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转向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2067发布日期:2018-11-20 18:0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转向风扇。

背景技术

夏天天气炎热,为了方便随身携带和生风取凉,不少人会选择使用手握式风扇,但市面上的手握式风扇由于风量较小,需要手握时对准人体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取凉效果,如果不方便手握或者感觉疲劳时将手握式风扇固定在某处,则风扇只能对一个方向吹风,人体移动时无法取凉,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智能转向风扇,具有可以识别人体所在的方向自动调节风扇朝向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转向风扇,包括控制器、人体红外线传感器、风扇本体、风扇连接座和风扇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扇本体固定连接在风扇连接座上,风扇转向装置安装在风扇连接座下方,与风扇连接座机械连接,风扇转向装置外部包裹有手握层,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器均安装在风扇本体的外部,风扇转向装置和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风扇转向装置设有带动装置、启动装置、散热装置、传动装置、旋转装置、连动装置、外壳体,所述启动装置通过螺杆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右下方,所述带动装置通过铆钉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下方,所述连动装置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左下方,所述传动装置通过螺杆固定在散热装置的上方,所述散热装置通过螺杆固定在带动装置的右侧,所述旋转装置通过铆钉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左上方,所述外壳体通过螺丝固定在承载台下方的中心,外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折叠安装座,折叠安装座座体,座体底部设有两个以上的折叠轴,每个折叠轴均连接有折叠板,折叠板通过折叠轴与座体构成可旋转结构,折叠轴上设有折叠开关,折叠板处于未展开状态时,折叠开关关闭,折叠板旋转展开时触发折叠开关打开,折叠开关和启动装置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带动装置由减震器、带动涡轮、带动螺杆、第一电机、折叠杆、第一电机开关、顶出板、伸缩杆、支撑槽组成,所述减震器通过螺杆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右侧,所述带动螺杆安设在减震器的下方并且互相平行,所述带动螺杆与减震器采用螺杆固定,所述带动涡轮安设在带动螺杆的左侧并且互相垂直,所述带动涡轮与带动螺杆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安设在带动涡轮的下方并且互相垂直,所述第一电机与带动涡轮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开关镶嵌在第一电机的下方,所述折叠杆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电机的左侧,所述支撑槽通过铆钉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下方,所述伸缩杆安设在支撑槽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所述伸缩杆与支撑槽采用螺丝固定,所述顶出板安设在伸缩杆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所述顶出板与伸缩杆采用螺杆固定,所述支撑槽安设在连动装置的右侧并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电机安设在散热装置的左侧并且处于同一垂直面,所述减震器安设在传动装置的下方并且互相垂直。

优选地,启动装置由齿条板、外齿轮、第一锥齿轮、弹簧连接杆、固定板、电动调节杆组成,所述电动调节杆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体的右下方,所述固定板通过铆钉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右下方,电动调节杆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连接杆安设在固定板的左侧并且互相平行,所述弹簧连接杆与外壳体采用钉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通过螺杆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下方,所述齿条板安设在第一锥齿轮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所述齿条板与第一锥齿轮采用机械连接,所述外齿轮通过刚绳固定在第一锥齿轮的左侧,所述外齿轮通过刚绳固定在连动装置的右侧。

优选地,散热装置由一号涡轮、固定连接杆、机械主轴、二号涡轮、散热风扇组成,所述一号涡轮通过螺杆固定在带动装置的下方,所述二号涡轮安设在一号涡轮的左侧并且互相垂直,所述二号涡轮与一号涡轮采用螺杆固定,所述机械主轴安设在二号涡轮的内部并且互相垂直,所述机械主轴与二号涡轮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连接杆通过螺丝固定在机械主轴的左侧,所述散热风扇安设在二号涡轮的左侧并且互相垂直,所述散热风扇与二号涡轮采用螺杆固定,所述一号涡轮安设在传动装置的下方并且互相垂直。

