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外置式泄压阀的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1118发布日期:2020-05-22 17:3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具备外置式泄压阀的气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外置式泄压阀的气泵,尤指一种利用一泄压通道可延伸至该流道座的任一侧壁面而方便使用者调节该气泵压力的气泵。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电子业由于一汽车座椅内的组装空间有限,进而使得现今的气泵多具备有一组合式电磁阀以降低材积,详细地说,该组合式电磁阀包含有至少一电磁阀以及至少一对应该电磁阀设置的止回阀。该气泵具备有该组合式电磁阀的相关技术如中国专利号cn102161321b等所揭。该气泵包含有至少一流体腔室以及一与该至少一流体腔室连通的阀组件,该阀组件包含有一止回阀以及一电磁阀。该专利中虽揭露该气泵结合了该止回阀以及该电磁阀而无须外加结构对该气泵进行气压控制,同时避免该气泵徒增材积。而每一该气泵所对应的待充气物的功能并不相同,因此于本发明中增设有一泄压通道与一泄压组件,方便装配人员于装配过程中可分别调整每一该气泵的一输出气压,以因应每一待充气物所须的气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气泵虽具备有一电磁阀及一止回阀以控制气流,但仍无法避免一待充气物产生过度饱和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外置式泄压阀的气泵,该气泵包括一气泵本体、一流道座以及至少一气阀,该流道座接设于该气泵本体上,该气泵本体包含一驱动马达及至少一受该驱动马达作动并产生气流的气囊组,该流道座上设有一接收该气囊组一输出气流并设有至少一气流出口的气流通道,以及一连通该气流通道并延伸至该流道座任一侧壁面的泄压通道,于该侧壁面上开设有一该泄压通道出口的一装设孔,并由该装设孔配置一得置入该泄压通道内的泄压组件,该气阀接设于该流道座上并连通该气流出口用以接收该输出气流。

一实施例中,该泄压通道自该连通该气流通道位置至该装设孔具有不同内径的一接设段、一活动段及一装设段,且内径大小顺序为接设段<活动段<装设段。

一实施例中,该泄压组件包含一设置于该装设段内的固定件以及一设置于该活动段内并以一弹性件抵接该固定件的活动件,该活动件外径大于该接设段内径并小于该装设段内径,令该活动件以该弹性件受该气流通道内压力变化而具备有一封闭该接设段的封闭位置以及一让该气流通道内气流得自该接设段通过并自该装设孔排出外部的泄压位置。

一实施例中,该活动件与该接设段之间更设有一辅助封闭气流通过的止气件。

一实施例中,该固定件上以一透气件连通该装设段与外部让泄压气流得排出至外部。

一实施例中,该流道座位于该气流出口位置更设有至少一用以容置该气阀的第一接设部。

一实施例中,该流道座上更设有一用以提供电气信号给该驱动马达及该气阀的控制电路板以及一容置该控制电路板的第二接设部。

一实施例中,该流道座上更设有一用以覆盖该气阀及该控制电路板的盖体,该盖体上设有至少一供该气阀接设的输出孔以及一供该控制电路板接设的接线孔。

通过本发明前述所揭,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藉由该气泵设置有该泄压通道,且该泄压通道延伸至该流道座的该任一侧壁面,此外,并于该侧壁面上开设该装设孔,装配人员可通过该装设孔置入该泄压组,更可方便装配人员操作该泄压组件对该气泵的压力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一)。

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二)。

图7,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8,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三)。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气泵本体

