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水的RO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0953发布日期:2019-02-19 17:5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水的RO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ro泵,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水的ro泵。



背景技术:

ro泵全称为反渗透隔膜增压泵,具有自吸和增压的功能,是ro净水机的关键重要部件之一。ro泵主要包括ro泵头和驱动电机,ro泵头上设置有一块与驱动电机正对的隔膜片,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一个偏心摇摆轮和与偏心摇摆轮紧密配合的三凸轮打水组件,当驱动电机驱动偏心摇摆轮运行时,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ro泵头中的隔膜片做往复运动,从而实现ro泵的自吸和增压的功能。

现阶段,ro泵在ro净水机的应用中隔膜片属于易损件,当隔膜片受损破裂后,ro泵中的水会从隔膜片的裂缝中泄露并流到ro净水机所在房间的地面上,对地面上的其他物件或者地板造成损害,并且浪费了大量的水,因此现阶段需要研制出一种防漏水的ro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水的ro泵,当隔膜片破损后,ro泵不会发生水泄露,避免了泄露的水对地面上的物件或者地板造成损害。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漏水的ro泵,包括ro泵头、驱动电机安装于驱动电机输出端且与ro泵头配合的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所述ro泵头包括泵头壳体、安装泵头壳体内的控制体和隔膜片,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安装于电机壳体的转子和定子,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电机上盖、电机外壳和电机下盖,所述电机上盖具有供转子的转轴穿过的输出通孔,所述电机上盖和泵头壳体连接后形成有供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安装的第一密闭腔室,所述电机上盖和泵头壳体连接处设置有防止第一密闭腔室内的水从两者连接处泄露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电机上盖、电机外壳和电机下盖连接后形成有供转子和定子安装的第二密闭腔室;所述电机上盖和电机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止第二密封腔室内的水从两者的连接处泄露的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电机下盖和电解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止第二密封腔室内的水从两者的连接处泄露的第三密封结构。

ro泵主要由ro泵头、驱动电机和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组成,其中,驱动电机又包括电机上盖、电机外壳和电机下盖,当ro泵头中的隔膜片发生破损后,ro泵头内的水会通过电机上盖和ro泵头的连接缝隙、电机上盖和电机外壳的连接缝隙、电机外壳和电机下盖的连接缝隙发生泄露。由于ro泵是应用在ro净水器上的,使得进入到ro泵中的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水压,在一定水压下,ro泵在单位时间内的水压还是比较大的。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结构、第二密封结构和第三密封结构分别对电机上盖和ro泵头的连接缝隙、电机上盖和电机外壳的连接缝隙、电机外壳和电机下盖的连接缝隙进行密封,从而对ro泵进行整体的密封,防止了水从上述三个连接缝隙中发生泄露,从而解决了ro泵中隔膜片破损后泄露的水会对地面上的物件和底板造成的损害。

