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净功能的压缩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9532发布日期:2018-08-07 22:3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净功能的压缩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压缩机组不仅包括压缩机的本体,还包括驱动系统、润滑系统、密封系统和冷却系统等。近年来,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各种大型化工厂,炼油厂的建立,压缩机组就成为压缩和输送化工生产中各种气体的关键机器,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大型压缩机工作的过程是对气体进行压缩和输送,并一直在进行能量的转化,所以对辅机系统如润滑系统、密封系统和冷却系统等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压缩机中的润滑系统,润滑不仅可降低机器的摩擦和磨损,同时还可起到密封、冷却和降低运转噪声的作用,良好的润滑条件是压缩机长期可靠工作的重要保证,压缩机润滑系统不仅可单独调节和分配各润滑点的供油量,并因设有独立的油泵、油箱、冷却器和过滤器等,可使润滑油液得到充分冷却和过滤,从而可长时间保持油液的清洁和相对恒定的油温,例如专利“CN104929911B”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组的油循环方法,利用外循环系统完成外循环,在外循环合格后进行内循环,所述内循环系统采用在压缩机组的润滑油系统上加装过滤装置而形成;所述外循环系统是采用跨线将所述内循环系统与机组断开而形成的,该方法可以实现进入压缩机组的润滑油系统是洁净的油液,但是耗时比较长,并且如果在工作中发现油液的洁净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使用外循环对油液过滤,就会导致内循环不能运转,从而导致压缩机组运转没有润滑油,导致压缩机组进行干摩擦,损伤各润滑点,损失巨大,并且由于润滑系统是对摩擦点进行润滑,摩擦产生的杂质会跟随油液进入油箱,由于部分杂质的重量比较重会沉在油箱的底部,久而久之,油箱底部油液的杂质会比较多,但是如果油箱发生震动,杂质会漂浮在油液中,对润滑系统常规的过滤装置带来比较大的伤害,影响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下问题,摩擦产生的杂质会跟随润滑系统的油液进入油箱,由于部分杂质的重量比较重会沉在油箱的底部,久而久之,油箱底部油液的杂质会比较多,但是如果油箱发生震动,其杂质会漂浮在油液中,对润滑系统常规的过滤装置带来比较大的伤害,影响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净功能的压缩机润滑系统,包括油箱、油路和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包括润滑油路和自动清洁油路,所述润滑油路和自动清洁油路并联设置,所述润滑油路从油箱内吸取油液对润滑装置进行润滑,所述自动清洁油路对油箱内的油液进行清洁,所述润滑油路包括驱动装置一、溢流装置、冷却装置、过滤装置一和减压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的进口与油箱的出口相连,所述驱动装置一的出口与冷却装置的进口相连,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过滤装置一的进口相连,所述过滤装置一的出口与减压装置的进口相连,减压装置的出口与润滑装置的进口相连,所述溢流装置的进口与驱动装置一的出口相连,所述溢流装置一的出口和油箱的回油口相连,所述自动清洁油路包括驱动装置二和过滤装置三,驱动装置二的进口与油箱的出口相连,驱动装置二的出口与过滤装置三的进口相连,过滤装置三的出口与油箱的回油口相连。

在此基础上,所述过滤装置三的过滤精度为10μm。

在此基础上,所述自动清洁油路还包括压差开关,所述压差开关与过滤装置三并联,用于检测过滤装置三前后两端的压差,当压差超过设定值则报警提示。

在此基础上,所述驱动装置二的吸油位置低于驱动装置一的吸油位置,靠近油箱的底部,保证驱动装置二吸取的是带有杂质的油液,驱动装置一吸取上层清洁的油液。

在此基础上,所述润滑装置包括润滑部位和控制部位,所述润滑部位和控制部位并联设置,所述润滑部位和控制部位需要油液的压力不同。

在此基础上,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过滤装置二,过滤装置二的进口与驱动装置一的出口相连,所述过滤装置二的出口与控制部位的进口相连。

在此基础上,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的进口与过滤装置二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油路的出口与溢流装置相连。

