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及转子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9608发布日期:2018-10-19 22:3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子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及转子泵。



背景技术:

转子泵属于容积泵的一种,它通过一对叶轮同步反向的旋转,被输送的介质由叶轮旋转所产生的容积变化被吸入和排出泵体。其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流量脉动小的特点。因而被食品饮料、水果浓缩物、糊类产品、化妆品、药物类等领域均有广泛的运用。

中国专利文献CN206487675U公开了一种转子泵机械密封机构及具有其的叶轮,该转子泵通过设置有机械密封来防止物料在输送时从轴与泵体的周向间隙中泄露。但是,在输送会凝固或者结晶的介质时,当输送完时常常会在密封组件的表面,叶轮与泵体之间的缝隙会存在残留介质,再次启动转子泵时容易造成密封组件的泄露或损坏,容易缩短密封组件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其卫生等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转子泵内的密封组件,叶轮与泵体之间的缝隙会存在残留介质,再次启动转子泵时容易造成机械密封的泄露或损坏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泵,其包括:

泵体,所述泵体内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与所述泵体之间形成间隙;

密封组件,其设于叶轮轴上并密封连接所述叶轮轴与所述泵体;

还包括冲洗组件,所述冲洗组件包括连接于外部的冲洗接口及与其连通的冲洗通道;

其中所述冲洗通道包括至少一条直接连接所述冲洗接口至所述间隙与所述密封组件连接处的直条型冲洗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静环和动环,所述动环相对于所述静环滑动,所述动环套设于所述叶轮轴上并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所述静环套设于所述叶轮轴上并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静环与所述动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间隙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包括与所述叶轮轴轴线垂直的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连接至所述动环的外周面。

进一步地,所述动环与所述静环连接处的径向密封面与所述径向间隙轴向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接口包括导入接口和导出接口,所述冲洗通道与所述导入接口连接,所述导出接口与所述间隙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静环座,所述静环座从所述泵体的轴向外侧对所述静环进行轴向固定,所述静环座上设有所述导入接口,所述冲洗通道穿过所述泵体,并且连接所述导入接口和所述径向间隙与所述动环外周面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组件还包括介质排出通道,所述介质排出通道连通所述导出接口与所述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排出通道连通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阀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介质排出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轴与所述叶轮采用花键连接。

一种转子泵,包括上述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其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与所述泵体之间形成间隙;密封组件,其设于叶轮轴上并密封连接所述叶轮轴与所述泵体;还包括冲洗组件,所述冲洗组件包括连接于外部的冲洗接口及与其连通的冲洗通道;其中所述冲洗通道包括至少一条直接连接所述冲洗接口至所述间隙与所述密封组件连接处的直线型冲洗通道。将冲洗通道设置为包括直接对准接触处的直条型通道,通过直条型冲洗通道直接将外部的冲洗流体对准径向间隙与密封组件的连接处,由此可提升对连接处的冲洗压力,避免因冲洗通道过长或者拐弯而带来的压力的分散,通过直接冲洗可以更利于清洗残留介质并节省了清洗时间。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静环和动环,所述动环相对于所述静环滑动,所述动环套设于所述叶轮轴上并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所述静环套设于所述叶轮轴上并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静环与所述动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间隙连接。此结构的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通过设置有密封组件,减少转子泵所输送的介质的泄露,同时提供转子泵容积效率以及延长了转子泵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所述间隙包括与所述叶轮轴轴线垂直的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连接至所述动环的外周面。所述动环与所述静环连接处的径向密封面与所述径向间隙轴向错开设置。此结构的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当转子泵输送介质时,避免介质直接流入动环与静环连接处的径向密封面,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所述冲洗接口包括导入接口和导出接口,所述冲洗通道与所述导入接口连接,所述导出接口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静环座,所述静环座从所述泵体的轴向外侧对所述静环进行轴向固定,所述静环座上设有所述导入接口,所述冲洗通道穿过所述泵体,并且连接所述导入接口和所述径向间隙与所述动环外周面的连接处。此结构的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通过冲洗通道直接清洗径向间隙与动环外周面的连接处,可以更直接地带走介质残留并节省了清洗时间。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所述冲洗组件还包括介质排出通道,所述介质排出通道连通所述导出接口与所述间隙。此结构的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可将残留介质由介质排出通道排出,从而实现密封组件的卫生洁净并延长了转子泵的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所述介质排出通道连通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阀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介质排出通道。此结构的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通过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转子泵输送介质的工作状态以及输送完介质的清洗状态的互相转换,两种状态互不干扰,同时也实现了转子泵内部的洁净。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所述叶轮轴与所述叶轮采用花键连接。此结构的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由于转子泵的扬程较高,所需要的扭力较大,通过叶轮与叶轮轴采用花键连接,可以满足转子泵的转矩要求,并且使得叶轮与叶轮轴的定心精度要求高,使得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的运转精度高。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泵,包括上述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此结构的转子泵,由于包括上述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因而自然具有因包括上述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所带来的一切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泵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转子泵的密封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转子泵的局部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泵体,111-间隙,1111-径向间隙,12-叶轮,121-第一台阶槽,13-叶轮轴;

