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排气管和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4721发布日期:2018-09-28 18:08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机的排气管和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压缩机运转过程中,大量的润滑油随气流吐出压缩机,排到空调系统里,影响空调系统的性能。压缩机内部高温高压,部分润滑油在压缩过程中被撕裂成形成微小油滴。在转子旋转作用下,悬浮在空间中的油滴被分离到壳体壁面形成油膜,而由于壁面附近的气流向排气管流动,大量粘附于壳体壁面的油膜在气流力的作用下继续向排气管流动,到达排气管后沿外壁流动到排气管下部的出口,最终在排气管口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而排出压缩机,引起压缩机吐油量偏大,进而可能影响空调或者冰箱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压缩机吐油量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压缩机的排气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的排气管,该排气管包括管体和环绕所述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下部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槽口向上,所述集油槽的槽底设置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径沿从所述槽底的顶面到底面的方向渐缩。

优选地,所述槽底为与所述管体的中心线垂直的平面,所述通孔远离所述管体设置;和/或,所述槽底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集油槽包括围绕所述槽底的外缘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垂直于所述槽底。

优选地,所述槽底为弧状,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槽底的最低处。

优选地,所述集油槽与所述管体的连接处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引导油液从所述管体朝向所述集油槽流动的引导部。

优选地,所述排气管包括连接于所述通孔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从所述通孔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管体和所述集油槽一体成型;和/或,所述集油槽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管体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和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的排气管,所述管体贯穿所述压缩机外壳的顶部,且所述管体的下部位于所述压缩机外壳内。

优选地,所述集油槽的最高位置和所述压缩机外壳的顶部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A,A≥3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申请提供的压缩机的排气管,沿着管体的外壁面下落的油滴会落入集油槽中,并从集油槽的槽底上的通孔流出,使得油滴无法到达管体的下管口,从而防止油滴从排气管排出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排气管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排气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 2-通孔 3-集油槽 4-槽底

5-侧壁 6-导流管 7-压缩机外壳 8-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排气管,该排气管包括管体1和环绕所述管体1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下部的集油槽3,所述集油槽3的槽口向上,所述集油槽3的槽底4设置有通孔2。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压缩机运行时,油滴积聚在压缩机外壳7的顶部的内壁面上,这些油滴又会在气流的作用下沿压缩机外壳7的顶部的内壁面到达管体1的外壁面,由于在管体1的下部环绕设置有集油槽3,沿着管体1的外壁面下落的油滴会落入集油槽3中,并从集油槽3的槽底4上的通孔2流出,使得油滴无法到达管体1的下管口,从而防止油滴从排气管排出压缩机。

其中为了将集油槽3牢固地设置在管体1上,管体1和集油槽3可以选用一体成型的方式铸造,也可以将集油槽3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在管体1的外壁面上。

如果选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集油槽3和管体1之间应当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在管体1和集油槽3的连接位置可以会积聚油滴,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所述集油槽3与所述管体1的连接处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引导油液从所述管体1朝向所述集油槽3流动的引导部8。

如图2所示,引导部8为连接管体1和集油槽3的斜面,油滴在向下流动时,会经由引导部8落入集油槽3的内部,从而避免在管体1和集油槽3的连接位置形成积聚。当然,引导部8也可以为弧面或者类弧面。

另外,定义集油槽3的最高位置和所述压缩机外壳7的顶部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A,应满足A≥3mm,从而使得集油槽3和压缩机外壳7的顶部的内壁面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油滴穿过并最终到达管体1的外壁面。

本申请的集油槽3可以选用适当的结构,在图3和图4示出的结构中,槽底4为弧状,通孔2设置在槽底4的最低处。顺着管体1下落的油滴会落在槽底4的最低位置,并通过通孔2排出。

如图4所示,所述集油槽3包括围绕所述槽底4的外缘设置的侧壁5,为了方便管体1和集油槽3一体成型铸造,槽底4和侧壁5的截面形成连续的弧段,侧壁5保证了集油槽3内能够积聚一定量的油滴。

由于管体1附近会形成有朝向管体1的气流,如果通孔2的位置高于管体1的下端,油滴可能会沿着槽底4的背面流动到管体1上,并进而下落到管体1的下管口位置,可能仍会导致油滴从排气管排出的情况发生。优选地,所述排气管包括连接于所述通孔2的导流管6,所述导流管6从所述通孔2向下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导流管6的长度应当足够长以使得导流管6下端的位置低于管体1的下管口的位置,从而避免了油滴沿槽底4的背面流动到管体1上的情况发生。

槽底4也可以选用平面,如图5所示,所述槽底4为与所述管体1的中心线垂直的平面,所述通孔2远离所述管体1设置。由于槽底4为平面,从管体1的外壁上滑落的油滴会从槽底4的中部位置逐渐向外扩散,而由于通孔2远离管体1设置,从而使得集油槽3中能够积聚一定量的油滴,且通孔2远离管体1设置还可以避免从通孔2中流出的油滴沿槽底4的背面流动到管体1处。

还可优选地,所述侧壁5垂直于所述槽底4设置,由于侧壁5和槽底4之间为直角连接,不存在能够积聚油滴的凹部或者类似结构,从而避免油滴积聚在侧壁5和槽底4之间。

为了便于槽底4上的油滴进入通孔2并最终流出集油槽3,优选地,所述通孔2的孔径沿从所述槽底4的顶面到底面的方向渐缩。如图5所示,通孔2和槽底4之间的过渡处为斜面,槽底4上的油滴会沿着该斜面滑入通孔2中,而通孔2的下端同样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导流管6。

如图5所示,所述槽底4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通孔2,多个通孔2可以均匀分布,以提高集油槽3向外排油滴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7和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的排气管,所述管体1贯穿所述压缩机外壳7的顶部,且所述管体1的下部位于所述压缩机外壳7内,即集油槽3的位置低于压缩机外壳7。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