11.............驱动马达

12.............气囊组

13.............电线

121.............排气孔

20.............流道座

21..............气流通道

211.............气流出口

22.............泄压通道

221.............接设段

222.............活动段

223.............装设段

23...............装设孔

24..............泄压组件

241.............固定件

242.............弹性件

243.............活动件

244.............透气孔

245.............透气件

246.............限位臂

247.............止气件

25..............扣接件

26...............第一接设部

261...............限位块

27...............控制电路板

271...............电气接脚

28...............第二接设部

281...............组接凸块

29...............盖体

291...............支撑板

292...............输出孔

293...............接线孔

294...............组接孔

30...............气阀

31...............消音件

32...............止回阀

321...............限位孔

100...............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外置式泄压阀的气泵100,该气泵100包含有一气泵本体10、一流道座20以及至少一气阀30,该流道座20设于该气泵本体10上,该气阀30接设于该流道座20上。具体说明,该气泵本体10包含一驱动马达11以及至少一受该驱动马达11作动并产生一输出气流的气囊组12,该气囊组12具有一排气孔121,该排气孔121连通该气囊组12并输出该输出气流,该驱动马达11及该气囊组12的实施方式可参照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290397u以及本申请人所提申之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0141741.x,于此不再赘述。另一方面,该流道座20上设有一接收该输出气流的气流通道21以及一连通该气流通道21并延伸至该流道座20任一侧壁面的泄压通道22。详细来说,请搭配图2与图3,该气流通道21一端连通该排气孔121,并于另端设有一供该输出气流排出的气流出口211,而该泄压通道22的设置位置于该流道座20上,且为使该泄压通道22可快速排出该输出气流,可令该泄压通道22设置于该气流通道21中央,并可朝该流道座20未设有该气流出口211的任一方向延伸。也就是说,该泄压通道22的延伸方向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并不以图中所绘为限。此外,为使该泄压通道22可显露于该侧壁面上,该侧壁面上须开设有一流通该泄压通道22的装设孔23,并使一泄压组件24可由该装设孔23置入该泄压通道22内。再者,该至少一气阀30装设于该流道座20上并连通该气流出口211以排出该输出气流对一待充气物充气。

承上述,并参图4及图5,为详细描述该泄压通道22,而将该泄压通道22区分为一接设段221、一活动段222以及一装设段223。一实施例中,该接设段221、该活动段222以及该装设段223的分别具有不同的内径,其中,内径大小顺序为接设段221<活动段222<装设段223。另一方面,更具体说明该泄压组件24,该泄压组件24包含有一设置于该装设段223内的固定件241以及一设置于该活动段222内并以一弹性件242抵接该固定件241的活动件243,详细地说,为使该固定件241装设于该装设段223上,并使该固定件241可同时方便使用者操作,而令该固定件241以螺接方式与该装设段223连接,也就是说,使用者可通过旋扭方式调整该固定件241。此外,该弹性件242的两端分别抵顶该活动件243及该固定件241,亦即该弹性件242受该固定件241作用,并且该弹性件242将推抵该活动件243。再者,该活动件243受该泄压通道22内压力变化作用而具有一封闭该接设段221的封闭位置以及一让该气流通道21内气流可由该接设段221排出的泄压位置。也就是说,于研制过程中,该活动件243外径须大于该接设段221内径,该活动件243才可完全封闭该接设段221避免该气流通道21内的气流外泄,除此之外,为使该活动件243可被置入该活动段222中,该活动件243的外径须被设定小于该装设段223以及该装设孔23的内径,于装配过程中令该活动件243可由该装设孔23进入。另外,一实施例中,该固定件241具有一连通该装设段223与外部的透气孔244,该透气孔244让泄压气流得排出至外部。再者,该透气孔244上覆盖有一透气件245,该透气件245可为一棉质材料。换句话说,于装配过程中,该透气件245将被设置于该固定件241上,而于实施过程中该透气件245令该输出气流得以朝外部排出。

承上,接着说明该泄压组件24的实施方式。于此首先假设该活动件243以该弹性件242受该气流通道21内压力变化而位于该封闭位置,如图5所示,另一方面,当该活动件243未受该弹性件242作用而位于该泄压位置即如图6所示。具体说明,为避免该气泵100对该待充气物过度充气,而可藉由该固定件241装设于该装设段223上的旋紧程度对该弹性件242施以作用,进而限制该输出气流的压力,也就是说,该输出气流的气体压力可藉由该固定件241进行调整,并且该气体压力不得大于该弹性件242施加于该活动件243的推抵作用力,换句话说,该气体压力的最大值将等于该弹性件242被压缩的程度,而该弹性件242被压缩的程度决定于该固定件241作用于该弹性件242的作用力大小。承此,首先调整该固定件241作用于该弹性件242的作用力大小,并由该驱动马达11及该气囊组12产生该输出气流,该输出气流沿该气流通道21输出至该泄压通道22。当该气压值小于该弹性件242施加于该活动件243的该推抵作用力时,该活动件243将处于该封闭位置,此时该接设段221将被封闭而令该输出气流仅从该气流出口211排出。此后,当该气泵100持续工作,使该气体压力持续增加,一旦该气体压力大于该弹性件242施加于该活动件243的推抵作用时,该活动件243将由该封闭位置朝远离该接设段221方向位移。此时,该接设段221将由封闭转变为开放,部分的该输出气流将由该接设段221通过并自该装设孔23排出外部,进而可降低该气流通道21内的该气体压力。一旦该气体压力降至小于该弹性件242施加于该活动件243的该推抵作用力时,该活动件243将复归至该封闭位置。

本发明藉由该固定件241设于该装设孔23上,令使用者可轻易操作该固定件241,藉由调整该固定件241对该弹性件242所施予的作用力大小,而决定该弹性件242推抵于该活动件243的作用力,以调整该输出气流的压力。本发明相较于习知气泵,令该气泵100设有该泄压通道22,且该泄压通道22可向该侧壁面延伸,而使该泄压组件24可显露于该气泵100。通过本发明可令每一该气泵100分别对应不同的该待充气物,同时令装配人员可轻易于装配过程中调整该气泵100的压力,以因应不同的该待充气物所须的该气体压力。

