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8953发布日期:2018-10-26 19:0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噪声污染已逐渐成为都市生活中的一个棘手问题。而压缩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业产品,其所带来的噪声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振动噪音问题,不但会造成噪声污染,激发其余附属设备的振动,不利于系统的长久安全使用,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引起额外的能量损失,不利于制冷系统的热力性能。

在转子加工工艺和各部件装配误差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螺杆压缩机的机械性噪声可得到有效控制。由排气气流脉动所诱发的流体动力性噪音是螺杆压缩机振动噪音的主要诱因。在螺杆压缩机排气过程中转子腔齿间容积与排气腔控制容积内气体的压力差和排气孔口面积的周期性变化是导致螺杆压缩机排气气流脉动的直接诱因,而转子腔齿间容积内经由排气孔口流入排气腔控制容积内的气体质量流量的周期性变化导致了排气腔内气体热力状态参数的变化,进而引起排气压力脉动。

螺杆压缩机的排气过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排气孔口的位置和形状应保证气体工质在齿间容积内实现预定的内压缩,以提高机器运转的经济性。对所要求的内容积比,必有一个对应的排气孔口。也就是说,每一个排气孔口,可到达一定的内容积比。图1给出了传统的螺杆压缩机排气孔口,轴向排气孔口线型为a’-b’-c’-d’-e’-f’-g’-h’-a’。其中曲线段b’-c’、e’-f’分别取为阴、阳转子齿间容积前方的背段型线,曲线段a’-h’-g’取为高压侧啮合线形状,曲线段a’-b’、g’-f’分别为阴、阳转子型线的齿根圆周,曲线段c’-d’、d’-e’分别为阴、阳转子型线的齿顶圆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排气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压缩机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孔;第一转子,第一转子具有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之间具有第一齿间容积;第二转子,第二转子与第一转子相啮合,第二转子具有第三啮合齿和第四啮合齿,第三啮合齿和第四啮合齿之间具有第二齿间容积;第一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以使第一齿间容积具有处于与排气孔不连通和处于与排气孔相连通之间的第一临界排气状态,当第一齿间容积位于第一临界排气状态时,第二啮合齿位于靠近排气孔的一侧,第二啮合齿在排气孔垂直于第一转子的中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第二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以使第二齿间容积具有处于与排气孔不连通和处于与排气孔相连通之间的第二临界排气状态,当第二齿间容积位于第二临界排气状态时,第四啮合齿位于靠近排气孔的一侧,第四啮合齿在排气孔垂直于第二转子的中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其中,第一投影面的至少部分和第二投影面的至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排气孔的外侧。

进一步地,排气孔包括:第一排气孔段,第一排气孔段与第一转子相对应地设置,第一排气孔段为多边形孔。

进一步地,沿第一转子的转动方向,第二啮合齿和第一啮合齿依次通过排气孔,第二啮合齿具有第一齿型线bc,第一齿型线bc设置在第二啮合齿靠近第一齿间容积的一侧,第一排气孔段包括:第一孔壁,第一孔壁具有第一线型点b1和第二线型点c1,第一线型点b1和第二线型点c1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一线型b1c1;其中,第一线型点b1位于第二啮合齿所在的齿根圆周上,第二线型点c1位于第二啮合齿所在的齿顶圆周上;当第一齿间容积位于第一临界排气状态时,第一齿型线bc的第一齿型点b与第一线型点b1相重合,第一齿型线bc的第二齿型点c与第二线型点c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弧度数s。

进一步地,0<s≤1/6π。

进一步地,当第一齿间容积位于第一临界排气状态时,从第一线型点b1到第二线型点c1,以第一转子的中心线为圆心的各个第一圆弧段与第一线型b1c1相交形成的各个线型点和与第一齿型线bc相交形成的各个齿型点之间的各个第一弧度数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第一弧度数为m,第一圆弧段的个数为n,从第一线型点b1到第二线型点c1,m=k*s/(n-1),其中,k为自然数,0<s≤1/6π。