21-静环,211-第二台阶,212-第二凹陷部,22-动环,221-第一台阶,222-第一凹陷部,23-第一安装销,24-静环座,241-凸出部,25-四氟垫圈,26-第二安装销,27-弹簧,28-径向密封面,291-第一密封圈,292-第二密封圈;

31-冲洗通道,321-导入接口,322-导出接口,33-介质排出通道,34-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泵,其包括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

其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泵冲洗密封结构包括泵体11,密封组件以及冲洗组件。其中泵体内设有工作腔,工作腔内设有在其中旋转的叶轮12。叶轮12通过叶轮轴13支撑连接,叶轮轴13由驱动组件驱动并向叶轮12传递扭矩,叶轮12与叶轮轴13采用花键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叶轮12上设有内花键,叶轮轴13上设有与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通过花键配合,从而传递转子泵因高扬程所需要的转矩。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组件设于叶轮轴13上并密封连接叶轮轴13与泵体11。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组件包括静环21和动环22,动环22相对于静环21滑动,动环22套设于叶轮轴13上并与叶轮12固定连接,静环21套设于叶轮轴13上并与泵体11固定连接。具体地,动环22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叶轮12的朝向叶轮轴13一侧的内壁上,其中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叶轮12朝向动环22一侧的第一台阶槽121及第一安装销23,动环22嵌入第一台阶槽121内并通过第一安装销23连接叶轮12。密封组件还包括静环座24,静环座24从泵体11的轴向外侧对静环21进行轴向固定;此处的轴向外侧是指位于沿叶轮轴13轴向上的泵体11的外侧。其中静环座24设置在泵体11靠近静环21的端部且与泵体11采用螺栓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螺钉或者销钉等其他紧固件连接。静环21通过第二安装销26安装在泵体11的朝向叶轮轴13一侧的内壁上。静环座24靠近静环21的一端设有凸出部241,凸出部241位于泵体11与静环座24之间,第二安装销26连接凸出部241与静环21。密封组件还包括弹簧27,弹簧27套设在叶轮轴13上且一端抵靠在静环座24上,另一端抵靠在静环21。弹簧27推动静环21挤压动环22,以使得动环22的密封面与静环21的密封面相抵靠形成动环与静环连接处的径向密封面28。

