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立式液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6333发布日期:2018-12-14 23:1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立式液下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立式液下泵。



背景技术:

液下泵适用于长期输送任意浓度的强酸、碱、盐、强氧化剂等多种腐蚀性介质。新型液下泵适用输送轻质易燃易爆物料,具有免维护、防爆、能耗低特点;传统液下泵其壳体,主管,出口管及过流部件全部用塑料合金(PTFE、FEP)模压烧结制成,泵主机部分全部放置在液体内,具有耐腐蚀性强、机械强度高、不氧化、无毒素分解特点,目前,市场上的液下泵大部分为一体结构,拆卸不便,损坏后维修成本较高,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立式液下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立式液下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立式液下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腔中部设置有联轴器,所述壳体内腔底部设置有电机,且电机顶部通过输出轴与联轴器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部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腔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内腔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底部与联轴器连接,所述旋转轴外壁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两组所述支撑杆通过辅助轴承连接,且辅助轴承套接于旋转轴外壁顶部,所述旋转轴顶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叶轮,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另一端设置有出口法兰,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底部设置有防滑波纹,防滑波纹呈横向排列,所述壳体两侧均设置有握把,且握把外壁设置有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转盘通过固定栓与旋转轴连接,且旋转轴顶部设置有与固定栓相匹配的固定孔,所述转盘与叶轮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联轴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环,且密封环为弹性橡胶密封环,弹性橡胶密封环通过玻璃胶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通过内外螺纹与壳体活动连接,且出液管内腔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为粗效过滤网和高效过滤网编织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电机配合联轴器带动旋转轴工作可以对液体进行传输,通过联轴器和轴承座想和配合便于拆卸,防止支撑管内腔堵塞,降低了维修成本,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固定板、3联轴器、4电机、5轴承座、6轴承、7旋转轴、8支撑管、9支撑杆、10辅助轴承、11转盘、12叶轮、13出液管、14出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立式液下泵,包括壳体1,壳体1内腔底部设置有固定板2,固定板2内腔中部设置有联轴器3,壳体1内腔底部设置有电机4,且电机4顶部通过输出轴与联轴器3连接,固定板2顶部设置有轴承座5,轴承座5内腔设置有轴承6,轴承6内腔设置有旋转轴7,且旋转轴7底部与联轴器3连接,旋转轴7外壁设置有支撑管8,支撑管8内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9,两组支撑杆9通过辅助轴承10连接,且辅助轴承10套接于旋转轴7外壁顶部,旋转轴7顶部设置有转盘11,转盘1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叶轮12,壳体1顶部设置有出液管13,出液管13另一端设置有出口法兰14,电机4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其中,壳体1底部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底部设置有防滑波纹,防滑波纹呈横向排列,通过防滑垫可以防止泵体1出现滑动,壳体1两侧均设置有握把,且握把外壁设置有防滑套,通过握把便于对泵体1进行搬运,转盘11通过固定栓与旋转轴7连接,且旋转轴7顶部设置有与固定栓相匹配的固定孔,通过固定栓和固定孔的相互配合便于拆卸更换和维修,省时省力,转盘11与叶轮12为一体成型结构,固定板2与联轴器3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环,且密封环为弹性橡胶密封环,弹性橡胶密封环通过玻璃胶固定安装,密封环可以防止液体泄漏导致电机4损坏,出液管13通过内外螺纹与壳体1活动连接,且出液管13内腔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为粗效过滤网和高效过滤网编织而成通过过滤层可以防止出液管13堵塞,无法工作。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到液下泵时,通过外部电源启动电机4,通过电机4配合联轴器3带动旋转轴7进行工作,通过轴承座5与轴承6和辅助轴承10的相互配合可以辅助旋转轴7更好的工作,通过出口法兰14可以对输送管道进行延长,满足使用需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