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机械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8900发布日期:2018-09-25 18:5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缩机。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压缩机的机械装备。



背景技术:

压缩机广泛的用于工业、车辆等场合,现有的压缩机多为油冷型式的,在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现在,市场需要一款无油的压缩机。

压缩机在把介质压缩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其压缩活塞部位温度会达到180~200℃,连杆的轴承部位也会温度较高,这是影响产品正常工作的关键。目前市面上的压缩机在维护保养方面的设计存在维护保养拆解零件多,内部核心部件易被污染等弊端,需要改进。在工作过程中提高密封环和缸体的耐磨性,提高使用寿命也是产品设计的关键。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在保证排量的同时避免引起使用温度过高的压缩机,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的排量较大,使用过程中温度可控,能够避免影响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压缩机的机械装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机,包括设有进气口和输出口的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有通过管路连通的两个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均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上均设有至少两个活塞连杆组件,所述进气口设有进气过滤装置;

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可移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活塞腔内,所述活塞腔上、位于所述活塞连杆组件的伸出端处设有连通所述输出口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输出口气体逆流回所述活塞腔的排气阀片,所述排气阀片可向所述输出口翻起;

所述活塞连杆组件的活塞端与所述活塞腔的内壁周向密封,且所述活塞端设有第二连通孔,用于连通所述活塞腔的主体部和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设有防止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气体回流至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另一侧的进气阀片,所述进气阀片可向所述第一连通孔方向翻起。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包括设有所述进气口的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连通管连接的第二壳体,以便所述第二壳体获取所述进气口的气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结构相同的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封堵进气口的堵头。

优选的,所有所述输出口均通过设于所述主壳体外部的管路连接,并汇总于最终输出口。

优选的,所述偏心轮的动力装置为电机,一个所述电机连接两个所述偏心轮,并同时为两个所述偏心轮提供动力;所述电机与用于降温的风扇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气过滤装置包括:

固定于所述进气口外端的滤芯盖板,所述滤芯盖板上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朝向所述主壳体内部的一端设有进气前垫板;

固定于所述进气口内端的进气后垫板,所述进气后垫板的出气孔上覆盖有用于限制所述主壳体内气体向进气过滤器倒流的橡胶阀门,所述橡胶阀门可向所述主壳体侧掀起;

进气过滤器,设置于所述进气后垫板和所述进气前垫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和所述滤芯盖板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连接半孔,位于所述主壳体上的连接半孔设有螺纹,位于所述滤芯盖板上的连接半孔为无螺纹孔,所述滤芯盖板通过压紧螺钉固定于所述主壳体。

优选的,两个所述输出口分别设于所述主壳体的两侧,两个所述活塞端关于所述偏心轮对称设置。

一种机械装备,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中使用的是多个活塞腔和多组活塞组件的形式,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的直线运动,由于采用偏心轮和活塞组件的形式,能够避免在驱动过程中的升温问题,同时,主壳体内采用双活塞组件,能够提升压缩机的空气排量,避免油冷压缩机中的升温问题。

同时,本申请提供的结构较为简单,通过一个主壳体和一个电机即可以实现控制多个活塞杆沿直线运动的作用,结构紧凑,避免使用过多的外部连接部件。通过偏心轮和活塞组件形成的结构易于生产和维修,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压缩机的机械装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正剖图。

图1中:

进气口A,第一输出口B、第二输出口C、第三输出口D、第四输出口E、最终输出口F;

主壳体1,压紧螺钉2,滤芯盖板3,进气前垫板4,进气过滤器5,橡胶阀门6,进气后垫板7,限位板8,排气阀片9,进气阀片10,密封环11,活塞连杆组件12,轴承13,偏心轮14,电机15,风扇装置16,轴承17,堵头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的排量较大,使用过程中温度可控,能够避免影响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压缩机的机械装备。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正剖图。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压缩机,主要包括主壳体1,主壳体1上设有进气口和输出口,具体为一个进气口以及若干个输出口。主壳体1内设有通过管路连通的至少两个活塞腔,本实施例中以两个活塞腔为例,两个活塞腔内均设有偏心轮14,偏心轮14用于为活塞腔提供活塞动力,偏心轮14上均设有至少两个活塞连杆组件12。另外,在上述进气口设有进气过滤装置,用于实现进气的过滤作用。

