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荷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6852发布日期:2018-12-12 00:3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荷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压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卸荷溢流阀。

背景技术

双联液压泵常用于有快速进给和工作进给要求的机械加工的专用机床中,这时双联泵由一高压小流量液压泵和一低压大流量液压泵组成。当快速进给时,两个液压泵同时供油(此时压力较低),当工作进给时,由高压小流量液压泵供油(此时压力较高),同时在油路系统上使大流量泵卸荷,这与采用一个高压大流量的泵相比,可以节省能源,减少油液发热。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卸荷阀组用以控制双联液压泵由快速进给转换到工作进给,使低压大流量泵进行卸荷,现有的卸荷阀组一般由独立的单向阀、溢流阀、卸荷阀集成到一个阀块上,体积庞大、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紧凑、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的卸荷溢流阀。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卸荷溢流阀,包括阀体、螺套、卸荷阀芯,所述阀体内由下至上依次同轴地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卸荷阀芯孔、连通孔、通流槽、安装孔;所述阀体的圆周侧面上在靠近卸荷阀芯孔的下端设有与卸荷阀芯孔连通的t口、在连通孔的中部设有p口、在靠近阀体的下端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a口;所述卸荷阀芯包括位于卸荷阀芯孔内用的阀芯本体,以及设置在阀芯本体上用于控制连通孔和卸荷阀芯孔通断的阀芯锥体,所述阀芯锥体上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连通孔内的阀芯滑杆,所述阀芯滑杆的圆周侧面上在靠近阀芯锥体处设有环形切槽,所述环形切槽与连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通流槽;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通p口和第一通流槽的第一流孔,以及用于连通p口和通流槽的第二流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用于将阀芯锥体压紧在连通孔上端的卸荷弹簧,所述螺套安装在螺纹孔的上端,所述螺套内螺纹连接有用于控制卸荷弹簧预紧力的第一调节杆;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用于控制通流槽与安装孔连通的单向阀芯,所述安装孔的下端开口处安装有第一弹簧座,所述安装孔内在第一弹簧座和单向阀芯之间设有用于将单向阀芯压紧在通流槽下端开口处的单向弹簧;所述单向阀芯内沿阀体的轴向设有贯穿的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上端滑动连接在连通孔内且与阀芯滑杆的下端连接;所述推杆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的第三流孔;所述阀芯本体的上端沿阀体轴向向下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卸荷阀芯内在第一凹槽的底部沿阀体轴向向下设有贯穿的且与第三流孔连通的第四流孔;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用于控制第四流孔与第一凹槽通断的溢流阀芯,所述螺纹孔内在卸荷弹簧内设有用于将溢流阀芯压紧在第四流孔上端开口处的溢流弹簧,所述第一调节杆内螺纹连接有用于控制溢流弹簧预紧力的第二调节杆;所述阀芯本体内在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凹槽和t口的第五流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卸荷溢流阀工作时,p口与低压大流量泵的出口相连,a口与高压小流量液压泵的出口相连,t口与油箱直接相连;当电机启动,带动双联液压泵旋转时,低压大流量液压泵出口的油液经p口、第二流孔、通流槽作用到单向阀芯上克服单向弹簧的作用力推动单向阀芯向下运动打开通流槽的下端,油液进入a口,同时高压小流量泵出口的油液也进入a口,实现快速进给,此时a口压力较低;当快速进给结束,a口压力上升到卸荷弹簧设定的压力时,a口的压力油通过推杆推动卸荷阀芯向上克服卸荷弹簧的作用力,阀芯锥体离开连通孔的上端,使p口的油液由第一流孔和第一通流槽流入t口进行卸荷,同时因为a口和p口之间产生压差,在单向弹簧及a口油压的作用下,单向阀芯向上运动压紧在通流槽的下端开口处,p口与a口截断不通;双联液压泵进入到工作进给工况,只有高压小流量液压泵供油到a口,a口的压力可以达到较高的压力,a口的压力使卸荷阀芯一直处于开启卸荷状态,在工作进给工况当a口的压力超过溢流弹簧设定的压力时,a口的油液由第三流孔、第四流孔推动溢流阀芯克服溢流弹簧的作用力向上运动打开第四流孔,使a口的油液通过第五流孔溢流到t口,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其中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杆可以改变卸荷弹簧的预紧力,从而设定卸荷压力;通过调节第二调节杆可以改变溢流弹簧的预紧力,从而设定溢流压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卸荷阀芯孔内在卸荷阀芯的上方安装有套接在卸荷弹簧外用于对卸荷阀芯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套,所述卸荷阀芯孔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用于防止限位套脱离卸荷阀芯孔的挡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弹簧的上端和第二调节杆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杆上在螺套的上方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插装式结构设计,将单向功能、卸荷功能、溢流功能集成到一起,体积紧凑、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阀体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卸荷阀芯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液压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应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卸荷溢流阀,包括阀体4、螺套9、卸荷阀芯6,所述阀体4内由下至上依次同轴地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401、卸荷阀芯孔402、连通孔403、通流槽404、安装孔405;所述阀体4的圆周侧面上在靠近卸荷阀芯孔402的下端设有与卸荷阀芯孔402连通的t口、在连通孔403的中部设有p口、在靠近阀体4的下端设有与安装孔405连通的a口;所述卸荷阀芯6包括位于卸荷阀芯孔402内用的阀芯本体601,以及设置在阀芯本体601上用于控制连通孔403和卸荷阀芯孔402通断的阀芯锥体602,所述阀芯锥体602上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连通孔403内的阀芯滑杆603,所述阀芯滑杆603的圆周侧面上在靠近阀芯锥体602处设有环形切槽604,所述环形切槽604与连通孔40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通流槽42;所述阀体4内设有用于连通p口和第一通流槽42的第一流孔4b,以及用于连通p口和通流槽404的第二流孔4a;所述螺纹孔401内安装有用于将阀芯锥体602压紧在连通孔403上端的卸荷弹簧2b,所述螺套9安装在螺纹孔401的上端,所述螺套9内螺纹连接有用于控制卸荷弹簧2b预紧力的第一调节杆8;所述安装孔405内安装有用于控制通流槽404与安装孔405连通的单向阀芯3,所述安装孔405的下端开口处安装有第一弹簧座1,所述安装孔405内在第一弹簧座1和单向阀芯3之间设有用于将单向阀芯3压紧在通流槽404下端开口处的单向弹簧2a;所述单向阀芯3内沿阀体4的轴向设有贯穿的滑孔301,所述滑孔301内滑动连接有推杆5,所述推杆5的上端滑动连接在连通孔403内且与阀芯滑杆603的下端连接;所述推杆5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的第三流孔51;所述阀芯本体601的上端沿阀体4轴向向下设有第一凹槽605,所述卸荷阀芯6内在第一凹槽605的底部沿阀体4轴向向下设有贯穿的且与第三流孔51连通的第四流孔61;所述第一凹槽605内设有用于控制第四流孔61与第一凹槽605通断的溢流阀芯7,所述螺纹孔401内在卸荷弹簧2b内设有用于将溢流阀芯7压紧在第四流孔61上端开口处的溢流弹簧2c,所述第一调节杆8内螺纹连接有用于控制溢流弹簧2c预紧力的第二调节杆11;所述阀芯本体601内在第一凹槽605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凹槽605和t口的第五流孔606。所述卸荷阀芯孔402内在卸荷阀芯6的上方安装有套接在卸荷弹簧2b外用于对卸荷阀芯6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套13,所述卸荷阀芯孔402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用于防止限位套13脱离卸荷阀芯孔402的挡圈13a。所述溢流弹簧2c的上端和第二调节杆1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座10。所述第一调节杆8上在螺套9的上方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2。

