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挡板及应用有该热风挡板的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8605发布日期:2019-01-02 21:3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挡板及应用有该热风挡板的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挡板及应用有该热风挡板的烤箱,尤其是一种能改善热风输送效率的热风挡板及其烤箱。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烤箱温场,满足烘焙食物对风量的要求,烤箱内部一般会安置一离心风机。国标T/ZRQJ-2015要求家用烤箱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人体直接碰触离心风机,因此,现有烤箱中一般会在离心风机前安装热风挡板,保护用户的同时提供导流的作用,起到离心风机蜗壳的作用。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612681U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烤箱微波炉一体机》(申请号:CN201621424419.0)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烹饪腔体,用于给烹饪室炉腔输送烘烤热量的烧烤发生装置,用于给烹饪室炉腔输送微波能量的微波发生装置,以及与烧烤发生装置和微波发生装置连接的用于控制烧烤发生装置和微波发生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装置,烧烤发生装置至少包括设置在烹饪腔体背部的背部发热装置,其包括背部热风室盖,固定在烹饪腔体的热风挡板上,并与烹饪腔体热风挡板之间形成有封闭的热风室;背部加热元件,设置在热风室内;热风机或风扇,其扇叶设置在热风室内;烹饪腔体的热风挡板上开有与热风室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上述热风挡板的进风口采用密布的小孔结构,这样会使得空气与热风挡板壁面发生碰撞的概率增多,从而造成能量损失,影响热风输送效率,进而导致烹饪腔体内升温慢、各区域升温速率不均,影响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降低空气与热风挡板的碰撞概率而提高热风输送效果的热风挡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热风挡板的烤箱,该烤箱由于采用了能降低空气与热风挡板的碰撞概率的热风挡板而提高了升温效率及烹饪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风挡板,包括本体,该本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多个第一进风口及多个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为弧形且多个第一进风口沿同一方向螺旋并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外边缘均位于第一圆周上;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两相邻第一进风口之间并靠近第一进风口的外端布置,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外边缘与第一圆周相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在第一圆周径向上由内而外逐渐增大。采用该结构,可满足流体连续性,起到好的导风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型线包括第一弧线段、第二弧线段、第三弧线段及封闭段,所述第一弧线段靠近第一圆周的圆心布置,所述第二弧线段的第一端、第三弧线段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弧线段两端并向第一圆周方向延伸,所述封闭段连接于第二弧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三弧线段的第二端之间。为了满足流体的连续性而采用上述结构。

进一步优选,所述封闭段包括与第二弧线段的第二端相切连接的第四弧线段、与第三弧线段的第二端相切连接的第五弧线段及连接于第四弧线段与第五弧线段之间的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二弧线段的直径小于第三弧线段的直径,所述第五弧线段与第一圆周相切。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线段为半圆弧,多个所述第一弧线段的圆心位于第二圆周上,所述第一弧线段的直径为di,所述第二圆周的直径为d,di=d/n,n为第一进风口的数量。所述封闭段的宽度为dm,dm=C3×di,1<C3≤3。采用该结构,可在兼顾进风面积的前提下,减少空气与热风挡板碰撞。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进风口呈水滴状,且该第二进风口较大的一端与第一圆周相切。由于热风机叶轮尾部的风速远远大于叶轮前端的风速,因此,叶轮尾部的风量也会相应增多,本实用新型设置上述水滴状第二进风口为这部分多出的风量提供导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包括第六弧线段、第七弧线段、第二直线段及第三直线段,所述第六弧线段向第一圆周方向拱起并与第一圆周相切,所述第七弧线段向第一圆周的圆心方向拱起并位于第一圆周内,所述第二直线段连接于第六弧线段的第一端与第七弧线段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三弧线段连接于第六弧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七弧线段的第二端之间。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六弧线段为半圆弧,且所述第六弧线段的直径为所述的dm。所述第二直线段与第三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60°≥a≥10°。采用该结构,便于迅速减少风量在第二出风口处相交,降低干涉。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位于本体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出风口为至少两个并呈狭长状布置于本体侧部。所述的出风口为四个并在本体上呈非对称布置。各出风口大小不等、位置不对称,且出风面积小于进风面积,有利于出风成束状出风,并在进入烹饪内腔中后继续前进较大距离,有利于迅速升温。

一种应用有上述热风挡板的烤箱,包括烹饪腔体、热风机及所述的热风挡板,所述热风挡板设于烹饪腔体的内侧壁上并与该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热风室,所述热风机设于热风室一侧并具有能使风在热风室与烹饪腔体中进行交换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平板及自该平板边缘向外向外延伸的叶片,所述叶片在平板边缘呈放射状布置,所述平板的外边缘构成第三圆周,该第三圆周的直径为De,所述第二圆周的直径为d=De-C2,5mm≤C2≤20mm。

如果进风直接从烹饪腔体内部进入离心风机,会使得空气与叶片发生直接碰撞,这种碰撞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及能量损失,而采用上述结构,则避免了这一问题,降低了噪音及能量损失,有利于提高升温效率及烹饪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的叶片为多个且各叶片外端均位于第四圆周上,该第四圆周的直径为Da,所述第一圆周的直径为D,D=Da-C1,5mm≤C1≤20mm。该结构可使所有出风均通过出风口输出,而避免热风自进风口处输出,影响进风,影响升温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拱起方向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进风效率。