进一步地,第一孔壁为平滑过渡的弧形面。

进一步地,第一孔壁由多个弧形面拼接而成。

进一步地,第一排气孔段还包括:第二孔壁,第二孔壁与第一孔壁相连接,第二孔壁具有第三线型点a和第一线型点b1,第三线型点a和第一线型点b1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二线型ab1,第三线型点a位于第二啮合齿所在的齿根圆周上;第三孔壁,第三孔壁与第一孔壁相连接,第一孔壁设置在第二孔壁和第三孔壁之间,第三孔壁具有第二线型点c1和第四线型点d,第二线型点c1和第四线型点d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三线型c1d,第四线型点d位于第二啮合齿所在的齿顶圆周上;第四孔壁,第四孔壁设置在第二孔壁和第三孔壁之间,第四孔壁具有第三线型点a和第五线型点h,第三线型点a和第五线型点h之间的连接线为第四线型ah,第五线型点h位于第二啮合齿所在的齿顶圆周上;其中,第一孔壁、第二孔壁、第三孔壁和第四孔壁围成第一排气孔段。

进一步地,排气孔还包括:第二排气孔段,第二排气孔段与第二转子相对应地设置,第二排气孔段为多边形孔。

进一步地,第一排气孔段和第二排气孔段相连通。

进一步地,沿第二转子的转动方向,第四啮合齿和第三啮合齿依次通过排气孔,第四啮合齿具有第二齿型线fe,第二齿型线fe设置在第四啮合齿靠近第二齿间容积的一侧,第二排气孔段包括:第五孔壁,第五孔壁具有第六线型点f1和第七线型点e1,第六线型点f1和第七线型点e1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五线型f1e1;其中,第六线型点f1位于第四啮合齿所在的齿根圆周上,第七线型点e1位于第四啮合齿所在的齿顶圆周上;当第二齿间容积位于第二临界排气状态时,第二齿型线fe的第一齿型点f与第六线型点f1相重合,第二齿型线fe的第二齿型点e与第七线型点e1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弧度数t。

进一步地,0<t≤1/6π。

进一步地,当第二齿间容积位于第二临界排气状态时,从第六线型点f1到第七线型点e1,以第二转子的中心线为圆心的各个第二圆弧段与第五线型f1e1相交形成的各个线型点和与第二齿型线fe相交形成的各个齿型点之间的各个第二弧度数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第二弧度数为m1,第二圆弧段的个数为n1,从第六线型点f1到第七线型点e1,m1=k*t/(n1-1),其中,k为自然数,0<t≤1/6π。

进一步地,第五孔壁为平滑过渡的弧形面。

进一步地,第五孔壁由多个弧形面拼接而成。

进一步地,第二排气孔段还包括:第六孔壁,第六孔壁与第五孔壁相连接,第六孔壁具有第八线型点g和第六线型点f1,第八线型点g和第六线型点f1之间的连接线为第六线型gf1,第八线型点g位于第四啮合齿所在的齿根圆周上;第七孔壁,第七孔壁与第五孔壁相连接,第五孔壁设置在第六孔壁和第七孔壁之间,第七孔壁具有第七线型点e1和第四线型点d,第七线型点e1和第四线型点d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七线型e1d,第四线型点d位于第四啮合齿所在的齿顶圆周上;第八孔壁,第八孔壁设置在第六孔壁和第七孔壁之间,第八孔壁具有第八线型点g和第五线型点h,第八线型点g和第五线型点h之间的连接线为第八线型gh,第五线型点h位于第四啮合齿所在的齿顶圆周上;其中,第五孔壁、第六孔壁、第七孔壁和第八孔壁围成第二排气孔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通过第一转子、第二转子以及排气孔能够将压缩机内部的压缩气体排出。其中,第一转子具有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之间具有第一齿间容积,第二转子与第一转子相啮合,第二转子具有第三啮合齿和第四啮合齿,第三啮合齿和第四啮合齿之间具有第二齿间容积。为了实现气体的压缩过程,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可转动地设置,第一齿间容积具与排气孔不连通的第一状态、与排气孔相连通的第二状态以及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第一临界排气状态,第一临界排气状态即为即将开始排气的状态,相应地,第二齿间容积具有与排气孔不连通的第三状态、与排气孔相连通的第四状态以及处于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的第二临界排气状态。