一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5及图6,于实施过程中,为使该活动件243于该封闭位置时,可更确实封闭该接设段221,防止该输出气体外泄,而令该泄压组件24更包含有一止气件247,该止气件247设置于该活动件243与该接设段221之间,辅助封闭该输出气流通过。其中,该止气件247的外径须大于该接设段221的内径,惟须小于该装设段223的内径,如此才可将该止气件247置入该活动段222中,同时令该止气件247密封该接设段221。也就是说,于装配过程中,装配人员须首先将该止气件247置入该活动段222中封闭该接设段221,随后再置入该活动件243以完成装配。另外,于实施过程中,该活动件243因该气流压力而位于该泄压位置时,该止气件247亦会因该气流压力而朝远离该接设段221位移,当该气流压力降低时,该止气件247亦随该活动件243复归并再度封闭该接设段221。

一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2及图3,为确实覆盖该透气件245于该透气孔244上,该固定件241可设有至少一限位臂246,于装配过程中,装配人员可利用该限位臂246固定该透气件245,并且于实施过程中防止该透气件245脱落。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为加强该流道座20与该气泵本体10的组接强度,该流道座20上可设有至少一扣接件25,该扣接件25用以加强该流道座20与该气泵本体10的组接强度,防止该气泵100于使用过程因气体所产生的震荡而使该流道座20与该气泵本体10分离。

另一方面,请参阅图1至图3,该流道座20更设有一用以容置至少一该气阀30的第一接设部26,该第一接设部26位于该气流出口211的位置,令该气阀30可组接于该第一接设部26上并接收由该气流出口211输出的该输出气流。更具体地说,该气阀30可以卡接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接设部26上,可令装配人员轻松接设该气阀30于该第一接设部26上,另外,当该气阀30须维修替换时,该维修人员亦可轻松替换该气阀30。除此之外,并请参阅图8,该气阀30更可设置有一消音件31,而令该气泵100泄气时,该气流可藉由该消音件31使该气流方向转变,造成该气流缓冲,降低因该气流所产生的噪音。

承上述,该气阀30更可包含有一止回阀32,该止回阀32防止该气阀30对该待充气物充气时该输出气流逆流,进一步地,该止回阀32连接于该气阀30并与该第一接设部26卡接设置,更详细地说,该第一接设部26具有一限位块261,而该止回阀32上设置有一对应该限位块261设置的限位孔321。于装配过程中,当该气阀30装设于该第一接设部26上时,该限位块261将被塞入至该限位孔321内,以限位该气阀30,防止该气阀30从该第一接设部26上脱离。另一方面,该气阀30的设置数量可如图中所绘,以二该气阀30作为实施方式,亦可不依图中所示而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该气泵本体10上可设有一电线13,而该流道座20上更设有一用以提供电气信号给该驱动马达11及该气阀30的控制电路板27,也就是说,该电线13可用以提供该驱动马达11电力,令该驱动马达11得以运作,另一方面,该驱动马达11及该气阀30接受该控制电路板27的电气信号,以决定启闭该驱动马达11及该气阀30。更详细地说,该控制电路板27包含有至少一电气接脚271,该电气接脚271用以连接一埠,接受该埠所传递的电气控制信号。再者,为使该控制电路板27可稳固组接于该流道座20上,而令该流道座20设有一容置该控制电路板27的第二接设部28。具体说明,该第二接设部28是面对该第一接设部26设置。

复请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为保护该气阀30与该控制电路板27,该流道座20上设有一覆盖该气阀30与该控制电路板27的盖体29,该盖体29目的在于防止该气阀30及该控制电路板27因受力而断裂。进一步地,由于当该气阀30装设于该流道座20上时,该气阀30是为裸露状态,也就是该气阀30的两侧并不具有任何保护结构,因此该盖体29上更可设有多个支撑板291,该二支撑板291设置于该气阀30的两侧,防止该气阀30受到碰撞,更可同时限位该气阀30,避免该气阀30于实施过程中因该气泵100产生的震荡而使该气阀30位移。除此之外,为使该气阀30可对该待充气物充气,同时为方便该控制电路板27接线,该盖体29上更可设有至少一供该气阀30接设的输出孔292,以及一供该控制电路板27接设的接线孔293。其中,该盖体29设有该输出孔292主要目的为保护该气阀30上的出气嘴防止断裂。再者,该输出孔292及该接线孔293的样态只须符合该气阀30对该待充气物的充气需求以及方便该控制电路板27的接线目的,而无须以图中样态为限。另一方面,于装配过程中,该盖体29是被放置在该流道座20上,而为避免该盖体29从该流道座20上脱落,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接设部28上可设有一组接凸块281,而该盖体29上可设有一对应该组接凸块281的组接孔294。也就是说,当该盖体29被装设于该流道座20上时,该组接凸块281将被塞入至该组接孔294内。另外,该组接孔294与该组接凸块281的设置位置并不以图中为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