该卸荷溢流阀工作时,p口与低压大流量泵15的出口相连,a口与高压小流量液压泵14的出口相连,t口与油箱13直接相连;当电机启动,带动双联液压泵旋转时,低压大流量液压泵15出口的油液经p口、第二流孔4a、通流槽404作用到单向阀芯3上克服单向弹簧2a的作用力推动单向阀芯3向下运动打开通流槽404的下端,油液进入a口,同时高压小流量泵14出口的油液也进入a口,实现快速进给,此时a口压力较低;当快速进给结束,a口压力上升到卸荷弹簧2b设定的压力时,a口的压力油通过推杆5推动卸荷阀芯6向上克服卸荷弹簧2b的作用力,阀芯锥体602离开连通孔403的上端,使p口的油液由第一流孔4b和第一通流槽42流入t口进行卸荷,同时因为a口和p口之间产生压差,在单向弹簧2a及a口油压的作用下,单向阀芯3向上运动压紧在通流槽404的下端开口处,p口与a口截断不通;双联液压泵进入到工作进给工况,只有高压小流量液压泵14供油到a口,a口的压力可以达到较高的压力,a口的压力使卸荷阀芯6一直处于开启卸荷状态,在工作进给工况当a口的压力超过溢流弹簧2c设定的压力时,a口的油液由第三流孔51、第四流孔61推动溢流阀芯7克服溢流弹簧2c的作用力向上运动打开第四流孔61,使a口的油液通过第一凹槽605和第五流孔606溢流到t口,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其中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杆8可以改变卸荷弹簧2b的预紧力,从而设定卸荷压力;通过调节第二调节杆11可以改变溢流弹簧2c的预紧力,从而设定溢流压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