活塞连杆组件12套接在偏心轮14的偏心部上,活塞连杆组件12可移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活塞腔内,活塞腔上、位于活塞连杆组件12的伸出端处设有连通输出口的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设有用于防止输出口气体逆流回活塞腔的排气阀片9,排气阀片9可向输出口翻起;

活塞连杆组件12的活塞端与活塞腔的内壁周向密封,且活塞端设有第二连通孔,用于连通活塞腔的主体部和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设有防止第一连通孔的气体回流至第二连通孔的另一侧的进气阀片10,进气阀片10可向第一连通孔方向翻起。

需要说明的是,主壳体1是包含了压缩机的各种主要相互固定不动的部件。

上述两个活塞腔分别独立设置,并通过管路连接,实现由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介质能够由一个活塞腔进入到另一个活塞腔中。

主壳体1内还设有偏心轮14,偏心轮14连接用于将活塞腔内的气体向输出腔挤压的活塞连杆组件12,活塞连杆组件12的活塞端与活塞腔周向密封,活塞端上设有连通第一连通孔和活塞腔的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朝向第一连通孔的一端覆盖有可向输出腔一侧翻起的进气阀片10。

请参考图1,主壳体1内设有两个活塞腔,两个活塞腔的侧部均设有输出口,上述密封作用可以通过密封环实现,密封环11用于介质在被压缩过程的密封作用。以图1中右侧的活塞腔的上部的活塞连杆组件12为例,随着偏心轮14的转动,活塞连杆组件12会随之上下运动,当其向下运动时,进气阀片10会打开,吸入介质。当其向上运动时,压缩介质,进气阀片10会关闭。活塞连杆组件12向下运动时,排气阀片9会关闭,当其向上运动时,排气阀片9会打开,此时被压缩后的介质,从排气阀片9输出。

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压缩机中使用的是多个活塞腔和多组活塞组件的形式,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的直线运动,由于采用偏心轮和活塞组件的形式,能够避免在驱动过程中的升温问题,同时,主壳体1内采用双活塞组件,能够提升压缩机的空气排量,避免油冷压缩机中的升温问题。同时,本申请提供的结构较为简单,通过一个主壳体和一个电机即可以实现控制多个活塞杆沿直线运动的作用,结构紧凑,避免使用过多的外部连接部件。通过偏心轮和活塞组件形成的结构易于生产和维修,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本申请中,偏心轮14由电机15带动旋转,偏心轮14可以通过轴承13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活塞连杆组件1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主壳体1包括设有进气口的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通过连通管连接的第二壳体,以便第二壳体获取进气口的气体。

请参考图1,其中,主壳体为两个壳体形成,这样有助于在二者之间设置电机15,并使电机15为两个偏心轮14提供动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结构相同的壳体,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封堵进气口的堵头18。

考虑到设计和制造的便捷性,可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为结构相同的结构,使二者连接时关于连接位置对称设置,相对应的,第二壳体上的相对应位置也可以设置进气过滤装置,根据使用需要可以在第二壳体的进气过滤装置上设置阻止进气的堵头18。

请参考图1,主壳体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各有一个进气过滤器及其附属部件,按照客户的需求,可以将一侧用堵头18堵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所有输出口均通过设于主壳体1外部的管路连接,并汇总于最终输出口。

请参考图1,两个活塞腔均设有至少两个输出口,所以总共四个输出口均可以连接同一组管路,以便将各个输出口的气体均引导至同一位置,如图1中的最终输出口F。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偏心轮14的动力装置为电机15,一个电机15连接两个偏心轮14,并同时为两个偏心轮14提供动力;用于降温的风扇装置16可以安装在电机15侧面,也可以在主壳体1的上端安装2个风扇,每个风扇可以冷却两个活塞压缩机构,可以自己拥有独立的转动机构,也可以由电机15带动。

风扇装置16用于产品发热部位进行降温,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两个风扇装置,风扇装置16的位置依照实际需求可以调整。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上述进气过滤装置包括滤芯盖板3、进气前垫板4、进气后垫板7和进气过滤器5。