在此基础上,所述溢流装置为控制油外控溢流阀,包括进油口、出油口和控制油口,进油口与驱动装置一的出口相连,出油口与箱的回油口相连,控制油口与第一油路相连。

在此基础上,所述驱动装置一包括两套泵组,一套泵组工作称为主泵组,另一套泵组备用称为备用泵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润滑系统采用润滑油路和自动清洁油路同时运行的方式,保证油箱箱体内油液的洁净度,在润滑油路将系统内的杂质和水份带回油箱的同时,自动清洁油路对油箱内的杂质和水份进行独立过滤,避免杂质和水份沉淀在箱体的底部,污染油箱箱体的内部,形成污染源,从而保证了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了润滑系统的清洗和维修的次数,减低了润滑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箱,2、油路,21、润滑油路,211、驱动装置一,212、溢流装置,213、冷却装置,214、过滤装置一,215、减压装置,216、过滤装置二,217、第一油路,22、自动清洁油路,221、驱动装置二,222、过滤装置三,223、压差开关,3、润滑装置,31、润滑部位,32、控制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具有自净功能的压缩机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披露一种具有自净功能的压缩机润滑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油箱1、油路2和润滑装置3,油路2将油液在油箱1和润滑装置3之间流动,从而实现对润滑装置3的润滑,如图1所示,润滑装置3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润滑部位31和控制部位32,油液在润滑部位31起润滑作用,油液在控制部位32起控制的作用,所以润滑部位31需要油液的压力为0.3MPa,控制部位32需要的油液的压力为0.85MPa,需要不同的油路进行供油;油路2包括润滑油路21和自动清洁油路22,润滑油路21和自动清洁油路22并联设置,润滑油路21从油箱1内吸取油液对润滑装置3进行润滑,自动清洁油路22对油箱1内的油液进行清洁,润滑油路21和自动清洁油路22同时运行,在润滑油路21将系统内的杂质带回来的同时,自动清洁油路22对杂质进行过滤和清洗,避免杂质沉淀在箱体1的底部,污染油箱箱体的内部,形成污染源,影响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润滑油路21包括驱动装置一211、溢流装置212、冷却装置213、过滤装置一214、减压装置215,过滤装置二216和第一油路217,驱动装置一211包括两套泵组,一套泵组工作称为主泵组,另一套泵组备用称为备用泵组,备用泵组在主泵组出现故障时运行,驱动装置一211的进口与油箱1的出口相连,驱动装置一211的出口与冷却装置213的进口相连;冷却装置213对润滑系统的油液进行冷却,保证油液的温度,冷却装置213的出口与过滤装置一214的进口相连;过滤装置一214对润滑系统的油液进行过滤,保证油液的洁净度,避免损坏润滑部位31,过滤装置一214的出口与减压装置215进口相连,减压装置215对系统的压力进行降低,使系统压力降低为0.3MPa,使其满足润滑部位31的压力需求,减压装置215的出口与润滑部位31相连;过滤装置二216的进口与驱动装置一211的出口相连,过滤装置二216的出口与控制部位32的进口相连,过滤装置二216输出油液的压力为0.85MPa,其压力和驱动装置一211的压力基本相同,满足控制部位32的压力需求;溢流装置212在对这个润滑系统进行保护,防止系统出现意外对驱动装置211产生损坏,溢流装置212为控制油外控溢流阀,包括进油口、出油口和控制油口,进油口与驱动装置一211的出口相连,出油口与油箱1的回油口相连,控制油口与第一油路217相连,第一油路217的进口与过滤装置二216的出口相连,第一油路217将过滤装置二216的油路引导溢流装置212的控制油路上,用于控制溢流装置212的动作,当过滤装置二216的油压大于设定值时,溢流装置212开启对驱动装置一211进行溢流,保证过滤装置二216的油压维持在0.85MPa,满足控制部位32的油压需求,润滑油路21通过两套过滤装置和减压装置的配合,实现了高低压的输出,满足了润滑系统中润滑部位31和控制部位32的不同油压需求,同时配合控制油外控溢流装置212,保证了控制部位32油压的稳定性,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自动清洁油路22包括驱动装置二221、过滤装置三222和压差开关223,驱动装置二221的进口与油箱1的出口相连,驱动装置二221的出口与过滤装置三222的进口相连,过滤装置三222的出口与油箱1的回油口相连,驱动装置二221为一套泵组,驱动装置二221的吸油位置低于驱动装置一211的吸油位置,靠近油箱1的底部,保证驱动装置二221吸取的是带有杂质的油液,驱动装置一211吸取上层清洁的油液;过滤装置三222的过滤精度比较高,过滤精度为10μm,即直径大于10μm的杂质和水份等均可以过滤出来,保证了油箱1内油液的洁净度,压差开关223与过滤装置三222并联,用于检测过滤装置三222的压差,当压差超过设定值则报警提醒,压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该润滑系统采用润滑油路21和自动清洁油路22同时运行的方式,保证油箱箱体内油液的洁净度,润滑油路21将系统内的杂质和水份带回油箱1的同时,自动清洁油路22对油箱1内的杂质和水份进行独立过滤,避免杂质和水份沉淀在箱体1的底部,污染油箱箱体的内部,形成污染源,从而保证了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了润滑系统的清洗和维修的次数,减低了润滑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