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净水器会设置一种漏水保护装置,用于解决ro泵发生泄露后对地面上的物件和地板损害的问题,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通过在ro泵的底部设置凹形槽,并且在凹形槽内安装传感器,并且在ro泵的进水端设置一个电磁阀,当ro泵发生泄漏时,ro泵泄露出来的水会在凹形槽内积聚,并且被安装传感器检测到,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磁阀关闭。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是可行的,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ro泵发生泄露后造成危害的问题,因此被ro净水器行业进行推广,使得现阶段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上,一般均采用的是漏水保护装置,研发方向也主要为对凹形槽、传感器、电磁阀以及相关的控制电路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上述漏水保护装置能够对ro泵进行漏水保护,但是这种漏水保护结构采用了传感器、凹形槽和电磁阀等相关元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净水器成本;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克服了技术偏见,从ro泵本身出发,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机械密封结构,解决了ro泵出现漏水的问题,且上述第一密封结构、第二密封结构和第三密封结构的防水密封性能较为可靠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头壳体和电机上盖通过至少三根第一螺栓连接固定,所述泵头壳体具有供第一螺栓的螺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电机上盖具有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电机上盖中与泵头壳体相贴的端面上的第一密封槽和安装于第一密封槽中的第一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泵头壳体和电机上盖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连接强度高;第一密封结构采用第一密封槽和第一密封圈的方式,这种密封方式结构简单,密封效果理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上盖的底部具有插入电机外壳顶部的上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周向开设于上盖密封部外侧壁的第二密封槽和安装于第二密封槽内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圈与电机外壳内壁周向抵接;所述电机下盖的顶部具有插入电机外壳顶部的下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结构包括周向开设于下密封部外侧壁的第三密封槽和安装于第三密封槽内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的外圈与电机外壳内壁周向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结构采用第二密封槽和第二密封圈的方式,第三密封结构采用第三密封槽和第三密封圈的方式,这种密封方式结构简单,密封效果理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上盖和电机下盖通过至少两根螺杆连接固定,所述电机下盖具有供螺杆穿过的固定沉孔,所述电机上盖具有与固定沉孔一一对应且与螺杆螺纹配合的固定螺柱;所述上密封部和电机外壳之间还通过至少三个周向间隔设置的上盖螺钉连接固定,所述上盖螺钉均位于第二密封圈的上方;所述下密封部和电机外壳件也通过至少三个周向间隔设置的下盖螺钉连接固定,所述下盖螺钉均位于第三密封圈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隔膜片破损后,ro泵头内的水会流到第一密封腔室和第二密封腔室中,且使得第一密封腔室和第二密封腔室内的水具有ro泵进水端的水压,使得电机上盖和电机下盖受到一个将两者从电机外壳中冲出的压力。因此,首先采用两根螺杆通过固定沉孔和固定螺柱将电机上盖、电机外壳和电机下盖连接固定,并且分别通过上盖螺钉和下盖螺钉进一步连接固定电机上盖和电机外壳、电机下盖和电机外壳,保证了电机上盖、电机外壳和电机下盖不会被其内部泄露的水压冲散,也有助于保证第二密封结构和第三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上盖具有与上盖螺钉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上密封部的外侧具有与上盖螺钉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为盲孔;所述电机下盖具有与下盖螺钉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在下密封部的外侧具有与下盖螺钉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为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密封腔室内的水通过上盖螺钉和下盖螺钉的安装缝隙中泄露,且通过在电机上盖中设置第一连接部、在电机下盖中设置第二连接部,能够保证上盖螺钉和下盖螺钉的紧固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纹孔内注射有与上盖螺钉粘合的固定胶;所述第二螺纹孔内注射有与下盖螺钉粘合的固定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上盖螺钉和下盖螺钉的固定能力,避免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脱离的概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下盖具有向下凸起的引线部,所述引线部在朝向第二密封腔的一侧具有引线槽且引线部的一侧外侧壁开设有与引线槽连通的引线开口,所述电机下盖在引线槽内安装有橡胶密封块,所述橡胶密封块具有供电机电源线密封穿过的密封通道,所述密封通道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驱动电机的线路连接,在电机下盖一定会存在一个供电源线穿出的通口。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引线槽和橡胶密封块,使得电源线能够通过橡胶密封块中的密封通道从第二密封腔室穿出到驱动电机外。由于当隔膜片破损后,第二密封腔室内的泄露水存在一定的水压,会将橡胶密封块压紧在引线槽底部,从而实现对引线开口的密封,同时,橡胶密封块在水压的作用下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形,由于密封通道至少具有一个弯折部,使得电源线在橡胶密封块内会压紧密封,进一步提升了橡胶密封块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下盖在朝向第二密封腔的一侧具有供转子的下轴承安装的下限位槽,所述电机下盖在另一侧具有与下限位槽连通的检测沉孔和密封连接于检测沉孔上的检测端盖,所述检测端盖可拆卸安装于检测沉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下盖中检测沉孔和检测端盖的设置能够用于检测ro泵是否漏水,当ro泵不在工作时,能够将检测端盖取下,如果发现存在一定的水从检测沉孔中漏出,则证明ro泵发生泄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端盖在朝向第二密封腔的一侧开设有检测盲孔和安装于检测盲孔处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盲孔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检测端盖的检测通口,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密封滑移安装于检测盲孔的滑移头、设置于滑移头且通过检测通口伸出检测端盖的检测片以及同时抵接于滑移头和检测盲孔之间的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检测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当ro泵中的隔膜片发生损坏造成ro泵头中的水发生泄露,则第一密封腔室和第二密封腔室会被泄露水填充,使得检测机构的滑移头承受到水压并且驱动压缩弹簧被压缩,同时使得检测片伸出检测通口的长度得到提升。使用者能够通过ro泵中检测片的伸出的长度能够直接判断ro泵是否存在泄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头壳体和电机上盖的连接缝隙处、电机上盖和电机外壳的连接缝隙处、电机外壳和电机下盖的连接缝隙处均涂抹有一层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的宽度不小于1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胶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个ro泵的密封性能,从而降低ro泵发生泄露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一种防漏水的ro泵,通过在电机上盖和泵头壳体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密封结构、在电机上盖和电机外壳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密封结构以及电机外壳和电机下盖的连接处设置第三密封结构,从而提神那个了整个防漏水的ro泵的整体防漏水性能,避免因隔膜片破损后ro泵发生漏水的现象发生;

