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结构及应用有该冷却结构的车载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4711发布日期:2018-09-28 18:0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冷却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

大型车辆上一般都有设有空气压缩机,可以给车辆的制动、车门启闭等机构提供压缩空气源,目前,常见的以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为主,体积可以做的尽量小。

常见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包括电机、主机、油气罐、冷却器、过滤器及油气分离器,主机采用双螺杆压缩。工作原理:电机工作,带动主机启动,空气从进气阀进入主机,从主机的出气口进入油气罐,油气罐里面的油被压到冷却器上,冷却后的油经过滤器,再进入主机的进油口,同时空气从油气罐的出气口进入油气分离器,然后分离后的油又从油气分离器回流到主机,压缩空气从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出来。

相关的文献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010110513.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车用压缩机》(申请公布号为CN101793253A);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610654553.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车用压缩机》(申请公布号为CN106246555A)等。

现有的空气压缩机中电机和冷却器都有各自的风机冷却系统,工作时,两个风机冷却系统同时工作,噪音很大,同时结构也不是很紧凑;另外,电机的输出轴与主机连接部位高速旋转会产生大量热量,而这些热量不能通过现有的两个风扇得到风冷,也没有单独的冷却装置考虑到用在这里,不利于长时间稳定的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散热快的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的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散热快的车载空气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的车载空气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却结构,包括螺杆空压机主机、电机及冷却器,前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空压机主机的主轴连接,前述冷却器的出油端与螺杆空压机主机的进油端通过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器包括第一风扇及设于第一风扇一侧的冷却盘,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设有第二风扇,另一端与前述的第二风扇连接并能驱动第一风扇旋转,前述的第二风扇靠近主轴设置,所述的输出轴同时带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旋转状态下,产生的风均向冷却盘方向吹送。

进一步,所述电机的一侧位于第二风扇外周设有第一外罩,该第一外罩开设有进风孔。

所述的第二风扇包括中间的连接套筒及分布于连接套筒外周的叶片,所述的连接套筒将输出轴和主轴连接为一体。第二风扇在这里处理冷却还能起到连接的作用。

为使装配更加紧凑,所述的螺杆空压机主机、电机及冷却器呈一直线布置。

所述电机的另一侧位于第一风扇外周密封地设有第二外罩。

一种车载空气压缩机,包括冷却结构、油气罐及油气分离器,所述冷却器的进油端与油气罐的出油端通过第二油管连接,所述的螺杆空压机主机的出气端通过排气管连接到油气罐内,前述油气罐的排气端与油气分离器的进气端连接,前述油气分离器具有压缩空气排出端,前述油气分离器与螺杆空压机主机之间连接有回油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气罐可以包括罐体、盖板及筒体,前述罐体的上端形成安装端口,前述盖板密封地设于前述罐体的安装端口上,所述筒体设于前述罐体一侧。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结构、油气罐及油气分离器设于一底板上,所述底板的下底面设有用于防振的垫块。

进一步,所述底板边缘向下弯折形成翻边,该翻边内侧设有卡箍,所述的垫块则限位于前述翻边与卡箍围成的区域内。垫块横向移动得到限制,可以减少垫块与周边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呈方形,所述的垫块为至少四个,分别设于底板的四个边角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电机同时驱动两端的风扇工作,使空气从螺杆空压机主机经过电机后从冷却器方向流动,将主轴与输出轴连接处的热量、电机内的热量均通过冷却器得到散热,将原有的两个风机系统整合成一个,将电机和冷却器做成一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散热更加迅速,能耗大大降低,噪音也低了很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部分分解图。

图4为实施例中螺杆空压机主机、电机及冷却器组合剖视图。

图5为图2中垫块脱开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车载空气压缩机包括底板9及设于底板上的螺杆空压机主机2、电机1、冷却器、油气罐7、油过滤器81、油气分离器82,

电机1的输出轴21与螺杆空压机主机2的主轴11连接,冷却器的进油端与油气罐7的出油端通过油管连接,螺杆空压机主机2的出气端通过排气管连接到油气罐7内,油气罐7的排气端与油气分离器82的进气端连接,油气分离器82具有压缩空气排出端,油气分离器82与螺杆空压机主机2之间连接有回油管。螺杆空压机主机2、电机1及冷却器呈一直线布置。

结合图2所示,冷却器包括第一风扇3及设于第一风扇3一侧的冷却盘6,输出轴21的一端设有第二风扇4,另一端与第二风扇4连接并能驱动第一风扇3旋转,第二风扇4靠近主轴11设置,输出轴21同时带动第一风扇3和第二风扇4旋转状态下,产生的风均向冷却盘6方向吹送。

电机1的一侧位于第二风扇4外周设有第一外罩51,该第一外罩51开设有进风孔511。第二风扇4包括中间的连接套筒42及分布于连接套筒42外周的叶片41,连接套筒42将输出轴21和主轴11连接为一体。电机1的另一侧位于第一风扇3外周密封地设有第二外罩52。

油气罐7包括罐体71、盖板73及筒体72,罐体71的上端形成安装端口,盖板73密封地设于罐体71的安装端口上,筒体72设于罐体71一侧。

结合图2和图5所示,底板9的下底面设有用于防振的垫块93。底板9边缘向下弯折形成翻边91,该翻边91内侧设有卡箍92,垫块93则限位于翻边91与卡箍92围成的区域94内。本实施例中的底板9的呈方形,垫块93为四个,分别设于底板9的四个边角上。每个垫块93还设有能与车体连接的连接螺栓95。

工作原理:电机1工作,带动螺杆空压机主机2启动,空气从进气阀进入螺杆空压机主机1,从螺杆空压机主机2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进入油气罐7,油气罐7里面的油被压到冷却器上,冷却后的油经油过滤器81,再进入螺杆空压机主机2的进油口,同时压缩空气从油气罐7的出气口进入油气分离器82,然后分离后的油又从油气分离器82回流到螺杆空压机主机1,压缩空气从油气分离器82的出气口出来。

电机同时驱动两端的风扇工作,使空气从螺杆空压机主机经过电机后从冷却器方向流动,将主轴与输出轴连接处的热量、电机内的热量均通过冷却器得到散热,将原有的两个风机系统整合成一个,将电机和冷却器做成一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散热更加迅速,能耗大大降低,噪音也低了很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