当第一齿间容积位于第一临界排气状态时,第二啮合齿位于靠近排气孔的一侧,第二啮合齿在排气孔垂直于第一转子的中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当第二齿间容积位于第二临界排气状态时,第四啮合齿位于靠近排气孔的一侧,第四啮合齿在排气孔垂直于第二转子的中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通过使得第一投影面的至少部分和第二投影面的至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排气孔的外侧,从而在排气开始时,减小了第一齿间容积和/或第二齿间容积与排气孔的连通面积,降低了排气过程中的气流脉动程度,缓解了排气腔内的压力脉动幅值,减低了排气气流脉动所诱发的流体动力性噪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排气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压缩机的排气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的一个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的二个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排气孔与齿间容积连通面积随第一转子转角变化的曲线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排气孔;21、第一排气孔段;211、第一孔壁;212、第二孔壁;213、第三孔壁;214、第四孔壁;22、第二排气孔段;221、第五孔壁;222、第六孔壁;223、第七孔壁;224、第八孔壁;30、第一转子;31、第一啮合齿;32、第二啮合齿;40、第二转子;41、第三啮合齿;42、第四啮合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请参考图2和图3,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压缩机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孔20;第一转子30,第一转子30具有第一啮合齿31和第二啮合齿32,第一啮合齿31和第二啮合齿32之间具有第一齿间容积;第二转子40,第二转子40与第一转子30相啮合,第二转子40具有第三啮合齿41和第四啮合齿42,第三啮合齿41和第四啮合齿42之间具有第二齿间容积;第一转子30可转动地设置,以使第一齿间容积具有处于与排气孔20不连通和处于与排气孔20相连通之间的第一临界排气状态,当第一齿间容积位于第一临界排气状态时,第二啮合齿32位于靠近排气孔20的一侧,第二啮合齿32在排气孔20垂直于第一转子30的中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第二转子40可转动地设置,以使第二齿间容积具有处于与排气孔20不连通和处于与排气孔20相连通之间的第二临界排气状态,当第二齿间容积位于第二临界排气状态时,第四啮合齿42位于靠近排气孔20的一侧,第四啮合齿42在排气孔20垂直于第二转子40的中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其中,第一投影面的至少部分和第二投影面的至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排气孔20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通过第一转子30、第二转子40以及排气孔20能够将压缩机内部的压缩气体排出。其中,第一转子30具有第一啮合齿31和第二啮合齿32,第一啮合齿31和第二啮合齿32之间具有第一齿间容积,第二转子40与第一转子30相啮合,第二转子40具有第三啮合齿41和第四啮合齿42,第三啮合齿41和第四啮合齿42之间具有第二齿间容积。为了实现气体的压缩过程,第一转子30和第二转子40可转动地设置,第一齿间容积具与排气孔20不连通的第一状态、与排气孔20相连通的第二状态以及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第一临界排气状态,第一临界排气状态即为即将开始排气的状态,相应地,第二齿间容积具有与排气孔20不连通的第三状态、与排气孔20相连通的第四状态以及处于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的第二临界排气状态。

当第一齿间容积位于第一临界排气状态时,第二啮合齿32位于靠近排气孔20的一侧,第二啮合齿32在排气孔20垂直于第一转子30的中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当第二齿间容积位于第二临界排气状态时,第四啮合齿42位于靠近排气孔20的一侧,第四啮合齿42在排气孔20垂直于第二转子40的中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通过使得第一投影面的至少部分和第二投影面的至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排气孔20的外侧,从而在排气开始时,减小了第一齿间容积和/或第二齿间容积与排气孔20的连通面积,降低了排气过程中的气流脉动程度,缓解了排气腔内的压力脉动幅值,减低了排气气流脉动所诱发的流体动力性噪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排气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临界排气状态即为第一齿间容积具与排气孔20不连通的最终点,或是第一齿间容积具与排气孔20相连通的起始点。

针对排气孔2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排气孔20包括:第一排气孔段21,第一排气孔段21与第一转子30相对应地设置,第一排气孔段21为多边形孔。

针对第一排气孔段21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沿第一转子30的转动方向,第二啮合齿32和第一啮合齿31依次通过排气孔20,第二啮合齿32具有第一齿型线bc,第一齿型线bc设置在第二啮合齿32靠近第一齿间容积的一侧,第一排气孔段21包括:第一孔壁211,第一孔壁211具有第一线型点b1和第二线型点c1,第一线型点b1和第二线型点c1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一线型b1c1;其中,第一线型点b1位于第二啮合齿32所在的齿根圆周上,第二线型点c1位于第二啮合齿32所在的齿顶圆周上;当第一齿间容积位于第一临界排气状态时,第一齿型线bc的第一齿型点b与第一线型点b1相重合,第一齿型线bc的第二齿型点c与第二线型点c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弧度数s。

