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弹簧泵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264发布日期:2018-11-07 21:26阅读:1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置弹簧泵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置弹簧泵芯。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用到一些能产生雾状效果的用品,例如化妆水、香水、花露水、口腔喷剂等等。泵头的设置方便通过泵压吸取出里面所装液体;而泵头中内的主要结构为泵芯;现有的泵芯中,由于回流现象,所以在每一次使用时,均需要进行多次按压才能把液体泵出,使用麻烦,而且泵芯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高出夜效率的外置弹簧泵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外置弹簧泵芯,它包括有活塞筒、内杆、连接套和泵壳;所述活塞筒的外侧壁与连接套的内孔相匹配;所述活塞筒插入到连接套内;所述活塞筒的内部呈中空形状;所述泵壳一端呈开口状;泵壳另一端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泵壳的内腔相接通;所述连接套的外侧壁与泵壳的内腔相匹配;所述连接套插入固定在泵壳的内腔;所述泵壳的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阀片;所述阀片密封在进料管的端口处;所述活塞筒的内腔与内杆的杆身相匹配;所述内杆一端设置有限位环;内杆另一端插入固定在活塞筒的内腔;所述内杆的外部套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泵壳的内腔相匹配;所述活塞的顶部设置有导向环;所述活塞筒的底端设置有与导向环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环插入到导向孔内;所述内杆的顶部设置有出液流道;所述内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均与出液流道相接通;所述通孔设置在靠近限位环的一端;所述活塞筒的外侧壁设置有压环;所述活塞筒的外部套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压紧在压环上;弹簧另一端压紧在连接套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的顶表面设置有挡流环;所述活塞的底部设置有凹环;所述挡流环插入到凹环内。

进一步地,所述阀片由阀套、弹簧片和堵头组成;所述阀套的外侧壁与泵壳的内腔相匹配;所述阀套的外侧壁与泵壳的内侧壁相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片和堵头均设置在阀套的内腔;所述弹簧片一端与阀套的内侧壁相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片另一端与堵头相固定连接;所述堵头抵压在进料管的端面处;所述堵头密封在进料管的端口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外置弹簧泵芯,活塞筒的外侧壁与连接套的内孔相匹配;活塞筒插入到连接套内;活塞筒的内部呈中空形状;泵壳一端呈开口状;泵壳另一端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与泵壳的内腔相接通;连接套的外侧壁与泵壳的内腔相匹配;连接套插入固定在泵壳的内腔;泵壳的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阀片;阀片密封在进料管的端口处;活塞筒的内腔与内杆的杆身相匹配;内杆一端设置有限位环;内杆另一端插入固定在活塞筒的内腔;内杆的外部套有活塞;活塞与泵壳的内腔相匹配;活塞的顶部设置有导向环;活塞筒的底端设置有与导向环相匹配的导向孔;导向环插入到导向孔内;内杆的顶部设置有出液流道;内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均与出液流道相接通;通孔设置在靠近限位环的一端;活塞筒的外侧壁设置有压环;活塞筒的外部套有弹簧;弹簧一端压紧在压环上;弹簧另一端压紧在连接套上。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活塞筒的两端均呈开口状;当对活塞筒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弹簧被压缩,且泵壳的内腔被压缩,使泵壳内部的压力增大后,活塞往上运动,导向环在导向孔内向上滑动,使通孔与泵壳的内腔接通,液体经过限位环与泵壳之间的缝隙、通孔和出液流道后在活塞筒的顶部端口流出;当活塞筒上的压力撤去时,弹簧恢复形状,推动活塞筒向上运动,使泵壳的内腔产生较大的负压,此时阀片打开的同时,活塞向下运动至内杆的底部,活塞的底部端面抵压在限位环的端面上;通孔与泵壳的内腔之间被隔断,液体和气体均不能从出液流道流出,负压环境下液体从进料管经过阀片进入到泵壳的内腔;该结构中通过泵壳的压强进行控制活动的活塞,在进料时活塞密封在通孔上,极大限度地提高泵体的吸液效率,每一次泵出液体时,无需多次按压即可出液,提高泵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视图;

图3是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活塞筒;101、压环;102、导向孔;2、弹簧;3、内杆;

301、出液流道;302、通孔;303、限位环;303a、挡流环;4、连接套;

5、泵壳;501、进料管;6、阀片;601、阀套;602、弹簧片;

