输出轴连接。

在前述上壳体11的前侧和后侧各固定有一上壳体安装固定脚114,在前述下壳体12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上壳体安装固定脚114的位置各固定有一下壳体安装固定脚124。具体地讲,在上壳体前轴承座115与下壳体前轴承座125之间固定有一固定脚连接板1141,上壳体安装固定脚114以及下壳体安装固定脚124均与固定脚连接板1141固定。

继续见图2,在前述叶轮轴1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15的后侧的位置套置有一叶轮轴前隔套132,该叶轮轴前隔套132的内壁与设置在叶轮轴13上的叶轮轴前密封圈133密封配合,并且在叶轮轴前隔套132外套设有一前隔套密封圈1321,该前隔套密封圈1321与前述上壳体11以及前述下壳体12的内壁密封接触,在叶轮轴1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16的前侧的位置套置有一叶轮轴后隔套134,该叶轮轴后隔套134的内壁与设置在叶轮轴13上的叶轮轴后密封圈135密封配合,并且在叶轮轴后隔套134外套设有一后隔套密封圈1341,该后隔套密封圈1341与前述上壳体11以及前述下壳体12的内壁密封接触。

优选地,在前述叶轮轴13的中部开设有轮毂键槽136,在前述叶轮轮毂141上构成有轮毂键(图中未示出),该轮毂键与轮毂键槽136相配合。

优选地,在前述的叶轮轴前隔套13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叶轮轴前枢转支承轴承15与前述前隔套密封圈1321之间的位置套置有前隔套密封圈盖板1322,该前隔套密封圈盖板1322通过前隔套密封圈盖板固定螺钉13221同时与前述的上壳体11以及下壳体12固定;在前述的叶轮轴后隔套134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16与前述后隔套密封圈1341之间的位置套置有一后隔套密封圈盖板1342,该后隔套密封圈盖板1342通过后隔套密封圈盖板固定螺钉13421同时与前述的上壳体11以及下壳体12固定。

优选地,在前述叶轮轴13的前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壳体前连接封盖17的位置套置有一连接封盖密封圈137,该连接封盖密封圈137与壳体前连接封盖17密封配合;在叶轮轴13伸展到前述叶轮轴后枢转支承轴承16的后侧的端部旋配有一锁定螺母138。

由图1和图2所示,在前述的泵体进水接口2上构成有一泵体进水接口法兰盘21,在前述的泵体出水接口3上构成有一泵体出水接口法兰盘31。

优选地,在前述上壳体11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叶轮14的位置形成有一向上拱起的上拱起部,藉由该上拱起部构成为上泵壳117,在前述下壳体12的中部并且同样在对应于前述叶轮14的位置形成有一向下拱起的下拱起部,藉由该下拱起部构成为下泵壳127,叶轮14位于由上、下泵壳117、127共同形成的泵壳腔内。

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在前述的上壳体11上设置一上壳体压力传感器118,而在前述的下壳体12上设置一下壳体压力传感器128。

本发明的使用例一。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在图3中示出了消防车的车底盘固定座4(也可称车梁底板固定座)、水炮回转机构5和水炮6(即“消防炮”),前述的下壳体安装固定脚124采用螺钉并且在对应于开设在下壳体安装固定脚124上的下壳体安装固定脚螺孔1241的位置与车底盘固定座4固定,在前述泵体进水接口法兰盘21上配接有一供水三通接头211,在前述的泵体出水接口法兰盘31上通过螺钉311配接有一连接座312,水炮回转机构5与该连接座312连接,而水炮6与连接座5连接。

由供水管路与供水三通接头211连接,在前述柴油机带动叶轮轴动力连接法兰盘131转动时,叶轮轴13便转动,由叶轮轴13带动叶轮14,消防用水即水炮用的水依次经供水三通接头211、泵体进水接口2、下壳体叶轮腔123、上壳体叶轮腔113、泵体出水接口3、连接座312和水炮回转机构5进入水炮6并且由水炮6喷射至火源。从该应用例可以看出,由于泵体进水接口2朝向下,而泵体出水接口3朝向上,因而这种进出水方式可称为下进水上出水。又由于泵体进、出引水接口3、2处于泵体1的纵轴线上,即由于泵体1呈纵向设置,因而泵体1的高度被显著增加,无需使用冗长的管路或管件分别与泵体进、出水接口2、3连接,从而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使用例二。

请参见图4并且结合图1和图2,在图4中示出了回转台7(也可称“回转盘”)和吊臂8,在回转台7上通过回转盘71设置有一回转架711,由于回转台7、回转盘71、回转架711以及吊臂8的设置方式和功用属于已有技术,例如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cn107050707a、n106693247a和cn106593892a等,因而不再展开说明。从图4的示意可以看出,相对于使用例1,与泵体出水接口法兰盘31配接的连接座312更换成了三通出水管接头313,并且相对于使用例1,由于泵体1转过了180°,因而进出水方式可称为上进水下出水。从河道取水的浮艇泵的浮艇泵出水口由浮艇泵出水管路与泵体进水接口法兰盘21配接,消防用的水依次经浮艇泵出水管路、泵体进水接口2、下壳体叶轮腔123、上壳体叶轮腔113和泵体出水接口3并且由三通出水管接头313引出。其余均同使用例1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