2、电机上盖的上密封部和电机外壳还通过上盖螺钉固定以及电机下盖的下密封部和电机外壳通过下盖螺钉连接固定,能够提升着整个驱动电机的整体性,当第一密封腔室内存在一定水压时,驱动电机中的电机上盖、电机外壳和电机下盖不会因泄露水压二解体;

3、电机下盖通过设置引线部和橡胶密封块,橡胶密封块具有供电源线穿过的密封通道且密封通道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能够防止泄露水通过密封通道和电源线的间隙泄露;

4、电机下盖还设置有检测盲孔和检测机构,能够对防漏水的ro泵中第一密封腔室和第二密封腔室是否存在漏水进行检测,从而避免在ro泵内腔存在积水的情况下进行开机,有助于对ro泵的驱动电机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寰泵头壳体和电机上盖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1中驱动电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电机上盖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电机下盖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电机下盖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2中d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电机下盖和检测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ro泵头;11、泵头壳体;111、泵头上壳体;111a、第一泵头凸棱;112、泵头下壳体;112a、泵头密封槽;112b、泵头密封圈;113、进水接头;114、出水接头;115、安装空腔;115a、进水腔室;115b、增压腔室;115c、出水腔室;116、泵头凸环;116a、第二泵头凸棱;117、第一通孔;12、控制体;13、隔膜片;131、增压凸部;2、驱动电机;21、电机壳体;211、电机上盖;211a、固定螺柱;211b、上密封部;211b1、第二密封槽;211b2、第一连接部;211b3、第一螺纹孔;211b4、第二密封圈;211c、上盖螺钉;212、电机外壳;213、电机下盖;213a、固定沉孔;213b、下密封部;213b1、第三密封槽;213b2、第二连接部;213b3、第二螺纹孔;213c、下盖螺钉;213d、第三密封圈;213e、引线部;213e1、引线槽;213e2、引线开口;213f、下限位槽;213g、检测沉孔;214、电机凸环;214a、第一密封槽;214b、第一密封圈;215、第一螺栓;216、第一螺纹孔;216、螺杆;217、密封圈;218、橡胶密封块;218a、密封通道;218a1、弯折部;219、检测端盖;219a、旋转卡槽;219b、检测盲孔;219c、检测通口;22、转子;221、输出轴;23、定子;3、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31、偏心轮;32、打水轴承;33、打水件;331、打水凸轮;41、第一密封腔室;42、第二密闭腔室;5、安装支架;51、固定部;52、第三螺钉;6、检测机构;61、滑移头;62、压缩弹簧;63、检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阅附图1和附图2,一种防漏水的ro泵,包括ro泵头1、驱动电机2和安装于驱动电机2输出端且与ro泵头1配合的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3。

参阅附图2和附图3,ro泵头1包括泵头壳体11、安装于泵头壳体11内的控制体12和隔膜片13,泵头壳体11包括泵头上壳体111和泵头下壳体112。其中,泵头上壳体111具有进水接头113和出水接头114,且通过和泵头下壳体112配合后形成有一个安装空腔115且安装空腔115下端具有与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3对应的开口。

控制体12和隔膜片13安装在泵头壳体11的安装空腔115内,且将安装空腔115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与进水接头113连通的进水腔室115a、位于控制体12和隔膜片13之间的增压腔室115b以及与出水接头114相连通的出水腔室115c。其中,进水腔室115a和出水腔室115c相互隔断,进水腔室115a中的水只能够通过增压腔室115b后进入到出水腔室115c中。ro泵头1总共具有三个增压腔室115b,且隔膜片13具有与三个增压腔室115b一一对应的增压凸部131。

隔膜片13将安装空腔115下端的开口隔断,并且隔膜片13的外端边沿被泵头上壳体111和泵头下壳体112压紧,使得ro泵头1处的水不会从泵头上壳体111和泵头下壳体112的接缝中泄露。