603、堵头;7、活塞;701、导向环;702、凹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外置弹簧泵芯,它包括有活塞筒1、内杆3、连接套4和泵壳5;所述活塞筒1的外侧壁与连接套4的内孔相匹配;所述活塞筒1插入到连接套4内;所述活塞筒1的内部呈中空形状;所述泵壳5一端呈开口状;泵壳5另一端设置有进料管501;所述进料管501与泵壳5的内腔相接通;所述连接套4的外侧壁与泵壳5的内腔相匹配;所述连接套4插入固定在泵壳5的内腔;所述泵壳5的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阀片6;所述阀片6密封在进料管501的端口处;所述活塞筒1的内腔与内杆3的杆身相匹配;所述内杆3一端设置有限位环303;内杆3另一端插入固定在活塞筒1的内腔;所述内杆3的外部套有活塞7;所述活塞7与泵壳5的内腔相匹配;所述活塞7的顶部设置有导向环701;所述活塞筒1的底端设置有与导向环701相匹配的导向孔102;所述导向环701插入到导向孔102内;所述内杆3的顶部设置有出液流道301;所述内杆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302;所述通孔302均与出液流道301相接通;所述通孔302设置在靠近限位环303的一端;所述活塞筒1的外侧壁设置有压环101;所述活塞筒1的外部套有弹簧2;所述弹簧2一端压紧在压环101上;弹簧2另一端压紧在连接套4上;活塞筒1的两端均呈开口状;当对活塞筒1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弹簧2被压缩,且泵壳5的内腔被压缩,使泵壳5内部的压力增大后,活塞7往上运动,导向环701在导向孔102内向上滑动,使通孔302与泵壳5的内腔接通,液体经过限位环303与泵壳5之间的缝隙、通孔302和出液流道301后在活塞筒1的顶部端口流出;当活塞筒1上的压力撤去时,弹簧2恢复形状,推动活塞筒1向上运动,使泵壳5的内腔产生较大的负压,此时阀片6打开的同时,活塞7向下运动至内杆3的底部,活塞7的底部端面抵压在限位环303的端面上;通孔302与泵壳5的内腔之间被隔断,液体和气体均不能从出液流道301流出,负压环境下液体从进料管501经过阀片6进入到泵壳5的内腔;该结构中通过泵壳5的压强进行控制活动的活塞7,在进料时活塞7密封在通孔302上,极大限度地提高泵体的吸液效率,每一次泵出液体时,无需多次按压即可出液,提高泵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限位环303的顶表面设置有挡流环303a;所述活塞7的底部设置有凹环702;所述挡流环303a插入到凹环702内;设置挡流环303a的作用是,吸液过程中,防止液体直接冲击活塞7,把活塞7推开,提高泵体吸液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阀片6由阀套601、弹簧片602和堵头603组成;所述阀套601的外侧壁与泵壳5的内腔相匹配;所述阀套601的外侧壁与泵壳5的内侧壁相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片602和堵头603均设置在阀套601的内腔;所述弹簧片602一端与阀套601的内侧壁相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片602另一端与堵头603相固定连接;所述堵头603抵压在进料管501的端面处;所述堵头603密封在进料管501的端口处;当泵壳5的内部差生负压时,堵头603被冲开,液体或气体经过进料管501和阀套601后进入到泵壳5的内腔;当泵壳5内部压力稳定后,由于弹簧片602的作用下,堵头603重新密封在进料管501的端口处。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活塞筒的两端均呈开口状;当对活塞筒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弹簧被压缩,且泵壳的内腔被压缩,使泵壳内部的压力增大后,堵头密封在进料管的端口处且活塞往上运动,导向环在导向孔内向上滑动,使通孔与泵壳的内腔接通,液体经过限位环与泵壳之间的缝隙、通孔和出液流道后在活塞筒的顶部端口流出;当活塞筒上的压力撤去时,弹簧恢复形状,推动活塞筒向上运动,使泵壳的内腔产生较大的负压,堵头被冲开,活塞向下运动至内杆的底部,活塞的底部端面抵压在限位环的端面上;通孔与泵壳的内腔之间被隔断,液体和气体均不能从出液流道流出,负压环境下液体从进料管经过阀片进入到泵壳的内腔;该结构中通过泵壳的压强进行控制活动的活塞,在进料时活塞密封在通孔上,极大限度地提高泵体的吸液效率,每一次泵出液体时,无需多次按压即可出液,提高泵体的使用寿命;设置挡流环的作用是,吸液过程中,防止液体直接冲击活塞,把活塞推开,提高泵体吸液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