在本实施例中,在排气开始后,沿第一转子30的转动方向,第二啮合齿32和第一啮合齿31依次通过排气孔20的一个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啮合齿32具有第一齿型线bc,第一齿型线bc设置在第二啮合齿32靠近第一齿间容积的一侧,第一孔壁211具有第一线型点b1和第二线型点c1,第一线型点b1和第二线型点c1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一线型b1c1;其中,第一线型点b1位于第二啮合齿32所在的齿根圆周上,第二线型点c1位于第二啮合齿32所在的齿顶圆周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齿间容积位于第一临界排气状态时,第一齿型线bc的第一齿型点b与第一线型点b1相重合,第一齿型线bc的第二齿型点c与第二线型点c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弧度数s,即沿第一转子30的转动方向,第二线型点c1位于第二齿型点c的前方。

优选地,0<s≤1/6π。

优选地,s=1/15π。

优选地,当第一齿间容积位于第一临界排气状态时,从第一线型点b1到第二线型点c1,以第一转子30的中心线为圆心的各个第一圆弧段与第一线型b1c1相交形成的各个线型点和与第一齿型线bc相交形成的各个齿型点之间的各个第一弧度数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型b1c1由多个线体组成,相应地,第一齿型线bc由多个线性组成,从第一线型点b1到第二线型点c1,各个线体段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

优选地,第一弧度数为m,第一圆弧段的个数为n,从第一线型点b1到第二线型点c1,m=k*s/(n-1),其中,k为自然数,0<s≤1/6π。

优选地,m=(k*1/15π)/(n-1)。

优选地,第一孔壁211为平滑过渡的弧形面。

优选地,第一孔壁211由多个弧形面拼接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孔壁211为平滑过渡的弧形面或由多个弧形面拼接而成,在排气过程初期所围成的排气孔口面积较小且变化平缓。

优选地,第一排气孔段21还包括:第二孔壁212,第二孔壁212与第一孔壁211相连接,第二孔壁212具有第三线型点a和第一线型点b1,第三线型点a和第一线型点b1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二线型ab1,第三线型点a位于第二啮合齿32所在的齿根圆周上;第三孔壁213,第三孔壁213与第一孔壁211相连接,第一孔壁211设置在第二孔壁212和第三孔壁213之间,第三孔壁213具有第二线型点c1和第四线型点d,第二线型点c1和第四线型点d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三线型c1d,第四线型点d位于第二啮合齿32所在的齿顶圆周上;第四孔壁214,第四孔壁214设置在第二孔壁212和第三孔壁213之间,第四孔壁214具有第三线型点a和第五线型点h,第三线型点a和第五线型点h之间的连接线为第四线型ah,第五线型点h位于第二啮合齿32所在的齿顶圆周上;其中,第一孔壁211、第二孔壁212、第三孔壁213和第四孔壁214围成第一排气孔段21。

优选地,排气孔20还包括:第二排气孔段22,第二排气孔段22与第二转子40相对应地设置,第二排气孔段22为多边形孔。

优选地,第一排气孔段21和第二排气孔段22相连通。

可选地,第一排气孔段21和第二排气孔段22不连通。

优选地,沿第二转子40的转动方向,第四啮合齿42和第三啮合齿41依次通过排气孔20,第四啮合齿42具有第二齿型线fe,第二齿型线fe设置在第四啮合齿42靠近第二齿间容积的一侧,第二排气孔段22包括:第五孔壁221,第五孔壁221具有第六线型点f1和第七线型点e1,第六线型点f1和第七线型点e1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五线型f1e1;其中,第六线型点f1位于第四啮合齿42所在的齿根圆周上,第七线型点e1位于第四啮合齿42所在的齿顶圆周上;当第二齿间容积位于第二临界排气状态时,第二齿型线fe的第一齿型点f与第六线型点f1相重合,第二齿型线fe的第二齿型点e与第七线型点e1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弧度数t。

优选地,0<t≤1/6π。

优选地,t=1/10π。

优选地,t=1/12π。

优选地,当第二齿间容积位于第二临界排气状态时,从第六线型点f1到第七线型点e1,以第二转子40的中心线为圆心的各个第一圆弧段与第五线型f1e1相交形成的各个线型点和与第二齿型线fe相交形成的各个齿型点之间的各个第一弧度数逐渐增大。