优选地,传动装置由传动杆、第二锥齿轮、一号蜗杆、螺杆齿轮、限位块、二号蜗杆、三号涡轮组成,所述三号涡轮机械连接在一号涡轮的上方,所述二号蜗杆螺纹连接在三号涡轮的左侧,所述第二锥齿轮安设在二号蜗杆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与二号蜗杆采用传动连接,所述螺杆齿轮安设在第二锥齿轮的左侧并且互相平行,所述螺杆齿轮与第二锥齿轮采用刚绳固定,所述一号蜗杆机械连接在第二锥齿轮的右侧,所述传动杆安设在一号蜗杆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所述传动杆与一号蜗杆采用螺纹固定,所述限位块安设在传动杆下方的末端并且互相垂直,所述限位块与传动杆采用螺丝固定,所述螺杆齿轮安设在旋转装置的右侧并且处于同一垂直面。

优选地,旋转装置由固定涡轮、旋转杆、缠绕涡轮、第二电机开关、第二电机、支撑底座组成,所述支撑底座通过铆钉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左上角,所述第二电机安设在支撑底座的上方并且互相平行,所述第二电机与支撑底座采用钉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开关嵌套在第二电机的右侧,所述缠绕涡轮安设在第二电机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所述缠绕涡轮与第二电机采用螺杆固定,所述旋转杆安设在缠绕涡轮的右侧并且互相垂直,所述旋转杆与缠绕涡轮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涡轮安设在旋转杆的右侧并且互相垂直,所述固定涡轮与旋转杆采用钉连接。

优选地,连动装置由滑杆、固定圆盘、连动杆、齿轮槽板、连动圆盘、支撑柱、连动齿轮、传动圆盘组成,所述支撑柱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左下角,所述传动圆盘安设在支撑柱的右侧并且互相平行,所述传动圆盘与外壳体采用螺杆固定,所述连动齿轮安设在传动圆盘的上方并且互相平行,所述连动齿轮与传动圆盘采用刚绳固定,所述连动圆盘安设在连动齿轮的上方并且互相平行,所述连动圆盘与连动齿轮采用刚绳固定,所述连动杆通过螺丝固定在连动圆盘的表面,所述固定圆盘通过铆钉固定在连动杆上方的末端,所述齿轮槽板安设在固定圆盘的左侧并且互相平行,所述齿轮槽板与固定圆盘采用机械连接,所述滑杆通过螺丝固定在齿轮槽板的上方。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置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带动装置、启动装置、传动装置、旋转装置和联动装置,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对人体的位置作出检测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人体的方位控制启动装置启动,并通过带动装置、启动装置、传动装置、旋转装置和联动装置之间的连接联动关系,最终带动风扇本体旋转,达到追踪人体所在方位进行吹风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设置折叠板、折叠轴和折叠开关,使本智能转向风扇可以通过将折叠板旋转展开构成支撑座,方便将智能转向风扇放置在桌子或其他平面上,无需另外固定,且折叠开关对折叠状态进行检测,用于区别手握模式和放置模式,在手握时不启动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和启动装置,节约能源,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风扇转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风扇转向装置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风扇转向装置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折叠安装座底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一种智能转向风扇,包括控制器、人体红外线传感器、风扇本体1、风扇连接座2和风扇转向装置6,风扇本体1固定连接在风扇连接座2上,风扇转向装置6安装在风扇连接座2下方,与风扇连接座2机械连接,风扇转向装置6外部包裹有手握层7,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器均安装在风扇本体1的外部,风扇转向装置6和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具体的,风扇转向装置6设有带动装置61、启动装置62、散热装置63、传动装置64、旋转装置66、连动装置67、外壳体68,外壳体68中央设有转子,风扇连接座2通过转子与风扇传动装置6连接,启动装置62通过螺杆固定在外壳体68内部的右下方,带动装置61通过铆钉固定在外壳体68内部的下方,连动装置67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体68内部的左下方,传动装置64通过螺杆固定在散热装置63的上方,散热装置63通过螺杆固定在带动装置61的右侧,旋转装置66通过铆钉固定在外壳体68内部的左上方,外壳体68通过螺丝固定在风扇连接座2下方的中心,外壳体68底部固定连接有折叠安装座3,折叠安装座3座体4,座体4底部设有两个以上的折叠轴,具体的,可设置为四个,每个折叠轴均连接有折叠板5,折叠板5通过折叠轴与座体4构成可旋转结构,折叠板5处于未展开状态时,四个折叠板5的中心设有方便用户旋转的空隙,折叠轴上设有折叠开关,折叠板5处于未展开状态时,折叠开关关闭,折叠板5旋转展开时触发折叠开关打开,折叠开关和启动装置62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具体的,带动装置61由减震器611、带动涡轮612、带动螺杆613、第一电机614、折叠杆615、第一电机开关616、顶出板617、伸缩杆618、支撑槽619组成,减震器611通过螺杆固定在外壳体68内部的右侧,带动螺杆613安设在减震器611的下方并且互相平行,带动螺杆613与减震器611采用螺杆固定,带动涡轮612安设在带动螺杆613的左侧并且互相垂直,带动涡轮612与带动螺杆613采用机械连接,第一电机614安设在带动涡轮612的下方并且互相垂直,第一电机614与带动涡轮612采用螺纹连接,第一电机开关616镶嵌在第一电机614的下方,折叠杆615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电机614的左侧,支撑槽619通过铆钉固定在外壳体68内部的下方,伸缩杆618安设在支撑槽619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伸缩杆618与支撑槽619采用螺丝固定,顶出板617安设在伸缩杆618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顶出板617与伸缩杆618采用螺杆固定,支撑槽619安设在连动装置67的右侧并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电机614安设在散热装置63的左侧并且处于同一垂直面,减震器611安设在传动装置64的下方并且互相垂直。

