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型压缩真空两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9520发布日期:2018-08-07 22:3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音型压缩真空两用泵,属于通用机械设备、流体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空压机是活塞曲轴联杆式传动机构,其震动和噪音很大,对环境形成一定的污染。真空泵目前很多是水环式、滑片式、螺杆式、谷轮式,但其工作部件气密性能都不是很好,压力和真空度都不高,其震动和噪音同样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音型压缩真空两用泵。

本实用新型的静音型压缩真空两用泵,它包含气泵体、吸气管、第一吸气管法兰、第一泵吸入口法兰、第二支撑罩法兰、滚珠丝杆支撑罩、第一出气管法兰、第二泵排出口法兰、第一支撑罩法兰、减速机法兰、减速机、电机法兰、伺服电机、伺服电器箱、稳压罐、稳压法兰、第五出气管法兰、第一阀法兰、正压出气阀、正压出气嘴、出气嘴法兰、第二阀法兰、缸出气口法兰、负压力表、第三表阀、正压力表、第二表阀、车拉手、支架螺母、支架、储气罐、调整底脚、紧固件、第三出气管法兰、负压排气阀法兰、负压排气阀、负压排气嘴、第一表阀、压力继电器、车轮、排渣丝堵、缸负压口法兰、第二负压管法兰、缸入气口法兰、第二逆止阀法兰、逆止阀、第一逆止阀法兰、第一变换阀法兰、第三变换阀、第二变换阀法兰、第四出气管法兰、出气管、第二出气管法兰、第二泵排出口法兰、负压管、第一负压管法兰、第三变换阀法兰、第二变换阀、第四变换阀法兰、第二弯头法兰、弯头、第一弯头法兰、第四吸气管法兰、第二泵吸入口法兰、第二吸气管法兰、第三吸气管法兰、第五变换阀法兰、第一变换阀、第六变换阀法兰、滤清器法兰和滤清器,所述的气泵体左侧通过第二支撑罩法兰与滚珠丝杆支撑罩连接,且滚珠丝杆支撑罩左侧通过第一支撑罩法兰和减速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所述的减速机左侧通过电机法兰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的伺服电机下方安装有伺服电器箱,且伺服电器箱通过支架螺母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气泵体上方安装有吸气管,且吸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吸气管法兰、第一泵吸入口法兰、第二泵吸入口法兰和第二吸气管法兰,所述的吸气管上方安装有滤清器,且滤清器与吸气管之间安装有第一变换阀,所述的滤清器与第一变换阀之间通过第六变换阀法兰和滤清器法兰连接,所述的吸气管与第一变换阀之间通过第二吸气管法兰和第三吸气管法兰连接,所述的吸气管右侧通过弯头与负压管连接,所述的吸气管与弯头之间通过第一弯头法兰和第四吸气管法兰连接,所述的弯头与负压管之间安装有第二变换阀,所述的弯头与第二变换阀之间通过第四变换阀法兰和第二弯头法兰连接,所述的第二变换阀与负压管之间通过第一负压管法兰和第三变换阀法兰连接,所述的负压管下端通过缸负压口法兰和第二负压管法兰与储气罐连接,所述的储气罐右侧设置有排渣丝堵,所述的储气罐顶部安装有压力继电器,且压力继电器与储气罐之间设置有第一表阀,所述的储气罐上方通过出气管与气泵体连接,所述的出气管与气泵体之间通过第一出气管法兰、第二泵排出口法兰、第二出气管法兰和第二泵排出口法兰连接,所述的出气管与储气罐之间安装有逆止阀和第三变换阀,且逆止阀和第三变换阀之间通过第一逆止阀法兰和第一变换阀法兰连接,所述的储气罐与逆止阀之间通过缸入气口法兰和第二逆止阀法兰连接,所述的第三变换阀与出气管之间通过第二变换阀法兰和第四出气管法兰连接,所述的出气管左侧通过稳压法兰和第五出气管法兰与稳压罐连接,所述的出气管下端通过第三出气管法兰和负压排气阀法兰与负压排气阀连接,且负压排气阀下端设置有负压排气嘴,所述的储气罐顶部左侧安装有正压出气阀、负压力表和正压力表,所述的储气罐与负压力表之间设置有第三表阀,所述的储气罐与正压力表之间设置有第二表阀,所述的正压出气阀与储气罐之间通过第二阀法兰和缸出气口法兰连接,所述的正压出气阀上端通过第一阀法兰和出气嘴法兰与正压出气嘴连接,所述的储气罐下方通过紧固件与支架连接,且支架底部安装有调整底脚和车轮,所述的支架左侧安装有车拉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静音型压缩真空两用泵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传动机构采用了滚珠丝杆直接驱动活塞,使其传动部件数量大大减少,降低了震动和噪音污染,同时采用数控伺服控制,排气压力和排气量都可实现调整,使用范围宽,而且是一机两用,同时具备压缩和真空功能,实用性强,适用于科研试验。