优选地,所述叶片的一个边缘设置有能扰动气流的扰流片,该扰流片垂直所述平板布置,且各所述叶片上的扰流片位于相应叶片的同一边缘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进风口设置成弧形条状并将多个第一进风口螺旋布置在第一圆周中,有利于减少进气气流与热风挡板本身及热风挡板后侧热风机叶轮中部的碰撞,从而提高热风输送效果,进而提高烤箱的升温效率及烹饪效果,同时,间隔布置于第一进风口之间并靠近第一进风口外端布置的第二进风口,可对热风机叶轮端部的出风量进行辅助导流,减小风量在此处的相交碰撞,进一步提高送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进风口型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风挡板与叶轮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热风挡板包括本体1,该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11及多个出风口12,进风口11位于本体1的中间部位,出风口12为四个并呈狭长状布置于本体1侧部,且各出风口12在本体1上呈非对称布置,例如,各出风口12大小可以不等、位置可以不对称,且出风面积小于进风面积,有利于出风成束状出风,并在进入烹饪内腔中后继续前进较大距离,有利于迅速升温。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包括多个第一进风口111及多个第二进风口112,第一进风口111为弧形,多个第一进风口111沿同一方向螺旋并间隔布置成圆环状结构。多个第一进风口111的外边缘均位于第一圆周10上,第二进风口设于两相邻第一进风口11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进风口112,第二进风口112靠近第一进风口111的外端布置,且第二进风口112的外边缘与第一圆周10相切。

本实施例第一进风口111的宽度在第一圆周10的径向上由内而外逐渐增大,以满足流体连续性,起到好的导风作用。具体的,第一进风口111的型线包括第一弧线段1111、第二弧线段1112、第三弧线段1113及封闭段,第一弧线段1111靠近第一圆周10的圆心布置,第二弧线段1112的第一端、第三弧线段111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弧线段1111两端并向第一圆周10方向延伸,封闭段连接于第二弧线段1112的第二端与第三弧线段1113的第二端之间。封闭段包括与第二弧线段1112的第二端相切连接的第四弧线段1114、与第三弧线段1113的第二端相切连接的第五弧线段1115及连接于第四弧线段1114与第五弧线段1115之间的第一直线段1116,第二弧线段1112的直径小于第三弧线段1113的直径,第五弧线段1115与第一圆周10相切。第一弧线段1111为半圆弧,多个第一弧线段1111的圆心位于第二圆周20上,第一弧线段1111的直径为di,第二圆周20的直径为d,di=d/n,n为第一进风口111的数量。封闭段的宽度为dm,dm=C3×di,1<C3≤3。采用该结构,可在兼顾进风面积的前提下,减少空气与热风挡板碰撞。

本实施例的第二进风口112呈水滴状,且该第二进风口112较大的一端与第一圆周10相切。由于热风机叶轮尾部的风速远远大于叶轮前端的风速,因此,叶轮尾部的风量也会相应增多,本实用新型设置上述水滴状第二进风口为这部分多出的风量提供导风通道。具体的,第二进风口112包括第六弧线段1121、第七弧线段1122、第二直线段1123及第三直线段1124,第六弧线段1121向第一圆周10方向拱起并与第一圆周10相切,第七弧线段1122向第一圆周10的圆心方向拱起并位于第一圆周10内,第二直线段1123连接于第六弧线段1121的第一端与第七弧线段1122的第一端之间,第三弧线段1124连接于第六弧线段1121的第二端与第七弧线段1122的第二端之间。第六弧线段1121为半圆弧,且第六弧线段1121的直径为dm。第二直线段1123与第三直线段1124之间的夹角为60°≥a≥10°。采用该结构,便于迅速减少风量在第二出风口112处相交,降低干涉。

本实施例中应用有上述热风挡板的烤箱包括烹饪腔体2、热风机3及热风挡板,热风挡板设于烹饪腔体2的内侧壁上并与该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热风室21,热风机3设于热风室21一侧并具有能使风在热风室21与烹饪腔体2中进行交换的叶轮31,该叶轮31包括位于中央部位的圆盘状平板311及自该平板311边缘向外向外延伸的叶片312,圆盘状平板311与第一圆周10同心布置,叶片312在平板311边缘呈放射状布置,平板311的外边缘构成第三圆周30,该第三圆周30的直径为De,第二圆周20的直径为d=De-C2,5mm≤C2≤20mm。如果进风直接从烹饪腔体2内部进入离心风机,会使得空气与叶片312发生直接碰撞,这种碰撞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及能量损失,而采用上述结构,则避免了这一问题,降低了噪音及能量损失,有利于提高升温效率及烹饪效果。叶片312为多个且各叶片312外端均位于第四圆周40上,该第四圆周40的直径为Da,第一圆周10的直径为D,D=Da-C1,5mm≤C1≤20mm。该结构可使所有出风均通过出风口输出,而避免热风自进风口处输出,影响进风,影响升温效率。第一进风口111的拱起方向与叶轮31的旋转方向相反。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进风效率。叶片312的一个边缘设置有能扰动气流的扰流片313,该扰流片313垂直平板311布置,且各叶片312上的扰流片313位于相应叶片312的同一边缘上。

本实施例将第一进风口111设置成弧形条状并将多个第一进风口111螺旋布置在第一圆周10中,有利于减少进气气流与热风挡板本身及热风挡板后侧热风机叶轮31中部的碰撞,从而提高热风输送效果,进而提高烤箱的升温效率及烹饪效果,同时,间隔布置于第一进风口111之间并靠近第一进风口111外端布置的第二进风口112,可对热风机叶轮31端部的出风量进行辅助导流,减小风量在此处的相交碰撞,进一步提高送风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