具体的,启动装置62由齿条板621、外齿轮622、第一锥齿轮623、弹簧连接杆624、固定板625、电动调节杆626组成,电动调节杆626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体68的右下方,固定板625通过铆钉固定在外壳体68内部的右下方,电动调节杆626和固定板625固定连接,弹簧连接杆624安设在固定板625的左侧并且互相平行,弹簧连接杆624与外壳体68采用钉连接,第一锥齿轮623通过螺杆固定在外壳体68内部的下方,齿条板621安设在第一锥齿轮623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齿条板621与第一锥齿轮623采用机械连接,外齿轮622通过刚绳固定在第一锥齿轮623的左侧,外齿轮622通过刚绳固定在连动装置67的右侧。

具体的,散热装置63由一号涡轮631、固定连接杆632、机械主轴633、二号涡轮634、散热风扇635组成,一号涡轮631通过螺杆固定在带动装置61的下方,二号涡轮634安设在一号涡轮631的左侧并且互相垂直,二号涡轮634与一号涡轮631采用螺杆固定,机械主轴633安设在二号涡轮634的内部并且互相垂直,机械主轴633与二号涡轮634采用螺纹连接,固定连接杆632通过螺丝固定在机械主轴633的左侧,散热风扇635安设在二号涡轮634的左侧并且互相垂直,散热风扇635与二号涡轮634采用螺杆固定,一号涡轮631安设在传动装置64的下方并且互相垂直。

具体的,传动装置64由传动杆641、第二锥齿轮642、一号蜗杆643、螺杆齿轮644、限位块645、二号蜗杆646、三号涡轮647组成,三号涡轮647机械连接在一号涡轮631的上方,二号蜗杆646螺纹连接在三号涡轮647的左侧,第二锥齿轮642安设在二号蜗杆646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第二锥齿轮642与二号蜗杆646采用传动连接,螺杆齿轮644安设在第二锥齿轮642的左侧并且互相平行,螺杆齿轮644与第二锥齿轮642采用刚绳固定,一号蜗杆643机械连接在第二锥齿轮642的右侧,传动杆641安设在一号蜗杆643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传动杆641与一号蜗杆643采用螺纹固定,限位块645安设在传动杆641下方的末端并且互相垂直,限位块645与传动杆641采用螺丝固定,螺杆齿轮644安设在旋转装置66的右侧并且处于同一垂直面。