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291以及第二密封圈292,第一密封圈291设置于动环22与叶轮轴13上,第二密封圈292设置于泵体11与叶轮轴13上。其中第一密封圈291与第二密封圈292均为O型圈,且在动环22与静环21均安装密封圈处形成第一台阶221以及第二台阶211。由于转子泵是用于输送介质的装置,动环22与叶轮12以及静环21与泵体11之间均存在介质泄露的可能,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密封圈291以及第二密封圈292,可以有效地防止介质从转子泵内泄露到外部,从而延长了转子泵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叶轮12与泵体11之间形成间隙111,间隙111包括与叶轮轴13轴线垂直的径向间隙1111,其连接至动环22的外周面。当然也可以设置静环21与径向间隙1111连接,或者动环22和静环21同时与径向间隙1111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径向间隙1111和密封组件连接处的径向密封面28错开设置。这样设置,避免转子泵所输送的介质直接流入径向密封面28,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动环22和静环21的外周面和外端面与叶轮12和泵体11之间存在缝隙,其中外周面是指动环22和静环21的外圆周面,外端面是指动环22和静环21的远离径向密封面28的端面;上述缝隙与径向间隙1111连通。转子泵所输送的介质经径向间隙1111进入缝隙后,会与第一台阶221以及第二台阶211接触。因此上述介质会从第一台阶221和第二台阶211两端部位置分别从两端部轴向向内挤压动环22和静环21,从而使动环22与静环21之间的密封压力增大,提高密封效果,不会因压力过高而导致密封失败。同时,动环22的朝向静环21一端的内环设有第一凹陷部222,静环21的朝向动环22一端的内环设有第二凹陷部212,这样设置可以缩短动环与静环连接处的径向密封面28的宽度,从而提高动环与静环连接处的径向密封面28的挤压力量,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冲洗组件包括连接于外部的冲洗接口及与其连通的冲洗通道31。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于外部是指连接于泵体外部的蒸汽或者热水等清洗残留介质的供给源。由于转子泵是输送介质的装置,当输送完介质后,介质会在密封组件的表面、工作腔内等部位会产生残留介质,通过设置冲洗组件清洗残留介质,使得再次启动时泵体工作腔内无残留介质,从而具有保护密封组件而延长了转子泵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3所示,冲洗通道31包括一条直接连接冲洗接口至间隙111与密封组件连接处的冲洗通道31。当然,冲洗通道31也可以设置为包括两条或三条以上。冲洗接口包括导入接口321和导出接口322。其中冲洗通道31与导入接口321连接,导出接口322与间隙111连通。本实施例中的静环座24以及与冲洗通道31连接的四氟垫圈25上均设有导入接口321;冲洗通道31穿过泵体11,并且如图3所示,冲洗通道31为一倾斜设置的直条型通道,其将导入接口321直接连接至径向间隙1111与动环22外周面的连接处。由于径向间隙1111与动环22外周面的接触处为一直角,因此若采用普通冲洗方式冲洗,由于冲洗流体在经过直角拐角处其压力被分散,该直角接触处可成为冲洗盲区,导致介质不能得到彻底的冲洗最终在该直角接触处堆积。因此将冲洗通道31设置为直接对准该直角接触处的斜直条型通道,通过冲洗通道31直接将外部的冲洗流体对准径向间隙1111与密封组件的连接处,由此可提升对连接处的冲洗压力,避免因冲洗通道过长或者拐弯而带来的压力的分散,通过直接冲洗可以更利于清洗残留介质并节省了清洗时间。

本实施例中的冲洗组件还包括介质排出通道33,介质排出通道33连通导出接口322与间隙111。介质排出通道33连通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阀门34,用于开启或关闭介质排出通道33。上述设置,可将残留介质由介质排出通道33排出,从而实现密封组件的卫生洁净并延长了转子泵的使用寿命;并通过阀门34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转子泵输送介质的工作状态以及输送完介质的清洗状态的互相转换,两种状态互不干扰,同时也实现了转子泵内部的洁净。

本实施例中位于螺栓连接处以及冲洗接口处的静环座24与泵体11之间还设置有四氟垫圈25来分散泵体11与螺栓之间的压力。当然可以采用橡胶垫圈等其他垫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