参阅附图2至附图4,为了进一步提升泵头上壳体111和泵头下壳体112的防漏性能,泵头上壳体111和泵头下壳体112之间设置有泵头密封圈112b。其中,泵头下壳体112在朝向泵头上壳体111的表面且在位于隔膜片13和控制体12的外侧设置有一个泵头密封槽112a和安装于泵头密封槽112a中的泵头密封圈112b。其中,泵头上壳体111具有与泵头密封圈112b对应且压入泵头密封圈112b中的第一泵头凸棱111a。

参阅附图2和附图5,驱动电机2包括电机壳体21、安装于电机壳体21内的转子22和定子23。电机壳体21包括电机上盖211、电机外壳212和电机下盖213,电机上盖211位于电机外壳212靠近ro泵头1的一侧,且转子22的输出轴221从电机上盖211伸出,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3(参阅附图3)就安装在转子22的输出轴221上。

参阅附图2和附图3,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3主要包括安装于驱动电机2输出轴221上的偏心轮31、套设于偏心轮31上的打水轴承32以及套设于打水轴承32外侧的打水件33,打水件33包括套设在打水轴承32外侧的打水底环和设置于底环顶部且与增压凸部131一一对应的打水凸轮331。其中,打水凸轮331和增压凸部131通过螺钉(图中未示出)连接固定。

参阅附图2和附图3,为了实现保护驱动电机2和ro泵头1之间的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3,泵头下壳体112的底部设置有泵头凸环116,电机上盖211的顶部具有与泵头凸环116对应设置的电机凸环214。

其中,泵头壳体11和电机上盖211通过至少三根第一螺栓215连接固定,泵头壳体11具有供第一螺栓215的螺杆216穿过的第一通孔117,电机上盖211具有与第一通孔117一一对应的第一螺纹孔211b3。在本实施例中,泵头壳体11和电机上盖211通过八根第一螺栓215连接固定。

当泵头凸环116和电机凸环214相互连接后,电机上盖211和泵头壳体11之间形成有供三凸轮打水支架组件3安装的第一密封腔室41,且电机上盖211和泵头下壳体112连接处设置有防止第一密封腔室41内的水从两者连接处泄露的第一密封结构。

参阅附图2、附图3和附图6,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电机上盖211中与泵头壳体11相贴的端面上的第一密封槽214a、安装于第一密封槽214a中的第一密封圈214b以及设置于泵头下壳体112底部且将第一密封圈214b压紧变形的第二泵头凸棱116a。

参与附图2、附图7和附图9,电机上盖211、电机外壳212和电机下盖213连接后形成有供转子22和定子23安装的第二密闭腔室42。其中,电机上盖211和电机下盖213通过至少两根两根螺杆216连接固定,电机下盖213具有供螺杆216穿过的固定沉孔213a,电机上盖211具有与固定沉孔213a一一对应且与螺杆216螺纹配合的固定螺柱211a。

其中,为了降低第二密封腔室内的水通过螺杆216和固定沉孔213a的间隙中流出,固定沉孔213a内设置有密封圈217,螺杆216的螺杆216头将密封圈217压紧在固定沉孔213a的阶梯面上,实现对固定沉孔213a的密封。

参阅附图2和附图10,电机上盖211和电机外壳212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止第二密封腔42内的水从两者的连接处泄露的第二密封结构。电机上盖211的底部具有插入电机外壳212顶部的上密封部211b,第二密封结构包括周向开设于上盖密封部外侧壁的第二密封槽211b1和安装于第二密封槽211b1内的第二密封圈211b4,第二密封圈211b4的外圈与电机外壳212内壁周向抵接。

参阅附图2、附图5和附图7,上密封部211b和电机外壳212之间还通过至少三个周向间隔设置的上盖螺钉211c连接固定,上盖螺钉211c均位于第二密封圈211b4的上方。电机上盖211具有与上盖螺钉211c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11b2,第一连接部211b2在上密封部211b的外侧具有与上盖螺钉211c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211b3,第一螺纹孔211b3为盲孔。

参阅附图2和附图11,电机下盖213和电解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止第二密封腔室内的水从两者的连接处泄露的第三密封结构。电机下盖213的顶部具有插入电机外壳212顶部的下密封部213b,第三密封结构包括周向开设于下密封部213b外侧壁的第三密封槽213b1和安装于第三密封槽213b1内的第三密封圈213d,第三密封圈213d的外圈与电机外壳212内壁周向抵接。