具体的,旋转装置66由固定涡轮661、旋转杆662、缠绕涡轮663、第二电机开关664、第二电机665、支撑底座666组成,支撑底座666通过铆钉固定在外壳体68内部的左上角,第二电机665安设在支撑底座666的上方并且互相平行,第二电机665与支撑底座666采用钉连接,第二电机开关664嵌套在第二电机665的右侧,缠绕涡轮663安设在第二电机665的上方并且互相垂直,缠绕涡轮663与第二电机665采用螺杆固定,旋转杆662安设在缠绕涡轮663的右侧并且互相垂直,旋转杆662与缠绕涡轮663采用螺纹连接,固定涡轮661安设在旋转杆662的右侧并且互相垂直,固定涡轮661与旋转杆662采用钉连接。

具体的,连动装置67由滑杆671、固定圆盘672、连动杆673、齿轮槽板674、连动圆盘675、支撑柱676、连动齿轮677、传动圆盘678组成,支撑柱676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体68内部的左下角,传动圆盘678安设在支撑柱676的右侧并且互相平行,传动圆盘678与外壳体68采用螺杆固定,连动齿轮677安设在传动圆盘678的上方并且互相平行,连动齿轮677与传动圆盘678采用刚绳固定,连动圆盘675安设在连动齿轮677的上方并且互相平行,连动圆盘675与连动齿轮677采用刚绳固定,连动杆673通过螺丝固定在连动圆盘675的表面,固定圆盘672通过铆钉固定在连动杆673上方的末端,齿轮槽板674安设在固定圆盘672的左侧并且互相平行,齿轮槽板674与固定圆盘672采用机械连接,滑杆671通过螺丝固定在齿轮槽板674的上方。

用户在使用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转向风扇时,可通过折叠安装座切换风扇的工作模式,当折叠板未展开时,用户可将智能转向风扇作为手握式风扇,此时折叠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不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不会控制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和启动装置启动,当用户旋转展开折叠板时,折叠板可作为智能转向风扇的支撑,供用户将智能转向风扇放置在桌子等平面上使用,此时折叠开关触发打开,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启动,人体红外线传感器识别人体所在的方向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人体所在的方向控制电动调节杆626工作,通过伸缩带动固定板,使得电动调节杆626带动固定板625往移动带动齿条板621往移动,齿条板621的移动会使得带动下方的第一锥齿轮623进行旋转,第一锥齿轮623通过刚绳带动左侧的外齿轮622,外齿轮622带动上方的凸槽去触碰伸缩杆618,使得伸缩杆618往上伸缩将顶出板617顶到折叠杆615,折叠杆615在往上移动触碰到第一电机开关616,第一电机开关616被按动之后,第一电机614就会运行带动上方的带动涡轮612转动,带动涡轮612带动右侧的带动螺杆613,带动螺杆613通过螺杆带动上方的三号涡轮647旋转,三号涡轮647通过螺杆带动左侧的二号蜗杆646转动,二号蜗杆646的转动会使得上方的第二锥齿轮642开始进行旋转,第二锥齿轮642的转动会通过皮带带动左侧的螺杆齿轮644,螺杆齿轮644与右侧的一号蜗杆643互相扣合带动一号蜗杆643进行转动往上移动,使得一号蜗杆643带动传动杆641往上移动,外齿轮622转动的同时也会通过刚绳带动左侧的传动圆盘678,传动圆盘678通过皮带带动上方的连动齿轮677,连动齿轮677通过刚绳带动上方的连动圆盘675进行旋转,连动圆盘675通过螺杆带动山方的固定圆盘672转动,固定圆盘672将左侧的齿轮槽板674往下拉动,使得齿轮槽板674带动滑杆671往下移动,滑杆671触碰到左侧的第二电机开关664,第二电机开关664被按动之后,第二电机665开始启动带动上方的缠绕涡轮663,缠绕涡轮663通过旋转杆662带动右侧的固定涡轮661转动,使得固定涡轮661带动已经与风扇连接座连接好的螺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风扇本体进行旋转,完成风扇对人体所在方向的追踪转动。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