具体地,滤芯盖板3固定于进气口外端,滤芯盖板3上设有通气口,通气口朝向主壳体1内部的一端设有进气前垫板4,进气前垫板4能够用于稳定进气过滤器5的位置,另一方面避免进气前垫板4对进气过滤器5压制过紧。

进气后垫板7固定于进气口内端,进气过滤器5设置于进气后垫板7和进气前垫板4之间。进气后垫板7的出气孔上覆盖有用于限制主壳体1内气体向进气过滤器倒流的橡胶阀门6,橡胶阀门6可向主壳体1侧掀起。橡胶阀门6覆盖于进气后垫板7的气体流通部,并能够向主壳体1内部翻起,从而实现允许气体由进气过滤器5进入主壳体1内部,但同时,避免主壳体1内部的气体倒流回进气过滤器5。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阀门6用于当介质被压缩中,存在微量泄露时的止逆,防止介质逆流,提高压缩效率,对维护保养时,内部核心部件也有保护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被压缩的介质从进气口A进入,到达进气前垫板4的外缘,再到达进气过滤器5的外圈,介质经过过滤从进气过滤器5的芯部到达橡胶阀门6,再到达活塞连杆组件12的下端,再经过活塞连杆组件12向下运动的吸入,介质到达密封环11的上端,再经过活塞连杆组件12的向上运动,介质经过压缩,最终从排气阀片9完成压缩并输出,再从输出口B最终完成输出。

请参考图1,进气口A从一侧的总管路里进气,被过滤的介质进入主壳体等部件1的内部时,通过一个管道,将介质流至另一侧的主壳体1内部,用于此位置的气体介质的压缩。

本实施例中的四摆杆压缩机,另外三个摆杆的运动模式和上述第一个摆杆相同,气体介质经压缩后,分别从输出口C、输出口D、输出口E输出,最终4个输出口汇集至最终输出口F,完成气体介质的压缩输出。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壳体1和滤芯盖板3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连接半孔,位于主壳体1上的连接半孔设有螺纹,位于滤芯盖板3上的连接半孔为无螺纹孔,滤芯盖板3通过压紧螺钉2固定于主壳体1。

滤芯盖板3和压紧螺钉2配合的孔是光孔,无螺纹的,主壳体等部件1和压紧螺钉2配合的孔是有螺纹的,压紧螺钉2通过配合主壳体等部件1的螺纹,将滤芯盖板3紧定在主壳体等部件1的此部位。

当上述压缩机需要定期更换进气过滤器5时,只需要拆下压紧螺钉2,取下滤芯端盖3,用手抽出进气过滤器5.由于产品此时产品内部核心还有橡胶阀门6的密封保护,因此在更换过程中,污垢不会进入产品内部核心,从而避免了核心被污染。简化了维护保养步骤,提高了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进气过滤器5的外部设有金属框架,金属框架的两侧均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与进气后垫板7、进气前垫板4密封连接。进气过滤器5是带金属框架,两端均可以设置密封泡沫,便于被进气前垫板4和进气后垫板7压紧时的密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两个输出口分别设于主壳体1的两侧,两个活塞端关于偏心轮14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活塞组件均设置在偏心轮14的同一个偏心部,或者设置在对于偏心轮14而言相同偏心角度的偏心部,以便在偏心轮14转动时,能够实现同步的移动。

另外,上述两个活塞组件可以恰好对称设于偏心部上,从而形成一个活塞端恰好位于活塞的最远伸出位置时,另一个活塞端恰好位于活塞的最近回收位置。也就是说,上述两个活塞组件形成推进和回收相反的状态,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以相同频率、相差半个周期的状态,这样能够提升压缩机的排量提升,并保证在任何时刻均有气体介质向外排出。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可以在第一连通孔的上设置限位板8,限位板8用于限制排气阀片9的开启高度,防止排气阀片9过度弯曲而变形。

可选的,上述任意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除电机15以外的其他动力装置为产品提供旋转动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偏心轮14与主壳体1通过第一轴承17连接。偏心轮14与活塞连杆组件12通过第二轴承13连接。轴承17安装于偏心轮14和主壳体1之间,可提高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

除了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压缩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的机械装备,该机械装备可以为工业领域的任意机械装备,或者为车辆、船舶等交通领域中的设备,该机械装备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机械装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