优选地,第一弧度数为m1,第一圆弧段的个数为n1,从第六线型点f1到第七线型点e1,m1=k*t/(n1-1),其中,k为自然数,0<t≤1/6π。

优选地,m1=(k*1/10π)/(n1-1)。

优选地,第五孔壁221为平滑过渡的弧形面。

优选地,第五孔壁221由多个弧形面拼接而成。

优选地,第二排气孔段22还包括:第六孔壁222,第六孔壁222与第五孔壁221相连接,第六孔壁222具有第八线型点g和第六线型点f1,第八线型点g和第六线型点f1之间的连接线为第六线型gf1,第八线型点g位于第四啮合齿42所在的齿根圆周上;第七孔壁223,第七孔壁223与第五孔壁221相连接,第五孔壁221设置在第六孔壁222和第七孔壁223之间,第七孔壁223具有第七线型点e1和第四线型点d,第七线型点e1和第四线型点d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七线型e1d,第四线型点d位于第四啮合齿42所在的齿顶圆周上;第八孔壁224,第八孔壁224设置在第六孔壁222和第七孔壁223之间,第八孔壁224具有第八线型点g和第五线型点h,第八线型点g和第五线型点h之间的连接线为第八线型gh,第五线型点h位于第四啮合齿42所在的齿顶圆周上;其中,第五孔壁221、第六孔壁222、第七孔壁223和第八孔壁224围成第二排气孔段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子30为阳转子,第二转子40为阴转子。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为螺杆压缩机,通过改变排气孔口(排气孔20)形状,有效降低了排气过程中齿间容积与排气腔容积间的质量和能量交换程度,缓解了流经排气孔口处的气流脉动程度,减小了排气腔内气体的压力脉动幅值,显著降低了螺杆压缩机的流体动力性噪音。

排气过程初期,此时排气孔口前后压力差最大,通过有效降低排气孔口的面积,可以减小流经排气孔口的气体流量的脉动程度,从而降低排气压力脉动。

当阴、阳转子处于图3所示位置时,阳转子侧齿间容积和阴转子侧齿间处于即将开始排气的状态,此时排气孔口前后通常具有最大的压力差。

图4中,A表示齿间容积与排气孔口的连通面积,B表示阳转子转动角度,C表示现有的压缩机,D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

对排气过程中,排气孔口与齿间容积连通面积随转角的变化进行计算,图4给出了计算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排气过程初期,相较传统的排气孔口形状,改进后的排气孔口面积较小且变化平缓,而此时排气孔口前后的压力差最大,这样通过合理减小排气孔口面积,可有效降低流经排气孔口处的气体的流量脉动程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通过第一转子30、第二转子40以及排气孔20能够将压缩机内部的压缩气体排出。其中,第一转子30具有第一啮合齿31和第二啮合齿32,第一啮合齿31和第二啮合齿32之间具有第一齿间容积,第二转子40与第一转子30相啮合,第二转子40具有第三啮合齿41和第四啮合齿42,第三啮合齿41和第四啮合齿42之间具有第二齿间容积。为了实现气体的压缩过程,第一转子30和第二转子40可转动地设置,第一齿间容积具与排气孔20不连通的第一状态、与排气孔20相连通的第二状态以及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第一临界排气状态,第一临界排气状态即为即将开始排气的状态,相应地,第二齿间容积具有与排气孔20不连通的第三状态、与排气孔20相连通的第四状态以及处于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的第二临界排气状态。

当第一齿间容积位于第一临界排气状态时,第二啮合齿32位于靠近排气孔20的一侧,第二啮合齿32在排气孔20垂直于第一转子30的中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当第二齿间容积位于第二临界排气状态时,第四啮合齿42位于靠近排气孔20的一侧,第四啮合齿42在排气孔20垂直于第二转子40的中心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通过使得第一投影面的至少部分和第二投影面的至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排气孔20的外侧,从而在排气开始时,减小了第一齿间容积和/或第二齿间容积与排气孔20的连通面积,降低了排气过程中的气流脉动程度,缓解了排气腔内的压力脉动幅值,减低了排气气流脉动所诱发的流体动力性噪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排气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