参阅附图5和附图9,下密封部213b和电机外壳212件也通过至少三个周向间隔设置的下盖螺钉213c连接固定,下盖螺钉213c均位于第三密封圈213d的下方。电机下盖213具有与下盖螺钉213c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13b2,所述第二连接部213b2在下密封部213b的外侧具有与下盖螺钉213c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213b3,所述第二螺纹孔213b3为盲孔。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上盖211和电机外壳212之间通过四个第一螺钉连接固定,且第一螺纹孔211b3内注射有与上盖螺钉211c粘合的固定胶;电机下盖213和电机外壳212之间也通过四个第一螺钉连接固定;第二螺纹孔213b3内注射有与下盖螺钉213c粘合的固定胶。第一螺纹孔211b3内的固定胶和第二螺纹孔213b3内的固定胶,能够提升电机上盖211、电机外壳212和电机下盖213的安装强度。

参阅附图8和附图9,电机下盖213具有向下凸起的引线部213e,引线部213e在朝向第二密封腔的一侧具有引线槽213e1且引线部213e的一侧外侧壁开设有与引线槽213e1连通的引线开口213e2。电机下盖213在引线槽213e1内安装有橡胶密封块218,橡胶密封块218具有供电机电源线密封穿过的密封通道218a,密封通道218a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218a1。在本实施例中,电机下盖213具有两根电源线,使得橡胶密封块218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密封通道218a,且两个密封通道218a均具有一个弯折部218a1。

电机下盖213在朝向第二密封腔的一侧具有供转子22的下轴承安装的下限位槽213f,电机下盖213在另一侧具有与下限位槽213f连通的检测沉孔213g和密封连接于检测沉孔213g上的检测端盖219。其中,检测端盖219和检测沉孔213g螺纹连接,且检测端盖219的底部具有片状且方便旋转检测端盖219的旋转卡槽219a。

参阅附图5,电机外壳212还设置有一个安装支架5,安装支架5具有和电机外壳212相贴合的固定部51,固定部51通过第三螺钉52螺纹固定在电机外壳212体上。为了防止电机外壳212中与第三螺钉52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存在漏水间隙,因此在第三螺钉52打入螺纹孔内前,会在螺纹孔内涂抹防水胶,并且在第三螺钉52打入后,在电机外壳212的内壁的螺纹孔处涂抹防水胶。

实施例2:

结合附图1至附图1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漏水的ro泵除了检测端盖219和实施例1中的防漏水的ro泵不同外,其余结构特征均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

并结合参阅附图12,本实施例中的检测端盖219和检测沉孔213g也为螺纹连接配合,且检测端盖219在朝向第二密封42的一侧开设有检测盲孔219b和安装于检测盲孔219b处的检测机构6。检测盲孔219b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检测端盖219的检测通口219c,检测机构6包括密封滑移安装于检测盲孔219b的滑移头61、设置于滑移头61且通过检测通口219c伸出检测端盖219的检测片63以及同时抵接于滑移头61和检测盲孔219b之间的压缩弹簧62。其中,检测片63和检测通孔相适配,且通过旋转检测片63即可实现检测端盖219的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片63沿远离滑移头61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报警区和正常区,且报警区外表面呈红色,正常区外表面呈绿色。常态时,在压缩弹簧62的作用下,报警区位于检测通口219c内侧;当第二密封腔室内存在泄漏水且处于高压状态时,第二密封腔室内的水压将滑移头61向下压缩,并且将报警区压出检测通口219c,警告使用者ro泵内的隔膜片13破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漏水的ro泵除了还设置有密封胶层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的防漏水ro泵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漏水ro泵在泵头壳体11和电机上盖211的连接缝隙处、电机上盖211和电机外壳212的连接缝隙处、电机外壳212和电机下盖213的连接缝隙处均涂抹有一层密封胶层,其中,密封胶层的宽度不小于1c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漏水的ro泵除了还设置有密封胶套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的防漏水ro泵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漏水的ro泵在组装完外成后,在其外表面涂抹有一层密封胶,形成一体布置的密封胶套,且密封胶套在检测端盖219、进水接头113和出水接头114处均设置有通口,以保证防漏水的ro泵的正常工作。

由于密封胶套是一体设置的,使得密封胶套提升了整个防漏水ro泵的结构强度,当ro泵内的隔膜片13破损后,泵头内的水进入到第一密封腔室41和第二密封腔室中且具有一定的压力,密封胶套能够保持泵油壳体、电机上盖211、电机外壳212和电机下盖213的整体性,降低了ro泵发生解体或者漏水的概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