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气泵体1、吸气管2、第一吸气管法兰3、第一泵吸入口法兰4、第二支撑罩法兰5、滚珠丝杆支撑罩6、第一出气管法兰7、第二泵排出口法兰8、第一支撑罩法兰9、减速机法兰10、减速机11、电机法兰12、伺服电机13、伺服电器箱14、稳压罐15、稳压法兰16、第五出气管法兰17、第一阀法兰18、正压出气阀19、正压出气嘴20、出气嘴法兰21、第二阀法兰22、缸出气口法兰23、负压力表24、第三表阀25、正压力表26、第二表阀27、车拉手28、支架螺母29、支架30、储气罐31、调整底脚32、紧固件33、第三出气管法兰34、负压排气阀法兰35、负压排气阀36、负压排气嘴37、第一表阀38、压力继电器39、车轮40、排渣丝堵41、缸负压口法兰42、第二负压管法兰43、缸入气口法兰44、第二逆止阀法兰45、逆止阀46、第一逆止阀法兰47、第一变换阀法兰48、第三变换阀49、第二变换阀法兰50、第四出气管法兰51、出气管52、第二出气管法兰53、第二泵排出口法兰54、负压管55、第一负压管法兰56、第三变换阀法兰57、第二变换阀58、第四变换阀法兰59、第二弯头法兰60、弯头61、第一弯头法兰62、第四吸气管法兰63、第二泵吸入口法兰64、第二吸气管法兰65、第三吸气管法兰66、第五变换阀法兰67、第一变换阀68、第六变换阀法兰69、滤清器法兰70、滤清器7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气泵体1、吸气管2、第一吸气管法兰3、第一泵吸入口法兰4、第二支撑罩法兰5、滚珠丝杆支撑罩6、第一出气管法兰7、第二泵排出口法兰8、第一支撑罩法兰9、减速机法兰10、减速机11、电机法兰12、伺服电机13、伺服电器箱14、稳压罐15、稳压法兰16、第五出气管法兰17、第一阀法兰18、正压出气阀19、正压出气嘴20、出气嘴法兰21、第二阀法兰22、缸出气口法兰23、负压力表24、第三表阀25、正压力表26、第二表阀27、车拉手28、支架螺母29、支架30、储气罐31、调整底脚32、紧固件33、第三出气管法兰34、负压排气阀法兰35、负压排气阀36、负压排气嘴37、第一表阀38、压力继电器39、车轮40、排渣丝堵41、缸负压口法兰42、第二负压管法兰43、缸入气口法兰44、第二逆止阀法兰45、逆止阀46、第一逆止阀法兰47、第一变换阀法兰48、第三变换阀49、第二变换阀法兰50、第四出气管法兰51、出气管52、第二出气管法兰53、第二泵排出口法兰54、负压管55、第一负压管法兰56、第三变换阀法兰57、第二变换阀58、第四变换阀法兰59、第二弯头法兰60、弯头61、第一弯头法兰62、第四吸气管法兰63、第二泵吸入口法兰64、第二吸气管法兰65、第三吸气管法兰66、第五变换阀法兰67、第一变换阀68、第六变换阀法兰69、滤清器法兰70和滤清器71,所述的气泵体1左侧通过第二支撑罩法兰5与滚珠丝杆支撑罩6连接,且滚珠丝杆支撑罩6左侧通过第一支撑罩法兰9和减速机法兰10与减速机11连接,所述的减速机11左侧通过电机法兰12与伺服电机13连接,所述的伺服电机13下方安装有伺服电器箱14,且伺服电器箱14通过支架螺母29与支架30固定连接,所述的气泵体1上方安装有吸气管2,且吸气管2上设置有第一吸气管法兰3、第一泵吸入口法兰4、第二泵吸入口法兰64和第二吸气管法兰65,所述的吸气管2上方安装有滤清器71,且滤清器71与吸气管2之间安装有第一变换阀68,所述的滤清器71与第一变换阀68之间通过第六变换阀法兰69和滤清器法兰70连接,所述的吸气管2与第一变换阀68之间通过第二吸气管法兰65和第三吸气管法兰66连接,所述的吸气管2右侧通过弯头61与负压管55连接,所述的吸气管2与弯头61之间通过第一弯头法兰62和第四吸气管法兰63连接,所述的弯头61与负压管55之间安装有第二变换阀58,所述的弯头61与第二变换阀58之间通过第四变换阀法兰59和第二弯头法兰60连接,所述的第二变换阀58与负压管55之间通过第一负压管法兰56和第三变换阀法兰57连接,所述的负压管55下端通过缸负压口法兰42和第二负压管法兰43与储气罐31连接,所述的储气罐31右侧设置有排渣丝堵41,所述的储气罐31顶部安装有压力继电器39,且压力继电器39与储气罐31之间设置有第一表阀38,所述的储气罐31上方通过出气管52与气泵体1连接,所述的出气管52与气泵体1之间通过第一出气管法兰7、第二泵排出口法兰8、第二出气管法兰53和第二泵排出口法兰54连接,所述的出气管52与储气罐31之间安装有逆止阀46和第三变换阀49,且逆止阀46和第三变换阀49之间通过第一逆止阀法兰47和第一变换阀法兰48连接,所述的储气罐31与逆止阀46之间通过缸入气口法兰44和第二逆止阀法兰45连接,所述的第三变换阀49与出气管52之间通过第二变换阀法兰50和第四出气管法兰51连接,所述的出气管52左侧通过稳压法兰16和第五出气管法兰17与稳压罐15连接,所述的出气管52下端通过第三出气管法兰34和负压排气阀法兰35与负压排气阀36连接,且负压排气阀36下端设置有负压排气嘴37,所述的储气罐31顶部左侧安装有正压出气阀19、负压力表24和正压力表26,所述的储气罐31与负压力表24之间设置有第三表阀25,所述的储气罐31与正压力表26之间设置有第二表阀27,所述的正压出气阀19与储气罐31之间通过第二阀法兰22和缸出气口法兰23连接,所述的正压出气阀19上端通过第一阀法兰18和出气嘴法兰21与正压出气嘴20连接,所述的储气罐31下方通过紧固件33与支架30连接,且支架30底部安装有调整底脚32和车轮40,所述的支架30左侧安装有车拉手2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